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要坚决排斥对方需要的满足。
* 批判地看待对方提供的材料,既要充满信任又要审慎地检查。
* 谈判态度既鲜明又要保持温和,不要寸步不让、愤愤不平。
第二部分第4章 运用语言的技能(7)
(二) 掌握谈判的技巧
要想取得谈判的成功,尽量多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对方肯定是不会大义凛然做英勇牺牲的,关键是自己要掌握谈判取胜的技巧,运筹帷幄,自然胜券在握了。可以试着让孩子记住这样的谈判技巧:
* 先学会倾听。造物主之所以给人两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想要人们多听别人说话,自己少说话。对于谈判来说,也是这样,多听不仅能让对手觉得你尊敬他,赢得对手的好感,更重要的是倾听能够了解对手,在不经意间获取重要信息,挖掘事实的真相,探索对手的动机和意向。所以光顾自己说话,一味地反驳对方是不明智的做法。应该仔细倾听,细细琢磨其中暗藏的玄机,再“对症下药”。
* 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谈判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发言者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代表着自己的立场,都要负责任,不可以随便开玩笑,也不可以过后反悔。所以要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经得起调查和推敲,决不能单凭一己的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语音语调也都要符合规范,符合语法和逻辑顺序,遣词造句要恰如其分。
* 掌握说服的技巧。可以将自己的合理需求和对方的必要利益结合起来,展开说服工作,具体做法可以参见本章的第二部分。
* 学会合理拒绝的方法。既想谈判取得成功,又不想自己失去过多的利益,就要学会拒绝对方提出的要求,还不让对方在心理上和感情上产生不满。比如,在谈判中对方提出己方认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失实的指责,不要急于直言反驳,也不要马上答复他,可以构思一些问题,旁敲侧击地提出来,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否定自己先前的提法,就此不再提出是最好不过的。
(三) 运用谈判的策略
谈判可不是纯粹的合作,更不是慈善行为,其实在平静的表面下也是“暗藏杀机”的,所以要在竞争激烈的谈判中取胜还要悄悄运用一些利于己方的策略才行。比如:
* 让对方“苦尽甘来”。在谈判中可以先就若干项目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来,创造出一种难于应付的基调。然后,再在对这些条款进行讨价还价的时候,故作 “忍痛割爱”的样子,让对手取得一定的心理满足以后,希望让对手让步的条款就好办了许多。
* 不要绝对,学会留有余地。一些研究谈判的心理专家认为,即使对手提出的要求己方按照底盘可以完全满足,也不要急于全部答应、和盘托出,先答应一部分就好,而要以此为筹码继续讨价还价,也许会有更多惊喜。同样,也要给对手留有缓和的余地,不要一提出条件就要人家马上回复、解决。
* 变敌人为战友。在谈判中,双方难免会产生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只有好好处理这些问题,做到化敌为友,才不至于不欢而散最终无法达成合作。通常的做法是,在对手提出不同意见时,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可以先承认其“值得考虑”来加以缓和,然后再伺机化解,对双方都有利。
第二部分第4章 运用语言的技能(8)
五、写作本领
英国的著名化学家彼得·米切尔,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生物转换能并因此开创了崭新的生物能学这一学科。但是,他的成果没有得到普遍承认而是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米切尔所撰写的论文晦涩难懂,实在令人费解。很多人根本没法接受他的观点,最后还是剑桥大学的化学家盖伊·格雷维尔为他做了综合转述,才使生物能学这门学科得到肯定,使米切尔在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伦琴发现X射线的报告结构严谨、语言清晰简练,有人称赞为达到“一字不能加,一字也不能减”的境界。也正因为如此,这几篇高水平的报告对传播科研成果来说功不可没。
有人说:“要想成为语言的巨人,就要同时拥有巨人的两条腿——口头语言和写作能力。”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工程师邓小平曾经说过:“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空口无凭,真正落实到笔头上才是真本领。写作能力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因为只有写成的文章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宽广和久远的影响。但是,父母们也要认识到写作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要循循善诱,关键在于引导孩子。
(一) 写作的准备阶段
写作能力是表达能力的最高阶段,所以一定不是生来就有的。要经过后天有目的的逐步训练,才能够有显著的提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让孩子复述故事。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故事,朗读少年读物给他听,然后让孩子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锻炼他的表达能力,鼓励孩子把语言表达清楚准确,尽量把意思表达得完整一些。在这个时候,父母既要做好导演又要做好听众,多给孩子讲一些有意思的故事,然后诱导孩子绘声绘色地再讲出来,父母在一旁好好地倾听。在孩子讲完以后一定要记得表扬孩子,这样才能保证他的积极性,为写作打好基础。
