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们君臣这一次的双簧表演并不高明,明眼人一见就能看明白,但明白归明白又有谁敢说不是?于是在二月中旬时都察院、政务院、军务院联合上奏,重新对主要官员的品级做了修订,最后天启同意并下旨颁发执行。
在这次品级调整中最大的变化是确定了政务院协理大臣、军务院军机大臣的品级。在以往的内阁中内阁阁臣的品级为正五品,为了提高他们的身份又各自加官加衔很麻烦也很搞笑,这次调整中明确规定政务院协理大臣和军务院军机大臣都为正二品不再加衔,各部尚书、各省总督还有都察院都御史都为正二品,各部侍郎、副都御史、各省巡抚都为正三品。
以前总督、巡抚、总兵都不是固定的官,由京中派员兼任,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就成了总督巡抚的帮手,这官是越来越多能负责人的人是越来越少。各省的都指挥使更是成了管兵不练兵的人,把好好的士兵一个个都整成了只会种田的农夫,调整后各省增添正二品总兵一名,总兵之下为三品参将、四品游击、五品千户、六品百户。
这样一来把流动的职位变成固定的职位就好管理一些,一个省最高官员为总督负责全面,巡抚管民政总兵管军务,废除了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等官职。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都察院又派出常年在外专门巡查各县的六品巡按御史,如发现州府官员有不法行为就上奏由都察院派出四品签都御史专办,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小官管大员的尴尬事。
二月底,新的职位、品级等调整半月后,见各地都没有人提出异议,天启决定让军务院调整一下各地武将的分工。由于南方奢崇明、安邦彦等叛乱还没有完全平定,内地的卫所也调整得不彻底,能调整的就调整不能调整的就暂时保持原样,这次调整就只围绕着辽东而来。
知道军务院已经根据自己的意思划分了区域,但具体的人员安排还要自己去定,天启这天一早就来到军务院跟大家会商。待大家都坐下后天启见这次人来的非常齐全,辽东的官员除了熊廷弼和王化贞驻守宁远关和宁远城,毛文龙驻守皮岛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来了。
孙承宗首先说道:“遵皇上旨意,在蓟镇再设立一个军事管制区,这个新的军事管制区包括密云与古北口之间和遵化与喜峰口之间的地域,治所在蓟州。其主要目的就是面向草原训练一支骑兵为主山地步兵为辅的军队,随时准备防备和出击。”
见大家都在听,孙承宗接着说道:“遵皇上旨意,设立以天津为治所的渤海军区,其军队以海上水师为主兼管运河河防。原辽西军事管制区不变,以山地步兵为主,少量水师和骑兵为辅。这三个地方分别派驻督军、巡抚和总兵,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看大家自愿去哪里,军务院综合大家的意见后由皇上决定任命。”
在半年前天启就规定了,政务院管理任命除协理大臣外的所有朝中文官,只需要事后奏报,而军务院关于各地将领的任命必须先由天启过目同意。因为文官再坏破坏力也不大,而武将选不好那破坏力是相当的惊人,事关国运不得不小心谨慎。
见孙承宗说完天启说道:“朕的意思是你们自己根据各人的条件和兴趣挑选,但并不是说你选了就会任命你,朕会在有意愿的人中选出最适合的人,先说三个地方的督军职务,这个督军属于正二品管军务也协调与军务有关的地方事务,你们谁先来自我推荐?”
既然是正二品又跟地方事务有联系,自然只有几位军机大臣有资格竞争,在以往还可能有人试图通过争职务来给自己提品级,但自从天启限制了年龄和品级的关系后,年轻又有野心的人也就彻底死了心。在将官员的年龄和品级挂钩前,考虑到武将跟文官不一样,文官用智武将用力,所以纯粹的武将比如说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职务不受年龄限制,但只要跟文职沾边的职务比如说督师、巡抚等在年龄限制上最多放宽一级。
这样做是好是坏先无法定论,但至少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沉稳。
095 职务调整(下)
见一时无人说话军机大臣王在晋说:“皇上,在蓟州成立军事管制区说起来还是臣的提议,不过臣现在对渤海军区的兴趣要大一些,臣希望去渤海军区任督军。”
王在晋一开始想去蓟州是因为不想跟孙承宗在一起,无论是比关系还是比口才自己都差得太远,加上以前还有些过节,不如死了心离得远远的当个土皇帝稳当,但听到要成立渤海军区后王在晋的心又活了。去年年底王在晋曾经带人去考察过边事,对长城沿线的艰苦环境有了个直观认识,想到自己临老了还要去山区颠簸也有些黯然,而渤海军区的治所在天津,离自己家近还不用去蓟州翻山越岭,不争取一下那才傻了。
王在晋敢于争取渤海军区督军职务也是有原因的,他以前任过江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等职务,对沿海抗倭、运河漕务都有一定的发言权,这渤海军区督军的职责一是要建近海水师二是要兼管漕运,就好像给他自己量身定做的,所以他自己也觉得有底气。
果然,见没有人跟王在晋争,天启点了点头道:“朕看过王大人写的《通漕类编》、《海防纂要》等书,书中虽然说得不是很详尽但也有些见地,王大人确实适合渤海督军这个职务,那就先定了吧。”
军务院几个有资格跟王在晋竞争的人当中,有的怕晕船不想跟大海扯上关系,但更多的是怕惹得孙承宗的不痛快,大家都知道孙承宗也巴不得王在晋早走,既然两人都想各不相见,其他人再要从中作梗就是自讨没趣了。
新任军机大臣袁可立曾经跟孙承宗一起给天启讲过经史,虽然没教两天,也不像孙承宗那样会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先进教学模式从而博得了天启的喜欢,但也算跟天启有一段师生之宜。见王在晋被定为渤海督军后就说道:“皇上,臣对水师建立也有些心得,既然定了王大人任渤海督军,臣愿意去任辽东督军,到时候辽东水师与渤海水师互相配合歼灭建奴。”
天启想了想问辽东督师高第:“高大人,辽东委派了督军后督师职务就会撤销,不知道高大人是想在前线呢还是想回北京?”
