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不落井下石的就是他的恩人。猫从高处落下抖抖毛什么事都没有,人如果从高处摔下不死也得残,条件不同导致结果迥异而已,所以一般人看不清时还是要三思而行。

    大家都对孙承宗的自信深以为然,连一向不服孙承宗的王在晋也难得地小夸了他两句,让孙承宗一张老脸绽放出微微的笑容和些许光芒。大家商议了一阵后决定立即下令让渤海军区监军侯恂调船去金州,同时让登州总兵调船也一同去,尽快把毛文龙的人全部救援出来。又下令东北军区监军黄道周去西平堡制止袁崇焕偷袭沈阳,大家都知道袁崇焕有些犟脾气,要黄道周指出就算打下沈阳也守不住,甚至可能有去无回,让袁崇焕坚守西平堡和广宁至少一个月。

    让袁崇焕坚守西平堡和广宁一个月,是为了让明军有时间在大凌河堡搞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决定要把防线推进到锦州,那么就必须把女真人的来路堵住避免锦州被包围。孙承宗几年前就有把大凌河堡扩修坚固的规划,他同时还想把松山堡向前推进到小凌河边,接着将两地用边墙连接起来。如此一来就相当于顺着医巫闾山的山势,把沿途一个个小山头全都利用起来了,组织起了一道防线直到海边,敌人来了不用拼命只需要少数兵力就能御敌于边墙外。

    陈奇瑜他们建议拉修建会宁城的人去修建大凌河堡和在义州前面修几道关,孙承宗他们经过商议没有同意,一是因为会宁离锦州太远,二是那些修建人员中绝大部分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防守会宁城的后备部队。一旦女真人和蒙古人起了坏心想顺手牵羊攻下会宁,光靠卢象升和满桂的四万骑兵很难守得住,况且满桂的两万人还有另外用处。经过商议大家决定还是在宁远和前屯之间的民众中挑选人,找些有经验的人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立即就可以开始干。

    因为这些民众不会打仗,所以必须得找人保护好他们,袁崇焕在西平堡和广宁坚守一个月可以阻止敌人西进,但是为了防备有敌人钻空子,还得派人在大凌河堡这个施工场地现场守护。锦州只有一万人只够守城,分兵去大凌河只能说给修城的人增加点信心,遇到大量的敌人也于事无补。于是孙承宗他们给满桂下了个命令,一旦发现皇太极跟林丹汗的争斗停止了,就要做好守城或者转移的准备,所谓转移就是如果发现皇太极回师来捣乱,就立即前去帮忙。

    义州以西四十余里处有猪腰子形状的山,将流经的大凌河两边原本有二十几里的宽度限制得只有几里宽,孙承宗准备在这里起一道边墙。以前从山海关向东也有一道长城,沿着山脊向东把义州和广宁都包围在内,转头向南后经西平堡又蜿蜒北上直到三万卫,这才掉头南下经萨尔浒、抚顺关、险山堡、直到朝鲜的新义州。天启对皇太极的让步就是指恢复这条防线,皇太极不同意孙承宗就想强行修建,能不能做到要看袁崇焕能不能守住西平堡。

    军务院众人商议好后立即用六百里加急送往宁远和登州,但是第二天下午就传回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说袁崇焕临走前把大船全部调走,说要救援金州就必须过三岔河,他要用大船把士兵全部运过河去,不想像四年前偷袭耀州那样因为船的原因吃败仗。好在侯恂是个得力的人,他建议说既然不能一起撤就干脆不撤,他在军中多年深知将士们并不怕战死,只怕其他人都跑了而被留下当替死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这句话,在军队里颇有市场。

    侯恂说登州有士兵两万,去年曾经在袁可立和刘兴祚的主持下培训过,平原上纵马驰骋拼杀恐怕不能胜任,但是据险而守应该没有问题,至少不会见到敌人就弃关而走,近半年的培训可不是白培训的。侯恂建议立即运送一万过去在南关据险而守,接应且战且退的毛文龙,因为没路跑可以让将士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粮食补给可以就近从皇城岛送,南关地势险要是咽喉之处利于防守,如果袁崇焕能够策应当然好,如果不能可以陆续从莱州、威海等地调兵过去。

    大家听到袁崇焕居然不打招呼就把船调走了,都感到非常不满,连孙承宗也微微摇头,王在晋更是怒不可遏地说:“袁崇焕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这是要把毛文龙置于死地吗?前一阵他的奏报说他要随机应变要毛文龙承受更大压力,是不是一开使就有如此恶毒的想法呢?用别人的生命来给自己挣功劳,他是从小学的圣人之道吗?孙大人不是我说你,他这毛病都是比给惯出来的!”

    孙承宗劝解道:“王大人别生气,袁巡抚也是为了不重蹈覆辙,毕竟是五万多人小心点也是应该的,他错就错在不该不通消息私自作主,让我们连个回旋余地都没有。等战事结束了我定会亲自去信斥责他,现在我们先商议一下侯监军的建议你看怎么样?”

