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望月-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阋墙〃乃至互相残杀的皇家权力斗争,康熙的二十四个王子有的〃坏了事〃让人悲叹,有的得势不让人令人心寒,由此他愤激地认为〃女人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他以这样的创作心理,来处理笔下的文字,〃撰此闺阁庭帏之传〃,以体现出自己鄙夷现实的男人政治,追求与青春少女共享诗意生活的浪漫情怀。在《红楼梦》第十五回的描写里,北静王赠了宝玉一串〃圣上亲赐〃的鹡鸰香念珠,这念珠的名称显然有深意在焉,而且到第十六回,他又写到宝玉将此香念珠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借人物之口骂〃圣上〃为〃臭男人〃,这样地〃恶攻〃,如果不是胸有积郁,何至如此下笔!更可骇怪的是,在第十五回里还出现了〃藩镇余祯〃的字样,我们都知道雍正当了皇帝以后,不但把所有兄弟名字里本来都有的〃胤〃字一律改成了〃允〃字,更因为〃做贼心虚〃,把本来康熙皇帝所属意的十四王子,他的同母兄弟胤祯,硬改名为允禵(他自己名胤禛,民间传说是他伙同步军统领隆科多把遗诏中的〃祯〃描改为了〃禛〃),此后人们书写有关皇族的文字时都尽量避免〃祯〃字,而曹雪芹却在这节文字里偏要〃祯〃字出现,考曹雪芹父辈的情况,在康熙朝正是与四王子胤禛素少来往(犹如小说中贾政与忠顺王府的关系),而与其几个政敌,包括十四王子胤祯(在小说中以〃义忠亲王老千岁〃既影射废太子,也影射这位与宝座失之交臂的秘定储君)却过从甚密,这样的家史铭刻在心,即使曹雪芹下笔时为自己设置下了〃不干涉时世〃的前提,究竟意难平,笔触间还是逗漏出了心底的爱憎。而后来胤祯的孙子永忠看到《红楼梦》后,连写了三首诗,其中出现〃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的知己之叹,而永忠的一位叔辈弘旿在三首诗上眉批曰:〃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这就都不难理解了。    
    【附】周汝昌先生壬午九月十九日信    
    心武贤友:    
    昨见津报又刊出《北静王原型》一文,让孩子代读可得知梗概,见你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喜甚。于是我又想起,不知写给你了没有(重复也无妨,可作为〃强调〃看也),即:第五十八回的开头一位老太妃薨逝,这才引发了以下这些回的故事(贾母、王夫人皆不在家,园中事故纷起)。这太妃即熙嫔,康熙的庶妃,陈氏女,胤禧的生母。她卒于乾隆二年开头。这是拙著自十八回到五十四回乃〃乾元〃的说法,又一力证。天下哪有如此多的〃巧合〃。所以书中特写荣府与静府的人在送灵时是住同院。这一笔重要极了!但我今又重提此点,却是为了重申:由此也就有力地证实,你的解〃三春〃是正确的。八十回写到〃乾三〃即中断(原稿为乾隆爪牙所销毁,炮制假笔用以讳避史实原委)。一百年的〃新红学〃到底作了些什么?殊耐人思也。    
    秋安!    
    盲友汝昌夜书    
    壬午九月十九    
    听归智兄说今网站上关于红学讨论十分火热,不知你亦尽知〃形势〃否?又及。