* 让孩子博览群书。中国有句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形象地比喻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鸟失去了翅膀。”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好书,比如古今中外的名著,描写生活的散文等等。还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甚至与孩子一起读书。
* 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让孩子在看了书刊杂志以后,做好读书笔记,把人家的经典句式和用法记下来,甚至将名家的名篇熟记于心,以后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好的句子、词汇信手拈来,就不会“理屈词穷”了,而可以做到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 积累素材。常带孩子出门走走,到大自然中去爬爬山、玩玩水,看看祖国的美好风光。经常带孩子去看看电影,去体会片中人物的生活。在孩子被什么事情感动的时候,要及时抓住机会,让孩子把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让他学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素材积累多了,感情丰富了,孩子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搜肠刮肚。
第二部分第4章 运用语言的技能(9)
(二)写作的练习阶段
生活中常有些人,口若悬河,说话头头是道,但是要让他用纸笔表达心声的时候就开始抓脑袋了,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所以在给孩子做准备的同时,要鼓励孩子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准备与练习是同步又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让孩子练习写作的时候,父母要注意把握这几个方面:
* 鼓励孩子写。写作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孩子们。所以,父母们要想自己的孩子真正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就要不时地鼓励孩子,增强孩子写作的积极性,即使孩子写出的作品不是很好,也不要批评他,而是要想办法找出其优点,真心诚意地表扬他,再指出他的不足,他才会愿意改正并坚持继续写下去。
* 坚持写日记。在孩子读书识字以后就可以要求他坚持写日记,让日记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以后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懒得动笔了。但是父母要注意不要随便翻看孩子的日记,尊重孩子的隐私。要达到检查的目的,可以让孩子挑出一些他认为可以公开的内容读出来,这样,即使他没有写的话,能够流利“读”出来,那写作能力也一定提高了。
* 让孩子写信。也许生活中孩子没有多少写信的机会,所以父母可以让孩子与自己互相通信,让他自由地表达对父母行为的意见,然后父母再通过回信给予答复。这样既能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增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很好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可谓“一石三鸟”之举。
* 多写读后感。在送给孩子新书、带孩子去看电影以后,让他多写一些读后感,写下自己对这些文艺作品的看法。可以是对其中所描写内容的感受,可以是对作者表达手法的评价,当然还要包括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 帮助孩子修改作文。在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家长会涉及到给孩子修改作文的问题,要知道这对加强孩子写作能力可是个关键阶段。父母要是大笔一挥,对孩子的文章大动手脚的话,这作文的作者到底是谁呢?所以,在给孩子改作文的时候,父母只需要提供思路、简单发表意见就好了,最终落实到笔头上还要靠他们自己。
* 让孩子学会用电脑写作。现在的孩子都对电脑很感兴趣,可以借此让他们学会用电脑写作。这样,能够避免手写当中反复修改的麻烦,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以前孩子所写的东西以便随时拿出来借鉴。另外,在电脑中写作,孩子可以自己利用相应的软件纠正拼写错误。
第二部分第5章 心理调节的技能(1)
学会与你自己内心静静地沟通,你将知道你生命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目的。
——伊丽莎白·罗斯
很多父母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只要学习就好了,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比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强多了,他们怎么会有心理压力呢?但是,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