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阴影就一直在红娘身上再现。莺莺生怕自己的“不轨”行为被红娘发现
告诉老夫人。因此,莺莺既要利用红娘又要欺骗红娘;三是怕自己和张生的
私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于己不利。莺莺虽然也是喜欢张生的。通过隔墙
酬韵、孙飞虎事件之后,更加深了了解。使他们之间的爱情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可是,张生毕竟还是一个无一官半职的士子,而又门不当,户不对。封
建的门第观念,使他们之间很难结合在一起。更何况他们之间的这种私会,
既违背了封建的道德标准,也绝对不会为社会舆论所容忍。一经发现,她就
将处于声名狼藉的境地。以上种种因素,必然会使莺莺、张生、红娘之间产
生猜度、误会,从而引起矛盾冲突。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冲突,集中地表现
在《闹简》、《赖简》等几折戏里。《闹简》(第三本第二折)是莺莺与红
娘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莺莺从内心上讲是喜欢看张生的来信的;更希望从
红娘口中得到老夫人赖婚以后张生的情况,但又生怕红娘知道自己内心深处
的秘密,口不稳说出去。于是在红娘面前做出许多矫糅造作,令人难以捉摸
的姿态来。作为莺莺形影不离的贴身丫环,对小姐的脾性儿当然是摸透了的。
因此,当她从张生处带回简贴时才不直接交给小姐,就是“恐俺小姐有许多
假处哩。”而把它放在妆盒儿上。”看她见了说甚么。”果然,莺莺见了简
贴后,一方面“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另一方面又变脸发
作,责备红娘不该拿这样的简贴来戏弄她。并扬言要告诉老夫人去,“打下
你箇小贱人下截来”。对莺莺小姐的这种装神弄鬼的“做假”行为,红娘是
十分明白的。但她不急于马上去揭穿,而是故意地要戏弄一下做假的小姐。
于是稍带埋怨的口气说:“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
着甚么?”“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
谁曾惯?”然后便转守为攻,说要拿这简贴儿去老夫人处自首,迫使莺莺说
出:“我逗你耍来”的话。并千姐姐、万姐姐地央求红娘说出张生近日情况,
终于吐露出了真意。这时,红娘才不无讽刺地戮穿莺莺小姐:“人前巧语花
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的虚伪。《赖简》(第三本第三折)
也是莺莺、张生、红娘矛盾冲突集中表现的一场戏。本来是莺莺主动寄书与
张生,邀请他前来私会的。但当张生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又翻脸不认账而加
以拒绝,说出那番冠冕堂皇的话来,充分显示出莺莺的矛盾心理。对莺莺的
突然赖简,书生气十足的的张生,除了惶恐不安之外,毫无办法。莺莺的赖
简,不仅害苦了张生,她自己也吃尽了苦头,更使夹在中间的红娘左右为难。
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彼此间的误会、猜度中引起的。
这一对矛盾不是以一方的胜利,一方的失败而告终的。而是当彼此的误会消
除,猜度释清之后,矛盾冲突也就解决了。然后同心协力,向以老夫人为代
表的封建礼教进行斗争,进而把主要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在红娘的大力帮助下,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得到解决。通过
“酬简”,两情得以相遂。然而他们的这一“叛逆”行动,又必然为封建礼
教、道德所不容。于是主要矛盾冲突的双方,即以老夫人为一方,以莺莺、
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再次被激化了起来,继续推动剧情急速地向
前发展。于是产生了《拷红》、《哭宴》(《长亭送别》)、《惊梦》等十
分精彩的几折戏。
第三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人物塑造《西厢记》在艺术上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
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从他们
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中,很容易分辨出他们的身份、教养和出身地位来。
譬如莺莺和张生,他们都是贵族出身,但又都有父死家破的共同经历和较高
的文化素养。莺莺紧闭深闺,闲愁万种,无处倾诉;张生怀才不遇,“书剑
飘零,游于四方”。正是有上述思想上,感情上的共同之处,才使他们能在
佛殿上一见倾心,然后,就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然而,莺莺在未遇张生之前却是一位幽静、深沉而又温柔的少女。相国
独生女儿的地位和教养,以及封建家长的严格管束,几乎使她只能成为一个
和她母亲一样的贤妻良母。因为她父亲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之子郑恒。
只因“父丧未满”才未成婚配。如果莺莺安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那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待服满父丧之后,乖乖地去做郑恒的夫人。
