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归仁的右翼枪兵被马璘的刀盾兵牵制,此前本身就已经损失惨重了,此时哪里又能够分出多余的兵力去拦截马璘的五百骑兵?

    李归仁只能眼睁睁看着马璘的五百骑兵轻易绕过右翼枪兵边缘部位插到己方后部大肆屠杀自己的弓兵部队,五百弓箭兵虽然在李归仁的命令下向马璘的骑兵进行远程打击,但毕竟弓箭兵太过分散,又不是正面直线打击,杀伤力有限。

    双方绞尽脑汁,各用手段,这个战场不大,很直观,而且兵力少,双方都可以很快看见对方的部署,情报方便不需要担心,主要考验的是双方临机决断、排兵布阵的能力。

    马璘与李归仁的较量中,最终马璘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百姓们和绝大部分官员们还是第一次如此直观的看见两军对垒的情形,这让绝大部分观众都大饱眼福,不仅是百姓官员们,就连很多勋贵和皇亲国戚们都是第一次看到两军对垒的情况,这次武举殿试过后,很多勋贵和官员家中们都开始豢养大量家丁把他们训练成军阵模样,然后自己指挥家丁们临阵对决,后来还发展到与其他家中的家丁进行对决,以此形成了一个一个豪门们之间通过指挥家丁对决进行比赛,比赛还有彩头,允许观众观看,从而收取门票。

    当然,此时后话,暂且不提。马璘和李归仁这一组比斗结束之后,就轮到南霁云和王思礼。

    通过赵子良的介绍,玄宗和大臣们才知道南霁云和王思礼的个人信息,南霁云就不说了,他是赵子良引荐进入军中从小兵开始做起的,因功升到了伙长,而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也是军中校尉。

    由于两人本身都是军中军官,因此对唐军编制、军阵和号令旗语都要比马璘和李归仁熟悉,指挥起来也比他们要得心应手。

    南霁云充分发挥长枪兵克制骑兵的特性,将王思礼的骑兵死死盯住,又用弓兵盯着对方的长枪兵,用骑兵盯住对方的刀盾兵,用刀盾兵对付王思礼的长枪兵。

    这种布置让王思礼处处受到压制,根本无法施展,每每出动,很快就被南霁云压着打,王思礼别提有多憋屈了。

    看台上的玄宗看得直大笑,文武大臣们也看得大呼过瘾。

    玄宗指着场上问道:“赵卿,这王思礼怎么被打着打?这南霁云的兵力部署看似杂乱无章,却总是能够快速出击”。

    赵子良道:“王思礼的临阵指挥能力相比南霁云要差很多,南霁云对兵种的特性十分了解,常常后发而先至,而且他本身是军中之人,对发号施令很熟悉,决断能力很强,如此才能够对军队如臂指使·······”。

    “原来如此!”

    王思礼最终还是输了,而且输了很惨,很郁闷,他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就好比两人下象棋,水平不在一个级别上。

    上午的半决赛结束后,玄宗看得赏心悦目,很是高兴,对赵子良说:“赵卿,传朕旨意,下午还有两场吧?”

    赵子良道:“是的,陛下,下午王思礼和李归仁还要争夺第三,最后一场才是南霁云和马璘进行决赛争夺第一名!”

    玄宗高兴地吩咐道:“告诉他们,好好比,发挥他们的全部实力,不论谁赢谁输,朕都有重赏!”

    “遵旨!”(未完待续。)

第301章 武状元

    纸上谈兵终归是一无是处,害人害己!除了南霁云和王思礼之外,马璘和李归仁因为没有从军的经历,对军队和兵士了解不多,他们都高估了兵士们对自己命令的执行力,在下达命令时没有给下面将校和兵士们反应和执行的时间,而这也正是他们在临阵指挥过程中严重忽略的问题,导致了他们在对敌时经常慌乱不、手忙脚乱。

    下午的比斗中,王思礼凭借自己从军的经验战胜了李归仁,而在决赛中,马璘又因为经验不足而败给了南霁云,因此,南霁云就获得地榜第一名,也就是武举板眼。

    对于南霁云、马璘、王思礼和李归仁这四人,玄宗很是喜欢,他们不但武艺高强,而且精通战阵,尽管马璘和李归仁二人由于没有从军的经验而在临阵指挥上错误频繁出现,但相比其他考生,他们也是非常难得了,玄宗都给了他们丰厚的奖赏。

    玄宗离去是对赵子良招了招手,赵子良立即跟上去一边走一边行礼:“陛下有何吩咐?”

    玄宗脚步不停,边走边问:“明日就是天榜半决赛和决赛了,你是如何安排的?”

    赵子良颇为诧异,拱手道:“陛下,相关的考试安排,微臣早已经写成奏章呈送上去了,难道陛下不曾看见?微臣这两天还在纳闷呢,奏章既已送进宫中,陛下应该有个批示回复才对,为何始终不曾批复下来,微臣还以为陛下默许了,因此也就没有向陛下询问”。

    玄宗一听,脸色一变,停下脚步扭头看向李林甫,质问道:“李林甫。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朕没有看到赵卿上书的奏章?”

