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92-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逮捕山口隆一也比较顺利。当执行逮捕的侦查员走到他跟前时,他感到大势已去,过去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他,现在成了一摊烂泥。他乖乖地签了字,戴上手铐,上了囚车。    
    甘斯纳、哲立相继落入法网。在哲立的家中,发现马新清也在那里。侦查员也将其逮捕。    
    经过搜查,在李安东住所搜出手枪一支、手枪和步枪子弹235发,国民党南昌防空演习总裁部聘函一件,日本“北支那方面军司令部”所发的“身份证明书”两件,以及李安东供给包瑞德的情报底稿,李安东和包瑞德、山口隆一等有关间谍的活动地来往函电等525件,氰化钾毒药两包。    
    使侦查员吃惊的是,在李安东的住所里,搜出六零迫击炮一门!    
    在山口隆一的住所内,搜出天安门射击草图一件,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派令等12件,情报底稿48件,中央人民政府首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履历卡210件,与李安东从事间谍活动的来往信件以及情报材料、间谍证件等1093件。    
    在哲立、甘斯纳、马新清的住所里,也搜出大量情报底稿等罪证。    
    9月26日的行动,解除了李安东和山口隆一等五名最危险的间谍的武装,保证了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国庆大典的安全。    
    又经过一段时间侦查,获得大量证据,人民公安机关于1951年3月11日和5月12日分别将魏智、马迪儒逮捕。在马迪儒所在的西兹府的教堂里搜出八二迫击炮一门!炮弹、步枪、手枪子弹259发,手榴弹八枚,兵器零件273件,以及关于“四平街战役”、抚顺、察哈尔、宣化和佳木斯等地情况的情报底稿16件。    
    至此,阴谋炮击天安门的七名罪犯全部落网。


冒险家的一枕黄粱冒险家的一枕黄粱

    在预审室里,李安东和山口隆一神情沮丧,以往的神气劲全看不到了。在预审员强有力的思想攻势下,他们不得不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你有哪些武器弹药?”预审员在掌握确凿的证据后,开门见山地问李安东。    
    “我有迫击炮一门,手榴弹六个,手枪一支,还有迫击炮弹和几百发子弹。”李安东心里明白,这些东西公安局已经掌握,不交代是不行的。    
    “迫击炮口径多少厘米?”    
    “5厘米。”    
    “这些武器弹药,解放后你登记过吗?”    
    “没有。”    
    “这些武器你隐藏在何处?”    
    “在甘雨胡同乙17号,我家里藏有迫击炮一门,手枪一支。在西兹府甲6号马迪儒住处藏有炮弹、手榴弹、子弹等。”    
    “这些武器作什么用?”预审员切入要害,紧追不舍。    
    “我计划将来有机会使用或借给别人用。”李安东在关键问题上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遇到什么机会使用它?”预审员抓住李安东说的话,紧追不放。    
    “我和山口隆一共同说过。”李安东觉得这个说法不妥,立即改变语气说:“我说过可以在天安门那个地方试一试。”    
    “你是怎么说的?”预审员一脸严肃,不给李安东喘息机会,继续追问下去。    
    “1950年八九月份,我和山口隆一在汽车上谈到,要等中国政府要人在天安门开会时试一试。当时,山口隆一说,这是冒险行为,我说,只有冒险,才有希望,才能干出大事业来。”    
    李安东说完,看了一下预审员愤怒的脸,低下头来。一阵秋风吹进预审室,李安东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山口隆一在被捕以后的审讯中,百般抵赖,拒不交代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开始否认自己在搞间谍活动。当从他家内搜出大量情报底稿和往来信件等证据后,他才供认自己的间谍活动,对绘制天安门射击图这个重大问题,山口隆一一直闪烁其词,不敢承认自己的阴谋。直到1951年1月20日才完全招认。    
    “你把绘制天安门射击图的目的说清楚。”预审员直截了当地说。    
    “天安门这个图是我画的,主席台站的那个人也是我画的。”山口隆一看看预审员的脸色,慢慢地低下了头。    
    “接着说下去!”    
    “我知道政府开大会的时候,政府要人都在天安门上站着。”    
    “图上的那个人指的是谁?”预审员愤怒的目光使山口隆一有些恐惧。    
    “图上的那个人是毛泽东主席,后边一些政府要人我没有画出来。”山口隆一又瞥了一下预审员的脸色,低着头,说话的声音很低。    
    “你画的天安门射击草图,给谁寄去?”预审员继续追问。    
    “寄给东京盟军总部。”    
    “目的是什么?”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日,我想一定在这里开会。”山口隆一脸色煞白,说起话来吞吞吐吐。“我给盟军总部画这张天安门射击草图是指给他们天安门上毛主席所在位置的目标。”    
    “指给这个目标做什么?”    
    “他们怎么办我就不知道了。”山口隆一说完之后,叹了一口气。    
    “你还想过什么?”    
    “我也想过,知道李安东有迫击炮和枪。”山口隆一又抬起头,声音怯怯地说:“我想做冒险的射击。”    
    “还想些什么?”预审员紧追不舍。    
    “我只是想,并没有做出来。”山口隆一一再为自己辩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有仇视苏联共产党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也敌视,这是我的思想……”    
    李安东和山口隆一的供词,赤裸裸地暴露出这两个冒险家的丑恶嘴脸和铤而走险的罪恶行径。然而,这些逆潮流而动的跳梁小丑,    
    最终没有逃脱历史的惩罚。    
    1951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法处,依法对阴谋炮击天安门罪犯进行判决,七名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冒险家的一枕黄粱,犹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黄河九曲终要东流去,螳臂焉能挡车行,几个跳梁小丑怎么能挡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50年代末期,中国艺术家以“阴谋炮击天安门”这个案例为素材,创作了名为《国庆十点钟》的电影片,风靡全国,引起轰动,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遗憾的是,影片中把美国间谍妄图炮击天安门的史实改为国民党特务所为,这大概是受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吧!


