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致的亡国之因有深切的体验;或者有的年辈稍晚的作家虽未亲历其时,但
从明遗民那里接受了由受异族统治带来的不平衡心态,和由于清初统治者残
酷镇压而产生的反感与不平。所以揭露明季黑暗、探讨明代覆灭原因,婉曲
抒发故国之思、抒写兴亡之感,表现家国飘零的失落和惆怅等,就成了此时
期剧作的主流。一批表现重大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的戏剧接踵而出,如李玉
的《清忠谱》、《万民安》《一捧雪》、孔尚任的《桃花扇》等。承接传统
题材,以写爱情面孔出现的作品也往往表现出对国家兴亡衰乱原因的深切关
注与思索,如洪升的《长生殿》等。吴伟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悲凉感伤和惆
怅更透露出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2。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一些专业或半专业戏曲家;前代丰厚
的戏剧创作遗产和理论著述为这一时期的作家提供了经验教训和从理论上进
一步升华的条件。所以这时期的一些剧作家大都不仅重视曲词,也意识到了
戏剧本身的审美特性,考虑到了舞台艺术特点;理论著述方面也出现了具有
集大成意义的戏剧专著李渔的《闲情偶寄》。
第二节 李玉生平
李玉是明末清初之际重要的戏剧家,作品数量颇丰。他“以曲为史”,
进一步在戏剧领域发挥了中国文学所特有的言必称天下的泱泱气度,沿着明
代《鸣凤记》开辟的道路,更为纯熟地驾驭重大社会政治题材,表现了鲜明
的政治倾向和嫉恶如仇的品质。但这样一个著名戏剧家生平却难以考索,我
们仅能据一些题署序跋和笔记的零星记载勾勒如下。
李玉,字玄玉,一作元玉,吴县(今苏州)人。约生于明万历末,卒于
清康熙二十年(1681)左右。号一笠庵主人,苏门啸侣。据说他出身低微,
本在明大学士申时行府中做过家人,①但此说有人提出质疑。因明代规定,娼
优隶卒之家不许入仕,而李玉在明末曾中副榜②。对此,冯沅君先生认为:“? 。
① 焦循《剧说》卷四说:“元玉系申相国家人,为申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
② 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仍中副车”。《吴县志》说李玉“明崇祯间举于乡,入清不再上公车。”
由于明奴众多,他们主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又彼此不同,即在一家之中,
每个奴仆与主人的关系也有出入,因而奴仆之间不免升沉悬殊,甚至于某些
人从一般奴仆中分化出来。这类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尚未完全摆脱奴仆的羁
绊,而他们的思想意识却已士大夫化。这类士大夫化的奴仆,还可能走着两
条不同的立身处世的道路:一种是与封建官僚沅瀣一气,揽权纳贿,营私舞
弊。? 。另一种是以正派的封建士大夫为法,自负才学,要通过科举(当时
所谓正路)取得官职;是非感比较强烈,拥护封建道德,景慕忠臣义士。就
我们所掌握的材料论,李玉应该是这方面的例子”(见《冯沅君古典文学论
文集》)。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总之,各种材料说明,李玉出身低微,富有才华,饱读诗书,曾很想走
中国古代一般文人读书仕进的道路。虽然卑下的社会地位曾使他倍受压抑,
抚“为申公子所抑”,后又“连厄于有司”,但最后到底在明末中了副榜举
人。不过据记载,他入清之后,便“绝意仕进”了,而专心于戏剧创作,成
了一名专业戏曲家。他把自己激荡的才情、满腔的愤郁,都倾注到作品中。
“以十郎之才调,效耆卿之填词”,“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吴
伟业《北词广正谱序》)。他与当时苏州剧坛上一些社会地位低微的沉郁下
层的文人才士交游往还,切磋创作,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戏曲创作作家群
——吴县(或苏州)作家群。
一般认为,李玉一生共有剧作三十三种,目前整本留传于世的计十九种,
具体是:《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牛头山》、
《太平钱》、《眉山秀》、《两须眉》、《清忠谱》、《千钟禄》、《万里
圆》、《麒麟阁》、《意中人》、(即《意中缘》)、《风云会》、《七国
记》、《昊天塔》、《五高风》、《连城璧》、《一品爵》。另外,存有散
出的两种:《洛阳桥》、《埋轮亭》。有剧情梗概的六种:《双龙佩》、《万
民安》、《千里舟》、《武当山》、《长生象》、《罗天醮》。
李玉精于音律曲学,张大复的《寒山堂南曲谱》、沈自晋的《南词新谱》,
他都曾协助编制。入清后,他又将徐于室和钮少雅合作的《北词九宫谱》原
稿“参而订之”,编成了《北词广正谱》十八卷。正因为李玉如此博学多才,
“上穷典雅,下渔稗乘,既富才情,又娴音律”,所以才能“词满天下”(引
文见钱谦益《眉山秀题词》)。
第三节 李玉作品之一:批判恶浊世风的社会剧《一捧雪》等
明末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世风日下,对这种现象李玉深恶痛绝,写了