    李林甫听后脸色刹那间变得煞白,他此时才刚刚想起来,那日尚书省收到朝臣们呈送的奏章之后,他刚好看见赵子良写的关于武举殿试的奏章,却因已经到了坐班结束时间,他急着回家吃晚饭。因此就随手把赵子良的奏章带回了家中,准备回家看看,却不小心忘记留在家中了,现在皇帝质问这件事情,这可是非同小可,一旦查出来是他把朝臣的奏章带回家中,那可不得了,他哪里敢承认是自己把奏章带回来了家?亏得他脑筋急转,立即道:“陛下。老臣一定严查此事,对渎职懈怠者绝不轻饶,请陛下给老臣两天时间,老臣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玄宗对李林甫很是信任,摆了摆手:“好,此事就交给你,两日后朕要看结果!”

    李林甫急忙道:“遵旨!”

    玄宗又问赵子良:“朕没看到奏章,赵卿。你现在给朕说说明日天榜半决赛和决赛的安排!”

    “诺!”赵子良答应一声就给皇帝和大臣们解说起来:“陛下,微臣原先想让考生们进行攻城和守城的对决。由考生们抽签,谁抽到守城签就带一千兵丁守城,抽到攻城签的考生带兵三千攻城,不过考虑到攻城可能会造成大量伤亡,毕竟如果从城墙上摔下来非死即伤,所以微臣打消了这个想法。决定让天榜考生们进行野外遭遇战的对决,划定一片无人区域,暂时将这片区封锁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等闯入,让参赛者各带两千兵马。同样是骑兵五百、刀盾兵五百,长枪兵五百,弓箭兵五百!参赛者及他所带领的将校兵士有地图,但只知道己方所在的位置,不知道敌军所在的位置,所以双方都要派出夜不收探查敌军所在的位置,然后再带兵前往攻击,双方的兵器和箭矢都是经过处理的,不会伤人性命,但中招者必须自动退出,这片区域不会太大,不过地形多变复杂,半天之内必须要分出胜负,抽签决定谁必须要率先进行攻击,否则算输,这是防止他们拖延时间!所以天榜半决赛和决赛一共要进行两天时间!”

    玄宗听了点头同意道:“恩,很不错,你这个想法很好,就如此办吧!”

    赵子良行礼道:“遵旨!”

    天榜进入半决赛的四人分别是郭子仪、李光弼、崔乾佑、田承嗣,对于这四个人,赵子良在前世就知道他们的大名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就不用说了,加上仆固怀恩,他们三人是安史之乱三大功臣,由于他们的存在,再造了大唐,让唐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而崔乾佑和田承嗣这两个人,赵子良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们应该是安禄山的部下,后来随安禄山反唐了,崔乾佑死于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与史思明之间的内耗,而田承嗣在安史之乱末期投降了唐朝,获封魏博节度使,后来更是骄横跋扈,不听朝廷号令,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军阀,唐朝的藩镇割据也是从田承嗣这个时期开始的。

    对于田承嗣和崔乾佑这种不稳定因素,赵子良原想找机会结果了他们,甚至连安禄山一起一块儿干掉,但是想归想,真正要去做却是不行,安禄山现在已经是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在官衔上可不比他低,而且作为平卢军使,安禄山受伤可是掌握着上万兵马,安禄山此人极为善于溜须拍马,很会拉关系、走后门,经常贿赂朝廷重臣为他在皇帝面前说好话,因此他在玄宗面前很是得宠,想要弄死安禄山,除非是暗杀,明着来只怕行不通。不过赵子良对于暗杀这种事情极为反感,哪里会去做这种事情?不过事情又得反过来想,这距离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爆发还有十几年,谁知道真到了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郭子仪、李光弼、崔乾佑和田承嗣四人抽签分组,郭子仪和田承嗣抽到了一组,李光弼和崔乾佑抽到了一组。

    首先是郭子仪和田承嗣各领两千兵马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对决,由于双方刚开始都不知道对方在哪里,因此必须要派探子进行探查对方的位置。

    规定的区域并不大,郭子仪深知田承嗣的探哨很快就会探查到己方的位置,因此将大部分兵马带出埋伏在营地附近,营中只留下少量兵马故布疑阵。做出他主力还在营内的假象。

    田承嗣的探哨果然很快查到了郭子仪的营地,得到消息后,田承嗣立即遣散兵士,化整为零来到郭子仪营地附近聚集,而后立即发起攻击,原本是想攻其不备。却没想到郭子仪这是引君入瓮的计策,田承嗣刚刚带领两千兵马冲入营地内,营地外围就响起了打量的喊杀声,先是一通箭雨射下,田承嗣的兵马就倒下一大片,紧接着郭子仪率大军攻入,田承嗣被杀得打败,兵士四散逃逸,这一句田承嗣输了。郭子仪获胜,获得决赛资格。

    接下来是李光弼和崔乾佑进行对决,两人都是极为谨慎之人,轻易不会上当,这两人在之前的较量中就曾经对上过,因此对对方都有一些了解。

    在这场对决中,崔乾佑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