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懒散初唐-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容中却带着几分得意。

    听到连赵德言也受突厥贵族的排挤,康苏密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同病相怜的感觉,虽然赵德言让他不要放在心上,但是他们这些外放将领与突厥贵族之间积怨已久,哪里是赵德言几句话就能化解的?因此接下来康苏密也是把自己心中的不满一古脑的发泄出来,赵德言虽然连连劝慰,但话里话外也都对康苏密的话十分的赞同。

    两人一直聊到东方的天际发亮,周围的将士也纷纷起身时,这才停止了谈话,然后康苏密吩咐所有人吃过早饭加快赶路,经过争取早一点赶到定襄。

    当天傍晚时分,经过一整天的飞奔,赵德言他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定襄城外,说起来定襄和襄城其实都属于后世的忻州,定襄这个名字本来就因襄城而来,本来这两座城池都属于前隋的疆域,不过后来隋朝大乱,突厥这才扩张地盘,打下了定襄城,后来又将萧皇后他们安置在定襄城中居住,本来处罗可汗还想帮萧皇后他们打下整个忻州的,可惜他死的太早了。

    定襄城中心的城主府中,这里已经被改成隋王的王宫,平时萧皇后与杨政道就居住在这里,管理着定襄城中居住的前隋遗民,只是杨政道年纪太小,所以平时的事务都由萧皇后代为处理。

    隋王宫的正殿之中,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坐在殿中,脸上也满是愁容,对于唐军攻占襄城的事,她也早就接到了消息,事实上在襄城被攻占后,襄城的败兵第一时间就来到定襄,并且接管了定襄的防务。

    虽然这些败兵数量不多,但是萧皇后根本不敢得罪他们,更何况他手下的前隋遗民数量更少,满打满算也只有两万多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她手上只有一个五百人的卫队,而且就连这五百人她都养不起,平时还需要这些人自己去种地养活自己,这些人平时维持一下治安还行,想要靠他们打仗根本不可能。

    “祖母,唐军就要打过来了,咱们还是快点逃吧,想必颉利可汗也不会怪罪咱们的。”正在这时,只见萧皇后身边站着的一个瘦弱的孩子忽然小声的开口道。

    这个孩子正是隋王杨政道,今年已经十二岁了,但因为太过瘦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几岁,小脸上也满是怯懦与恐惧的神情,这几天听说唐军杀来后,他就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被唐军抓住杀死。

    “逃?咱们又能往哪逃啊?”萧皇后听到孙子的话却是苦笑一声,随后喃喃自语道,苍老的脸上也露出几分麻木与无奈的神色。(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五章 萧皇后(下)

    杨政道一直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这也使得他从小就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遇到危险和困难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逃跑。看到孙子的表现,萧皇后却是无比的心酸,谁能想堂堂天皇贵胄,现在却只能像是丧家之犬一般四处逃窜,更让她痛苦的是,他们现在连逃都没地方逃了,天下之大,他们祖孙却连个容身之处都找不到。

    一想到上面这些,萧皇后也不由得感到更加的悲凉,她的前半生享尽人间的繁华,可是后半生却是颠沛流离,吃尽了人间的苦楚,无数次午夜梦回,她甚至都想一走了之,免得再受这人间之苦,可是想到孤苦无依的孙儿,她却无论如何也狠不下这个心来。

    “祖母,饭做好了,您和小弟快点吃饭吧!”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身材矮小的少女端着饭菜走了进来低声道。

    这个少女也是萧皇后的孙女,当初江都之乱时,她和杨广的儿孙全都被杀,只剩下杨政道这个遗腹子逃过一劫,后来她被宇文化及与窦建德等人几经转手,大一些的女儿、孙女全都被人抢走,只剩下一些年幼的孙女在身边,这些年为了生存,她甚至不得不把自己的孙女当成礼物送给别人,比如嫁给赵德言的杨氏,现在她身边也没剩下几个亲人了。

    “安娘姐姐,今天吃什么啊?”一听说吃饭,杨政道立刻眼睛一亮道,他从小生活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有时连饭都吃不饱,特别是在处罗可汗去世后,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否则也不会长的这么瘦小。

    “面……面汤!”这个名叫安娘的少女这时开口回答道,说到一半时还咽了一下口水,因为她到现在也依然饿着肚子。

    看到孙女的模样,萧皇后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当下让安娘把饭放下,只见托盘上放着两碗清得能够映出人影的面汤。本来他们的生活虽苦,但还不至于以这样的面汤充饥,只不过之前襄城的败兵一来,把全城的粮食都搜集起来充当军粮,他们现在能有口面汤喝已经不错了,城中的普通百姓恐怕只能喝水充饥了。

    看到只有面汤,杨政道也不由得露出失望的表情,不过还是端起碗大口的喝了起来,萧皇后自己也喝了几口,不过看到安娘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这让萧皇后也不由得叹了口气,最后把剩下的面汤给了安娘喝,因为她知道家里的粮食也快没有了,估计安娘她们连面汤都喝不上了。

