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若是要薪俸也不难,只须将内库的钱拿出来,臣敢担保,魏了翁会兴高采烈地给陛下放薪俸。”崔与之也开玩笑道。
赵与莒嘿嘿笑了声,崔与之说的话一向是半真半假,他这老狐狸,当他一本正经说话的时候,很有可能只是在说件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他笑嘻嘻地若无其事时,却很有可能在讲真心话。
象方才这一句,十之便是他的真心话,赵与莒内库钱太多,多得连他自己都想方设法地花销掉,在他手中时,当然会尽可能将这钱用在最需要地地方,可以后君主手中则未必了。而且国家百废待兴,要花钱地地方有许多,崔与之、魏了翁等人,都是巴不得钱袋子牢牢掌握在士大夫手中,这样便又有一件可以制衡天子的利器。
赵与莒能凌驾于士大夫之上,成为本朝以来最强势的皇帝之一,无它故,一则手中有钱,二则手中有兵耳。
“崔卿,朕过些时日会去太学一趟,看看太学还缺些什么。”赵与莒道:“朕会微服前往,先告之于崔卿,旁人便不惊动了。”
“官家便是欺臣年老,听得不真切,若是换了旁人,不立刻谏止才怪!”崔与之又玩笑道:“白龙鱼服,民间话本虽是赞之有加,但帝王天子之身,国运之所系也,陛下还须谨慎的好。”
“朕会小心地。”赵与莒摇了摇头:“这些太学生精力过剩,朕令他们去乡野采风,十人中倒只有一二人肯去,留在临安酒楼里吃喝打架,倒是越厉害,朕要好生惩治一番!”
“这还不是陛下闹的。”崔与之心中腹诽,但这句话却没说出来。赵与莒所说太学生吃喝打架之事,生在前几日,两伙好为大言的太学生在酒楼里起了冲突,这次不是群英会,没有霍重城那般好说话,结果被扭送见官,都弄得灰头土脸。这让赵与莒也很是不快,他希望这些太学生多些血性,而不是血气,多行动而不是多行凶。
“卿别无异议,那此事便如此说了,日后有谏官说朕,卿得出面替朕接下来。”赵与莒不管他心中如何想,有些无赖地说道:“若是再无它事,卿可退下了。”
“臣原是想进宫见见皇子公主的,听闻官家到得这天章阁,才跟了过来,如今还要随陛下去拜谒皇子公主呢。”崔与之笑道。
“你这老儿,公主每每见了你,都要扯你胡须,你还乐此不疲!”提起自家的两个孩儿,赵与莒明显高兴了许多。
二人去宫中不提,杰肯斯凯回到馆驿,一路上,大宋皇帝对他的许诺仍然缠绕在他耳中,让他神魂颠倒不能自拔。
他知道大宋那些华美的绸缎能够在大食乃至更遥远的欧洲卖出什么样地价钱,也知道如果自己真正控制了三年大宋绸缎对大食地出口权,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利益。他根本无须回到大食,他地那些同乡兼同行们便会踩破他的门槛。
这个消息让他兴奋得无法入眠,辗转许久之后,他又爬了起来,点亮马灯,提起水笔他猛然间意识到,除了丝毫外,象是马灯、水笔还有其余许多大宋朝物产,都可以贩运至大食与欧洲去,而且肯定赚上大钱。
但赚那么多钱有何用,如今巴格达城,正处于蒙胡威胁之下,自己来时已经是岌岌可危,回去时还不知巴格达城有无被攻破!
“回去运一船……两船书来,然后留在大宋,就留在这临安城,比之去那个风雨飘摇的巴格达城要安稳得多了!”杰肯斯凯暗暗下定决心。
拿定主意之后,他开始在纸上细细记录自己今天的经历,这是他的一个习惯,当记到自己在大宋皇宫中的见闻时,他不无夸张地写道:“此殿之大足容千人,壮丽富瞻,于我所见中诚无出于其右,顶瓦上釉,作五彩之色,晶莹如玉石,于日光之下,光辉灿烂宛如天境。”
“宋国皇帝,英武年少,大方贤明,求知若渴,竟欲以宋国三年绸缎专卖之权,换取巴格达诸大学、图书馆藏书,见识之远,世莫能及也。”
“此国必长远,其君遗泽,传诸百世。”
(修改加入:月票月票:
注1:完颜守绪在汴梁修宫殿之事为史实。( )
二三五、壮士志在开疆土
李一挝匆匆忙忙赶回家中,抹了抹额上的汗水,坐在椅子里直喘气。
今天遇得的事情,比起他每天必行的军事操演要让他累十倍。
织娘见着他这模样吓了一大跳,自家丈夫坚强豪迈,虽说有些胸无大志,却不是轻易露出虚弱一面的人。
“出何事了?”她一边捧上毛巾为他擦汗一边问道。
“还不是金国、高丽使弄出的名堂!”李一挝破口大骂:“***,竟然买通了贼子潜到我炮兵军营来,***杂碎,胆子不小,便是霍广梁那厮的小耗子们不盯着,他们也不可能闯进我戒备森严的军营啊!”
