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遇重生-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对骑兵没有优势,所以他们最后还是将这几十人杀光了,但,他们也死了几个人,因为那些人看跑不掉,像是疯了似的,被他们砍倒在地,马踏上去准备踩成肉泥的时候,到底有人砍断了一些人的马腿,这些人从马上下来后,虽然战斗力还是比大周这些人厉害,但没了骑兵的优势,这些人几个人围过来砍一人,还是砍死了他们的人,于是这样,就砍死了几个人。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

    向来乌族人过来劫掠,极少出现伤亡现象,而这一次,不过是跟几十个周人打斗,就死了好几个,虽然是十比一的比例,但对他们来说也是觉得不可思议的。

    而事实上,不光他们一小队人马出现了伤亡,这一次出动的上百股他们这样的小队,几乎每队都死了几个人,上百股小队,就死了几百人!伤亡数字简直骇人听闻!哪怕周人死的是他们的十倍,也够让他们惊呆的了,要知道按照这个损失比例下去,最先扛不住的,绝对会是他们,因为,周人的数量可不是他们的十倍,如果按十比一死下去,他们全死光了也杀不死周人的!而他们,可不想被周人杀光!这让他们怎能不害怕!他们只想不劳而获地洗劫周人勤劳存下来的收获和女人,可不是想赔上性命的。

    “这是怎么回事?!周人不是像绵羊一样,毫无抵抗力么?怎么这么强了?!”素合震惊地道。

    素合也懂周人千金之体不坐垂堂的道理,所以打草谷的事他就没直接参与了,而是等下面的头人上交战利品就行了,这会儿,看出去打草谷的人回来,说死了几百人,能不震惊吗?要知道往年,顶多死几个人,有些还是强x女人时,不小心被周女杀死的。

    那些带队的头目便将情况说了下,然后道:“那些人看样子似乎是训练过的,知道配合,不会是大周将城里的兵,分散到各个村落,用来提防咱们打草谷吧?”

    素合冷笑,道:“大周的兵都是软蛋,只敢靠着高墙厚城躲在里面吃兵饷,什么时候那么有血性,敢到城外村落里反击我们了?只怕另有来头,来人,让范家管事过来。”

    范家,就是宁州八个帮他们销赃的家族之首,他们在乌族人这边设有管事,以备随时按乌族人的吩咐办事。

    以前乌族多跟宋家交易,自从宋家被端掉后,与乌族交易最大的便换成了范家。

    这时听素合这么说,不大会儿范家管事便来了,素合便将这事问了范家管事,范家管事也有些不明白,道:“这事还真不太清楚,我们家主子只住在城里,对城外的事不太了解,这样,小的马上派人传信回去,让家主打听下情况。”

    范家不光帮素合销赃,卖粮食盐铁给乌族人,还帮乌族人打听大周这边的情报,贩卖情报消息。

    虽有宋家通敌卖国的行为被上面发现了灭族被抄之事,不过范家并不以为意,毕竟朝廷偶尔也会发现这种事,然后抄家,不过一来不可能每次都发现,二来他们家已打点好了上下,朝廷那边不会有人知道的——范家不知道宋家是宗俊卿派人举报的,还以为是宋家自己不小心走漏了消息导致的呢。

    素合点点头,道:“好!等你们的消息。”

    发生在几千里外的这场惨事,朝廷半个月后方接到消息。

    元鼎帝自诩有为之君,听到这种消息自然不能忍,不由拍案大怒,道:“杀我大周几千百姓,诸位臣工是什么看法?”(未完待续。。)

第三零五章 君臣斗

    元鼎帝是想马上派大军剿杀乌族的,可惜大臣们显然跟他不同频,刚有他安排的托说大军开拔打仗,就有人唱反调,道:“他们不过冬天没有吃的,劫掠一番,等开了春就没事了。若要因此开拔大军跟他们打一仗,粮草、军饷所费不菲,只怕会耗干国库,将他们打下了也没任何好处,且胡人来去如风,也不好打,所以微臣以为,等他们开春自去就是了。”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赞同。

    不错,为什么北方几族年年劫掠,大周却很少出兵打他们?原因就是打他们不合算,那些人像兔子似的到处窜,想杀上几个真不容易,相反打他们却要花很多钱,不像北方几族打大周,他们本来就没钱,来大周,打赢了就有钱,打不赢也没什么关系,所以这就是穿鞋的怕光脚的。

    元鼎帝看一大群人都附和不去管的提议,不由气的脸色铁青,他还正属壮年,所以还有血性,要是等他五六十岁,没了雄心壮志,估计也跟这些人一样,就求个减少麻烦了,但他现在还只有三四十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自然不爱听这些话,所以这会儿听众臣议论纷纷,并未接过话头,而是没吭声。