    也就在同一时间,赵德言一行人也终于来到定襄城下,进入城中之后,康苏密立刻接管了定襄的城防,而赵德言则立刻来到隋王府见萧皇后。

    “你是来杀我们的还是来接我们的?”萧皇后刚一见到赵德言,立刻就神情麻木的问道,她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对颉利的为人更是看得十分透彻,虽然赵德言这个孙女婿对他们还不错,但是在这种眼前的情势下,她也根本没把希望放在赵德言身上。

    “可汗让我接祖母与隋王北撤!”赵德言实话实说道。

    听到赵德言是来接自己离开,这让萧皇后也不禁松了口气,不过随后她却又感觉不对,当下再次追问道:“你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接我和政道吗,其它人怎么办?”

    “唐军来势汹汹,我们撤退的时间也十分紧迫,其它人根本带不走,所以可汗只让我来接祖母与隋王!”赵德言这时抬起头直视萧皇后道。

    “那如果我不走呢?”萧皇后听到颉利竟然只带她和杨政道离开,当下也不由得十分恼火的道,现在他们虽然寄人篱下,但身边至少还有一些部众,不至于变成孤家寡人,可是如果现在连定襄城中的百姓都丢弃了,那他们祖孙可就没有任何的依仗,最后只能变成颉利手中的筹码,甚至等到他们对颉利没用了,肯定会被无情的抛弃。

    “可汗命我带着一千骑兵而来,所以还请祖母三思!”赵德言再次淡定的开口道。

    听到赵德言话中的威胁之意,萧皇后也不由得脸色一白,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根本没有任何与颉利谈判的筹码,可是一想到孤身一人带着孙子逃往漠北,她就禁不住全身发冷,毕竟这里不但有忠于她的百姓,更有仅存的几个亲人,可是现在却要连他们都要抛弃掉了吗?

    看到萧皇后的表情变化,赵德言也不由得暗叹一声,过了片刻这才放缓了语气道:“祖母,以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北逃之外,难道你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北逃?逃到漠北的荒漠上去吗?与其千里迢迢逃到那里,还不如被唐军抓回去,如果大唐的皇帝不杀我们,至少不用像现在这样连饭都吃不上!”萧皇后这时也终于爆发了,当下厉声吼道,她实在厌倦了这种东躲西藏的日子,哪怕是死也不想再逃了。

    “看来祖母心中有很大的怨气,刚才进城时,我也听说襄城的败军做了一些过分的事,所以让人给祖母你们带了些粮食,等下祖母与隋王多吃些东西,晚上好好的睡一觉,其它的事情就不必操心了,一切有孙婿做主就是了!”面对萧皇后的怒火,赵德言这时却是再次淡定的一笑道,说完就起身告辞。

    离开了隋王府,赵德言带着护卫走在定襄城的街道之上,只见街道两侧都是低矮的民房,许多还都是用杂物搭建起来的棚子,因为生活艰难,定襄与其说是城镇,还不如说是一座大一点的乡村,一些前隋遗民胆怯的缩要破败的房屋里,透过缝隙小心翼翼的打量着街道上赵德言等人,却没有人敢于反抗,因为他们早就接受了被突厥统治的命运。

    看着房屋背后那一双双胆怯的眼睛,赵德言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些说是前隋遗民,其实都是突厥从中原抢掠来的汉人,后来才被交给萧皇后管理,当初他和这些人也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他现在有了反抗的机会,而且还一手把突厥推往深渊之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六章 献人献城

    朔州城中一个作坊里,上百口大锅排成一个整齐的方队,每口大锅前都有一个壮汉手持着铁锹般的大铲子,快速的在锅里翻动着锅里的面粉,等到将面粉炒到焦黄之时,这才盛出来放到一边晾凉,然后又有专人把炒面盛到制作好的竹筒里,以方便携带。

    “驸马,我让人算过了,用布袋盛炒面的成本太高了,必须要用细密的好布,相比之下,用竹筒的成本就低多了,另外光用面粉的成本也同样太高,所以属下加入了豆粉、红薯粉等,混合之后做成炒面,味道反而比之前更好了,前线的将士也都更喜欢现在的炒面!”许敬宗一边走一边向李休介绍着炒面作坊的事。

    自从炒面送到前线后,很快就受到了将士们的欢迎,主要是炒面的口感比面饼强太多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虽然这两样干粮吃多了都会上火,但炒面却比较容易消化,不像面饼吃多了胃涨难受,而且在炒面里加上咸菜或咸肉粒时,会变得更加美味。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前线对炒面的需求大增,李休就让许敬宗建造了这么一个炒面作坊,专门制作炒面,而且许敬宗也对炒面做出一些改进,使得炒面的成本降低了不少,这也更利于炒面的推广。

    “用其它的杂面倒是可以,不过面粉的比例一定不能低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