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63-媒介与权势-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个了不起的胜利。美西战争给《纽约时报》带来的影响完全出人意料。一年后奥克斯的发行量为七万六千份,是他削减价格前的三倍。广告随着报纸发行额的增加而增加。奥克斯开辟了这块天地,而现在又稳固了他的基础。《纽约时报》有一部分稳定的市场,这些市场每年的发行量必然增加而且会变得更加兴旺,这就像它的竞争者们业已占领的市场不久必定会减少一样。最重要的是《纽约时报》是份受到尊敬的报纸。(当奥克斯买下这份报纸时,为了与其他报纸竞争,他提出了一个口号,这个令人敬畏的口号是很有远见的:“报纸应是纯粹的新闻工具,而不是流言蜚语的学校!”)正是这份报纸想要引起统治阶层的注意,那是些有权有势、而且体面的人,报纸不想得罪他们。当时的其他报纸在很大程度上是迎合读者的欲望和口味的,但《纽约时报》不同,它几乎是不自觉地反映了奥克斯对统治阶层的愿望,事实上《纽约时报》本身就是统治阶层准则的反映,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保守和维持现状。报纸告诉政界和财界里有权势的人们所需要知道的东西,自然也反映那些人的利害关系和野心。《纽约时报》不是一份任意滥用想象力的流行报纸,如果说它在20世纪中叶开始流行起来,那么人们对这份报纸的水平将不得不另眼相看了。    
    奥克斯同样是位忠实的爱国主义者,他和大多数来到美国的移民一样,对于自己的半移民地位异乎寻常地敏感。1908年威廉•;贝亚德•;黑尔(William Bayard Hale)——《纽约时报》最出色的记者之一——受到了威廉皇帝罕有的两小时的接见。奥皇在整个接见过程中夸夸其谈,叫嚷要抵御外国势力,显而易见这是指英国。这是一次充满火药味的接见,奥皇说,一名好的基督教徒的条件之一,就是有能力进行战争。毕竟“战争”并非一个不好的字眼,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一场短暂的有趣的战斗是有益的。“我们是用暴力来皈依的基督教徒。”他附加道。总的来说这是一次火药味极浓的、咄咄逼人的接见,黑尔甚至不敢拍电报把这则消息发回报社。他回国后,奥克斯和他的助理编辑卡尔•;范安达(Carr Van Anda)和其他几位编辑研究了这份材料。最后他们决定派黑尔去华盛顿,当面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陈述这次接见。罗斯福总统对威廉皇帝的好战言论感到大为惊奇。他说:“我不相信这位皇帝愿意在报上公开他的这些言论,如果他真要这样干,那他就是一个傻瓜。”罗斯福说他没有权力枪毙这篇访问记,但他本人的意见是最好不要发表。他认为,如果不公开这些材料《纽约时报》就能够拯救人类。这些材料证明了威廉皇帝当时所说的话不仅仅是非常现实的预言,事实上他确实准备发动战争。    
    十年后,当已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时,出了一件烦恼的事情,使奥克斯的爱国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怀疑。敌国势力中的奥地利做出和平试探。《纽约时报》发表社论欢迎跟奥地利讲和,然而这场战争当时正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人们激情太高,人人都想要彻底地取得全面的胜利,于是这篇社论招来了猛烈的抨击。报纸成了好战运动的主要目标。公开的指责朝着奥克斯纷至沓来,许多人引证了他的德国血统。据报道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本人就对这篇社论大为愤懑。奥克斯和他属下的上层人物会见了威尔逊的主要助手爱德华•;豪斯(Edward House)上校,他们与其说是在为社论辩护倒不如说是在显示他们的爱国热忱。对奥克斯来说这是段可怕的时期,昔日的朋友背离了他。他完全绝望了。他认为他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将失去,《纽约时报》完蛋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精神沮丧。他想长时间隐退,把这份报纸交给委托人,拿出去当众拍卖。这一次使他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是多么的脆弱,是多么的易于受到中伤。危机过去了,然而他的抑郁情绪却没有恢复。    
    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或最后一次的抑郁症发作,因为他肯定是个狂郁症病人。关于他患的疾病并没有确切的记录,而且那时人们对精神病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微(也不是焦急的奥克斯家族成员所能对付的局面。)奥克斯家族至今仍控制着《纽约时报》,他们在这份报纸的正式历史中故意抹杀了有关他的疾病的描述。但人们仍然谈论,说他有忧郁病,不时会长时期的沮丧。其实,他是个精力高度旺盛的人,当他兴奋起来并相信他所做的事时,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他自信、有力而且专制(当别人告诉他说他很像拿破仑时,他答道:“但是我比拿破仑高得多”)。