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悄悄告诉我吧!

    武器方面,在一众百户、试百户围着周士相争了半天后,最终定下震虏营和雄威营全员配备长矛,虎捷营则是全员配备长刀,至于当作后世工兵使用的陷阵营则是全员配备火铳,所有药子也都由陷阵营统一使用。

    镶蓝旗汉军此番带来的火铳一共有270杆,除了十几杆在战斗中损毁,余下都完整无缺。出于对火铳的重视,并且已经决意将太平营从一支冷兵器军队向热兵器军队转换,因此周士相便让陷阵营承担太平营火器兵的试验田。只要陷阵营的火铳兵能够熟悉使用火铳,并且掌握战法,将来便能做为全军装备火铳的种子教官队。

    关于如何打铳,秦智生、邵九公等人都知道,只要教会几个陷阵营的军官,下面的士兵自然也跟着会使。周士相这边也将前世当兵时对枪支的使用总结了一些能够用在火铳上的东西,战法方面也提出了分段射击的理念,这比明军或清军使用火铳一窝锋的射击要强上数倍,威力和效果也更强。

    周士相很是为自己能够将前世从国外电影中学到的三段射击,运用到中国的17世纪窃窃欢喜,却不知道早在两百年前,大明朝的永乐皇帝就在军中的神机营将三段射击发挥到了极致。只不过两百多年过去。一代不如一代,承平久了的大明朝竟然将这种火铳作战的最佳办法给遗忘了。

    正如那些朝堂上的大员将三宝太监的庞大船队给遗忘,从而让明军在百多年后的东南沿海面对倭寇的小船干瞪眼一般。不重视火铳,忘记前人用鲜血凝就的作战手段,就自然而然导致曾纵横漠北的火铳成了现在的烧火棍。当真是可叹,可悲!

    当然,周士相琢磨的这些东西一时半会陷阵营也是无法掌握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虽然他很想让火铳兵成为太平军的一支杀手锏。但在没有足够的训练和战斗磨合之前,他就是着急也没用。眼下能够实际解决战斗的决定性武器依旧还是大刀长矛。

    武器分配定了下来,各营很快就将各自手中的兵器进行了调换。如今的太平营可不是刚刚在罗定组建时那般寒酸了。虽说和家大业大的清军不能比,可通过几次战斗也缴获了大量兵器,至少能够保证士兵人人有兵器,而不是从前一般有兵器的冲在前头。没武器的跟在后头。

    一伍的兵员配备大体都是相等。最先参加太平营的士兵除了实在是有些不堪的,大多都当了小旗和军士,就是这些不堪的也是经历了几场战事,虽说没有建功,可也是见过血,知道这仗怎么打,因此他们指挥不行,可带领伍中的新兵还是绰绰有余的。老兵带新兵。古往今来都是一个模式,没什么可出陈立新的。平日里多加训练,战时指挥得当,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去拼就是。

    高要新加入的四百多新兵每营都分了些,俘虏的高要绿营也被分了下去,李辅国这个千总给了个试百户,手下也有几个被任命为小旗。全营完毕后,新兵也好,俘虏也好,都是心定,虽说今日高台当众砍头实在是吓人,但只要自己不逃,想来那刀也砍不到自个脑袋上。对军官们而言,余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将这些新兵和俘虏训练好,然后领着他们和清军干到底,其他,想多了也没意思,有饭吃有肉吃不就行了。将来嘛,有千户大人操心就成了。

    自罗定以来,通过缴获及与德庆唐三水的交易,太平营现在全营一共有320幅棉甲,这些棉甲大半是镶蓝旗汉军“贡献”出来的。

    打仗时身上有甲和没甲区别可大了,虽说这棉甲不及铁甲来得结实,可对上无甲兵却是占尽上风,往往一个有甲兵能扛住三五个无甲兵的进攻。当日太平营与德庆绿营一战时,那些身上披着棉甲的德庆亲兵的强悍给周士相及一众军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刚刚争完兵器分配后,军官们一致转向围绕着棉甲的分配吵了起来。

    你一言我一句,个个吵得不可开交,个个都想多要些棉甲带回去,可个个都不肯退让,这吵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最后,还是周士相拍了板,棉甲就320幅,摊到各营不过60多幅,能穿多少人,能济得什么事,不如统一运用,全部分给震虏一营。相对应,震虏营在日后的战事中必须做为前锋出战,以此条件换取其他各营百户们的同意。

    周士相拍了板,百户、试百户们自然无话可说,震虏营一下得了这么多棉甲,葛正也是直拍胸脯保证日后战事他们震虏营第一个上。就这么着,不管情愿不情愿,棉甲的事就这么定了。欢喜过头的葛正连下面的军议也不参加了,直溜溜的带着两个试百户就去领取棉甲带回营中进行分配了。

