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传重读札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取,怕惹江湖好汉们的笑话,咋想就咋说咋干。 
    东溪村保正晁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不但是好汉而且是善人。处理刘唐的事情时,晁盖表现的精明稳重,照顾全局,和官差打交道懂得世故和圆熟,做戏做的到位,演戏演得精彩,让人感觉没有他摆不平的事情。所以要取生辰纲这笔富贵,刘唐找他,公孙胜找他,干这样的事情,也非晁盖莫属。  
  (第六章) 
    到了智取生辰纲一回,引出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那就是梁山好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智取生辰纲之前,刘唐曾经说,他说不义之财取而何碍,取它有什么关系?十五回吴用对阮氏三兄弟说,他说取此一套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这就是他们的目标。具体到生辰纲,十万贯的巨资,肯定是刮来的民脂民膏,肯定属于不义之财,这样的不义之财的确取之无碍。 
     但是,劫富之后怎么办?是少数人来分了,还是真正的济贫,这是价值观的落脚点。大家能够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济贫,如果非要说济了贫,那么只能说让参与的众人都有了肉吃,有了酒喝,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终的结果,绝大部分被这些劫富的好汉自己得了。 
    第五回。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行为。当时他们下山抢劫,杀死七八个客商,抢了两辆车子的财物。不仅谋了财而且害了命。林冲找投名状的时候根本就忽略了这财是不义之财还是个人的血汗钱,这人是坏人还是好人。读到后面,还有李逵等人,这样的事情就很多。 
    那么,这些问题和现象到底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我看了只能理解为这些现象和问题,说明了所谓的梁山好汉,其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不是一种公共的价值和道德,而仅仅只是一己的利益,也就是梁山好汉所说的“快活”。只要快活,其他的都可以忽略和不在意,即使在人命关天的大事情上也是如此。 
    就说生辰纲中所体现的劫富济贫,我们知道,劫富济贫它实际上是一种财产再分配的行为,但是劫富的结果并没有济贫。因此原来的不义之财现在还是不义之财,财产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不过是由一些掠夺者,像梁中书这样的掠夺者,转移到了另外一些掠夺者,如梁山好汉的手里了。或许历史有其局限,人们当时的价值理念和传统的准则决定了,把当官的人搜刮来的钱财处理掉就是进步和“快活”,完全可以忽略了劫富之后的的去处。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把掠夺来的财富据为己有,或者绝大部分据为己有,正是中国古代农民运 动轰轰烈烈却屡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到水浒传的故事,可能其它的原因更多,可是这个原因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于是,我不能不想,这样的价值观下,所谓的梁山英雄,能够全部是好汉和英雄吗?周通和李忠他们打家劫舍,不仅劫财,而且害命,又加上性格并不是那样的爽快和直率,尽管后来也名利双收,可怎么也不能够算是英雄了。还有白日鼠白胜怎么也不能算作好汉,智取生辰纲后他分到了一份金银财宝以后就又去赌博了,结果东窗事发,被捕入狱,严刑之下全部招供。无论是什么时候的道德标准,白胜供出了他的这些弟兄们,作了叛徒,是不能算做好汉的。包括雷横干公事没有原则,自私贪小便宜,与英雄好汉好像也是差了不少的距离。。 
     如此看来,只能够这样来理解,水浒传所写的人物其光彩照人之处,主要是张扬人的个性,通过各个不同的形象,表现了不同的人性,每个人所表现的人性或善良,或丑恶,因为是人真实的表现,因而具有了长久的艺术魅力。 
    凡是读过智取生辰纲的读者恐怕都难以忘怀,这个故事非常精彩,充满了智慧,长期以来一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第一次有着周密策划和使用计谋的事件,从头到尾完成的象是一件艺术品,而小说对此事件的叙述则也是一波三折,悬念迭起,趣味横生,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的驾驭故事的能力。 
    一开始,围绕生辰纲的两股力量就已经开始了较量和最大限度地防范预测。晁盖这里搞了一个七星小聚义,设计师吴用已是胸有成竹。杨志因为有失了花石纲的教训,这一次也是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又是乔装打扮,又是提出授权,又是一路上催促赶路,杨志防范的弦已经绷到了极致,又加上杨志武艺了得。让人不知这个生辰纲到底会有什么结果。 
