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2年左右的北方女孩。她在腰间系上宽版腰带,穿着圆裙,棉质钮扣衬衫,卷起袖子,脖子上系着丝巾,这样的打扮就像家教良好、初次到罗马旅行的大学生。 尽管她的风格简单大方,但奥黛丽却对数以百万计的女性开启了最具现代感受的风貌。在与黑德的合作下,她发展出一种让年轻女子争相模仿的成熟典雅打扮。 奥黛丽对于时尚的影响并不止于1953年,直至今日,她都有着无比的影响力。事实上,在这部影片上映至今30年后,当格里高利·派克和他妻子前往北京参加《罗马假日》在中国的放映时,“当我们步出飞机时,”派克回忆说:“我看到四十个和《罗马假日》安妮公主一模一样打扮的女孩,她们都留着刘海,梳着赫本头,裙长到小腿,还有衬衫——我想她们很渴望见到年轻时代的格里高利·派克,结果却是一个头发灰白,嘴里叼着烟斗的老先生。” 奥黛丽赋予美丽一种全新的概念。她对衣服的质感一点也不马虎。如果她穿的是衬衫的话,那必定是一件质料一流的衬衫。或是一顶最好的帽子。但是她要的样式都很简单。
影坛公主和时尚女王20世纪最完美的女星(3)
奥黛丽的魅力和当时那些性感女孩是截然不同的。《龙凤配》的导演兼制片比利·怀尔德就是看上她的成熟与吸引力,他说:“光是这个女孩就足以让人缅怀过去时光。”怀尔德也了解奥黛丽对观众的魅力并不仅止于她所引导的时尚。“她吸引住每一个人。她也会说一些不正经的话,但她说得很优雅,让你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会错意。” 但是奥黛丽风格的吸引力中必定有一些性感的元素。对于当时热衷于卡默洛(Camelot)、肯尼迪家族与60年代乐观主义的新美国而言,她的性感显得细致而成熟。“性感是一种深藏内在的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奥黛丽自己觉得,“我不像索菲亚·罗兰或是吉娜·罗乐勃丽季达(Gina Lollobrigida)那样体态丰满,但有些性感并不一定是外在的。我不必用卧室证明我的女性特质。我可以穿得紧紧的,在树上采苹果,或是伫立在雨中,也能显现出魅力。”如同辛西娅·罗利说的:“奥黛丽是第一位不靠性感取胜的人。” 1953年9月7日,奥黛丽成为《时代》(Time)杂志的封面人物,这也是该杂志对才华初露新星少有的礼遇。同年,《生活》杂志评选她为年度风云女性。该期杂志的标题是《谁造就了奥黛丽的惊人魅力?》答案是:“奥黛丽向定义挑战。她是这世上的女性,也是个流浪儿。她不分远近,和善待人,却又对陌生人十分冷漠。”奥黛丽浅褐色的眼中隐藏着神秘,其他的影星则是大咧咧地;显然,奥黛丽另有一番人生经历。 奥黛丽对衣着的一丝不苟和敏锐的美感,使得她遇上时尚大师纪梵希成为时尚界的必然,也成就了时尚界的一段传奇。 这是一九五三年的夏天,奥黛丽刚刚要开拍她的第二部电影,和威廉·霍登、汉弗莱·鲍嘉共同演出《龙凤配》,在片中她饰演一位时髦的司机女儿,周旋在一对兄弟之间。导演比利·怀尔德要她到巴黎找一些设计设计的原创服饰,以做为瑟宝娜从巴黎返回美国时穿的戏服。 奥黛丽知道纪梵希的名气,她对于流行服饰一直很注意,就如同运动球迷对棒球的狂热。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她就注意到纪梵希,她的心跳不禁加速,八年前在荷兰,二次大战期间,她只能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现在她却即将踏进光灿眩目的高级时尚界里,一件刺绣衬衫标价3000美金。这样的对比真是难以想像。 奥黛丽并不知道这场冥冥中注定相遇的时尚会面,在纪梵希的心中却完全不是这样,纪梵希相当优雅地隐藏了内心的失望:“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觉得她像个脆弱的小动物,一捏就碎。她的双眸明亮美丽,她实在很瘦很瘦……脂粉未施,很有魅力的一个女孩子。” 当年他们初次见面时,纪梵希26岁,奥黛丽则比他小两岁。他们就如同兄妹一般,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从奥黛丽身上,纪梵希找到了一位和他对服饰同样有着高度兴趣的伙伴。但纪梵希初次看到奥黛丽时,无论当时她的眼神是多么殷切,想要得到他的帮助,他确实忙得抽不出时间帮助她。奥黛丽请求他,即使不能为她设计戏服,也许他可以让她从过去发表会已经做好的现成衣服里,挑一些适合她穿的衣服。
影坛公主和时尚女王20世纪最完美的女星(4)
