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阴雄-第1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世充摇了摇头,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这回是突厥人狼子野心,早有谋划,事先就连宇文大将军和裴尚书都没有听到半点风声,四十万大军,调度竟然如此顺利,情报隐藏得如此之好,就是换了微臣前往,也是没有办法啊。”

    杨广坐直了身子,眼中冷芒一闪,刺得王世充也是神色一凛:“好了,王爱卿,这回朕可不想听你的漂亮话,以前朕就是听这些奉承话太多,对局势的判断,都飘飘然了,为什么在这次突厥来袭之前,没有一个人敢跟朕说征高句丽不合军心民心的事?为什么连你号称直言敢谏的王世充,也没有跟朕提过?”

    王世充抬起头,正色道:“因为在微臣看来,征高句丽是必须要进行的事情,本就不应该半途而废,我****大隋,泱泱大国,若是连一个小小的高句丽都不能臣服,又怎么可能让四夷畏威而怀德呢?”

    杨广勾了勾嘴角:“可是,这回连突厥都看出了大隋的虚弱,竟然敢提四十万大军袭击朕,朕在雁门孤立无援的时候,你可知道朕的心中,有多悲凉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朗声道:“陛下,恕臣斗胆直言,并不是说我们打高句丽才引得突厥起了叛心,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打高句丽,突厥人才会有这心思的,所以微臣坚持以为,高句丽,必须要坚持继续打下去,打到他们灭国,投降为止!”

    杨广的双眼一亮,急问道:“此话怎讲?”

    王世充正色道:“突厥在启民可汗的时候一向恭顺,就是在我们一征高句丽时,始毕可汗也答应发兵来援,虽然最后没有成行,但起码是不敢公开地跟大隋作对的,他就是看到了我们三次征伐高句丽未竟全功,这才起了歹心,以为我们大隋软弱可欺,所以才定下毒计,想要偷袭天子。”

    杨广咬牙切齿地说道:“若不是天下大乱,各路兵马不至,朕又怎么会起了这个心思,去借什么突厥兵征高句丽呢!”

    王世充点了点头:“国内确实是有些盗匪,但还不至于江山不稳,经过这两年的奋战,光是微臣消灭的叛军前后相加就有三四十万,其他的如山东的张须陀,河北杨义臣,关中屈突通,还有并州的李渊等将军,战绩也不在微臣之下,经过这样的打击,各地的反贼已经渐渐地给平定了下去,至少,是不能在原来起兵闹事的地方呆下去了,成为流寇,这就注定了不成大器,迟早要给各地官军所灭。”

    杨广微微一愣:“流寇不是最让朝廷头疼的吗?怎么王爱卿说来,如此轻松?”

    王世充微微一笑:“如果是朝廷权威不在,军力不强,各地州郡给流寇一攻就破,开仓放粮,那可以让反贼们很快地集结起大军,就象杨玄感那样,他能在旬月之内有十万之众,他的那个贵族身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在洛阳开仓放粮了。才会有大量的民众投奔。”

    杨广冷冷地“哼”了一声,声音里透出一股子杀气:“看起来天下人还是太多了,才会给各路反贼所利用,朕看不需要这么多人嘛。”

    王世充的心中一凛,杨广这话即使让他听来,也毛骨悚然,作为君王,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够******的了,这让杨广再次刷新了他心中的下限,不过他的脸上却挂着笑容:“陛下所言极是,天下承平已久,人口众多,粮食不够吃了,这才会有这次的动乱,与陛下征高句丽本无关系,象前代的汉朝,到了人口达一千万户左右的时候,不也是天下大乱,改朝换代吗?他们当时也没打高句丽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怂恿再战

    王世充看着沉吟不语的杨广,继续说道:“所以说,这征高句丽才导致天下大乱,只不过是那些反贼的借口罢了,即使陛下不征高句丽,他们也会找出别的理由,来煽动,蛊惑那些无知的民众。陛下自登基以来,象杨谅,杨玄感这样的恶贼起兵谋反,难道他们是因为陛下征高句丽而活不下去,没有饭吃吗?”

    杨广听得心里高兴,捻须而笑:“嗯,是这么个道理,王爱卿,你的想法和朕完全一样,这么说来,征高句丽并不是个错误了?”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征高句丽并不是错误,第一次是输在轻敌上,第二次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只可惜杨玄感谋反,才导致功败垂成,至于第三次,那是根本没有来得及发动,各地郡守和将军们忙于平叛,暂时抽不出兵力罢了。”

    “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各地的盗贼已经纷纷给剿灭,山东,江淮,江南,中原和并州,关中这些主要区域渐渐地平稳,只有河北还有小股的反贼,在杨义臣和薛世雄的打击下也是末日可数,再次调大军征伐高句丽的时机,已经来临啦。”

    杨广哈哈一笑,说道:“王爱卿,朕记得你以前对征伐高句丽并不是那么热衷,赞同,但是这次,为什么又极力赞成朕再次征伐高句丽呢?”