在他情绪高昂时,他相信自己能够达到任何目的,他会没完没了地工作,弹性极强。即便是在他年轻的时候,他那跃跃欲试的雄心大志也使他周围的人们感到惴惴不安,几乎还没有脱离少年时期他就买下了《查塔努加时报》,并且一下子就取得了成功。但另一方面他在土地投机生意上却赔了大把的钱,因而不管这份《查塔努加时报》办得多么成功,也不能使他脱离债务。购买《纽约时报》是一条脱离债务的出路。刚开始,他家里的人完全给吓蒙了,这是他行为古怪的又一次突出表现,他们沉痛地认为那样做会拖累他。后来,在他最为得意的年头,他的病情看来显得更为严重了,他长时期地处于极度的精神郁抑中,这时他几乎是一动不动,不能工作,只是一连数小时地凝视窗外的天空,此时他几乎完全确信他即将失去《纽约时报》、失去他所有的钱财,他会很快地离开人世。(在一次抑郁症发作期间,他完全被死亡的念头缠住了,甚至有一个聪明而又热心,但缺乏经验的人为他买下了一块墓地,并写信给他的家人说他对这桩买卖非常满意,因为“那地方地势高、风景美丽,非常称心如意,没有瘴气”。)


第二部纽约时报人:詹姆斯•;赖斯顿(四)

    范安达:跋扈的编辑天才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他都不是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他知道他想要份严肃的报纸,但并不十分清楚怎样把这样一份报纸编排出来,怎样将他对这份报纸的总体思想变为现实,怎样使这份报纸办得洋洋大观、有声有色而不仅仅是文字的罗列。他认识到他需要一位和自己观念相同,水平很高的主编。1904年他聘任了卡尔•;范安达。正是奥克斯和范安达两人的结合才使得《纽约时报》成了真正的国家大报,范安达能够准确地领会奥克斯的思想,并使其变为现实。卡尔•;范安达是他那个时代传奇式的主编,一位杰出的有创造力的人物,一些为他工作过的人甚至认为他是个真正的天才。但他又是个冷酷而又盛气凌人的人,由于他的那一套搞法,使得他的下属人员在任何事情上都对他保持一定的距离,手下的记者都对他有一种恐惧心理。他谈话时没有什么闲话。在《纽约时报》内部,记者们把他的目光称做“范安达死光”。人人都必须以先生相称(实际上就连范安达和奥克斯都相互以范安达先生和奥克斯先生相称)。他不是一个易于接近的人,一次一位体育记者在他记者生涯的晚期,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自己署名的文章——当时这是十分罕见的。记者们派了一个代表团去见范安达,询问是否他们也可以在报上署名,他毫不客气地说:“《纽约时报》不是发表记者人名录的报纸”,从而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他就是那样的人,对于文章的文学风格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文笔是否优美、文章是否漂亮他也不大在乎。他要的是新闻和事实,材料越本色越好。从这种意义上说,他是个按照奥克斯的意愿亦步亦趋的人。    
    他尤其不爱涉足政治;他的真正热情倾注在探索自然科学上,这给他带来了好运气,因为那是个自然科学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范安达是个训练有素的数学家。他完全被科学和数学给迷住了,并吸引他去研究天文学和数学进而深入探索现代科学。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是他获得的一次极为重要的独家新闻。该船撞上冰山的消息在午夜一点二十分才姗姗来迟,接着就没有这艘船的消息了。由于有关的情报零零碎碎,而且泰坦尼克号又极少有沉没的可能,因此纽约其他各报虽然报道了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这则消息,但却反复重申泰坦尼克号是不可能沉没的。范安达没有这样做,他研究了这些资料,考虑到这艘船沉寂到没有发出一点无线电信号这一事实,他作了自己的数学计算,于是断定泰坦尼克号船事实上是沉没了。《纽约时报》率先作了这样的报道。这是一次在非常事件上面首先报道的重大胜利。范安达就此成了个传奇式的人物。几年后,当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访问普林斯顿时他的名声更为大噪。那时爱因斯坦也只是刚开始在美国公布他的数学公式。《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采访了爱因斯坦的一堂授课,并带回了爱因斯坦授课时谈到的一个极其复杂的数学公式。范安达研究了这个数学公式并断定那里面存在着一个疵点。这位记者打电话给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问及此事,一位数学教授在爱因斯坦写这个公式的黑板上核对了公式,并承认《纽约时报》的记者确实是准确无误地抄下了这个公式。但由于那名记者对范安达的看法是如此的认真,因此这位教授说他愿意带着公式亲自与爱因斯坦交换意见。爱因斯坦细察了这篇记录,回称道:“是的,范安达先生是对的。我在黑板上抄写这个公式时出了错。”于是传奇就这样产生了。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范安达已担任了十年的《纽约时报》主编了。对《纽约时报》来说这场战争是极好的报道材料,这些材料来自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