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懒散初唐-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休这时也在考虑着这件事,当下苦笑一声给他解释了一下,这才让田筹恍然大悟。正在这时,李休忽然看到刘老大带着十几个孩子来报名,这些孩子李休都认识,全都是李家庄子的孩子,看样子整个庄子的孩子都被他给带来了。

    “刘叔,您怎么来这么晚,刚才我还以为您不来了呢。”李休看到刘老大也立刻上前打招呼道。

    “主家您这是为咱们这些佃户做一件大好事,我哪能不来,您看,我把整个庄子里的孩子都带来了!”刘老大说着一指身后的这些孩子道,当然这些孩子都是男孩,在刘老大这些人的眼中,女孩迟早都是要嫁给别人的,所以根本不算是庄子里的人,哪怕是他们现在生活好了,但女孩也只是能吃饱穿暖,想要上学还是不可能的。

    李休当即安排这些孩子报名,随后他却拉着刘老大来到一边问道:“刘叔,我建这座学堂主要就是为家里的佃户建的,可是今天来报名的大都是五指庄的人,真正的佃户人家反而很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刚才李休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以为学堂免费就可以吸引佃户们的孩子来上学,却没想到现实却打了他一巴掌,这也让他终于想起来向刘老大请教,虽然刘老大现在不缺钱,但他思想上和那些穷苦的佃户也没什么两样,所以他肯定能够给自己一个答案。

    “原来主家是想问这件事,其实要不是学堂是主家您建的,恐怕我也不敢把庄子里的孩子送进来。”刘老大这时却是一笑道。

    “为什么啊,学堂不但不要钱,而且还提供一顿午饭,更能在这里读书识字,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来?”李休听到这里却十分不解的问道。

    “主家您这可就想错了,就是因为太好了,所以他们才不敢来……”刘老大这时苦笑着一摊手,然后给李休解释了一番,这也让他终于明白了这些佃户们的想法。

    原来大部分佃户们不敢来,真的是因为学堂的条件太好了,不收钱还管饭,这让佃户们觉得这天下间哪有这样的好事?相比之下,如果李休收点学费,反而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孩子送来。

    “就因为这个?”李休听完刘老大的解释,当下也有些哭笑不得的道,他没想到学堂的条件太好也会把人给吓住。

    “还不止这些,主家您建这座学堂是一片好心,是想让佃户们的孩子识文断字,但是读书是要花时间的,佃户家的孩子在家里都能顶半个大人,割猪草、捡柴火之类的活都是由这些孩子干,如果他们上了学,家里就少了干活的人。”

    说到这里时,只见刘老大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着这才继续道:“另外还有很多人觉得咱们佃户家的孩子,只要有把子力气种地就行了,读书这种事可不是咱们能干的,其实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那天素娘把我骂了一顿,所以今天我把庄子里的孩子都送来了。”

    听完刘老大的这些解释,李休也终于明白了过来,其实把刘老大的这些话总结起来,佃户们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无非是三个理由:

    第一是对学堂的不信任,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事情会砸到自己头上,第二则是想让孩子帮着家里干活,第三则是对知识的不重视,换句话说就是愚昧,毕竟他们祖祖辈辈都没读过书,真正懂得“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人少之又少,当然也不是没有,比如那些少数把孩子送来的人家。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苦笑一声,不过随即就又向刘老大问道:“刘叔,我是真的想让佃户们的孩子来读书,以后无论是对大唐还是对他们自己都有好处,不知您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佃户们把孩子送来读书?”

第六百七十五章 学堂开学

    李休想要从自己身边开始,推广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所以才建了一所免费的学堂,希望可以把周围佃户家的孩子送来上学,却没想到来上学的孩子只是少数,大部分佃户家的孩子都没来,反而是五指庄那边的孩子几乎都来了。

    面对这种情况,李休也十分无奈,请教过刘老大后,也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出个主意,不过李休也是病急乱投医,刘老大只是个本本份份的庄稼人,见识连他女儿素娘都不如,自然也给不出什么好建议,这让李休也颇为失望。

    送走了刘老大后,下午又有一些人陆陆续续的前来报名,不过一直等到报名结束,总人数也才勉强超过四百,其实真正算起来,四百名新生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已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了,毕竟这才第一年,以后每年都会新的学生进来。

