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2002年以来胡锦涛这些名字为标志,中国人已经历了四代领导。从毛到邓的转变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从邓到江的转变是顺畅而渐进的,从江到胡及其领导精英的转变是有准备而顺利的。在所有这些转变中,共同的标准都是维持中国共产党及其机构的统治。很多美国人和欧洲人对这种一党统治的体制〖ZW(〗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在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译注'HT'〖ZW)〗感到深为可疑和讨厌,因为它违背了西方的政治传统。
如果是在我自己的国家,我也会出于经验和信念反对这样的政府体制。但是,鉴于中国过去的政治体制,也鉴于中国长期经历的内战,以及随后毛进行的伟大试验造成无数人丧失生命,我认为中国现行体制所保障的政治稳定是符合需要的,对中国人民及其邻国来说都是有益的。中国权威政治的文化很可能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于国家开放的结果而发生演变。它在邓小平领导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中国人在自己国家里享有的自由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应该听其自然发展,如果当真试图在政治上从外部加快这一进程,将不会有好结果。相反,这样做可能引发巨大的灾难。
第三部分:其它大国的发展伊斯兰、中东和石油(1)
作为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在文化上和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世界上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国家以不同的方式打上了伊斯兰的烙印。除了以色列之外,中东地区是众多穆斯林民族和国家在地缘上连成一片的集聚地。其中一些国家相互敌视,至今仍有战争和内战;一些国家拥有巨大的石油储藏,另外一些国家几乎没有一滴石油。中东的石油储藏对于世界能源的供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今后几十年这一状况仍将保持下去,世界各大国都对这一地区虎视眈眈。中东地区长期以来就是宗教纷争之地,这不仅发生在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与逊尼派阿拉伯人之间,也发生在当地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正因为如此,中东地区有可能成为伊斯兰和西方之间发生文化冲突的发源地。该地区数十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动乱之源。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对伊斯兰和中东了解得很少,甚至一无所知,比如中国和日本就是这样。虽然拥有2亿人口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是中日两国的重要市场和相隔不太远的近邻,但直到最近,出于本国能源的需求,北京和东京才开始与伊朗和中东国家以及中亚地区穆斯林国家打交道。而在美国和欧洲,这个进程早已开始了。但是,无论是美、欧还是中、日,对伊斯兰的理解都没有明显的长进。
好几代欧洲人都十分欣赏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教堂的雄伟壮观和格拉纳达阿尔汉布拉宫
的金碧辉煌,喜爱来自“东方”的地毯和众多的阿拉伯手工艺产品。但对于大多数欧洲人和美国人来说,伊斯兰是陌生、不了解和无法理解的。我们常常看到穆斯林朝圣者和信徒五体投地朝拜的情景,但是,对于穆斯林教徒从共同朝拜中在心灵上焕发出来的强烈感受力,我们更多是感到害怕,而我们对《古兰经》可谓一无所知。自从“基地”组织对纽约和华盛顿进行恐怖袭击以来,许多美国人倾向于把伊斯兰恐怖主义与伊斯兰划上等号。这种建立在知识匮乏基础上的简单化做法,将会导致持久的相互敌对。
穆斯林方面由于无知也很容易产生误解。在大城市里集居的穆斯林生活贫困,大批失业,经济上没有出路。当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西方生活的情景时,顿感受到了歧视。他们看到了西方国家的自由生活方式,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令人厌恶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结果更是激化了很多国家的不满情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产生,部分也是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防卫反应。穆斯林群众很容易相信,他们不该有的贫困是西方造成的。除此之外,当他们看到以色列在军事上占有优势并得到美国的援助时,他们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很容易演变成对美国的仇视。美国在波斯湾以及从伊拉克到中亚和阿富汗,在穆斯林国家土地上到处显示其军事存在,又进一步促进了这种敌视情绪。