纪梵希不置可否地耸耸肩,谁又奈何得了这位女孩呢?于是奥黛丽开始在混乱的工作室里挑选她想要的戏服。 奥黛丽试穿的第一件洋装,是一件灰色羊毛套装,以科利特·瑟夫(Colette Cerf)量身订做的,她穿起来合身极了,因为两人的纤腰都只有20寸。但这件衣服穿在奥黛丽身上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纪梵希是第一个无法相信自己所见的人。这位衣衫平凡的瘦弱女孩就如同奥黛丽自称的,不是只是个女演员吗?怎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位超级美女,她的美丽是他旗下任何一个模特儿都无法超越的。 “她穿着那件套装缓缓走来,真是神采飞扬。”纪梵希说,“她说这正是她想在戏里做的装扮。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真的可以感受到她的兴奋与喜悦。” 奥黛丽挑选的第二件衣服是一件白色、合身、无肩带连身长裙晚礼服,一层蝉翼纱从腰身直泄而下,将她紧紧包住。上衣、裙身以及裙摆上都绣着黑色丝绒的花卉图饰,这件衣服让人屏息赞叹。这个讨人喜欢的陌生人竟赋予这些衣服无限的生命。穿在她瘦直脖子、纤细身材以及迷人长腿下,纪梵希觉得这套衣服和她真是绝配。 至于最后的这件衣服。奥黛丽选了一件黑色质的洋装,是瑟宾娜和莱纳斯·腊拉比(Linus Larrabee)在约会时穿的衣服,这件衣服的设计在腰身上采用贴身的剪裁,长及小腿的芭蕾舞圆裙,而袖子的部分则是削肩剪裁。她最喜欢这种平领露肩的设计,正好可以遮住她削瘦突出的锁骨,这一点在好久以后,她才透露给纪梵希。 奥黛丽喜欢有变化的衣服,这样才会流露出她的个人特色;她更喜欢不按牌理出牌地搭配衣服。所以,她在工作室里四处搜寻,想要找到适合黑衣的配件,当她看到那顶缀着水晶的包头巾帽子时——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女裁缝师们,看着奥黛丽都禁不住笑了。她真是神奇!
影坛公主和时尚女王每个女人都想要变成奥黛丽·赫本(1)
奥黛丽与纪梵希在《龙凤配》的合作,对于女性的服装意识造成了大震撼。似乎每个女人都想要变成奥黛丽·赫本。一旦这个梦想不可能实现,她们也会开心地模仿起赫本的穿着方式。事实上,一件抄袭自《龙凤配》里纪梵希所设计的衣服,甚至在电影还未上映之前就先轰动,始作俑者更是令人意想不到。原来,奥黛丽·怀尔德看到赫本从巴黎带回来给她先生看的草图。她于是拿了那套黑色的宴会晚礼服给她母亲看,她母亲正好又是为许多片厂工作的顶级裁缝师。她母亲根据这个草图为女儿缝制了一件晚礼服,她就穿着这件衣服出现在宴会上。“这样不公平!”怀尔德抗议道,“电影还没有上映呢!”(尽管如此,他不得不承认他太太穿上这件衣服实在是太美了)。 但全心拥抱奥黛丽时尚的热潮并不止于模仿她的服装,街上的每个人几乎都剪了赫本头,大家学着她走路、说话的样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像奥黛丽·赫本,这股模仿热潮持续发烧长达10年之久。
纪梵希曾经说过:“女人不是单纯地穿上衣服而已,她们是住在衣服里面。”而这样的服装哲学与奥黛丽的想法不谋而合。他的衣服剪裁简单,正完美地烘托出她典雅的轮廓。纪梵希认为年轻、有教养与独特,造就出她带有巴黎人的成熟世故,是她当时可以在一堆新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至于他的衣服所带给她的自信与力量,更是具有十足的心理效果。“只有穿上他设计的衣服,我才是原来的我。”奥黛丽1956年时这样告诉记者。“他不仅是位服装设计师,他是人格的创造者。”为了回报他的支持,奥黛丽愿意扮演着缪斯女神的角色,不断地鼓舞着纪梵希。 他们共同创造出代表赫本风格的利落线条、简单颜色与无懈可击的作品。奥黛丽与修伯特之间的友谊与艺术上的合作,是时装界里最重要的搭档。马诺洛·布拉尼克(Manolo Blahnik),这位制鞋大师最近又让瑟宾娜高跟鞋再度流行,以表达对奥黛丽的敬意。他觉得“赫本小姐的影响力是绝对的,而且历久弥新。无论你喜欢与否,她将是20世纪最重要的表征之一。” 奥黛丽相信衣服带给她许多力量,并不仅止于她演戏时。这样的信念也延伸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多年后,她对纪梵希透露(这些话对他非常受用),“当我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电视摄像机面前演讲时,自然会紧张;但穿着你设计的衣服,我觉得好像有人在保护我。” 奥黛丽对时装的影响之所以深远,是因为她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却又保有她独特的风格。 法国有句俗谚说:“人到了40岁,就要为自己的容貌负责。”在她生命最后的这几年,几乎已迈向耳顺之年,奥黛丽更加清楚她所发现的这个最终,也是最持久的角色——人道主义者。远离纪梵希的服饰店、百老汇的灯光、好莱坞的歌台舞榭,奥黛丽在她最后这几年,轻装便服到全世界行走,帮助没有政府或少有人理会的儿童,这时的她却更有魅力。也就是此刻,她的风格更加接近美国风格,却有她独特的风范。她的朋友爱娃嘉宝则说:“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穿着普通的白长裤与白衬衫,就显得如此好看的人。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