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序道:“中丞,我们得抓住尽可能多的马。”
曾樱:“老夫明白,正打算派人去各地买马。”
守序轻轻道:“中丞,全部购买成年轻的母马,体格越大越好。”
曾文思有些奇怪,“国主,战马和役马都以骟过的公马为佳。”
守序:“琼州可养马,母马多了种群繁育更快。”
琼州本地就有马,那些矮小的岛屿马可以用可爱来形容,这却不妨碍它们成为海南岛上重要的生产资料。小马行走灵活,不惧山地险路,体格虽小却能驼载50公斤的货物行走很远。
母马多更有利于改良马种,与洋马比起啦,广马身材矮小,能力薄弱,却也有着容易饲养,吃苦耐劳,蹄质坚牢的优点。守序很期待用卡提阿瓦马与广马混血,能得到什么样的马种。
守序要在琼西办牧场,不仅要买马,还要带走尽量多的养马人。海北二卫的马政已衰落,但骨架仍在。廉州卫和雷州卫依然有比别的卫所更多的精通马术的官员,兽医、牧工。以及几百年来积存下来的养马档案,这是用白银难以购买到的宝贵经验。马是地域性很强的动物,雷廉二卫的养马档案反应了最适应两广地区的马匹资料。
琼州的马政,从搬运雷廉马政档案开始。
与曾樱初步谈定了在海北括马的事,他要坐镇雷州府海康县监督海北官员筹措粮饷。守序先回了琼州府城。
琼州海峡防线的初步修筑工作已经开始,征募起来的士兵有一半人在工地上,另一半人在海南卫校场操练。
守序在里面发现了熟人,万州千户曹君辅。他目前正在琼北带一个300人组成的营,依旧穿着守序送给他的那幅板甲,在明军中相当醒目。
琼郡现在负责组织练兵工作的人是琼州同知戴文卫。
戴文卫近来颇受重用。与粤西其他的文官比起来,戴文卫与李自成见过仗,知道强兵是森么样的,练兵又该如何着手。
琼州练兵依然是以原明军为骨架。
琼州官军战斗力相对较强的是白沙水寨官兵,曾经也是海南岛唯一的常备机动兵力。
陆师扬威4营原本分驻府城、儋州、清澜、崖州等地,借着改编的机会全部抽调到琼州府。编制上,扬威4营应有官兵1683人,守序很欣慰地看到事情在他预料之内,4个营全部加一起现在也只剩下821人。其中扬威后营122名士兵中,仅有30人是募兵,剩下的92人是卫所旗军。这是粤西的通病,没钱募兵,要维持防区就只能抽调旗军。而旗军本就人数不多,抽调进营兵后很多烽燧营堡都处于荒废状态。
同在一营,营兵待遇是卫所旗军数倍,这显然对战斗力造成了负面影响,同工不同酬是人事大忌。
通过劝捐事例等杂项筹集到一些钱后,曾樱之前花了2个月时间整顿琼州的旧军。
琼崖参将张时杰在白沙水寨中遴选出600人作为新建琼州水师的核心力量,从民船中钉封征集并改装了一批战船。水师其余战力较弱的士兵和十余艘船分散到琼北和琼东,充作港口的缉私巡逻。这方面的工作在守序承担了三亚和琼西海防后,琼州明军的压力大大减轻。
琼州陆军现有在营兵丁堪用的转为募兵,按等级拿军饷,内部区别不再那么大。弱兵则退回州县,继续维持治安。卫所旗军全部征调,虽然有些人事实上已经是民户,但琼州依然强制动员了2000人。这部分人与原有的营兵合营,交由老兵训练。
琼州另从州县民壮弓手动员1000青壮。与其他地方一样,曾樱鼓励各地本府各地士绅出资组织义军。让人欣慰的是,琼郡士绅以定安诸生吴履泰为首,集资招募了1400多兵。吴履泰本想散尽家财招募更多兵力,被曾樱劝住了。细水长流,现在还不是全力动员的时候。
民壮与义兵合营,这部分人主要由各州县秀才生员统带。
这便是集中在琼州府城周围整训的全部兵力,地方治安全部交给剩下的民壮、军户和部分新兵,其实有些空虚。
琼郡还有一个潜在兵源没有到位,黎垌的土兵。营兵、卫所军和义兵已经包括不少几乎与汉民没有差别的熟黎士兵,在山区更深处还有生黎垌落,那里也能招募到不错的山地兵。
曾樱向守序请教过如何练兵,他对明军很没有信心。
守序从义军中挑选出500青壮跟随东水港守备队一起训练,做个示范营。剩下的人他还是建议曾樱采用《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琼州现有明军依然是以官军作为骨干,几代人耳濡目染都是明军那套东西。新的练兵法需要新的体制相配合,琼郡现在做不到。贸然进行大的改革,很可能连原本具备的战斗力都丧失。
若要快速形成战斗力,主力按照明军熟悉的方式整军更稳妥。再说戚继光的东西也确实适合国情。只有义军这种和官军不相干的新人,守序才敢尝试一下欧式操典。遴选出的500人完全脱离了士绅义军建制,就是当新军来练。
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风铁律
珠江口是中国航行条件最好的大河海口,但这并不意味着珠江口就能随便跑。