    大臣们自然知道元鼎帝是怎么想的。

    因为自元鼎帝即位以来,每年碰到北方打草谷,杀戮大周百姓,都会气愤不已,一幅马上要开战的样子,大家自然明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不过。众臣只要不想打,元鼎帝也无可奈何,毕竟朝野上下全都不思战的情况下。元鼎帝若非要出兵,无心打仗的军队势必会吃败仗,这是以前证明过了的——当时将本就不多的国库耗了个干干净净,从那以后,元鼎帝再愤怒,知道打不赢,也只能干瞪眼了。

    不过干瞪眼的次数多了。元鼎帝又好了伤疤忘了痛,觉得不能再这么对乌族下去,所以这会儿又想出兵了。

    原因很简单。前次从宋家抄出了几百万,打仗的钱有,然后,从前线发回来的消息称。首辅镇国公呈上去的练兵方法不错。这次重创了乌族骑兵,元鼎帝看稍微训练一下,就能给敌人造成一定伤亡,觉得反击有戏,所以元鼎帝蠢蠢欲动,就想试试新方法的效果。

    这会儿眼看没什么人支持,元鼎帝在愤怒之余,便将视线转向了镇国公。

    镇国公一如既往地不怎么发表意见——镇国公一般只闷头处理政务。皇帝吩咐他做什么,他就认真做好。很少对些事情唧唧歪歪,这也是元鼎帝比较喜欢镇国公的原因,他实在是受够了朝中那群无论他做什么,都能找出反对理由的所谓谏臣,谁让那些谏臣,说是犯颜直谏,其实真正就事论事的极少,大都是为反对而反对,目的是想在士林中混个能犯颜直谏的名声,也就是说,其实是为了拉他这个大旗,给他们的名声做广告,要真是办实事的,他还高兴一点,偏偏那些人不是办实事的,就是为了卖嘴皮子罢了,对这些人,元鼎帝怎么可能喜欢的起来。

    镇国公看皇帝看向自己,只装作没看到。

    对朝堂上的情况,镇国公清楚的很。

    按他的本意,他当然不想大周子民死亡,所以从私心来说,他当然希望大周能出兵,狠狠地教训一下那群屠夫,但他更知道,朝廷上众人不想打仗,只想省心,他提了也没用,因为他虽然尽量将皇帝交代的事务处理好,但就连这种事,有时碰上文人集团这些势力,都是困难重重,他能将事情办好,没出乱子,已是他能力很好了,稍微换了个人,估计无论办什么事都有阻力,都办不下去,在他之前,几乎一年一换的首辅,就看的出来,首辅这活不是人做的。

    听皇帝的吧,文人集团跟你作对;顺从文人集团吧,皇帝大怒,要撤了你的职,怎么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并将事情尽量完成,已是镇国公相当有能力的表现了。

    连平常小事都困难重重,更何况是出兵这种大事了,既然说了没用,按他一向不爱讲空话的性格,自然就干脆不说了。

    元鼎帝看镇国公不发话,对他性格了解的元鼎帝,马上便明白他的意思。

    元鼎帝知道镇国公不是那种眼睁睁看着大周百姓死亡还不管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提出民兵训练计划——事实证明这计划成功了,无论是他的密探得来的报告,还是边疆送回来的报告都称,今年杀了不少前来烧杀抢掠的乌族人,区别是密探说是民兵杀了几百人,而边疆守将吹嘘说是与民兵一道,杀了上千人,嗯,虽然边疆守将抢了别人的功劳,还夸大其词,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杀了侵略者是真的,这对大周来说,是了不起的成绩——要不然当初谈到北方各族打草谷时也不会坦承有机会最好清除这些隐患,而现在不说,应该是他也明白,朝廷上这群各方势力纠结的文官集团,让他的想法实现不了,所以他干脆不提。

    做不到就不乱说话,这是镇国公一贯的性格,元鼎帝了解,所以这会儿看镇国公不发一言,虽然心中不高兴镇国公好歹说句出兵的话压压场子,但知道说了也没用的他,倒也没对镇国公的态度说什么。

    元鼎帝看众人不同意出兵,只得算了,不过到底咽不下那口气,便怒道:“不出兵反击的话,那么,诸位臣工是觉得,那几千条人命,就该白白死了?”

    这个提问太尖锐,这些文人最是好名声的,做的事情再龌龊,也能找到漂亮的借口,所以这时一听元鼎帝这样问,便赶紧道:“陛下,朝廷虽无力出兵,但可给死难者一点抚恤。至于勇杀乌族凶人的民兵与将士们,也可给点奖励,以示朝廷优抚之意。”

    反正朝廷不是抄了宋家几百万两银子吗?让朝廷抚恤他们就是了,反正不用让他们受损失,他们动动嘴皮子,然后在史书还能留个爱民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元鼎帝听着这些人这些话,点点头,向镇国公道:“这事交由宗爱卿来办。”

    交给别人办他不放心,怕银子发下去了,层层盘剥,到不了难民手中,也只有交给镇国公办,方能放心一点。

    “喏。”镇国公领旨。

    镇国公领旨后,便订了死伤者该得的抚恤和杀贼者应得的奖励,并按儿子说的,将这些补偿标准,派人送去边疆详细说清楚,务必让各家知道自己该得多少,以杜绝贪污克扣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