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懒散初唐-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次多谢驸马的提醒,也多亏了驸马在陛下面前替我说好话,才没有让陛下因突厥人反叛而责罚我!”赵德言刚一见到李休,立刻就躬身行礼向他道谢道。

    “不必客气,区区举手之劳而已,而且你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从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突厥人反叛的事,而且一年时间你就将十万突厥人迁到南方,看样子用不了几年,草原上就再也见不到突厥人了。”李休这时笑着开口道,同时也请赵德言坐下,并且命人上茶。

    “驸马,你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忽然回到长安吧?”只见赵德言品了口茶,随后就笑呵呵的向李休说道。

    “不错,虽然你一年就迁移了十万突厥人,但就算是这样,草原上还有数十万突厥人等着迁移,可以说你日后的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所以在听到你回长安时,我也有些想不明白。”李休这时毫不隐瞒的道,他的确对赵德言忽然回来这件事感到奇怪,甚至怀疑是不是定襄那边出了什么事情?

    “其实我这次回来是想亲自向陛下请求,提前去南方主持管理突厥人的事,至于定襄那边对突厥人的迁移,已经走上了正轨,所以也不需要我再亲自坐镇了!”赵德言这时终于将自己回来的原因讲了出来。

    “原来如此,你昨天去见陛下,谈的就是这件事吧?”李休听到赵德言的话也是默默的点了点头道,对于赵德言的这个要求,他也并不意外,毕竟赵德言对突厥人恨之入骨,只要到了南方,他就可以变着法的折腾那些突厥人。

    “不错,刚开始时,陛下对我的请求并不同意,这也很正常,毕竟迁移突厥人的事才刚刚走上正轨,如果我离开的话,他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不过我最终还是说服了陛下,等到过了年之后,我就要去南方了!”赵德言这时微笑着点头道。

    “咦?迁移突厥人这么重要的事,陛下竟然这么轻易的就同意让你离开了?”李休听到赵德言的话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道,他本以为李世民应该不会同意赵德言的请求,甚至今天赵德言来见他,很可能是求他帮忙说服李世民,却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已经同意了。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我将定襄那边的情况详细的给陛下讲解了一下,陛下认为我对突厥人的迁移计划十分的安全,我也没必要再呆在那里,所以就同意了。”赵德言这时也得意的一笑道,看样子他对自己这一年来的努力也十分满意。

    “哦?那我倒是想听一听你在定襄那边的情况?”李休这时也露出好奇的表情道,虽然这一年来赵德言也偶尔将定襄那边的情况送来长安,但毕竟两地距离太远,交通也不方便,再加上李休对赵德言的能力也十分放心,所以对定襄那边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毕竟他只需要知道突厥人源源不断的被运到南方就行了。

    “驸马您也知道,当初第一批动身去南方的突厥人,在路上竟然造反,后来您也提醒了我,为了彻底解决突厥人造反的事,我也花了不少心思,除了提高了一点突厥人在路上的待遇外,也加强了对突厥的管制,比如您建议在突厥人迁移时绑上双手等等,不过后来我想到一个更加巧妙的办法……”

    赵德言没有从大的方面讲起,反而讲起他对突厥人迁移执行的一个新办法,这个办法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以突厥人管理突厥人,这个办法是执失部的头领执失思力找到他时,才让他灵机一动想到的办法。

    当初执失思力找到赵德言,表示愿意向大唐内部迁移时,也正是赵德言接到消息,知道第一批迁移突厥人造反的时候,当时他也十分的震怒,不过在冷静下来后,他却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以突厥人管理突厥人,不过以突厥人管理突厥人也容易出问题,最难的就是让那些身为管理者的突厥人听从他的命令。

    上面这个问题也没有难倒赵德言,当时执失思力正准备迁移,不过赵德言却向他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如果执失思力将执失部的壮年男子集合起来,帮助他管理突厥人的话,那么他们日后到了大唐后,将会得到大唐朝廷的特殊照顾,比如分配到更加肥美的土地,得到更多的物资支援等等。

    执失部在战败之后,几乎已经一无所有了,所以执失思力很快就同意了赵德言的条件,而赵德言为了让执失部更加听话,先把他们部落的老弱妇提前迁往南方,换句话说,执失部的家属完全掌握在大唐手中,这下执失思力他们根本不敢拒绝大唐的命令,老老实实的配合赵德言对突厥人朝廷迁移。

    不过执失部的家属已经迁往南方,让他们长期驻扎在定襄也不可能,毕竟时间长了,执失部留下的这些壮年男子肯定也会人心浮动,因此赵德言和执失部约定,只需要他们在定襄呆一年,然后就可以去定襄与家人团聚,事实上在他来长安时,执失部已经准备动身去南方了。

