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列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在多数情况下不大成功。失败的原因不仅在于发展援助通过引进现代医疗卫生在无意之中决定性地助长了人口爆炸,而且还在于那些在非殖民化进程中几乎一夜之间成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既没有巩固的结构,又没有能干的精英。结果几乎必然是,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建立自己的军队来打造必要的基础。后来,军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今天,发展中国家每年的军事预算比它们每年得到的发展援助要高出好多倍。更糟糕的是,一些工业国家提供的财政发展援助实际上隐蔽地被用来支付军火进口。在先进的工业国家,有不少人出于理想主义和为了表示声援而主张大大增加发展援助;他们之中许多人积极参加私人性质的非政府组织(NGO)工作。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群众首先关心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政府因为每隔四年要争取连任不得不作出让步,增加发展援助似乎遇到了巨大的障碍,更不用说这种援助本来就收效甚微。为了寻找罪魁祸首,    
    近来有人开展了一场反对“全球化”的宣传战。由于这种示威的组织者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实际上也不存在),他们就把发展本身妖魔化。姑且不论技术、信息和金融的全球化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暂时还没有产生负面后果,企图取消或至少停止这个进程,对任何人、包括对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好处。如果工业国家能取消旨在保护本国工农业的一切保护性关税,那倒是有益的。保护性关税阻止了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国家出售原料和农产品。但取消关税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这一做法也会使参加世界贸易的其他国家受益。为了有的放矢地提供援助,不妨采取这样的办法:将来援助国给受援国提出两个条件,一要限制军费开支,二要通过计划生育节制人口。不过,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原因,这两个条件在大多数国家——无论是援助国或是受援国,都很可能会遭到反对。总体上讲,看来今后几十年内对发展中国家原则上不会普遍地增加援助。在一个长时期内,将按各国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很可能还是要依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而定。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将扮演重大的、不断增强的角色;接下来是印度。大多数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可能将继续穷于应付国内问题,而巴西完全有可能在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中增强自己的分量,墨西哥则可能最终投靠美国。发展前景不甚明朗的是许多伊斯兰国家,尤其是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不能指望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政策会出现共同的趋势。今后数十年,它们之中的大多数仍将靠边站。在作出重大的方向性决定时,它们只能被动地而不是积极地参与。当然,由于亚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国家经常爆发金融货币危机等原因,即使在将来也会时不时地发生全球性的曲折变化。


第三部分:其它大国的发展欧洲困难的自我捍卫(1)

