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金手指-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州之战地结束极富戏剧性,宋军只是开了几十炮,射进来数十封信件,守城的金兵便开门献城。而在这个时候,金主完颜守绪将帝位传给了东面元帅完颜宗麟,自己聚薪意欲**。宋军攻入城中时,完颜守绪晕倒在柴草之中,完颜宗麟则在接受百官朝贺,他匆忙出门想与宋军交战,却被生擒活拿。而完颜守绪也被找到,这两位金国地末代君主,一起成了孟珙的阶下囚。

    如何处置他们,孟珙不敢擅专,派人严加看守,和金国的大臣一起送往临安。

    “陛下大喜,陛下大喜!”

    炎黄四年二月十二日,战报传到了临安。赵与莒这次没有保密,立刻召集群臣,将完颜守绪被生擒的消息告诉了他们。群臣也同他一样喜形于色,纷纷向他道贺,他笑着接受了。

    这确实是所有人都高兴的消息,用不着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去泼群臣的冷水,大庆殿中地众臣,个个都是心思深沉之辈。兴奋劲儿过去之后,他们当中自然会有人出头地。

    赵与莒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在魏了翁面上停了下,最先出头的,只怕是他吧。果然不出赵与莒所料,在一片道贺之后。魏了翁出班奏道:“陛下,金主虽已就擒。中原尚未平定,此非庆功高卧之时也。”

    赵与莒笑了笑,微微点头。

    兵部尚书赵善湘也出来奏道:“陛下,金主既已就擒,当以此逼降武仙,他手中的二十万金兵,不可使之溃乱祸害百姓。”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金国虽然亡国。但武仙手中还有二十万士兵,这二十万人任其溃散的话,不仅会祸害百姓,而且免不了出些啸聚山林的强徒,对于大宋稳定光复地领土重建中原没有什么好处。

    “臣对此倒有一个建议……”工部尚书陈贵谊道:“陛下,中原久沦敌手,金虏不知治国之策,致使中原之地水利道路损害严重。陛下可将这二十万人打散,分成四五支,由禁军督促。在中原各地兴建道路与水利。国库只管喂饱他们,再稍稍给些钱钞与他们养家。如此有个四至五年,中原道路便可通畅,而这些败兵,亦可习得一技之长,能有个生计活路。”

    这与赵与莒所想不谋而合了,秦大石、李邺围永州,二十万人如瓮中之鳖,赵与莒却连接着严令不得主动攻击,为地便是保存这二十万劳力。故此陈贵谊说完之后,赵与莒便又看向魏了翁:“魏卿,户部拿得出这笔钱么,朕内府今年着实没有什么钱钞可用了。”

    魏了翁肃然道:“此为国之大事,自然不可让陛下内库出钱,去年收支状况,臣已经与户部同僚在统算了,估计节余不少于前年,若得如此,这笔钱钞当无问题。”

    “若是国库宽裕,待他们也要厚些,另外……邹卿。”赵与莒又向邹应龙道:“自古以来,善政祸国往往皆是小人弄权所致,刑部掌管司法,你自诸路提点刑狱抽调精干官吏,监督朝廷钱粮是否落到实处,勿令小人坏朕大事。”

    这是赵与莒非常担心地问题,那数十万人,与他们相关的家庭便是数十万户,若是给的钱粮不到位,若是克扣得狠了,将他们逼反了的话,那么自己尽可能保留中原元气的打算就算落空了。

    邹应龙应了一声是便不再作声,赵与莒又转向兵部尚书赵善湘:“赵卿,军事参赞署后继的方略是否已经到前线?”

    在战争之前,军事参赞署便拟好了战局可能的展趋势和诸军地应对措施,如今战局已经大定,金国已经在事实上灭亡了,所以原先拟定地措施是否要进行修改,此事赵与莒完全交给了军事参赞署。

    “如今我军在中原有两大目的,第一是迅推进收复故土,第二是打击蒙胡勿使蒙胡将其掳掠所得的人口财帛带走。”赵善湘道:“臣已经向秦大石下令,要他尽快逼降武仙,同时李邺、王启年部已经赶往汴梁,真德秀、扈世达部已出楚州,接替赵葵、孟珙防务,而赵葵孟珙部兵分二路,赵葵赶往汴梁与李邺王启年合兵,孟珙则率精兵突进赶往潼关,争取夺下潼关,阻断蒙胡归路。”

    赵与莒微微点头,赵善湘这安排带有一点私心,便是不让流求系的近卫军独揽全功,不过这没有关系,平衡乃为政之道,他便是再偏向于流求系,也不得不考虑有另外的力量对其形成平衡。

    “那便如此了,郑卿,你准备好献俘事宜,待中原平定之后,便献俘于太庙。”他站起身来:“光复中原只是开始,诸卿不可志得意满,当再接再厉,朕也不可懈怠,必与诸卿共勉!”

