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大龄剩女-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份上放了他。他如今上了年纪,旁的不求,只求他能够安度晚年……”

    燕太妃见她再三替古侍卫求情,说道:“你这样念着他,可见他待你真的很好,也罢,我并不是什么歹毒心肠之人,但当年之事还需皇上定夺,待你的事情了了,本宫就替他说情,让皇上放了他。”

    古闺秀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说罢,燕太妃又问:“听说你不愿认你父亲?”

    古闺秀一阵头疼,燕太妃该不会是借古爹爹的事逼她认祖归宗吧?但她转念一想,当年汝南公主未婚先育,又因李德淳没有担当而逃宫,燕太妃绝对不会对李德淳没有半点想法,也许她这样不与李德淳相认,正中燕太妃下怀!

    她说:“当我知道母亲因何离宫,因何独自在外生下我,又因何而在逃命途中意外死去时,我实在无法撇下一切与他相认。他当年负了母亲,我替母亲难过。”

    燕太妃果然欣慰的拍她的手说:“好孩子,难为你这样重感情。李德淳那老小子也惹本宫生气,先皇在时就曾多次斥责他,还打过他板子,狠狠地教训过他了。而他至今未娶,又曾为你母亲出家,本宫反倒不好再责难他。当年的事他有错,但你与他是亲生父女,认祖归宗是大事,你不可在这个上头任性。你的事我已与皇上商量过了,很快就会给你和你母亲一个名分。”

    绕了一圈,还是让她认祖归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古闺秀有求于她,只得点头答应。而且她昨晚认真想过了,若是为了古爹爹好,她也只能如此。

    说话中,有位公公来求见,古闺秀认得,是皇上身边的桂公公。

    桂公公给燕太妃问安之后,说:“皇上命奴才前来看看李小姐进宫了没有,还让奴才带句话回去,昨天商定的旨意,可需要变动吗?”

    燕太妃笑眯眯的说:“桂公公你回去对皇上说,直接下旨吧,不用变了。”

    桂公公便笑着说:“嗻,那奴才就先回了,奴才提前给李小姐道贺了!”

    古闺秀这才知道他们口中说的“李小姐”竟然是自己!

    桂公公走后,王嬷嬷也告辞,说:“恭喜太妃娘娘,恭喜小姐,皇后娘娘那边还等着信儿呢,老奴先给皇后娘娘传话去!”

    王嬷嬷本是王皇后身边的人,因早年服侍过燕太妃,而与燕太妃特别亲近。

    “去吧去吧。”燕太妃高兴的说。

    古闺秀一阵疑惑,但当皇上的圣旨传到泰禧殿时,她总算明了了。

    皇上旨意中言明李德淳对汝南公主情深意重,多年不能忘怀,下旨将汝南公主赐婚于他,并寻得一女与汝南公主神似,作为嗣女归于李家,赐国姓“李”,赐名“归锦”。

    古闺秀惊讶的瞪圆了眼睛,汝南公主已去世多年,如何赐婚?

    燕太妃高兴的说:“正该如此,这是你父亲欠你母亲的,等他将你母亲牌位迎回李家之后,你就是名正言顺的李家小姐,只是你虽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对外却要说你是嗣女,不然对你母亲的名声有亏损,委屈你了……”

    古闺秀对这些虚的名头并不看重,只是觉得这赐“冥婚”也太让人意外了。

    燕太妃又说:“闺秀这个名字太俗,你回到李家之后再不能用,皇上赐的名字你可喜欢?归锦归锦,遗失之锦绣归来,本宫十分中意。”

    古闺秀心中叹气,从此以后,她的爹爹不再是她的父亲,她的名字亦不再是她的称呼,她的家也不再是她的港湾……任何人的人生被这样大幅改写,只怕都不会没半点想法,可古闺秀只能笑着谢恩。

    不过片刻,皇后娘娘和各主殿娘娘那边就有赏赐来了,而后皇后娘娘亲自过来请燕太妃去参加家宴。

    这是古闺秀第一次见到王皇后,长得算不得十分漂亮,却端庄大方,一张圆脸显得和蔼可亲,看到古闺秀便笑道:“这就是汝南公主的女儿吧?以后就把宫里当成自己的家,常进宫坐坐,多陪陪太妃娘娘。”

    古闺秀笑着谢恩,却想到这位王皇后最后被武媚娘整的死都不能瞑目,心中不禁一阵哀戚。也不知武媚娘如今在感业寺如何了……

第六十五章 归锦(4)

    皇家元宵家宴,隆重而热闹。

    京畿之中的皇亲贵戚尽数请到,又因褒奖有功之臣,请了十几位外臣及女眷,整个宴厅之中,人数竟达上百人。

    因长孙太后去世的早,而其他太妃又早被各个皇子接到封地,如今宫中只有燕太妃一位长辈,所以晚宴的时候,皇上皇后并坐于中间,燕太妃坐在左首,而古闺秀被她带在身边坐在了她身后,位置颇为显眼。

    礼乐响起,皇上致辞,众臣拜贺。

    礼数过后,家宴便随意起来,女眷们热络的说起话,便有人问起跟随燕太妃而坐的姑娘是谁。宫中的嫔妃已知道了皇上的圣旨,便将圣旨的内容告诉那些国公夫人、侯夫人、伯夫人,众人听了十分惊讶,不一会儿,消息就都传开了。

    有人感叹道:“前段时间才听说了卫国公府的李三爷还俗之事,当时还当他想开了,没想到结果竟然是这样,这赐冥婚……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对李三爷来说,应该是如他所愿了吧?”