奔走于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药商”侦破E。S。D—44沈阳潜伏组纪实(1)

    1951年7月5日晨。    
    河北省境内的唐山车站。    
    天气阴晦,淫雨绵绵。唐山车站还淹没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随着一声长鸣,一辆从北京开往沈阳的火车徐徐地开进了车站1站台内。它将在这里停车十分钟。    
    在这里等候多时的北京市公安局侦查员,等火车刚刚停稳,乘着车站昏黄的灯光,疾步登上火车,匆匆地朝13号车厢走去。    
    车厢里较为安静,除少数的上车下车的旅客说几句话外,大部分旅客在自己的位子上低着头,打着瞌睡,有的还沉浸在黎明前的梦乡里。    
    三名侦查员走到87号位子前,对着一个身穿绸布衣服、面色苍老、一副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说:“你叫什么名字?”那男子睁开惺忪的睡眼,见三名公安人员站在面前,惊疑地站了起来:“我……我叫陈祖汉。”侦查员张刚迅速拿出逮捕证:“我们是北京市公安局的,你被捕了!跟我们下车!”另一个侦查员迅速地将手铐铐在陈祖汉的双腕上。    
    坐在陈祖汉对面的一位老者,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惊呆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从北京一上车,就和他海阔天空神侃的经商者,竟是被公安机关追捕的罪犯。    
    一    
    1951年5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接到公安部转来的长春市公安局的一份材料,内称:“伪满军官陈守铭,现住长春市,今年3月18号由香港来长春潜伏。4月18号向长春市公安局主动坦白了他在香港参加美国间谍组织的问题。并交代其表弟方杰曾在沈阳德国商人拜耳药房任职员,日降后,与美国国务院取得了联系,并作情报工作(何组织不详),有电台两部。沈阳解放前接受潜伏任务并来北平活动。曾任辅仁大学助教,住半壁街16号,方杰的妹妹是中央医院妇产科大夫。方现在香港训练间谍,并向大陆派遣。其中方派遣的间谍组织之一为沈阳潜伏组,该组人员多在北京活动。负责人陈祖汉,住北京新开路乙42号之二。陈以贩卖西药为掩护,经常往来于香港、上海、沈阳、长春等地。北京解放后,陈将电台运至北京。1950年11月,陈曾赴香港领回该组织活动费3000美元。报务员王赓文,约三十余岁,住北京鼓楼西×街××胡同甲3号或3号,为辅仁大学助教。情报员于宝×在沈阳铁路局任职员。该组有电台与香港通报,并规定有密写通信等情报。”    
    长春市公安局在材料后还详细地介绍了陈守铭自首坦白的经过:陈于1950年11月从长春潜往香港,投靠其表弟方杰,被方发展为间谍。受训后,于1951年3月派回长春。当时,正值全国范围内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陈甚为惊慌。此时,陈祖汉又到长春索取情报,陈守铭见陈祖汉神色慌张,怀疑他们的间谍活动已被公安机关发觉。于是,陈守铭于次日向长春市局自首。北京市公安局侦查处经过研究分析,认为陈守铭交代的情况比较具体,交代的过程合乎情理,倾向可信,遂组织力量调查。经查,确有陈祖汉其人。但当时不在北京,家住东单新开路乙41号之二,为西药药商。方杰,原名叫丛克中,住西单半截胡同16号。1950年4月携妻及子女以行商为名逃港。其母和其妹丛克家仍在该处居住。    
    侦查员张刚核对了技侦部门的积累材料,发现在3月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