    执失部要离开了,但定襄那边也不愁缺人,因为草原上有的是突厥人,特别是一些实力比较强的突厥部落,只要说服了这些部落的头人和贵族,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一批免费的人手,他们会帮着大唐督促剩下的突厥人向定襄集合,如果有突厥人敢于顽抗的话,他们甚至会动用武力将这些突厥人彻底的清除掉。

    “果然是好办法!”李休听完赵德言的讲述之后,也不由得十分赞叹的道,先以利益诱惑突厥人,然后再将这些突厥人的家属送走,这样一来,这一软一硬把这些突厥人牢牢的掌控在手中,哪怕是执失思力这样历史上有名的大将,也得听从赵德言的命令。

    “自从实行了这个办法后,定襄那边迁移的事就安全稳定多了,再加上之前陛下派给我的那些助手也十分得力,有他们在定襄坐镇,我自然也不用天天呆在定襄,当然陛下之所以答应我提前去南方,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赵德言这时再次笑着开口道。

    “哦?另一个原因?”李休听到这里先是有些惊讶,随后就忽然感觉脑子中灵光一闪,当下惊讶的道,“难道是南方那边出了问题?”

    “哈哈~,果然是瞒不过驸马,南方迁去了十万突厥人,现在的确出了点小问题!”赵德言看到李休一下子猜到了原因,当下也是大笑一声十分佩服的说道。

    “南方出现了什么问题,难道是那些突厥人发现被骗后闹事吗?”李休听到这里也立刻关切的问道,虽然他知道突厥人去了南方就算是知道被骗,也闹不出什么大事,但毕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第六百八十九章 贞观六年

    赵德言办事得力,一年时间就将十万突厥人从草原迁到南方,这个数量也许放在后世根本不算什么,但是放在大唐这个交通极其不便的时代,却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数字,而且这还仅仅是第一年,很多前期的准备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等到第二年开始,迁移突厥人的速度肯定会再次加快。

    大唐将这些内迁的突厥人都安置在岳州以南、潭州以北的区域内,事实上也就是后世的洞庭湖东岸,后世这里算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但是在大唐这个年代,这里却是水患严重,洞庭湖更是有个古称为云梦泽,也就是说洞庭湖附近其实就是一片巨大的沼泽,虽然大唐这个时期受气候的影响,洞庭湖的沼泽面积有所减少,但周围的环境依然十分恶劣。

    不过洞庭湖虽然环境差了点,但也并非无法改变,事实上只要将这里的水患治理好,凭借着这里肥沃的土地,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像后世一样成为鱼米之乡,只是想要治理这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前大唐没有这个能力,现在却有现成的劳力送上门来,自然是不用白不用。

    十万突厥人被迁移到岳州以南地区,这个岳州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岳阳,也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的那个岳阳,相比后世,大唐这个时期的岳阳真可谓是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主要就是因为洞庭湖的水患。

    而在突厥人迁到岳阳以南的地区时,早就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接管这些突厥人,将他们集中管理,并且组织突厥人中的青壮开垦土地、兴修水利等等,虽然这些突厥人不懂这些技术活,不过也没关系,反正有大唐派来的官吏,这些突厥人只需要听命行事就可以了。

    这么多的突厥人聚集在一起,管理肯定是个大问题,另外还有最重要的吃和住的问题,住的问题很好解决,反正这些突厥人以前都是住帐篷,大唐短时间内不会再打仗了,军中的帐篷倒是可以调一批让他们居住,至于吃的问题则麻烦一些,不过现在红薯已经推广到南方,使得粮食产量大增,所以暂时养活这十万突厥人倒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不过最大的麻烦却是来源于突厥人本身,他们本以为内迁到大唐之后,就可以过上大唐普通百姓的生活,就算是要种地,他们也以为像是在北方一样,只需要将荒地开垦出来就可以了。

    只是让这些突厥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大唐分给他们的土地竟然有许多都是一片片的水淹地,想要耕种的话,就必须治理水利,刚开始时,迁移来的突厥人比较少,周围又有唐军驻扎,对他们的管理很严,这让他们也不敢反抗,只能乖乖的听从大唐官员的指挥去治理水利。

    不过随着内迁的突厥人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有十万之众,这些突厥人的胆子也慢慢的大了起来,只是他们没有武器,也没有马匹,哪怕是十万人聚在一起也闹不起大乱子,但他们却是联合起来,不肯听从大唐官员的指挥,颇有点后世罢工的味道,而大唐的官员也怕真惹怒这些突厥人引起大乱子,所以也不敢逼得太紧,结果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所有大唐的官员之中,最适合管理这些突厥人恐怕也只有赵德言了,毕竟他以前本就是帮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