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故意装作很为难的样子:“眼下,朝廷多处地方都等着用银子。东北屯兵要钱,南边夏汛转眼便至,整治河道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你们对平西王的这道本章,有什么看法?”
“回皇上的话,这一千万可不是小数目,户部是决计拿不出这么多银子的。”佟国维很直白地说。
“朕就是因为知道拿不出来,所以才没有打算在听政的时候拿出来说事儿。而是让你们想一个对策。”玄烨没好气地说。
佟国维默了,趁他的心,最好一分都不给盛世为后。云贵高原是一朵奇葩,税收从来都没有他们,但伸手要钱,却是每年都翻新花样。
但是,有了外藩蒙古的前车之鉴,佟国维又觉得万一把他们逼急了,他们也反了。这事儿可就不好办了。汉人的人口基数这么大。要是吴三桂真的反叛了。那他可就是埋得最深的“卧底”。如果真反了,这轰动效应,光想想就头皮发麻。
佟国维沉默,康亲王杰书就更直接了:“皇上,奴才以为以绿营兵以往的表现,皇上暂时还不能三藩翻脸。”
“哦?这话怎么说?”玄烨听杰书这么说,不禁来了兴趣。“皇上可还记得,当年水贼的事情?那郑成功草莽起家,乌合之众。竟能攻陷金陵。据守多日。
可见得绿营是多么不可靠。眼下我八旗精兵多在盛京,少部分即便是在丰台,对南边的事也只能望江兴叹,远水解不了近渴。请皇上三思。”
玄烨没想到康亲王会说得那么严重。顿时一丈雄心退去了八尺:“也就是说,朕还得仰仗三藩,不能不满足他们的要求?”
“回皇上的话。不能再助长三藩的气焰了,那平西王根本就是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百姓们恨之入骨啊!”佟国维一时情急,说了大实话。
心说外甥你就别装了,你故意没把两位额驸叫来,和我们关起门来讨论这个事儿,结果不是明摆着的嘛。就是不给钱,看你怎么样,有本事你咬我啊!
对于皇上要逼反三藩的事情,几位满洲贵族心里心知肚明。但康亲王杰书说的也是事实。绿营兵不是一般的不可靠,是根本完全靠不住。
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太弱了。江南又遍地都是愤青的书生,还多是对满人有仇的书生。这个刺猬不好碰啊!这件事情,必须从长计议。
其实无论什么事情,你要拿出来讨论,就要做好既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的准备。这件事也是一样,就算是没有三位三藩质子的存在,还是有人持相对谨慎的态度。这个人,还代表军方。
这样一来。玄烨犹豫了。不过好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没钱,有也不愿意给。所以,这次会议还是达成了一点共识的,可以先留中不发,看看动静。
玄烨是没想到会有这个结果的。照他想来,他想削藩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要不然吴应熊不会冒死把长子偷运出去。那时,朝廷和三藩表面上还在蜜月期呢!
他以为大家都会支持他,会想一篇言辞激烈的批复让吴三桂脸上无光,没想到的是,结构居然是无力的留中不发,以静制动。
他的朝廷,经过那么长时间的休整,还没到可以发动战争的时候吗?这几年,明为发展,实则积极备战,还不够吗?东北只能看着,南方也只能看着。玄烨觉得自己的头都快挤爆了。
开会结束,各回各家,让他们底下去暗潮汹涌,反正朝廷要削藩已经是不公开的秘密了,能进军机处的三位,都是玄烨反复考察并且打了预防针的。建宁公主他又已经准备好放弃了。
这个时候传点流言出来也没什么。
只是玄烨的心里,还有一点小不爽,不能酣畅淋漓的让自己的想法得到施展,还得憋着,心里窝火。都这么久了,我忍了那么久了,还要再忍多久,才能动手呢?
带着一肚子闲气,原本想去景仁宫看看表妹的,走到半路却没了兴致,来人,摆驾慈宁宫,朕要去见皇玛嬷。”
车子到了慈宁宫门口,玄烨进去,太皇太后正在念经。玄烨在佛堂外面恭恭敬敬地等了好一会儿,苏嘛拉姑才出来请人:“皇上,请进吧。”
玄烨默默走到观音像前,弯身行礼,而后才转向太皇太后:“孙儿给祖母请安。”“皇帝来了。坐!”太皇太后指指身边的蒲团:“你来得正好,方才念诵经文,我有所得,与你说说。”
“孙儿洗耳恭听。”玄烨平了平气,依言坐到了太皇太后身边。“皇帝没来的时候,我正在研读《心经》。皇帝也读过吧!”
“是,小时候祖母常常念给孙儿听,孙儿记得,还能背诵。”玄烨恭敬道。“如此甚好。”太皇太后笑了一下:“《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孙儿可明白,这其中的境界?”
