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此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朕和内阁商议,决定将太乐署,鼓吹署以及教坊司三者合并,成立新的皇家艺术院和皇家艺术学院,皇家艺术院专门负责表演,朕会在京师建立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大型戏院,供你们表演,而皇家艺术学院就是专门培养表演人员的地方,朕也会拨一块地出来,给你们建立一家学院。”朱由校说道。
“臣等领旨。”太乐署众人回答道。
“第二件事情,朕要你们以武悼天王冉闵排练一个戏剧,这个节目要有屠杀的情节,要有双脚羊的情节,更要有冉闵的《讨胡檄文》,朕要求每一个看到这个戏剧的人都要义愤填膺,都要泪流满面,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将这个戏剧排好,朕有重赏。三个月之后,朕会安排你们在京师和南直表演,而且会要求帝国之内的所有戏曲班子都要学会这场戏剧,以后朕如果出巡,你们会随朕一起出巡表演。”朱由校强调道。
“臣等领旨,绝不会辜负陛下所托。”
……
冯梦龙此时也进京了,他跟宋应星一样,也是屡试不中,但一生著书很多,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朱由校记得他看三言的时候还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他就将整个三言都看完了,里面有些章节甚至看过好多遍,当然主要是里面有些章节的描写完全不下于《金瓶梅》。也正因为通读了三言两拍,让朱由校觉得明朝远比历史评价要开放得多。
“子犹,可知朕此次招你进京所谓何事?”朱由校微笑着说道。能见到冯梦龙的本人,朱由校真的是开心的,他绝对算是朱由校的在一个方面的启蒙老师了。
冯梦龙完全也没想到能有机会觐见当今的皇上,紧张是难免的,但也很兴奋,但朱由校的这个问题,问得他完全懵了,他真的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招他进京,但他知道应该不会坏事,否则的话,皇上肯定是不会亲自接见他,只要一纸圣旨就能解决问题。他老实地回答道:“草民不知。”
第三十四章 大明帝国报
“朕准备办一份报纸,跟邸报不同,邸报是官府看的,而这份报纸是给帝国百姓看的,名字就叫《大明帝国报》,而朕需要你来负责这件事情。”朱由校说道。
其实在明朝中叶,政府已经默许民间自设报房,这时候所有私营报纸都统称为《京报》,而内容主要选印从内阁抄录的谕旨、奏疏和官吏任免消息,当然偶尔也有办报人自己采写的社会新闻。这些报纸都是可以公开出售的,可以公开叫卖或者接受预订,有了现代报纸的雏形。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平民百姓可是不会去看的。
“还请陛下示下,草民实在是不知这《大明帝国报》该如何办理?”冯梦龙诚实地说道。他知道既然皇上要办的报纸,不会简单到跟以前的邸报或者京报一样,肯定和两者都会有区别,但至于区别在哪里他真的一时还想不明白。
“《大明帝国报》是朕的口舌,报纸内容有一部分是官府能公开消息,有一部分是你们自己采办的民间新闻,还有报纸可以连载《西游记》等小说,也可以连载其他的故事以吸引百姓。为了让你办好这份报纸,朕会给你一个正七品的官衔,而且你还可以招募一批人,这批人暂时就叫记者吧,他们相当于没有官职的民间御史,虽不可风闻奏事,但可以采访民间的任何人和任何事,进行如实报道,而且官府不得无故干预。这份报纸从这个方面来说,它也能监督朝廷的官员。”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了。臣一定会将这份报纸办好。”冯梦龙兴奋地说道。他意识《大明帝国报》一旦办好,影响力可直达朝廷中枢。
“你先别急,办报纸的地点,朕会让王礼乾来安排,这份报纸每七天发行一次,朕同时会下旨要求帝国境内的所有说书人将每份报纸必须在他们上工的地方每天说一次,否则的话,朕不得会治说书人的罪,而且更会查封他们上工的地方。所以报纸一定要办好,内容一定要丰富,有什么事朕给你担着,但绝不能让帝国百姓耻笑了。”朱由校叮嘱道。
在这个封建社会,根本就不要考虑人权什么的,对于不听话的人,就直接封停关押。
朱由校又接着说道:“朕希望半个月之后能看到第一份报纸,能不能做到?”