    全营所有会射箭的加在一块只有30人,这30人被编在亲卫营单独做为一伍,就叫弓伍,伍长同样是小旗缺,不过却是配了两个军士担任副伍长。周士相对蒋和交待得很清楚,弓手平日一定要刻苦训练,绝不能因为人少就不重视,日后有了新的弓手和弓箭补充,编制同样也要扩大,若是能够有一个独立的弓箭营,对太平军日后的战事绝对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周士相交待的,蒋和自然一一记在心里,回头就把弓伍的小旗叫来又叮嘱了一番。

    全营会骑马的人算起来也有几十个,不过大多只是会骑马,而不能在马上厮杀。前后缴获的战马加在一块也有三十多匹,周士相便编了个骑兵队在近卫营,主要负责哨探和传递军情,并不用于战事。

    陈默手下那六十几个死士在各营整编完后被带到了县衙,整编五大营后,周士相对这些所谓死士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便让其中一半人出营回乡,余下人则编了一伍,由陈默担任伍长,仍是小旗,并未晋升。平日也随近卫营一起行动,不过却担负着另一个任务,就是充任剌杀之职。(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坚城

    ps:看《汉儿不为奴》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剌杀,古往今来便是战争的一种手段,甚至也是政客经常使用的手段,两军交战相持不下时,剌杀敌方将领往往会打破战局的僵持,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淘汰死士中的一半老弱,只留一半精壮,周士相的目的很简单,他是想让这支死士小队向后世特种兵转变,专伺战场搅乱及斩首任务。

    鉴于一直以来对陈默手下这帮人没有足够重视,完全是放养状态,从而导致死士队伍并没有在战事中发挥作用,甚至还沦为“绑票大盗”陈默个人抢劫发财的工具,周士相便费了半天功夫,整理出种特作战的训练办法,明令陈默今后严格按照此训练办法训练手下。这个训练办法的核心就是团队意识,周士相要的是特种部队的协力运作模式,而不是江湖人士的混战厮杀。

    让周士相意外的是,大字不识的陈默竟然对他提出的特种作战理念领悟极快,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虽说有些方面还是不尽如人意,但毕竟开始按照周士相的要求训练部下,这让周士相颇是满意,打消了另调人手组建特种作战小队的念头。

    既是当作特种兵来训练,今后执行的也是特种作战任务,周士相当然希望为陈默提供尽可能多的装备,不过他印象中的后世特种兵的武器装备就是他画得出来,也是造不出来的,只能暂时配备一些如攀墙铁钩之类的工具。等到香山县后,周士相想派人到澳门采购一批短铳供特种小队使用,若是没有,便尽可能的请人打造一批弩箭出来。

    弩箭的威力在短距离相较弓箭要强。命中率也高,最适合出其不意的剌杀。可惜现在营中只有三十张弓,并没有弩,所以只能日后再行配备,弓伍的那些弓手也都是半吊子,没一个称得上神箭手的,不然调几个到特种小队也能当狙击手用,这样就可以在战场上直接射杀敌军将领,比之潜入暗杀要安全得多。

    骑兵队虽然人数也只有三十多人,不过周士相却给的是一队的编制。队正是大樵山老弟兄出身的朱二。朱二有个大名叫干,听着像是猪肝,所以朱二不喜欢人家叫他的大名,因自己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喜欢人叫他朱二哥,或朱二兄弟。

    和葛正、葛义兄弟二人一样,朱二早年干得也是落草为寇的事,算起来和陈默倒是同行,最喜绑那些大户人家的女眷。这么多年下来,仗着自个年轻时在马帮练就的一身骑术,愣是没叫人逮住过,比起失手陷在大牢险些叫砍了头的陈默。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大樵山出身,又会一身骑术,且当年又干过土匪,为人机灵。这几个条件加起来,朱二便是骑兵队正的不二人选了。

    骑兵队一组建,朱二就接到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带人潜往新会一带探查清军动向,并派人联络正在转进的后营,让后营在新会西南一带潜藏,并请宋襄公从营中分出一些人手接应即将从高要运去的粮食。

    香山县与新会同属广州府,从地图上看,新会乃是广州门户,卡在广州与肇庆府之间,其地水陆交通,乃四邑汇集之地,更是珠江三角州的要冲之地。太平军欲往香山,必经新会,除此,只有横渡谭江一途。

    谭江又称君子河,其与西江、东江、北江合称广东四大水系,西江、东江、北江三江合流为珠江,广州府所辖大半县境便在这珠江三角州上,香山县便是这三角州最南一县。新会地处谭江下流,谭江在新会县双水镇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口注入黄茅海。

    周士相身为新会人,自然知道新会境内水系流经情况,可知道归知道,对于如何过新会,他却是拿不定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