    等到杨志又是骂又是打,挑夫苦不堪言的时候,读者对杨志的表现都有些反感,会觉得杨志太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点小题大做,有点过分。等到白胜挑着酒,大家酷热难耐要喝杯酒的时候,他又倍加阻拦,更显得不近人情,读者会和他的同伴一起对杨志起了怨愤。有人在林中探头,他警觉地查看,以为遇到了强盗,大家正准备原谅他的过分的时候,又发现那七个人也只是寻常的商贩,对杨志的作为又多一分怨愤。这个时候大家要喝酒他仍然阻止,几近于让人无法忍受了。 
    然后吴用他们又出来做戏,戏做得自然,做得高明,妙处在书中有一段文字交代:“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这段故事可以说是水浒传中的精华,不但是故事吸引人,而且叙述技巧高超,几个人物的性格、心态和表现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说白日鼠白胜就活脱脱第一个演技派高手。 
    互相较量之后,杨志还是输了,输的时候他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辰纲被人从眼皮子底下运走。为保住生辰纲所作的努力很扎实,失败也就更有惨痛的效果。两次押运都走丢了,时也命也,杨志要结果自己的姓名也在情理之中。 
    看到杨志要跳下黄泥岗,绝大多数人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时有人出面阻止了他,可是恰恰作者让他自己醒过来,而且让他自己寻思的也极符合本人的性格: “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这样的处理,更体现出作者的高明和不落俗套。        
《水浒传》重读札记之五:行者武松    
    武松一上路,就有了一串串荡气回肠的故事:景阳岗打虎、血溅狮子楼、醉打蒋门神、大战飞云浦、夜走蜈蚣岭等,每个事件都使得武松的英雄形象夺人眼目。 
    金圣叹非常推崇武松,他说:“武松者,天人也。”并解释道:“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在《水浒传》中,描写武松的多达十一回,是单线描写耗费笔墨最多的一个梁山好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我想正是武松身上集中了所有的梁山好汉的典型特点,武功卓越,爱憎分明,情深义重,善良正直,好打抱不平,几乎拥有了所有的英雄特点。 
    景阳岗打虎写的真实。酒家善良,放着钱不赚,却要再三再四地劝武松少喝酒,这段描写中看得出武松的傲气和贪杯。后来已经有了醉意,等到发现真的有老虎的时候,想回头却怕酒家耻笑,便硬了头皮继续走,当然也是怀了十分的侥幸心理,而且是醉酒的状态。这些描写细微、真实、可信。真正打虎的情景,尤其是使足力量打下去的哨棒打在树枝上折断,足可见打虎的时候武松为了保命的本能的反应,打虎的那五七十拳,也是拼命一般的用足了力气。打完老虎,却用尽了劲,见到披着虎皮的猎户,惊想自己此番完了。这一系列的细节都很有表现力,维其打虎是偶然的一个事件,才更表现出武松这个人物的真实和打死老虎的可信来,也更好地表现了武松的勇武之气。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之处。 
    打完老虎他把赏赐给自己的一千贯钱散与众猎户,正是这种忠厚仁德,让县令抬举他给了个都头。武松靠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的感染,得到了一个职位,在这个社会中有了正式的身份位置。可是这个身份位置,能够稳定一生吗?这样的平静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武松当了都头,而且和兄长相认了,本来过着很平常也很安宁的日子。偏偏潘金莲改变了这种生活的轨迹。故事大家都太熟悉了,不必要再重复。我想说武松对事件的处理,从武松开始露面,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粗壮的汉子。跑出来也是为了打人的事情,而且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人是不是被打死了,到糊里糊涂把景阳岗的老虎打死,都让人感觉武松是一个性格暴烈,比较粗疏的人。可是这是一个错觉,从武松对待自己哥哥被害一事上,能够感觉到武松的粗中有细的性格。 
    武松是哥哥养大的,武松对哥哥情深意重。闻听哥哥暴病死去,武松悲痛,可是也理智。就包括他问及潘金莲自己哥哥如何死的情况时,也并没有怀疑到什么。等到了武大郎托梦之后,他才觉得事情的蹊跷,然后展开了调查。然而,他的调查一点都不张扬,只在暗地里进行,直到把事情从头到尾搞清楚,他的情绪都控制得很好,他没有作出不理智的行为。而是从官方的角度去处理,报了官,这和他的都头的身份是相称的,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