不少剧予以揭露抨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捧雪》。
《一捧雪》写的是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藩为夺得一只珍贵玉
杯“一捧雪”而陷害莫怀古的故事。它所依据的主要是“伪画致祸”传说。
据传王世贞之父王忬藏有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严世藩依势索要,
王忬交假画应付,严知道后大怒。王忬终因此致祸被构陷而死①。李玉以此为
据并参照其它资料写成了《一捧雪》剧。剧的大意是:嘉靖时,前宰相之子
莫怀古受任左仆卿,为补官偕爱妾雪艳娘、老仆莫诚、及被他从困厄中救助
出来的裱褙匠汤勤带着传家宝“一捧雪”玉杯,往京师投靠同年严世藩,并
① 事见《明史纪事本未》《万历野获编》、《天水冰山录》等。各书记载稍有不同,但大同小异
将汤勤推荐给严世藩裱褙字画。汤勤是个心地险恶的小人。为阿谀严世藩,
他将“一捧雪”玉杯密泄给严,严世藩为把杯弄到手对莫怀古一再迫害,致
使莫怀古的老仆莫诚、爱妾雪艳娘均为此而死;莫怀古本人也差点送掉性命,
全家人亦妻离子散。直至严嵩势败后,方才夫妻父子团圆。
《一捧雪》剧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继王世贞《呜凤记》之后
对明代官场腐败进行的又一次直接深刻的大揭露。据史载,嘉靖朝严嵩控制
朝政期间,“凡文武迁擢,不论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明史》)
“入官视事,循例索取”(《明嘉靖实录》)。《一捧雪》剧多方揭露了这
种“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丑恶:“遥遥华胄,簇簇名家”出身的莫怀古
竟然公开与严世藩论价要官:“只要司空升我做个得道粮储都御史,我便向
家中取来相送”。并且果真,莫怀古以一假玉杯换取了太常寺正卿的官;汤
勤也因告密有功而得到左军都督府经历之职。其他官吏亦是如此升迁:剧本
写右佥都御史何帮镇为充任广抚,送给严世藩八千两银子,严嫌少,说:“好
个两广军门,值不得一万两银子?又短二千,罢了,让他罢!”总兵戴铣“逢
虏倒戈,坐失辖境”,理应杀头,但送给严世藩赤金十筒、走盘珠一千颗、
五色宝石二百粒、汉玉杯一只之后,不但死罪被一笔勾消,同时还保住了官
位,等等。对这种恣意妄为、贿赂诛求现象作者深恶痛绝。但是他认为这种
现象的形成主要导源于严氏父子个人品质的恶劣。剧中严世藩说:“父居相
国,身为侍郎,富堪敌国,力可回天。文武臣僚尽供驱使,生杀予夺俱属操
持。”即李玉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奸臣的一手遮天、欺君罔上造成的,而没有
看到封建制度体制上的根源。
批判明季恶浊世风,亦是《一捧雪》剧的要旨。明季政治黑暗,必然导
致世风恶薄、道德沦丧;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引起了道
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一些变化。一些人为追营逐利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
对腐败政治造成的险世风也起了推波逐澜的作用。所以,当时社会风气每
况愈下,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尔虞我诈、敲诈勒索、助纣为虐、恩将仇报
等等屡见不鲜。对此,李玉在《一捧雪》剧中,通过汤勤这个中山狼形象,
给予了有力的针砭批判。
汤勤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裱褙匠,是莫怀古把他从冻饿中救助出来。但
他为了攀结权贵以飞黄腾达,先是见到严世藩便“跪门膝行叩头”,以后又
以主人的“一捧雪”玉杯作为自己高升的筹码,为此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
出卖主人,甚至将救命恩人致于死地。对此,他却得意备至:“好一场大事,
被我舌尖儿轻轻几句,脱卸去了。如今一搜搜将出来,区区不惟无罪,而且
有功。这督府的官儿又好超升了。老莫老莫,我哪里顾得你死活哩?? 。非
咱欺瞒旧冏卿,只因奉承新阁老。”他寡廉鲜耻,莫诚代死后,他先是揭发
人头是假;后来为了占有雪艳娘,又“轻翻舌底”,推倒原供,说人头是真,
翻云覆雨,人格丧尽。如同没有嫖客就没有妓女一样,没有趋炎附势、助纣
为虐的无耻政客、高级奴才,严世藩之类的当道者也不能如此肆无忌惮、为
所欲为。汤勤形象不仅负载着作者对中山狼似的忘恩负义行为的批判,更渗
透着他对明季恶浊险恶的世风和充斥着龌龊卑鄙政客的官场的鞭笞与痛恨。
应该指出的是,作为正统封建文人,李玉在猛烈抨击社会黑暗面的同时,
也表现了他自身道德观上愚昧腐朽的层面。这主要体现在雪艳娘和莫诚而主
要是莫诚的形象上。
雪艳娘是莫怀古的侍妾。她不仅具有封建社会所要求妇女的“妇容”—
—美丽,“妇德”——贤淑,而且富有主见,侠肝义胆。在戚继光以莫诚之
头冒充莫怀古被汤勤识破后,为了保全对莫怀古有恩的戚继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