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阴雄-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世充点了点头:“那如果汉王起兵,这些关东的士族豪杰,就不会顺势响应吗?”

    魏征笑着摇了摇头:“隋室对于北齐故地的山东,从北周时代开始一直在不停地打压,已历三十多年了,高熲的均田制,把天下豪强之田拿出来分给普通的民众,又不允许大家族有众多的仆役,这就是从根本上针对这些关东的家族,使其形不成魏晋时代那种良田万顷,奴仆上万的实力,自然也就没了聚众和朝廷对抗的本事,现在即使是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的普通支流,也就是家产百十亩,仆役数十人的规模,生计自然是不愁,可是要想和官府对抗,那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汉王起兵,由于这是杨氏的内战,而且应该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所以关东世家很少有人有能力,也有意愿参与进去,让他们起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天下大乱,关东盗贼蜂起,朝廷无力派兵征剿,而让这些世家自行募兵讨贼,就象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一样,世家豪强们在讨平贼寇的过程中积聚自己的力量,最后形成各路诸候,到了最后,朝廷发现盗贼已灭,可是各路群雄又重新并起,开始逐鹿天下。”

    王世充长出一口气:“先生神机妙算,王某实在佩服。那依先生所见,我应该选择哪条路呢?”

    魏征沉吟了一下,说道:“主公若是走第一条路,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太子绑到了一起,名声只怕不好,将来即使想要自立,也会背上一个奸臣之名,但好处是能相对平安地渡过天下大乱之前的这段时间。”

    “如果选择第二条路,那好处是可以尽量多地切割和太子的关系。以后若是他没有成为昏君,也不来找主公麻烦的话,主公自然可以安心地在民间做起生意。也不失为退保之道,若是能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以主公的钱财与人望,趁势而起,亦可逐鹿天下,成为一方霸主。”

    王世充哈哈一笑:“玄成,你这等于没有说啊。这两条路的优劣我都很清楚,我是在问你觉得我应该选择哪一条?”

    魏征微微一笑:“主公,我只是谋士。谋士的作用就是分析种种可能,提出条条道路,至于最后如何抉择,那就是看主公的决断力了。”

    王世充点了点头:“你说得很不错。我再告诉你一件事。皇上自从独孤皇后死后,也彻底没了约束,夜夜酒色无度,身体已经垮了,现在是靠着吃方士炼制的红丸春药硬撑着而已,撑不了几年,所以我们现在得早作准备,你说的事情。我还要仔细考虑一下,皇上归天之后。汉王基本上是必反的,到时候先看看他这次谋反的结果再说。”

    魏征正色道:“主公英明,一边布势,一边作好两手准备,这样可以有备无患,魏某不才,愿意留守河北,为主公设法招纳关东英杰。”

    王世充喜色上脸:“是么?那样的话太好了,只是关东之地,有什么英杰之才,玄成可否推荐一些?这些人是否愿意来我这里呢?”

    魏征早已经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道:“关东一向是汉人世家的聚集之地,也许武将方面没有关陇的胡人集团出色,但论起文才和谋士,那是一点也不缺的。”

    “前面说过的章丘房彦谦,就是关东地区的名士,房彦谦祖籍清河,五胡乱华时,鲜卑慕容氏进入中原,建立了前燕帝国,房彦谦的祖先在前燕王朝里当了一个官员,后来燕国被拓跋鲜卑击败,残存的宗室和族人分别在青州(今山东)建立了南燕,在辽东建立了北燕。而房氏先祖也跟着去了青州,并从此定居在那里,成为青州的名门大族,世代为官。

    南燕后来被东晋所灭,随着刘裕代晋,又成了南朝宋的领土,后来北魏夺取了青州,在北魏分裂成东西魏,进而变成北周和北齐时,青州又归了北齐。

    房彦谦出生时,正是北齐年间,他从小就没了父亲,从小在舅舅家长大,长兄房彦询很惊奇于这个弟弟从小就表现出的过人才华,亲自教他读书认字,房彦谦七岁时就能背几万字的书,让房氏宗族都惊异于这个孩子的天赋。

    房彦谦后来跟随博士尹琳学习,手不释卷,通览经史,文章书法都是一时之绝,十八岁的时候就被北齐的广宁王,齐州刺史高孝珩征召为州主薄。

    当时已是北齐末年,由于君昏臣庸,文恬武嬉,北齐境内已经是一副末世之像,多数州郡都是贪官污吏横行,盗匪遍地都是,法令废驰。而房彦谦所在的齐州却是一片清平世界,法令公正严明,无论是吏民都对这位年轻的房主薄敬畏不已。

    北周攻破北齐都邺城(相州)后,房彦谦痛惜国家的灭亡,不甘心做亡国臣子,还准备召集州郡中的豪杰壮士,图谋复国。只是后来北齐各地守官都迅速投降,房彦谦一看大势不可挽回,只得作罢,解散乡勇,自己回归乡里。