“孙儿愚钝,未曾明白。”玄烨低声说。“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越想成功,就越害怕失败,你在算计胜利果实的时候,会想更多失败的可能性。往往一种可能,就足以让你裹足不前了。”太皇太后慢悠悠地说着。
“皇玛嬷明鉴,孙儿的确是顾虑重重。请皇玛嬷给孙儿指一条明路。”玄烨诚恳地求助道。“我已经命内务府在畅春园里添建一座佛堂,并且从莲花寺里清理一尊鳌鱼观音,供奉在那儿。”太皇太后答非所问。
“畅春园里,的确是缺一座佛堂,日后祖母去那儿小住。礼佛也方便些。”玄烨点头。却不明白祖母为什么答非所问。
“我建那佛堂,另有用处。”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孙儿:“今年中秋家宴,就在畅春园举行,在这之前,我会让建宁先到畅春园陪我住两天。”
玄烨恍然大悟:“谢祖母提点,孙儿明白了。对不起,孙儿至今仍然还是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毅力和勇气,让祖母失望了。”
“大事面前多三分思量,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太皇太后微笑着说:“为了犒劳的能干的孙儿,今天的晚膳,你就留在慈宁宫用吧,正好看看你的儿子。瑞儿现在可了不得,能写蒙文了,写得还真不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章节 第二百七十四章 冷热交替 中
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玄烨放下心来盛世为后。拟旨,以财政压力过大为由,拒绝了吴三桂的请求,并且冠冕地说,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及其附属地域,财政军政是藩王一把抓,你们可以全权处理一切事务,财政赤字什么的,是不需要向上汇报的。
熊赐履把拟好的圣旨给玄烨过目,玄烨看过之后,大加赞赏:“措辞得当,意思清楚,你在这个位置上是越做越有心得了。”
“承蒙皇上信任,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是做臣子的本份盛世为后。”某人很是客气。在满朝都是满洲亲贵的朝廷里,汉人的话语权真是太低了。不能不谨小慎微。
“你倒是谨慎,这样吧,朕命你为副主考,自己组个班子,去江宁见索大人,替朕督一场乡试如何?”玄烨明为征求意见,实则却是直接任命了。
陈廷敬和高士奇的年纪偏大,翰林院也还需要他们把持。玄烨想来想去,还是把熊赐履派出去,历练历练也好。
至于索额图,是时候该回来了。让他做主考,也算是给他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这些只是小事,让熊赐履领命退出去,玄烨又开始盘算三藩王接到圣旨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但随即,他又想起老婆说的,要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光是兵临城下怎么够,在沉头变幻大王旗之前,一切都是空的。
因此,光是断粮饷,还不够,接下去,就是调整两江绿营的兵力配置了。康亲王说绿营兵不可靠,那就多练,派强将下去练兵。虽然时间是很紧迫。但玄烨相信,两三个月的加急练兵,壮声势,给三藩压力的同时,没准还能给自己增加一点筹码。
主意一定。马上把明珠找来,让他举荐合适的人选。明珠现在是和硕公主的亲家。又是玄烨倚重的大臣。小日子过得滋润。人也不是当初内务府总管时期卑躬屈膝的样子,举手投足之间已经隐约有了宰相的气度。
一听玄烨要他举荐将领下江南训练绿营兵,毫不犹豫地举荐了三个人。富察氏,昭陵守陵家族之一。
富察氏世代出强将,族人遍布丰台,密云,盛京各地军营。在明珠看来,富察氏随便走出一人,都能南下为将。
另外两人。是汉军镶黄旗,年遐龄。他是老将,不但有勇还有谋,虽然是汉人,却是深得铁帽子王们的赞誉。
世宗皇帝还专门给他们全家抬了旗。赐下府邸田产,让他们家享受满洲贵族小豪强的待遇,现在若是皇上下旨征召。他是肯定会出山的。
第三个人,明珠却是犹豫了一下。本来,他要举荐的人,是姚启圣的儿子。这是姚启圣向他请求的。但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相比年遐龄,明珠并不信任姚启圣。
没办法,这是满人对汉人的种族歧视。在玄烨的再三催促下,没奈何,明珠躬身一礼,奴才推荐的第三个人选,是索家叔侄中的一人。”
索家的叔侄,说的是索尼的小儿子法宝,以及赫舍里的两个哥哥,他们三人在密云跟着庄亲王当兵,已经很长时间了。
论能力,足以下江南历练了,三人又是赫舍里氏,忠诚度也不用怀疑,可是,皇上不一定舍得。这样,他犹豫一下,也是情有可原的。
果然,玄烨在听见索家的叔侄之后,脸色微变,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年氏是前朝旧将,富察氏是军人世家,这两人皆可用。
这样,至于这第三人……”玄烨沉吟了一下:“就依卿之言,让索公的幼子替朕走一趟。这三人,年氏为总兵,剩下两个为其副将。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