第三部分 〃三春〃何解?第26节 老太妃之谜

    已故〃红学〃家吴世昌先生在其《红楼探源》一书中,注意到《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里写到一位老太妃薨后,〃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结果贾母及邢、王二夫人乃至尤氏、许氏(贾蓉续弦)等每天都要入朝随祭,后来这位老太妃到离京来回需十来日的陵寝安灵,不仅贾母等女眷需去参与守灵,贾珍、贾琏、贾蓉等老少爷们也都随去,很长时间不在家里,贾府为了好歹留个主子照应家里,便报了个〃尤氏产育〃,协理宁、荣两府事体;吴世昌先生经过一番分析,认为曹雪芹本来是到这几回要写贾元春之死,后来却把贾元春之死的情节推后,为的是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贾母等回府前的种种情节安排进去,老太妃子虚乌有,是将贾元春〃掉包〃的结果,他认为〃把这位不知名的老太妃如此孟浪地闯入小说的主文,至少是太露斧凿。〃    
    《红楼梦》里的皇家,是把康、雍、乾三朝的情况艺术地压缩在一起表现的。小说里有太上皇出现,实际上清代在曹雪芹活着时是没有太上皇的,乾隆内禅让嘉庆当皇帝,成为太上皇时,曹雪芹去世已逾三十年,他不可能也没必要去〃预言〃。但在曹雪芹祖父辈时,康熙曾立太子,一度呈现康熙接见朝臣时,太子就坐在御座旁的特殊座位上参与国事的情况,康熙出征时更让太子留京处理朝政,秋狝、南巡也总是带太子同行,很有点〃太上皇〃训政于〃见习皇帝〃的味道,康熙自己在第二次废掉太子后这样说:〃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与朕无异,俨若二君矣。〃因此那时的官员已经习惯于谢了皇上的恩再去谢太子恩,这就不难理解《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里,赖大向贾母等报告贾政行踪时说,在跪见过皇帝后,〃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第五十八回说〃谁知上回所说的那位老太妃已薨〃,这显然是接续第五十五回里〃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的话茬儿,〃老太妃〃和〃太妃〃可以指同一人,比如雍正称其父康熙的一位妃子为太妃,这位皇家妇女如活到乾隆朝,那就会被称为老太妃了。实际上康熙的妃嫔极多,其中不少一直活到乾隆时代,有的甚至活到九十七岁,乾隆时陆续病薨的老太妃有记载的便达十二人。    
    据周汝昌先生考证,《红楼梦》从第十八回后半到第五十三回写的都是发生在乾隆元年的故事,〃所叙日期节序,草木风物,无不吻合,粲若列眉〃。第五十五回的老太妃欠安到第五十八回在年初其薨逝,显然就都是发生在乾隆二年的事情。乾隆二年正月初二恰有一位老太妃薨。这是巧合吗?我在《北静王的原型》一文里指出,《红楼梦》里北静王的原型主要采自康熙的第二十一王子允禧,从书中描写反照生活,乾隆初年重新起复的曹家与被晋封为多罗慎郡王的允禧应该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乾隆二年正月初二薨的那位老太妃,就是指允禧的生母陈氏。陈氏是江南汉族女子,父亲叫陈玉卿,身份不详;她很得晚年康熙的宠爱,但因为康熙在册封嫔妃时重满轻汉,她直到乾隆时才被冠以〃皇祖熙嫔〃的称号,小说里给她晋级为妃,是必要的艺术夸张。    
    《红楼梦》虽然未能定稿完妥,但大的框架是精心设计的。我以前曾著文指出,〃三春去后诸芳尽〃这谶语里的〃三春〃指的是〃三个春天〃,具体而言,就是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年的〃三春〃,〃春梦随云散〃后,〃飞花逐水流〃,宁荣两府〃忽喇喇似大厦倾〃,竟〃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此,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八回所描写的既然还不是〃三春去后〃那些时间段里的事,那么,也就还不会写到〃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的元妃之死,其中所提到的〃太妃〃、〃老太妃〃并非〃孟浪闯入〃,而是把乾隆二年〃皇祖熙嫔〃陈氏之薨的实事,写入了书内。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里写到,在朝中为这位〃老太妃〃施行大祭时期,贾府与北静王府同在一个〃大官的家庙〃里赁房作为歇息的〃下处〃,〃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如果这不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加以描写,那么,完全没必要如此着笔,因为根据小说里的逻辑,北静王府的地位比宁荣二府的地位高过许多,不能平起平坐,〃老太妃〃倘若与他们双方均无特殊干系,他们是不会同赁一个家庙的东西两院的(况东比西贵,贾府竟居东),再,北静王的母辈及其妻妾也应该是与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的女眷们〃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才对。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确实如此。现在我们弄清楚了,乾隆二年薨的〃老太妃〃就是允禧的生母陈氏,允禧是《红楼梦》里北静王的原型,北静王府与贾府关系非同一般,乃〃世交之谊〃,这应该是生活真实的写照。康熙很纳宠了几位江南汉族女子,我们现在还不清楚这些江南美女被遴选入宫究竟跟担任江宁织造的曹雪芹祖父及父亲等有无某种关系,但现在我们仍能在清宫档案里查到曹雪芹舅公李煦在康熙四十八年上的《王嫔之母黄氏病故折》,从中可知按指示介入康熙从江南遴选进宫的女子的相关事务,乃曹雪芹家族及李煦家族的〃本分〃,由此可以想见,陈氏的入宫,以及她的父亲陈玉卿及母亲的生死,可能都是康熙允许、指使曹雪芹上一辈介入、关照的,因此允禧与曹家也就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这层微妙的关系被很自然地写在了《红楼梦》里。


第三部分 〃三春〃何解?第27节 茜雪被撵之谜

    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    
    茜雪是宝玉跟前的大丫头之一。第八回写到宝玉从梨香院吃酒回到绛芸轩,半醉中接过茜雪捧上的茶,吃了半碗,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茜雪道:〃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问着茜雪:〃他是你哪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便要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宝玉的厌恶李嬷嬷,此前已细针密脚地加以了铺垫,行文至此,读者都会觉得李嬷嬷必会遭撵,但往后读去,却会吃惊地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