    王世充正色道:“因为以前陛下征伐高句丽,虽然说是为了万世基业,千秋万代,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紧迫,打下来自然是名垂青史,可是打不下来,也无损大隋的根基。”

    “但这次不一样,现在国内的盗匪蜂起,就算一时给弹压下去,也会有象杨玄感,李密这样的野心家再次煽动,如果我们只专注于在国内平叛,维稳,那大量的兵力和资源就会白白浪费,陛下,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贼人不主动作乱,我们保持大量的军队,一来耽误生产,二来军队长期保持而无军功的刺激,就会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陛下明鉴。”

    杨广的神色严肃,点了点头:“可是大军就算再次征召,要去讨伐高句丽,只怕将士们也未必愿意吧,这回朕在雁门,亲眼看到了朕下令罢征高句丽之役后,那些将士们欢呼雀跃的样子,那还是最渴望战功的骁果军哪,他们都不想打高句丽,更不用说别的部队了。王爱卿,你真的了解军心民心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军心如水,民意似风,一切都可以逆转的,想想第一次征高句丽时,天下各地几十万壮士自带干粮从军,那时候,全国上下可谓举国一心,都想着攻灭高句丽,建功立业呢。”

    “只是第一次轻敌,导致三十万大军损失在鸭绿江南,所以将士们眼看军功得不到,还要搭上性命,自然就心生畏惧,而百姓们超期服了劳役徭役,却得不到赏赐,自然也会有怨言,这是人之常情啊。”

    杨广勾了勾嘴角:“那王爱卿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你要朕打开国库,把国家的战备储存粮食和绢帛都拿去散给将士与百姓,再换取他们对征伐高句丽的支持?哼,朕可不学汉武帝那个败家子,打仗几十年,把文景之治的积蓄都打空了。打仗是为了获得利益和好处,打个吐谷浑没有花多少钱,却让西域威服,万邦来朝,朕要的是这个。”

    王世充笑道:“这是自然,所以这回微臣的建议是打高句丽,而不是打突厥。”

    杨广的眉头一皱:“王爱卿,这回你说到朕的疑处了,现在朕最恨的,已经不是高句丽,而是背信弃义的突厥始毕可汗,他竟然直接调几十万军队偷袭朕,雁门之围,堪比白登!这奇耻大辱,朕现在无时无刻不记着,为什么你不让朕调集大军去征讨突厥复仇,而是要去打几千里外的辽东?”

    王世充正色道:“因为打突厥很可能是一无所获,劳师费力,只会让得不到军功的将士们进一步地厌战,而打高句丽,是可以有巨大收获的,将士们一战得了好处,那下一战就会踊跃参战,当年之所以这么多天下壮士踊跃参战,还不是因为之前从先皇到陛下征战吐谷浑,那可是战无不胜,功无不克,每次大战下来,都有数万将士因功得爵受赏吗?”

    杨广点了点头:“那为什么打突厥就不行了呢,难道突厥骑兵,就比高句丽的大军还要难对付得多?”

    王世充摇了摇头:“非也非也,高句丽的习惯与生活方式跟中原一样,都是农耕为主,可是突厥人却是马背上的草原民族,他们有利则聚战,不利则远遁,反正是逐水草而居,无城廓,把帐蓬一打包就可以赶着牛羊跑路,就象那个吐谷浑的伏连可汗,不是到现在都没有抓到吗?更不用说那突厥的始毕可汗啦。”

    杨广哈哈一笑:“这些草原蛮子,打仗不行,脑子不好,但逃起命来真是望尘莫及,也难怪当年北魏把柔然直接就叫蠕蠕了。”

    说到这里,杨广的眉头一皱:“所以王爱卿的意思是,突厥人很可能不会和我们打,而是远远地逃跑,我们在草原上,多半是要扑一个空?”

    王世充点了点头:“正是,将士们若是没有斩获俘虏,就没有军功,没有军功就得不到赏赐,那一定会有怨言,到时候陛下既报不了仇,又失军心,漠南到阴山的草原,如果要留军驻守,那条件要比在关内艰难地多,那里无法农耕,一切补给都要从关内运过去,劳师伤民,当年北魏的六镇造反,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杨广咬了咬牙:“那为什么先皇就能打突厥一打一个准,朕就不行呢?”

    王世充抬起头,朗声道:“因为先皇时期,突厥是敌人,大隋一切的军事准备,都是为了与突厥作战而服务的,他们的军队,草场,水源,都一清二楚,甚至连逃亡的路线都知道,加上有长孙将军的分化瓦解,让突厥本部与仆从部落离心离德,时机成熟时,自然可以一战而定!”(未完待续。)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使劲忽悠

    杨广沉吟了一下:“可是朕自登基以来,对突厥也是怀柔为主,你的商队不是也一直跟突厥作生意吗,难道就对突厥的内情一无所知了?”

    王世充叹了口气:“问题就出在这里,以前我们跟突厥不是这种臣属关系的时候,为了分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