    王在晋气呼呼地说:“还有什么商议的?没有那么多船现在也只能分批增兵了,登州的大船不多一次最多运两三千人,运两万就要运十趟我怕耽误事。这样吧,立即命令登州巡抚和总兵增兵到旅顺,让他们到了旅顺集中人后占据南关修建防护墙,再从天津调一些士兵过去,既然走不了干脆就不走了,金州也应该像锦州一样致力于修得固若金汤。”

    朱燮元到军务院后一直没怎么说话,见王在晋有些愤怒了,他这时候说道:“到了旅顺再集中怕来不及,从登州到旅顺还是有些距离往返耽误时间,不如广征渔船先把士兵运到皇城岛,再用大船从皇城岛直接送南关。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变长途往返为短途往返,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王在晋一听两眼放光,赞许道:“朱大人不愧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只是夏天打鱼的大渔船都被袁崇焕调走了,哪里还能征调那么些渔船呢?”

    朱燮元说:“看来王大人不怎么关心朝廷的事情,据说去年有人给皇上提过开海禁,就是要允许私人下海捕捞海产和出海贸易。皇上没有同意但是允许私人先组建公司然后挂靠在大铁公司名下,相当于把皇上的特权拿出来与百姓分享,既满足了大家的意愿又没有推翻祖制,还方便对这些人进行管理。这些人要捕捞海产要出海贸易都得有船,现在正过年估计船都有空,只要皇上一下令按名单要船,那还不是快过什么挨家挨户索要?”

    王在晋一听觉得有门,立即转过头看着孙承宗,想着如何柔和语气让孙承宗去找天启,可能是觉得开始说话太气盛了,咳了几声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起始声调。孙承宗微笑道:“既然如此我们分头行动,我去给皇上说找内务府要名单,王大人立即通知天津、登州、莱州、威海等地,这些都是你的管束范围好调兵,争取早点把人运过去。我记得当年皇上命令从北京城取了一门红衣大炮去打旅顺,后来这炮就放在了登州还是皇城岛,到时候拉到南关去。”

    王在晋说:“如此甚好,那门红衣大炮是泰西人造的射程远杀伤力强,有了它守住南关又添了几分把握。开始我担心毛文龙的安危,怕他一死渤海军区少一栋梁,语言有得罪之处请孙大人海涵。”

    孙承宗这几年听的奉承话可以说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但是从王在晋嘴里听到如此客气的话是第一次,心花怒放之际哈哈大笑道:“都是同朝为官正应同舟共济,王大人此话太客气了。”说完立即进宫见天启。

    却说正月十四这天,黄道周带着随从来到了西平堡,袁崇焕听说黄道周来了心知有异,急忙把皇道周接到他的大帐中问他亲自前来的原因。黄道周见袁崇焕眉间有忧色,也没多说其它直接问道:“袁大人是不是要打沈阳?”

    袁崇焕一惊,挥手让左右卫士下去,然后小声说:“下官正有此意,不知道监军大人从何而知?”

    黄道周“嘿”地一声笑了出来,摇头说道:“袁大人以为你做得隐蔽,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了包括皇上。”

    袁崇焕惊问道:“这从何说起?”

    黄道周说:“你把船调来说要过河,结果你没有过河一直在观望,假如你真要过河现在恐怕已经打到盖州或者复州了吧?”

    袁崇焕吸了口气说:“真那样的话一旦久攻不下再有人从背后杀来,甚至先烧了船再两面夹击,我军就危险了。”

409 以变应变(下)

    却说在金州这边,自从毛文龙退缩城里背海而守后,他和阿敏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平衡,金州城头上的鸟铳火枪可以不准女真人越雷池一步,女真人的死缠烂打精神也限制了明军的出城自由。平衡久了两边也都对敌方有了不同程度的鄙视,女真人鄙视明军不敢出城真刀真枪干,明军鄙视女真人没有以往那种不怕死伤向上冲的作风。当然,互相鄙视久了也慢慢产生了一些佩服,不为别的只佩服对方的韧劲。

    近两月的战斗使双方都死伤了不少人,毛文龙的东江军本来约五万人只剩下不足两万,阿敏的镶蓝旗也几乎被打残,就像两头拼斗得伤痕累累的野兽,尽管都咆哮不动了但也都不露怯。

    当金州城头响起隆隆炮声时,毛文龙知道对方的援军到了,不但来了新人还来了新武器,在此起彼伏的炮声中,毛文龙不时凝望着金州湾的海面上。侯恂曾经的许诺还言犹在耳,但说好用来转移军队的船队没有踪影,毛文龙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撤退转移还是继续躲在城墙后面抗砸。

    李永芳没有给毛文龙考虑周全的时间,每天都定时开始向城里开炮,仿制的大将军炮同样射程远威力大,铁疙瘩砸在房子上就是一个大洞,砸在人身上当场就是肉烂骨裂,这让明军都很是郁闷。在以前明军特喜欢据城而守,自己在高处敌人在低处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一把火一瓢水一个石头一块砖丢下去都可以伤到人。明军的大炮更是以射程远威力大著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