    北周灭北齐后,周武帝任命了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来接管齐州,可是路上被盗贼所劫持,房彦谦听说此事后,给那盗贼首领写了封信,晓以利害。那盗贼一向敬仰房彦谦,收到信后便把辛遵送回了州衙门,还带着附近的大小盗匪首领一起自首。

    房彦谦在北齐灭亡一直到我大隋代周的这段时间里,都是闲居乡里,不肯出来做官。直到开皇七年的时候,由于齐州刺史韦艺的一再推荐,房彦谦盛情难却,只得出来做官,担任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巡视全国各地的州郡,考察州郡长官的施政得失。

    高熲当时担任尚书左仆射,也直接负责这些监察御史的管理与考核。房彦谦曾经在述职的时候引经据典,结合自己在巡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御史工作进行非常深刻的分析与总结,让一代名相高熲听到以后都叹服不已。

    在那次对话中,高熲向房彦谦询问了他所巡视的陇西秦州一带十余个州的情况。房彦谦对每个州郡的钱粮赋税,地理人口和风土人情都是如数家珍。来高熲在召见这些州郡的刺史、司马们集体述职的时候,这些人对本州郡情况的了解还不如房彦谦来得详细,致高熲叹息道:“与诸公谈事,还不如去问房御史呢。”

    房彦谦在官场之上没有太多的功名心,一直淡泊名利,也没有足够强大的靠山,加之是北齐忠臣,一直被皇上所忌惮。高熲曾经向皇上举荐过房彦谦,杨坚却没有对他委以重任,只是让他去长葛当了个县令。”(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八章 魏征荐英杰(二)

    魏征缓了口气,继续说道:“房彦谦在长葛的那几年,以身作则,把长葛治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是被他查出过失,加以处罚的吏员,也都对房彦谦心服口服,百姓们更是把房彦谦称之为慈父。

    在仁寿二年的时候,杨坚派出持节使者走遍全国每个州县,对全国所有的刺史和县令作了一次业绩大考核,结果房彦谦被评为天下第一,也被破格提拔为鄀州司马。

    长葛的百姓知道房彦谦被调离的消息,一个个如丧考妣,而州衙里的属吏们听到这消息后,也是痛哭流涕:“要是房父走了,我们这些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

    后来为了表达对房彦谦的思念之情,长葛的吏民甚至还纷纷捐款,为房彦谦树了一个碑,以记载称颂他的功德。”

    魏征一气说了这么多,听得王世充连连点头:“房公之名,我在大兴就听说过,可不知是如此的人材,只是房公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吧,又是至忠之人,肯和我们这些人一起做这种大事吗?”

    魏征微微一笑:“房公应该不会肯跟我们一起起事的,但他的儿子房乔,是我的至交好友,其才不下于乃父,而且对当今时局的看法和我,和主公非常接近,若是主公以诚相待,他是一定肯跟我们做一番事业的。”

    王世充大喜过望:“玄成推荐的人才,又是房公的儿子,那一定是错不了的,这位房乔。现在何处?”

    魏征说道:“房乔。字玄龄。大象末年生人,但他家里人更喜欢叫他房玄龄,所以他便表字为名,让别人都这样叫他。他父亲出仕为官后,这房玄龄倒是留在了齐州淄博郡,那是孔孟之乡,文化气息浓厚,房玄龄十八岁就在州里乡试时排名第一。被举荐为羽骑尉,当了番上府兵的一名军官。”

    “他来京城报道任职时,正好是开皇十七年的时候,那时我四处游学,每年回家一趟,就正好在那年回家的途中碰到了进京的房玄龄。”

    “我二人年龄相仿,一见如故,相互间也是推心置腹,好一番详谈。此人的不少见解在我之上,与之相谈。我实在获益良多。”

    “本来我在乡试中了头名后,也与房玄龄相约大兴相见。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皇上因废太子之事而罢天下乡学和太学,所以这一约定也无从谈起,直到几个月前,我又偶遇回乡娶亲的房玄龄,才又在一起彻夜长谈。”

    “开皇十八年的那次,房玄龄曾和我论及天下大势,那时候东宫之位虽然争夺已经挺激烈,但是此事只有宫中和一些高官重臣知道,象房玄龄这样的外地士子,是不知道晋王与太子之争的,就连当时在四处游学的我,也对此是一无所知。”

    “可是这房玄龄当时就跟我直言,说是皇上对东宫太子杨勇并不满意,甚至有所忌惮,迟早会废长立幼。而这一举动会引发其他的皇子们的眼红,都会争相效仿,于是国无宁日,虽然现在天下太平,但是未来的乱世已经是可以预期了。”

    “当时我对他的这个判断还有些不服气,问他如何能看出先皇对太子不满意的。他笑着说,太子监国近二十年,却落得被挂了个太子头衔,独守东宫,不能参与朝政,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能臣干吏,左右庶子如唐令则,夏候福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不是治世的能臣。”

    “相反晋王、蜀王、汉王这几个弟弟的王府中都不乏精明强干的能吏,尤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