    在大多数中国人或日本人、印度人或波斯人、阿拉伯人或非洲人看来,欧洲似乎是以一个单一的、相互关联的文明为特征的。但实际上,欧洲有三十多个民族和国家。同样,也存在着几乎同样多的语言,其中大多数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不同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的描述更是不计其数。一千多年来,欧洲各国相互征战。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就在欧洲。而在这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国家曾向全世界传布过帝国主义——先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然后是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比利时人,最后是德国人。如果亚洲人或非洲人熟悉欧洲各国这种血腥的战争史,那么,他们对今天25个国家居然联合在一个欧洲联盟里一定会感到惊异。确实,欧洲联盟是令人惊奇的——特别是每一个成员国的加入都是出于自己的决定。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历史上,还没有过许多国家自愿放弃他们部分国家主权的情况。    
    当然,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土壤,欧洲联合是不可能的。基督教是欧洲共同的宗教,虽然它有不同的特点。欧洲存在着一个丰富而共同的科学和哲学宝库,虽然是用不同的语言传承下来的,但都是用的拉丁文字。各国都实行教会和国家分离,即政教权力分开。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启蒙思想几乎在所有地方取得了胜利。还有一个共同的法律文化,即基本权利和司法独立的文化,以及共同的、以宪法国家和民主制度为标志的政治文化。此外,还有共同的营业自由、私有财产、市场导向以及通过福利国家保障安全的经济文化。所有这些共同点,几个世纪以来都在欧洲的文学、艺术、建筑和音乐等上层建筑里面反映出来。    
    从希腊到芬兰,从西班牙到波兰,我们都可以找到这种共同发展起来的文化遗产。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最大的例外是俄罗斯人。他们虽然为欧洲的文学和音乐作出了重要的、普遍受到高度评价的贡献,但对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却很少。乌克兰人、巴尔干半岛的若干民族以及高加索以北和以南的几乎所有民族——更不用说土耳其人了——作出的贡献也很少。确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不尊重这些民族和不尊重他们在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文化。不过,那些致力于欧洲一体化,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行动能力的欧洲联盟的政治家们,在考虑欧盟今后扩大的时候,应当意识到这些重要的区别。第一个宣告欧洲一体化的是维克多·雨果。    
    1849年8月,他作为巴黎一次国际会议的主席,在一篇伟大的演说中提出要求建立“欧洲合众国”。雨果的出发点是维护欧洲各国“光荣的个性”,并希望将这一个性保持下去。与此同时,他也希望——在普选权的基础上——为整个欧洲建立一个共同的自主的议会;他甚至提出了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一个仲裁法院的思想。过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直至经历了若干次灾难性的战争之后,另一位伟大的欧洲人再次提出了这一思想。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在苏黎世发表了一篇战略性演说,阐述了法国人和德国人应当和解的必要性,并建议成立“欧洲合众国”(当然,英国不加入这个合众国)。又过了四年,直到1950年,随着舒曼计划的提出和煤钢联营的建立,才有了真正的开端(罗伯特·舒曼当时是法国外交部长,舒曼计划的精神鼻祖是让·莫内)。当时,对迈出这个空前的第一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两个战略动机:一是构筑一道阻止迫在眉睫的苏联帝国主义扩张的屏障——为此需要德国人;另一个是持久地拴往德国人。    
    当时仅仅是指人口不到5000万,但可以预见到将要重新崛起的西德。建立一道针对苏联的屏障这个必要性,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成为多余;将来我们也不需要建立一个针对俄罗斯的屏障。而持久地拴住德国人这个动机,在整个21世纪仍然具有重要意义,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之后更是如此。早在50年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仅仅建立一个煤钢共同市场从长远看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一个适用于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共同市场。这一认识导致了墨西拿会议和1958年的《罗马条约》。    
    这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样一个前景,即通过建立一个共同大市场可以取得经济好处。这个动机今天仍然适用,将来也会保持下去;美国人把它称之为大规模经济的效应。这个经济动机也是推动后来一系列国家加入欧盟的决定性动机,比如90年代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三个中立国的加入就是这样。1992年建立共同货币的决定,也是基于建立共同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因为共同市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不啻为一种自欺欺人之举。从1950年的舒曼计划到90年代,参加欧洲联盟的国家逐步增加。创始国是法国、德国(西部)、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70年代初,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接着,结束了独裁政权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于80年代加入;1995年,三个中立国家终于也加入进来。从6个增加到15个主权国家的扩大过程是困难的,因为总是有民族利己主义和各种偏见不断地起着阻碍作用,必须平衡许多利益冲突。这些危机最后得以克服,是因为欧盟扩大及其内涵和机构上的深化都是逐步进行的。    
    当我在50年代成为欧洲议员的时候,议员们是由每个国家的议会通过决议集体派出的;今天,则是在全欧洲同时由各国公民选出。这说明,欧洲议会的影响和权力增强了。当我们在1979年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WS)的时候,埃居只是作为共同标尺的参考货币,支付手段仍然是各国的国家货币。各国的国家货币可以协商一致地改变其对埃居的兑换值,负责货币政策的仍是各国的中央银行。今天,人们支付的是欧元,负责货币政策的是欧洲中央银行。欧洲煤钢共同体变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最后是欧洲联盟。数以百计的小步子和几十个较大的步子,使欧洲一体化至1992年达到了十年前没有人能预料到的程度。


第三部分:其它大国的发展欧洲困难的自我捍卫(2)

    但这时苏联的威胁消失了。美国几十年来对欧洲联合一直持赞许态度并给予帮助;大西洋联盟在作出外交战略决策时吸收欧洲各国政府参加,从而也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但现在美国的霸权要求强化了。还在1990年,如果没有老布什政府谨慎的外交政策,法英两国反对两个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阻力是难以克服的。如果弗朗索瓦·密特朗和玛格丽特·撒切尔反对德国统一成功的话,就不能排除欧洲共同体一体化进程终结。如果没有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没有他们所希望的2+4条约进程——先让两个德国谈判,然后由1945年的四个战胜国谈判——欧洲将走向一次严重的危机。但是到了2003年,亦就是不到15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