生儿育女,了此一生。莺莺毕竟是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家长的严格管束,
只能禁锢她的身,却禁锢不住她那渴望自主爱情的心灵。”花落水流红,闲
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不正是抒发了她久锢深闺之怨吗?正是有此思想基
础,才会产生对张生一见倾心式的爱慕。甚至在红娘的伴随和催促之下,还
要回头看张生一眼。这一细小的动作,就已显示出莺莺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
逆行为。但莺莺与郑恒又已早有婚约,她要违抗母命,撇开郑恒而去另爱张
生,必然是困难重重:上有老夫人的严厉管束和严酷的家法;下有红娘的朝
夕相随,“行监坐守”。这些都是她必须小心谨慎,处处提防的。经过“隔
墙酬韵”和“佛寺闹斋”之后,不仅加深了对张生的感情,同时也越来越不
满于老夫人的管束和红娘对她的监护了。特别是在老夫人赖婚之后,莺莺的
内心更处于十分矛盾之中。既不满老夫人拆散他们指日可待的幸福婚姻,又
惧怕老夫人严酷的家法而不敢行动;她有求于红娘,希望红娘为她传递书信
和去问候张生的病情,又惧怕红娘口不稳说出去让老夫人或别人知道,处处
事事提防着她,并进而在红娘面前做出许多“装模作样”的事来。对张生也
是如此。本来是莺莺主动寄去约张生月夜私会的书简。当张生应约而来时,
她又翻脸不认帐,把张生狠狠教训了一番。几经波折之后,莺莺终于采取了
大胆的违背母命,违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动。不仅向张生书写了表示爱情的
诗简,并自抱枕衾赴西厢私下成亲,实现了他们婚姻自主的理想愿望。
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既成事实以后,老夫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虽然同
意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进而采取“明许暗赖”的
手段,企图再次破坏这桩婚事。老夫人在许婚以后,立即以“俺三辈儿不招
白衣女婿”为借口,逼迫张生赴京应试,用能否考取状元作为娶莺莺为妻的
法码。既是对张生的刁难,也是对莺莺的严重威协。因为无论张生考取与否,
对莺莺来说都可能是悲剧。因此,莺莺对老夫人的逼试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
对功名富贵也表现出极大的厌恶;对张生的此次赴京更是忐忑不安。因此在
“长亭送别”时,她才一再叮咛,再三嘱咐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
便回来”。“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
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异乡
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莺莺把功名富贵斥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把维护专一的爱情,放在高于一切
的地位。总之,《西厢记》中的莺莺,既是一位聪明机警,深沉不露的少女;
又是一位蔑视功名,只重爱情的叛逆女性。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既善
意地嘲笑她与封建礼教斗争中所流露出的弱点,同时也细致地描绘了她性格
里深沉、谨慎的一面”。(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写得十分真实、
生动、形象。
剧中的男主人公张生,跟莺莺的性格不尽相同。作者主要突出了他憨厚
和对爱情的执着、专一的性格特点。游普救寺时,在佛殿上与莺莺邂垢相遇,
就为她天姿国色般的美貌所倾倒而深深爱上了她。为了得到莺莺的爱情,他
通过联吟、请兵、琴挑等各种方式以求赢得莺莺的好感;为了争取莺莺的爱
情,他宁愿抛弃功名,不再上京赴考;为了争取莺莺的爱情,他被红娘白抢
一顿而不气馁。为打听莺莺的消息,他可以向红娘下跪,向莺莺的简帖叩头;
为了莺莺,他废寝忘餐,甚至身染沉疴,面容憔悴;老夫人的花言巧语没有
使他上当;老夫人的打击欺骗没有使他动摇;中状元后,他没有“停妻再娶”,
仍深深地爱着莺莺。张生对莺莺的爱情是那样地执着和专一。无论遇到什么
情况,都是一片赤诚,一直没有改变。用莺莺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
的“赤诚种”。
张生憨厚、诚挚、胸怀坦荡而又书生气十足。他把莺莺约他私会、成亲
的书简内容原原本本地唸给红娘听;莺莺赖简时,他惶恐不安,无计可施。
除自怨自艾之外,别无它法。红娘说他是个“银样腊枪头”式的人物,中看
不中用,软弱得很。作为一介书生,张生在和封建礼教的斗争中的确有软弱
的一面。如在老夫人赖婚之后,他竟然想“寻个自尽”;莺莺赖简以后,他
也说:“此一念小生再不敢举? 。眼见休也。则索回书房中纳闷去”。《西
厢记》虽然在很多地方洗刷了元稹《会真记》、董解元《西厢记诸官调》中
张生的浮薄性格和过多的轻狂、庸俗的表现,但仍存在着某些近似轻狂的举
动。这不大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主要倾向。总之,张生这个人物,在莺莺的
眼里是个“志诚种”;而在红娘的眼中,张生有时“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是个文魔秀士,风欠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