    众臣抬眼看着高踞御座前地赵与莒,齐齐地应了声“是”。

    :。。,( )

二**、汴梁暮春春如歌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如土色,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坚忍是举世无双的,虽然两年多以前,蒙胡对中原掳掠所造成的创伤尚在,但是仅仅两年时间过去,汴梁城便又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情形,甚至比二年多前更为繁华。

    时值炎黄六年暮春,汴河两岸绿柳婆娑,群英会酒楼便在这一片绿荫之中。前金与宋破盟之后,曾没收了群英会酒楼,蒙元退出汴梁时又曾放了一把火,将原先的汴河码头附近烧成一片白地。大宋光复汴梁后,立刻抽巨资重建汴河码头,不仅拓宽河道,而且将码头附近布置得美仑美焕。与此同时,群英会酒楼开始重建,钱钞流水般地花销出去,几乎占得了小半条街面,在酒楼之外又如同临安的宾馆一般做了大量绿化美观,两年多时间过去,当初迁来的柳树早已种活,在这暮春时节里为汴梁平添几分景致,“群英春色”也成了汴梁新八景之一。

    在楼头高吟6放翁诗的,乃是一个五十左右的男子,他穿着是普通儒服,结着幞头,不象是如今汴梁最流行的那种仿近卫军服饰。他面色白皙,身体微胖,有一双明亮的眼,神情和蔼,没有什么威仪,但又让人不敢在他面前无礼。

    “真公,多谢了。”

    坐在那五十左右男子面前的也是个五十出头的男子,衣服质朴无华,面上神情甚为恍惚,仿佛有什么心事一般。

    “6兄何必多礼,能成全放翁先生遗愿,也算是真某替朱晦庵补一缺憾。”

    真公自然是真德秀,被他称为6兄的乃6子聿,6游幼子。6游一心匡复中原,与励志北伐的权相韩胄结好。而韩胄又最看朱熹不顺眼,所以当初朱熹曾经半是嫉妒半是感慨地说6游“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真德秀为朱熹再传弟子,虽然这几年他已经自成一家。被那些以朱门正宗的人斥责为离经叛道,但对于朱熹的尊重敬仰,却从未改变过。

    “先父仙去时有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乃先父平生之愿也。此愿既遂,身后褒贬,不值一提了。”6子聿微微一笑:“真公,晦庵之事。休要再提了。”

    “呵呵,倒是真某放不开……”真德秀笑了笑,为6子聿倒上一杯酒。然后道:“6兄请饮上一杯,这是用玉米酿的酒,天子赐名为金玉液的,虽然四处都有卖,可是只有这群英会卖的最为正宗。”

    二人相视一笑,举杯共饮,方放杯子,突然听得楼外人声鼎沸,6子聿伸了头向外一望。却看见自一艘蒸汽轮船上下了许多客人来。

    这些人自远处来到汴梁。大多都是为了生意。故此抵岸之后。纷纷四散。寻馆驿住宿地寻馆驿。投亲靠友地忙着与三轮车夫谈价钱。当然也有人向这群英会走来。真德秀眼睛看到走进群英会地一群人时愣了愣。那群人中有男有女。但当中地男子真德秀认识。便是在徐州曾接待过他地赵子曰。

    炎黄四年光复汴梁之时。汴梁城中百姓不是逃出城外躲避兵灾。便是被蒙胡所掳。大将孟珙于潼关截住蒙胡。血战了一日一夜。才迟滞住蒙胡北归。逼使蒙胡不得不改道河东。金将完颜陈和尚与之在平阳激战。有“飞将”之称地近卫军龙骑兵领王启年三日夜间突击五百里。在完颜陈和尚兵败之前赶到。大败蒙胡。将他们劫走地中原百姓尽数夺回。如今汴梁地居民。便是当时解救地百姓与迁回地市民。人口有八十余万。这许多人聚居在汴梁周围。柴米油盐每日里消耗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故此运河上船只在战后立刻又多了起来。6子聿自己便是乘着一艘蒸汽船来得汴梁。看着那熟悉地旅人登岸情景。他不禁感慨地叹道:“若是家父尚在。哪怕是背着。我也要将他背到这汴梁来。有这汽轮。自临安来汴梁也不过是七日行程……”

    “七日长久。当今官家说。只争朝夕。”真德秀收回目光。心里将赵子曰来地事情放着。嘴上却半认真半玩笑地道:“6兄。回临安地时候。真某建议你乘火车去。”

    “铁路就修到汴梁了?”6子聿惊奇地道。

    “哪得这般快。二月才定地线路。三月开工筑路基。到现在才将将半个月时间。”真德秀哑然道:“你乘船去徐州。在徐州上岸转火车。时间少说省了一半。不过。若以真某之意。你便在汴梁助我一臂之力。待汴梁火车通车之后再回临安也成。”

    听得他拐弯抹角地邀请自己出仕。6子聿摇了摇头。正容道:“真公好意。6某心领。非是6某不识抬举。实是老病衰朽不堪为用。”

    在恢复中原之后,原先用来防备金国的两淮军区、荆襄军区和徐州军团便失去了存在地意义,故此大宋朝堂对之进行了调整,原有官员也各有调任。新设长安军区、河东军区、河北军区三处军区,长安军区又被称为西北军区,驻地在长安,赵葵为都督军事使,负责对西夏与蒙胡窝阔台汗国的防守征战事宜,孟珙、余为其副,各司一方;河东军区驻地在大同,李邺为都督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