    继而就有人打量古闺秀,议论道:“也不知这位姑娘跟汝南公主是何等相似,竟然得到了这样的造化,看燕太妃的样子,对她极为喜欢,不像是认的外孙女,倒像是亲外孙女。”

    这些人之中,也不乏一些知道当年内情之人,并不把古闺秀当“嗣女”看,猜到她极可能就是汝南公主的女儿,所以听着耳边的那些议论,并不多嘴。

    而芮国公夫人,便是其中一位。

    芮国公夫人看着古闺秀,便想到了汝南公主。当年她们在宫中互相帮助,结下了极为难得的情谊,她心中一直对汝南公主的出走怀有疑问。当年总想着,不论是多大的事,汝南遇到困难应该会找她帮忙,谁料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如今总算是大白了,她原来竟然是怀着孩子逃走的……

    想到汝南曾经可能经历的艰辛,芮国公夫人默默的侧过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而另一位永安伯夫人则靠近了她,低语问道:“阿姮,你看到那孩子了吗?”

    永安伯夫人也是早年和她们交好的闺蜜之一。

    芮国公夫人点了点头,永安伯夫人则说:“李德淳能接下这门冥婚,认下这个孩子,我可不信这孩子是从外面寻的,里面肯定有些关系……”

    芮国公夫人说:“如今旨意已下,我们不管事实如何,只需知道她从今以后就是汝南名正言顺的女儿,是卫国公府的小姐,这便是了。”

    永安伯夫人明白了她的意思,不再深究,转而笑着说:“哎,想到当年我们总是和汝南挤在镜子前比俏,到了如今,我们人老珠黄,只她一个人生的女儿,我们都生的是混小子,可是比不过这如花似玉的姑娘了,也不知她会指给哪家的臭小子。”

    芮国公夫人听着这话便出了神。

    而古闺秀如坐针毡,感觉周围都是打量她的目光。

    燕太妃回头问她:“你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会,可是觉得不自在?”

    古闺秀老实说道:“是,感觉道道目光射在我身上,快把我戳穿了……”

    燕太妃笑道:“怕什么?你长的跟你母亲一样好看,何须怕别人多看?大大方方的,不用怕。”

    古闺秀点头,看来这样的情况,她近期之类需要好好的习惯一下了。

    勉强吃了两口东西,古闺秀就见皇上对她招手。

    她看了燕太妃一眼,见燕太妃对她点头,她便起身上前,站到皇上跟前回话。

    李治饶有兴趣的看着她,说:“朕每次见你,你都要给朕惊喜。以前就觉得咱们缘分不浅,但怎么也没想到你是三姐的遗孤。卫国公府以前对不起三姐,朕已经好好的训过你二伯了,改天有时间会招你父亲进宫说话,量他们不敢亏待你的。”

    古闺秀也是觉得很好玩,第一次见李治是在大街上,她在捉抢劫之人,而李治在跟武媚娘幽会;第二次见面,李治是皇帝,召见她却是为了军器监的火药之事;到了这次,他们竟然变成叔侄关系……

    王皇后在旁听了,好奇问道:“陛下以前见过归锦?”

    李治怕古闺秀说出他跟武媚娘幽会的事,对古闺秀使了使眼色才对王皇后说:“皇后你有所不知,归锦是并州有名的女子,朕之前因为军器监的事召见过她,只可惜我记事起三姐已经不在宫里,所以我并未认出归锦跟三姐长的相似。”

    李治与汝南公主相差十三岁,汝南公主逃宫时,李治才七岁,加之宫中嫡皇子和庶公主并不常在一块,所以李治对汝南公主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王皇后点了点头,说:“可见自家人的缘分是分不开的,即使不知道你的身份,皇上也因为其他原因召见了你,血浓于水就是这个道理了。”

    宴厅里的其他人见皇上皇后亲自垂询问话,又是满脸笑容,心中更是惊讶,不过是个庶公主的嗣女,何以被皇上这样重视?又或者是皇上有意抬举卫国公府?

    一时间,心思重的人难免想了许多。

    而在千百里之外,当吴王李恪接到京城的消息后,十分惊讶,连问身边的谋士:“你说被赐给汝南做嗣女的那个女子,就是当初在鬼市引刘侩上钩的女子?”

    谋士斩钉截铁说:“绝不会有错,而且我们后来查到,当初查封农庄的时候,李家军的府兵也出现过。”

    吴王李恪在书橱的暗影下,冷笑道:“本殿真是替李卫公敢到可惜,他的三个儿子竟都沦为走狗,李德骞能因承乾太子而被贬,我就能让他剩下的两个儿子因皇上而流放。敢在我头上动土,且走着瞧吧!”

    谋士又在旁说:“参与那次查抄之事的还有一个小吏,被皇上调遣到大理寺了,殿下看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