高第在宁远呆了半年,权力没有行使多少明里暗里的气倒是受了不少,手下骄兵悍将明里尊敬他骨子里却看不上他觉得他老实,而像袁崇焕等文官觉得他狗屁不懂更是瞧不起他。上次侯恂来了一趟让他觉得自己在宁远受到的尊敬连个小御史都不如,加上辽东又冷又危险,海上要结冰不说女真人一晃眼就能拿着刀枪出现在城下,所以他早就想离开那个是非之地。
见天启发问高第知道不能藏着掖着了就说:“皇上,只要能为朝廷效力,臣在哪里都可以,不过臣前一阵老寒腿又发着了,袁大人愿意去辽东臣就先回京养养腿,到时候好了再听皇上调遣。”
天启点了点头说:“高大人这半年辛苦了就回京养养吧,那辽东督军一职就定给袁大人了,剩下的蓟州督军谁愿意去?”
孙承宗见高第要回京养病,剩下的只有张维迎和王永光,这两人谁去都不好。张维迎本不是去前方带兵的料,军务院里军情处和军法处也离不开他。王永光呢主要负责联系兵部,平时对孙承宗也是尊敬有加,如果王永光去了身边再想找个这么知情知趣的人也不容易。想到这里孙承宗说:“皇上,臣保举一人能够胜任蓟州督军一职。”
听孙承宗有人选大家都松了口气,蓟州本身也冷周围还多山,年轻人去爬坡上坎还可以说他有兴趣浓厚的资本,老年人如果要去那就显得对自己的身体太不负责任了。天启听孙承宗这样说就问道:“先生准备保举谁?”
孙承宗说:“辽东经略熊廷弼,臣不但保举熊廷弼为蓟州督军,还要保举王化贞为蓟州巡抚,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天启想了想说:“熊廷弼性格沉稳粗中有细,防守蓟州应该没有问题,这马上就要三月了,上次就是王化贞跟蒙古插汗部的林丹汗谈判的,他当了蓟州巡抚正方便后续谈判,如果大家没意见就这么定了吧。”
见天启同意了孙承宗继续说道:“宁前道袁崇焕这次宁远之战中坚守城池安抚军民,其功劳和能力有目共睹,按这次对官员品级的调整要求要废除道台和州守只留知府职位,臣的意思是就让袁崇焕任辽东巡抚,一来他有这个能力二来他对当地也很熟悉,不至于换个人影响了辽东战局。”
听孙承宗要给袁崇焕升官,其他人都想道:“这朝中有人就是好做官,这袁大忽悠靠上了孙老头这棵大树,不到两年就从七品县令升为三品巡抚,看来自己也得找个靠。”只有袁崇焕一边感激地看了孙承宗一眼一边紧张地听天启怎么说。
天启想了想说:“朕安排职务不看功劳只看能力,这巡抚是三品官,按年龄限制必须要五十岁,这辽东巡抚属于军事管制区的官职按规定可以降一等最低要求四十岁,袁崇焕你今年有四十岁吗?”
听天启问到自己年龄,袁崇焕大声说道:“回皇上的话,臣是万历十二年生人,今年已经四十有三。”
天启点了点头说:“既然年龄没问题能力也有,就定为辽东巡抚吧。”
袁崇焕一听大喜道:“谢皇上!谢孙大人!”
孙承宗见自己接连推荐几个人都通过了也觉得倍有面子,微微一笑道:“皇上,这督军和巡抚定下来了,接下来是不是商议一下总兵、参将等职务?是直接提名还是让各人竞争?”
天启想了想说:“这文官跟武将是不一样的,文官要做的事需要细致周全,所以要看各人的特长和兴趣,这武将就没必要问那么多,直接任命了就是。军人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