伶丁洋外座落着万山群岛、蒲台列岛、担杆列岛等一百多座大小岛屿,航道错综复杂。强大的珠江水流、规律交替的季风在这里造就了难以琢磨的海流。变换的潮汐作用在礁石上,又会产生漩涡暗涌。
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引水员,贸然驶入珠江口一定会是个悲剧。平静的海面下潜伏着的巨石和淤浅的暗沙,在强风、海流、潮流无规律地冲击下,不熟悉航道的船就等着被拍碎在礁石上吧。
从澳门至上下川岛冰冷的海底,无数沉寂在那里的帆船时刻在诉说着海上航行的艰难。
每次打开眼前这张葡萄牙人的珠江口海图,守序就想吐槽。中国船只往来珠江口无须测绘,因为他们有太多熟悉航道的引水员。可葡萄牙人也是太差了,在澳门混了快一百年,小小的珠江口水文一直就搞不清楚,真是丢尽了前辈航海家们的脸。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海图,质量差到惨不忍睹,一大半都没法用。葡萄牙人居然以为万山群岛是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延伸20里格的岛屿带。守序第一次看到这幅海图时都被震惊了,所有的葡萄牙船长对珠江口的海情都堪称一无所知。只要有一艘船进入到大屿山岛以东,葡萄牙人就能发现他们的海图是个垃圾。
七十年来,葡萄牙人每当陷入到群岛中迷航,就只能停航下锚,挂起求救旗,等待民划船过来拯救他们。这在珠江口甚至已发展成为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生意,民的服务很到位,他们掌握了几国外语,收钱导航公道的很。不管来的是葡萄牙船,荷兰船还是英国船,只要看见洋夷的求救旗,民能很快赶到出事地点。
这些葡萄牙人甚至经常进不了自己的澳门港,他们的盖伦船经常被季风、海流和潮流吹到新宁县上下川岛,实际上,葡萄牙人最初想租借的也是上下川岛,而不是澳门岛。
葡萄牙人在珠江口只能完全依季风航行。
珠江口有三条船只进出航道。
最西边是大西航道,也是珠江口主航道,这条航道葡萄牙人掌握情况算是及格。至少他们知道公历每年6…8月的季风、海流和潮流为珠江口打开了一扇门,只要选取一个微风的天气向东接近珠江口外的主航道标老万山岛,然后转舵向北,避开航道西侧的大横琴岛,能抵达澳门港。在其他季节,由于大西水道过于强大的海流,盖伦船进入伶仃洋会十分困难。
大西水道航道最宽,最深,却面临很多礁石的威胁。葡萄牙人没有做详细测绘,他们只能凭经验航行,关键是在各个航行段对转舵时机的把握。如果操舵出现失误或是运气不好,他们就只能退到上下川岛尝试再来一遍。
因为只掌握了大西航道,珠江口对葡萄牙人来说便形成了一个季风铁律。每年6…8月进入伶仃洋,届时广州怀远驿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广交会。广交会结束后,葡萄牙人退回澳门过冬,在来年2月北风季驶出珠江口。
珠江口最东边是龙鼓水道,位于香港岛和大屿山岛之间。这条航道目前商业价值不大,有些特殊需求可以用小船或是桨船走龙鼓水道解决。
对守序来说,由于他也不掌握大屿山岛周围的海情,季风铁律对他一样存在。每年只有3个月能驶入珠江口,航运效率实在太低了。
要打破这个季风铁律,守序必就须完全掌握在大西航道和龙鼓航道之间的担杆大屿山航道。
担杆、大屿山航道的共同特点是航道较窄,但水较深,礁石很少。葡萄牙人偶尔也会被海流带进这条航道,在没有引水员的时候,他们只能停船等救援。
航道前一半的担杆航道很早就被国人掌握了,守序手中的《顺风相送。指南正法》及《东西洋考》对担杆航道均有描述,能指导船只航行,但大屿山航道却没有任何海经能提供参考。
如果没有大屿山航道,即便进入担杆航道后还是要进入大西水道,只有一半的航道没有作用。要打破季风铁律,守序只能依靠自己了。
一两艘船在民引导下进入伶仃洋不是守序的目标,甚至做到《顺风相送》的程度也不够,那不能作为军用海图,守序要的是联邦从未来过珠江的船长也能驾驶盖伦战舰全季风进出珠江口。
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盖伦吃水深度是戎克船的两倍以上,这意味着要将珠江口两条大航道完全测绘出来,各段水深,暗礁,浅滩全部标记在地图上。以年为周期,详细记录不同风向、潮汐对海流、潮流造成的影响。
这将是非常辛苦的测绘工作,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来记录。
刚从香港岛赶来的汪汇之对守序的追求十分不解,广东水师总兵林察没多少战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