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战国人物正解-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以人言论忠奸    
    田因齐即位近十年,朝中许多人极称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大夫之贤,而贬损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大夫,他时时问及左右,回答大略相同,于是他暗中派人考察两地的治理状况,得到确实回报后,降旨召两地的大夫入朝,又大集群臣,声言公开赏罚。左右私下揣度说:“阿大夫今番必有重赏,即墨大夫祸事到矣。”百官朝见完毕,田因齐召即墨大夫至前说道:“自子之官即墨也,毁言日至,吾使人视即墨,田野开辟,人民富饶,官无留事,东方以宁。由子专意治邑,不肯媚吾左右,故蒙毁耳。子诚贤令!”对其加封万家之邑。又召东阿大夫说道:“子之守东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东阿,田野荒芜,人民冻馁。昔日赵兵近境,子不往救,但以厚币精金,贿吾左右,以求美誉。守之不肖,无过于汝!”阿大夫认罪求饶,田因齐不许,使力士将其投入沸汤之中。他又召平时常称誉阿大夫贬毁即墨大夫的几十人说道:“汝在寡人左右,寡人以耳目寄汝,乃私受贿赂,颠倒是非,以欺寡人。有臣如此,要他何用?可俱就烹!”(第八十六回)众人泣拜哀求,他最后选择出平时自己最亲信的十余人处死。这件事震动了整个国家,至此,百官各尽其诚,全力图治,人人不敢欺上饰非,国家内政清明,齐国大治。    
    在处理这件事上,田因齐的高明之处在于当他听到身边许多人对官员的不同评论后,不是盲目加以相信,而是私下派人去作实际的考察,根据实际政绩来评价官员。他还从考察结果与众人评论正相矛盾的情况中,看清了毁言与誉言的虚假,由此发现了身边人受贿而颠倒是非的严重问题,最后给予了应有的奖赏或严厉的处罚。田因齐的这次处罚也许有些过分严厉之处,但他以此作为整顿吏治、狠杀朝中腐败之风的一种手段,虽严厉而不失其积极意义。尤其是,他能在众人的一片毁誉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假象迷惑,独立地辨别忠奸,这体现了一种优良的领导风格。    
    爱才如宝    
    田因齐上台之初,荒于酒色,喜听音乐,不理国政,数年间诸侯并伐,边将屡败。后来,齐人邹忌前去为他弹琴,借琴理对他劝谏,田因齐接受了劝谏,他还发现邹忌是一位很有治国才能的人物,即以相国之任委之。有一次,邹忌偶因某事感悟,建议田因齐公开纳谏,以消除蒙蔽之患,田因齐即下令道:“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见《战国策•;齐策》)于是,群臣争相进谏,门庭若市。田因齐任贤纳谏,对齐国的治理起了极好的作用。    
    田因齐从名士墨翟那里得知孙武的后代孙膑在魏国被庞涓加害刖足的消息后,急忙派人去魏国以计迎聘,孙膑入齐后,他叩以兵法,立即准备任职封爵。一次,他和田忌赛马,孙膑为田忌筹谋,调换了惯常的三局对赛次序,使田忌以劣势取胜,当他知道这种安排出于孙膑之谋时,感叹道:“即此小事,已见孙先生之智矣!”(第八十八回)由此益加敬重孙膑,重加赏赐,军事上对其言听计从,积极支持孙膑部署的桂陵之战。    
    田因齐能够发现人才,加以委用,是因为他有较强的人才意识。有一次,他与魏国君主魏罃一起围猎,魏罃问他是否有宝,并吹嘘说:我们魏国有直径一寸的宝珠十枚,能照耀十二辆车。田因齐回答他说:我眼中的宝和你的宝不同,我有某臣守南城,则楚国不敢侵犯;我有某臣守高唐,则赵人不敢入境;我有某臣守徐州,燕人深感畏惧;我有某臣备盗贼,国家道不拾遗。我的宝能光照千里,何止照十二辆车(参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因齐如数家珍般地列举了国家名臣,认为这就是他眼中的宝物,他认才为宝,对这些宝物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显示了一位明君应有的人才意识。    
    一个人总是能把自己的兴趣集中于所爱好的地方。田因齐爱才如国宝,因而平时注重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并积极地任用人才。齐国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击败魏国,跃居强国之列,与田因齐实行的重才方针有极大的关系。在一个重才的国度里,每个人才各显其能,各洒辉光,他们以自己的政绩兴旺了国家的事业,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国家的希望,能形成和推动良好的风气,使国家出现蒸蒸日上的局面。    
    兴办学宫育人才    