    不过这四百名学生年龄不一,最大的都已经十五六岁了,最小的才五岁,而在这个年龄区间内,周围的儿童数量估计最少也得好几千人,相对于这个庞大的儿童数量来说,四百人真的不算多。

    四百人虽然没有达到李休的预期,但也只能先收这么多人了,毕竟人家不来,他也不能逼着别人把孩子送来,当下他和田筹商量了一下,将这四百多人编成了八个班,每个班有五十人。

    如果放在一般的很熟,一个先生肯定教不了这么多的学生,因为私塾里的教学与后世的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度都不一样,这也需要先生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教不同的内容,事实上李休自己在家里教孩子时,也是用的这种办法。

    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属于精英教育,先生一对一的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刻的学习到相应的内容,哪怕学习进度跟不上,先生也可以放慢对他的教学,甚至制定专门的办法帮助学习。

    不过这种一对一的教育也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先生的精力有限,一个人顶多教上二三十个学生就已经顶天了,如果让一个先生用这种办法教五十个学生,恐怕非得把先生给累吐血不可。

    相比之后,后世学校的教学就容易多了,一个班里的学生全都属于同一进度,先生在课堂上就讲一种内容,节省了先生大量的精力,当然这也需要李休把黑板和粉笔造出来,这两种东西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事实上李休在自家教学时,就已经使用了黑板和粉笔,现在只需要多造一些就行了。

    当然这种统一化的教学也有很大的缺点,先生在上面讲,正面的学生能听懂最好,如果听不懂的话,先生也只能重点挑几个学生辅导,总会有一些太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有利必有弊,不过总体来说,还是这种统一化教学更适合大规模的教育,这有点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和手工作坊的区别。

    田筹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对于李休这种打破世俗的教育方式,刚开始他并不同意,因为他认为这会对一些学生不公平,特别是那些极优秀和极差的学生,在这种统一化教育中,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过最终李休还是说服了他,毕竟相比之下,那些极优秀和极差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中间层,而且他建造的这座新筑小学也只是为了给周围的孩子开蒙之用,简单来说就是能让学生们识文断字就行了,当然如果有特别优秀的学生,以后也可以朝廷重点培养,甚至送他们去参加科举也行。

    上元节过后,新筑小学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来报名的学生也在家长的陪同下,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到学堂,学堂也举行了一个开学仪式,除了学堂里的师生外,李休和杨兑也参加了,另外还有一些农部的官员,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外人了。

    “驸马,您建这么大的一所学堂,以后这些孩子学成之后,咱们农部是不是也能从这些孩子里挑选一些做小吏?”参加过开学仪式后,杨兑和李休在学堂里边走边聊道。

    “当然可以,这些孩子读了书,恐怕也不会再像他们父辈那样干一些粗活,小吏、账房先生、商人等等,这些才是孩子们以后要做的事,我不求他们能够像上官仪那些人一样高中进士,只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这样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咱们大唐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李休这时笑呵呵的道。

    大唐建国的时间还短,官员的数量不多,但要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帝国,这些少量的官员自然不够,于是就出现一批数量庞大的吏员,比如农部里八成以上都是小吏,这些小吏一般都是由无数参加科举,或是落榜的读书人担任,上面的官员做出决定后,就需要这些小吏去真正的落实这些事情。

    “那可太好了,咱们农部的吏员不比其它,需要精通大量的农业知识,从外界招来的读书人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吏员,最少也需要几年的培养,而且读书人身上都有股傲气,很多人干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受重视,干脆就甩手不干了,相比之下,这个学堂里的学生可以从小培养,平时我也可以派一些人前来教授学生们一些农业知识,等到他们成年之后,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农部做事。”杨兑当下高兴的道。

    “学堂里主要开授语文与算学,算学就不必说了,无论干什么都需要它,语文则主要以识文断字为主,以后还可以学一些论语之类的儒学,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教授天文、地理之类的杂学,农部传授的东西也可以归到这些杂学之中。”李休这时再次笑道。

    对于学生们以后做小吏的事,李休非但不反对,反而十分的鼓励,事实上杨兑的话倒是给他一个很大的启发,也许以后可以对新筑小学进行专门的分类,以此来培养各种专门的人才,这样做也许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对大唐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六百七十六章 浑水部(上)

    温暖的南风吹过草原,使得去年的积雪也慢慢的融化,露出下面枯黄的草地,再过一段时间,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草籽就会开始发芽生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