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延长冲动发作的时候,那么它所造成的损失就会减弱,甚至,因为这段时间的缓冲,当缓冲的时间足够长时,你已平息了怒火,没有了冲动。
但是,如果总是上火,却隐忍不发,虽然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却对上火者本人健康不利。久而久之,会生病,精神或者肉体。所以,首先领导者要不断修身、涵养,减少或杜绝火气的产生,减少火气产生的次数,减弱火气的大小;其次,当上火的时候,实在忍不住要发作的时候,也要让它发出来,但是不要对人,可以对物,摔东西,也可以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叫三声,气死我也,结果,你没有被气死,情绪却好多了。
男高音歌唱家都很壮,肩宽背阔胸腔大,存气多,所以高音浑厚有力。但心不是胸,心宽并非胸阔。肺活量大的人,心眼儿不见得大。人心够大,胸怀够宽阔,那么就会有一个巨大的火气缓冲箱。有了这个缓冲箱,你就是有了脾气,也会存在那儿,善加利用,说不定会变成内力,令你受用无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如果没有那么高的修养,普通的人,那就要三思而后发火,发火之前舌头转三百转圈,尽可能延长发作时间。争吵,针锋相对,无济干事。
发火的一方,一般是强势,受火的一方,为弱势。此时应该退避三舍——制造一个缓冲地带,级双方以思考余地,或者一个台阶,下坡不驴,借时熄火。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发火的一方要忍耐一下,受火的一方要退避一下。给彼此双方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待情绪稳定再行谈判,不要急于下结论作决定,特别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否则你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第六计 走为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企业,走马灯似的员工。不管是员工炒了老板,还是老板炒了员工;不管是夫弃了妻,还是妻休了夫,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失败。败战计 ,全身而退或全身而炒人辞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一般来讲,当员工离开某个老板,都会带走一定的资源。比如销售人员,会带走一定的客户资源,技术人员会带走相关的技术文件——至少,他们会带走自己的经验。有些经理人员跳槽的时候,甚至会带走他的下属,整个部门集体跳槽。如果他们跳到其它行业的公司还好,而若留在本行业,特别是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就会对原来的老板产生很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威胁。
有的老板为了防止这些情形发生,跟签订保密协议或在合同中加入一些合理的条款,都不失为有效的和必要的措施。但是最好的策略,是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培训、发展规划,尽可能减少员工的流动率(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可能用一定时间内离开的人数,除以当前的总人数);而当员工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留住时,一定办做离职手续。
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重要的,不是怕员工拿走了什么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而是要跟员搞好关系。某外资企业的离职面试单,内容包括对公司的建议(员工要走了,肯定敢于说真话,此其一;其二,可以利用离职面试,让员工对其直接上级进行评价,以供老板参考)、可能要去的行业、公司在哪些地方令他不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如果他能够留下有什么要求,等等,与国内企业的相比,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真正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体现了一种大企业的风度——其实就是俗话所说的好合好散。
国内的企业也有一个好传统,就是送别聚会,即当某个员工办完离职手续,行将离开的时候,大家一起聚餐,吃喝一个痛快,酒后吐真言,互留联系方式,以便日后业务或私人来往。
这一计 ,是下下之计 ,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招。不要轻易开除员工,也不要轻易放走员工。就算是当缘尽情了,不得不各奔东西时,也千万不要人走茶凉,形同陌路。记住一句话:来的都是朋——合作双赢;去的都成友——期待重逢。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准哪一天,又发生关系。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堵墙。
第七计 厚此薄彼