    田因齐也十分注重培育人才。他在父亲田午办学宫的基础上,在稷下进一步扩大学宫规模,注意征召各式有才人物。“稷下”即齐国都城临淄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当时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聚此间讲学议论,这一措施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发挥了极好的作用。田因齐的儿子齐宣王田辟疆执政期间,把兴办学宫之风继承了下来,齐国当时确有聚天下贤士于稷下的气魄,对这些贤士的优待政策也远在列国之上。战国中后期的名士如淳于髡、驺衍、田骈、慎到、宋钎、尹文、鲁仲连和荀况等著名人物均曾至稷下讲学,此地成了战国重要的学术场所,对“百家争鸣”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对齐国的人才招揽也有相当的作用。    
    田因齐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作风也直接影响到他的儿子田辟疆。田辟疆一度盛陈女乐、不修朝政,有一天一位四十多岁的丑陋妇人前来求见,使人传话说:“吾乃齐之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也,复姓钟离,名春,年四十余,择嫁不得。闻大王游宴离宫,特来求见,愿入后宫,以备洒扫。”(第八十九回)田辟疆将其召入问道:“我宫中妃侍已备,今妇人貌丑,不容于乡里,以布衣欲干千乘之君,得无有奇能乎?”钟离春遂指出了他内耽女色,外荒国政的危险性,分析了列国的形势,劝他勿偷目前之安而不顾异日之患。田辟疆听罢一番长篇议论,感叹说:“使无钟离氏之言,寡人不得闻其过也!”遂载其归宫,立为正后,又以无盐之邑封其家,号钟离春为无盐君,同时,他本人一改前非,礼贤下士,任用贤能,勤于国政,使国家又得到了极好的治理。    
    田因齐是战国前期很有作为的君王,他尊贤、重才的思想和行为对齐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晚年轻信诬妄之言,对田忌、孙膑产生怀疑,逼二人交出了兵权,表明了他重视人才的思想在实践中的不彻底性。虽有这种失误,但他倡导的重贤之风,以及他辨奸识才、勇于纳谏的领导风格,对齐国发展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对列国尊贤风气的形成也有积极的影响。


齐国政治人物邹忌:他的悟性实在高超(1)

    邹忌,战国时齐人,曾以鼓琴游说田因齐,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为成侯。邹忌是一位思维灵活、悟性高超的政治人物,他能根据生活中的惯常小事,运用类比思维的方式,悟出相应的治国道理,并善于以巧妙的方式使君王接受这些道理。田因齐执政时期的显著政绩,与相国邹忌的聪颖和努力有极大的关系。    
    邹忌刚取得相位后,当时的稷下辩士淳于髡心中不服,率徒往见邹忌,表示要向邹忌陈述自己的一些想邹忌法,邹忌恭敬地表示同意。淳于髡开口说:“子不离母。妇不离夫。”邹忌听罢,立即以谨恭态度回答说:“谨受教,不敢远于君侧。”淳于髡又说:“棘木为轮,涂以猪脂,至滑也,投于方孔则不能运转。”邹忌接着回答说:“谨受教,不敢不顺人情。”淳于髡第三次说道:“弓杆虽胶,有时而解;众流赴海,自然而合。”邹忌回答道:“谨受教,不敢不亲附于万民。”淳于髡又说道:“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邹忌答道:“谨受教,请选择贤者,毋杂不肖于其间。”淳于髡第五次说道:“辐毂不较分寸,不能成车;琴瑟不较缓急,不能成律。”邹忌接答道:“谨受教,请修法令而督奸吏。”淳于髡默然而退,出门后对弟子们说:“吾示以微言凡五,相国随口而应,悉解吾意。此诚大才,吾所不及。”(第八十六回)    
    淳于髡因不满于邹忌轻易取得相位,准备给他制造些难堪,表面上,淳于髡是陈述自己的想法,但这些想法都是以“微言”的形式表达,非有高超的悟性和灵活的思维是不能识辨其“大义”与实质的,事实上,淳于髡的陈述实是在智能上对邹忌一次高难度的考察。邹忌如果对淳于髡的陈述不知所云或对答失误,那将会在稷下学士中丢尽脸面,贻笑大方,而淳于髡的希望也正在于此。邹忌不愧是高才相国,他敏锐地理解了淳于髡五句微言的实质,当场给予精彩的回答,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悟性和才能,终使淳于髡折服而去。    
    邹忌所以能敏锐地识辨出淳于髡微言之大义,其中有他独到的思考方法。首先,他可以根据淳于髡求见的具体背景推断出其论述范围必在政治领域。淳于髡是稷下名士,在自己刚刚游说取相后前来谈论,必然会以政治问题相诘难。其次,淳于髡冲着初上任的相国而来,其谈论点必然涉及相国的政务,其阐发点脱不开相国的责任、处理君臣关系等问题。第三,淳于髡身为著名的学士,他谈论相国的政务,其思想观点必然符合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常识性的政治主张,也不会违背淳于髡要向弟子们灌输的那些政治和伦理观念。根据如上方面的基本思考,邹忌临场发挥了他高度的悟性和机敏的类比性思维,将淳于髡提出的五句微言直接提高到政治统治的高度来理解和阐发;他的阐发点始终指向君臣关系、相国的责任等基本方面;他对几个问题的阐发始终符合于社会普遍认可的政治观点。这样,邹忌始终是在复述一些基本的治国主张,但句句紧扣微言、切中要害,揭示了淳于髡陈述之语的思想实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