“臣一定能做到。”冯梦龙保证道。
……
见完冯梦龙,朱由校又见了毕懋康,这位大明有名的武器专家。
“毕御史,涂文辅现在在制造燧发枪,朕要你和他一起制造,朕决定将兵仗局和军器局合并,成立帝国武器制造局,负责火药武器的制作。你担任制造局局正,正三品,而涂文辅担任局副,正四品。”朱由校说道。
“臣领旨。”毕懋康和涂文辅一起说道。
“陛下,不知燧发枪和以前的鸟铳有何区别?”现在的毕懋康并没有见过燧发枪。
但朱由校相信,依毕懋康的天赋,燧发枪只要有原件给他,他应该很快就能仿制出来。在历史上,毕懋康在1635年就独立制作出来了,可以推测毕懋康制作出燧发枪并没有发太长的时间,何况当时他还是顺带着完成的这项工作。现在在朱由校全力配合下,他相信毕懋康应该在一个月之内就能完成。
“涂文辅那里有一把燧发枪,不过已经有所损坏,你可以拿去研究,朕希望你能尽快制作出来,朕的新军在三个月之后需要装备一万支燧发枪。至于钱的事情,朕可以先从内努中拨给你。”朱由校说道。
“陛下,三个月之内连一万支铜铳都无法制作出来。”毕懋康一听朱由校的要求,心都凉了。
“朕知道很难,但朕可以叫你一个办法,你可以将整支燧发枪拆分成许多部分,然后将不同的部位分包给帝国境内的商人,让他们来帮你一起制作,而你只负责将它们组装在一起。这样的话,速度会提升上百倍,帝国境内数以万计的人来帮你一起做,是不是要很快很多?”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臣明白该怎么做了。只是这样的话,可能要比以前多花费一到两成。”毕懋康点头说道。毕懋康将部分零件交给商人来加工的话,成本肯定会增加,商人可是要赚钱的。
“只要质量能过关,多花一点钱是没有关系的,但钱必须花在明处。”朱由校强调道。
朱由校说完,又对涂文辅说道:“以后涂局副不再是宫里的人,而武器制造局的人,必须听从毕局正的安排,事情做好了,朕一样绝不会吝啬赏赐,到时候加官进爵,荣归故里也不是不可能的。你以前做的事情朕既往不咎,但如果去了制造局还敢贪污受贿的话,朕可是要数罪并罚的。”
“臣领旨。”涂文辅原本还想争取一下,看能不能留在宫里,但朱由校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熄了这份心思。
“毕局正,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这句话的原话就是毕懋康说的,只不过现在毕懋康还没有说这句话,朱由校将他的这句话送给了他本人。
朱由校的话让他感同身受,他叩头说道:“臣明白,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
安排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事,而且每一件都是要花费大量的银子,怎么将每一分银子都用刀口上,这就关系财务和审计。朱由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
到明朝中叶,单式记账法开始向复式记账法过渡,但明朝官府依然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法,但也吸纳了很多民间一些较好的做法,民间开始出现一种叫做“三脚帐”简单的复试记账法。
朱由校上辈子就没学过会计,但他的父亲是一个有几十年经验的老会计,而且他还知道一点,现代社会使用最广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并且记载在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正因为如此,卢卡?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
……
这本书已经上推荐,请大家多多支持!!争取让我推荐的成绩过关!
第三十五章 汤若望
朱由校下一个决定召见汤若望。
“汤若望,你是出生在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科隆吧?”朱由校闲聊似的问道。
朱由校的第一个问题就问得汤若望一惊,他的来历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根本没人关注,这个时期,明朝人有一种自信,甚至可以说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这点就好像后世西方人中白左一样,看那个国家的人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当然现在的大明百姓们他们根本就不关注其他国家,甚至都懒得开疆拓土,这种出自骨子里骄傲一直持续到清末,到了清末之后,很多国人看外国人整个就倒过来了。
“回陛下,我的确来自科隆。”汤若望虽很震惊,但是还是很认真地回答了朱由校的问题。
“现在你的国家还处于战乱之中吗?”朱由校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
1618年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爆发了内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十年,被称为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日耳曼的经济倒退了两百年。
“是的。”汤若望恭敬地回答道。
“你是坐西班牙人的船来的吧?跟朕说说西班牙和英格兰还有荷兰的事情吧。”朱由校说道。朱由校只知道现在正处于西班牙和英格兰争霸的关键时期,而荷兰正在趁势崛起,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但具体的很多事情朱由校并不太了解,他需要知道现在的局势,以及如何应付来自海上的威胁。
“是,陛下。”汤若望已经离开欧洲超过十年,很多事情他都已经不太了解,但他还是大概将欧洲的事情说了一遍。
“英格兰人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