老板欣赏一个人,可以表示出对他的好感,不一定要和颜悦色,笑容可掬,也不一定要进行物质奖励。有时候一个欣赏的眼神就会收到成效。老板不喜欢一个人,可以让他感到你的态度。不一定要横眉立目,满脸怒容,也不一定非要罚款责骂。有时候一种变化,从热情到冷淡的细微变化,就是一种从肯定到否定的信号。
表明一种态度,一种取舍,一种价值观。老板的价值观,往往会成为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做为潜规则,成为企业的亚文化,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工作踏实,为人老实,厚道实在的人,不妨也以厚待他;而对那些偷奸耍滑,油腔滑调,说得多,做得少的人,不妨也以其人之道还彼其人之身。
虽然企业管理要法则不要人治,但是你是老板,就算不能完全由你说了算,你的态度,你的立场,有时也会对企业的文化,风格产生影响。要让员工明白,企业里的“做人”,与社会上的“做人”并不完全一样,你的目标是双赢,那么那种只为一己私利,不肯付出,只想得到的人,是不受本企业欢迎的人。
社会是大染缸,企业是小染缸,老板是小染缸的调色师。如果老板善于调剂公司的风气,则员工的表现就会成为社会上一种亮丽的风景,让人耳目一新,说不定还会成为一种新的风向标。
第八计 授权分身
小时候看《西游记》,对于三头六臂的哪咤感觉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常常想要是有哪个人能够生出三头六臂来,那该能多做多少事呀,就连跟人打架斗殴,也不知可以占多少便宜,起码一个顶仨是不在话下的。
老板日理万机,要是有三头六臂,就可以轻松应对,不至于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甚至忙得四脚朝天——累得躺倒不干。当然人不是神,也不是妖,三头六臂,毕竟是神话。不过,通过适当地授权,或者培养一群骨干,独挡一面,并且与老板心意相通,对老板衷心耿耿,那比之三头六臂可是强得多了。
授权,分身,就要用人不疑。否则,放权之后,却牵肠挂肚,过不了多久,又收回权柄,瞎折腾。三星李秉哲,可以说是一个用人不疑的榜样。
一个跟随李秉哲三十多年的老部下这样评价:“都说李会长用人之术非常高明,其实他并没有别的秘诀,就是对人的完全信赖。如果他信任你,就会全权委任你,并全力支持你的工作,这样就会使你产生责任感,产生一定要完成任务的意志。”正是因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多少次挽救了“三星”,李秉哲自己也说:“三星克服严重危机的最大力量,是信赖我并忠于职守的社员的团结精神和爱社精神。”
第九计 轮岗换位
部门之间互相交换员工,犹如过去的“易子而教”。一方面可以给员工多方面的实践机会,消除想像甚至旧的经验与实际工作的差距,让员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使员工体验不同的管理风格,比较不同的管理风格,更好地消化公司的管理文化。
与之相类似的,是与供应商互派驻厂人员,令员工可以体会不同的公司文化,在不同的氛围环境下工作,学习不同的管理经验,为日后走上管理岗位提供实践机会。
考核评分,如果只是本部门内部评价,难免会有互相包庇,互相只说好的一面,而掩盖差的一面,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员工的真实业绩、真实能力和水平。让相互之间有较多业务联系的不同部门的不同员工互相打分,一来成绩可以更为接近真实,二来可以促进部门间的合作——因为如果合作精神不够,必然会影响成绩。部门间评价,不仅评价员工个人,还要对部门整体进行评价。而且整体评价的结果也要与薪酬挂钩,成为加薪升迁的依据。
不仅要让领导给员工打分,还要员工给领导打分。这样更加公司合理,体现一种平等的公司文化。
第十计 奖勤罚懒
所有的老板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给员工额外安排布置一些工作,员工答应得很干脆。但是实际上员工并不认真去做,到需要交差的时候,不是数量上不够,就是质量上不佳。如果你对此睁只眼闭只眼,那员工也乐得保持沉默;而倘若你质问为什么不能保质保量,员工就会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什么本职工作太忙,最近家里也总是有事,身体不太舒服……等等。
这就是俗称的磨洋工现象。做为管理者,许多老板对此很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究其原因,是公司的人治大于法治,要么是制度不完善,要么是执行有问题,久而久之,员工养成了拖拉松散,消磨时间的习惯。
对付员工的磨洋工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第一检查职责范围界定是否恰当。如果职责分工不合理,有的员工整天无所事事,有的员工忙得要死。你给无所事事的人安排工作,他说我的职责就是这样,我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
第二明确规定,对于能够按照领导要求,完成职责以外工作的员工,超出本职工作的,计 入奖励,并且坚决予以兑现。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奖励,不管是给安排倒休还是提高福利,甚至升职加薪,都要通过与员工的协商,予以落实和体现。
第三,对于不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经理所布置的工作者,公开进行考核。
第四,公开每个人的工作量,工作计 划,工作安排,以便于员工互相监督。
第五,制造竞争假象。有个老板说了一句话很实在:我不怕我的员工磨洋工,因为门口好几百人等着他那个饭碗呢。就算我不催他,门口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