“既是如此,你为何还这般?”织娘笑道:“倒似给他们得手了一般。”
“你不知善后多难处置,今日我将所有岗哨再布了一遍,又召了各队长官训话,还得应付职方司那帮子阴阳怪气的家伙………这些贼厮鸟便差没有问我是不是收了高丽和金人的贿赂了。”
如今职方司也分担了一些调查百官渎职、通敌之职,这也是赵与莒弥补霍重城手下密谍之不足,密谍虽有密侦之职,却不好光明正在讯问百官,由职方司出面,比起密谍要更易接受些。
“郎君辛苦了。”织娘听得不过是此事,微微笑道:“此也是应有之举,谁让奴家郎君替天子执掌天下利器呢!”
李一挝拍拍她的手,这是赵与莒的一个习惯,不知不觉中他也学到了。于织娘的安慰让他心情松缓下来,家有贤妻,有如一宝。
“这几日李二没再来闹事吧?”他问道。
“没。天子赐匾之后。他便没来过了。”
“你地那些姐妹们这些时日里过得可好?”
夫妻二人这般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织娘满心柔情。只觉得这般看似平淡地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李一挝军务繁忙。炮兵不仅仅需要有与普通战兵一般地操训。而且还要有诸如算学、统筹等诸多学科知识要学习。到达大宋6军学校来受训地。都是地方上地军中宿将。若不是台庄大捷地战绩。哪里会对李邺、李一挝这样年纪地人服气。饶是如此。平时也免不得阴阳怪气地不给好脸色看。对付这些家伙。李邺地种种手段又派得上用场。什么小黑屋之类地便不用提了。便是罚跑圈也让这些傲气得紧地将领们瘦了三圈。
“大官人。外头有人求见。”正谈及操练那些将军们地趣事时。突然仆人来道。
“哦?”李一挝有些吃惊。他交往不阔。等问清楚两人皆被甲后。便请至堂屋相见。
片刻之后,他便见着这两个官,都是三十左右的模样,见着他的近卫军制服。面上都有欣羡之色。无怪乎如此,比起大宋其余将领地军袍,近卫军的制服穿起来既便于行动。又令人英挺威风,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大宋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赫赫战功。
“末将孟珙,字璞玉,见过李教官!”
“末将扈世达,字大义。见过李教官!”
这两个官员行礼时都是干净利落,虽然李一挝年纪不过二十四五,比起他们还要小些数岁,但赵与莒在设6军军官学校时便有敕诏,军校之中只论师生不论长幼尊卑,故此在向李一挝行礼时他们还是非常干脆的。
李一挝忙行了礼,他行的是流求制式军礼,同样干净利落,然后才抱拳:“二位将军请坐。请坐。”
此时孟珙名声已显。他二十二岁便随父出征,二十六岁便因功任县尉。当今天子即位之初,他被任命为峡州兵马签押兼在城巡检,因为其父遗军忠顺军不稳的缘故,去年又被任为权忠顺军统制、京西第五副将。扈世达同样在荆襄任统制,与孟珙一般,都是从父出征,真刀实枪厮杀中搏出的前程。赵与莒整训诸军,荆襄诸军原不在第一批之列,按着赵与莒的计划,应是先收拾好两浙淮北之后,再涉及荆襄川蜀,但是史嵩之之事让他不得不提前自己的计划。
孟珙与扈世达是同一批被调入京进入6军军官学校培训地,二人看着李一挝身上的近卫军军服都很是羡慕,孟珙道:“听闻李教官在台庄大捷中亲自布下火雷阵,炮兵大展神威,故此末将等一入京便前来拜访,来得突兀,还请教官恕罪。”
“这话说得我不爱听了,咱们都是军人武辞,休要学他们文官那般酸不溜丢的!”经过近一年地磨砺,李一挝也知道如何同这些武人打交道,粗着嗓子道:“我姓李,名一挝,陛下赐字过之,二位便叫我李过之吧,又不是学校之内,用不着唤我教官。”
见他爽快,孟珙与扈世达都是心生好感,孟珙笑道:“末将原先就想,玩得好这霹雳火炮的,怎么也不会是拖泥带水的酸人,过之果然有我武人之风!”
他顺竿便上,李一挝嘿嘿笑了笑,心中却有些不快,显然,这个孟珙有些自负,对称他教官还很是不服气。扈世达倒有些憨厚,他父亲扈再兴一代勇将,有人将之与当初岳飞帐下大将杨再兴并论。
“我二人都不曾见过火炮,只是听闻有些类似大号喷火枪,不知李过之能否让我二人提前见见那火炮操演?”孟珙又道:“若幸蒙允诺,末将必在群英会请过之!”
李一挝哑然失笑,摇了摇头道:“非是小弟不肯,就在昨夜,炮兵营刚出了事,高丽和倭国的使买通奸细潜入刺探,幸好未能得逞,这几日正是严紧之时,二位若不是这般心急,过个五六日,倒可以安排一次。”
“倭国高丽?”孟珙骂了一声:“这些蕞尔之国,竟然如此狂悖。陛下一怒,便可灭其国家!”
“陛下早有所料,故此遣人盯着他们呢。”李一过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这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