如果伊斯兰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敌对能在21世纪得以减少,那可是一个奇迹了。几百年以来,这种敌视一直受到基督教会、教皇、大主教和传教士的纵容,同样也得到伊玛目、毛拉、阿亚图拉和古兰经学校以及伊斯兰教学者们的纵容。世界上大部分宗教都是恶意排外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不例外。两路宗教均以本派经书为依据。但是,由于《圣经》和《古兰经》都是需要解释的,两大世界宗教引发了广泛的、部分观点完全对立的神学争论。双方的经师都努力保护自己的信仰,双方都使用一种特殊的神学语言。但是,很少有一方去研读对方的经书。相反,双方的许多经师积极地致力于使相互敌对的情绪日益升温。
不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很长时间里都追求最高宗教和政治权威的统一,具体表现在哈里发和苏丹以及教皇体制上。天主教教皇早在中世纪末就失去了其政治权力,而伊斯兰神学至今仍把宗教与国家视为一体。实践中情况当然是另一回事。今天几乎所有伊斯兰国家不是实行君主制,就是实行不同程度的总统专制;惟有在伊朗,最高宗教权威同时也以专制的形式实施最高政治权力。
我们中一些人,特别是一些美国人以为,伊斯兰和西方文明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统治形式的不同:这里是民主,那里是独裁和专制体制。有些美国人甚至声称,民主国家由于其内在的和平性质而不可能相互进行战争。从这样的幻想出发,他们萌发了传教士般的想法,认为在中东推行民主化是他们的使命。目前在华盛顿政治影响很大的福音教和新保守主义势力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基督信仰和民主原则同根同生,民主、法制国家和人权是基督教的产物。然而,民主和法制国家的起源要比基督教早得多,它们也从来没有得到基督教会的推动。另一方面,在基督教的欧洲,在基督教的俄罗斯和基督教的拉丁美洲,数百年中有过专制政府,有过专制统治者,也有过令人憎恶的独裁政权。
美国企图从政治上稳定中东这个动乱之源,但在伊拉克取得成功的希望甚为渺茫。以为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在中东补上欧洲和北美自启蒙运动时期以来的发展进程,然后可以引进民主的政府体制,那是一种危险的幻想。一方面,理性与启蒙时期在我们欧洲有过一个很长的前期发展历史,而这个理性与启蒙时期本身也是一个耗费时日的过程。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英国、北美和法国的大革命,我们既不能实现国家与教会的分离,也无法贯彻法制国家和人权的原则。启蒙的意思不仅仅是指哲学,即不仅仅是伏尔泰、卢梭和康德,而且也包括所有旨在把人类从专制国家和教会的监护中解放出来的其他科学。因此,不论是哥白尼和伽利略,还是格劳秀斯或者约翰·洛克、孟德斯鸠、莱辛,以及美国的《联邦党人文集》或者达尔文,均属于欧洲启蒙运动。作为延续数百年的历史进程,有时在荷兰或者英国,有时在法国或者北美,甚至有一段时期也在普鲁士和奥地利,都经历过兴盛时期。启蒙运动属于西方文化的基本经验。
第三部分:其它大国的发展伊斯兰、中东和石油(2)
欧洲和美国的现代民主和法制国家是这一广泛进程的结果。这一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和平的,即使在美国,奴隶的解放也是经过内战才获得的。谁要是企图将这一进程的结果从外部强加给穆斯林国家,而且想在一夜之间就实现,就必须同时接受发生敌对和冲突的现实。谁要是甚至企图以基督上帝的名义对中东国家实行民主化,那么,他命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伊斯兰教的大多数经师们都会抱着他们的教育传统不放,抱着穆罕默德的教义和传统不放,抱着伊斯兰教法不放。迄今为止,启蒙运动无论如何没有到达伊斯兰国家,尤其没有到达沙特阿拉伯。
在所有的穆斯林国家中,沙特阿拉伯因其丰富的石油矿藏而具有显赫地位。沙特王室对外已在很大程度上适应现行国际法并参加了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对内,沙特王朝实行的却完全是专制统治。与瓦哈比教派的传统联系,对麦加和麦地那圣地拥有的主权,以及在精神上和财政上支持本国以外的伊斯兰激进分子,使其统治得以合法化。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巨额的石油财富为沙特提供了巨大的财政活动空间,使该国为数不多的上层社会过着奢侈的生活,但其他阶层的人民也获得了比较高的收入。从经济角度来讲,沙特阿拉伯处于一个幸运的境地,可以向上或向下操纵石油生产和石油出口。这种主导石油供应的独一无二地位,使沙特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起着领导作用。与美国谨慎地保持一致,使沙特政权在外交上得到支撑。直至80年代末,沙特似乎一直是个稳定因素。
由于每年人口迅速增长35%,由于世界石油市场上出现了新的因素,由于卷入了伊斯兰运动,以及由于中东阿拉伯国家不断增长的反美情绪,近来形势发生了对沙特政权愈来愈不利的变化。从80年代以来,2200万沙特人的生活水平没有再提高,而是下降了,年轻人失业率很高。在美国第一次伊拉克战争中,驻扎在沙特的美军最多时达50万人,瓦哈比教派对此十分不满,今天驻沙特的美军仅有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