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战争-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蒂索阁下领导的独立政府。10月11日,拉瑟尼亚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另一位牧师沃洛申阁下成为政府首领,二人均由德国“顾问”支持和指导。此时,共和国总统爱德华·贝内斯提出辞呈,由埃米尔·阿查接任总统。接下来,匈牙利提出领土要求。为了防止捷克斯洛伐克遭到军事进攻,阿查同意接受维也纳的裁定(11月2日)。在这一裁定中,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划给匈牙利3861平方英里的边境领土、100万人口;剩下由布拉格管理的是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但不是长久管理。1939年3月14日,希特勒将阿查总统召到柏林。当阿查等待召见时,希特勒下令其冲锋队占领了这两个地区,速度之快如闪电,令整个捷克人民十分愤怒。当一切完成后,元首最后同意听取可怜的阿查的意见,并告诉他可以退休了,因为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已经成为德国的“受保护地区”,巴龙·康斯坦丁·冯·纽拉斯已经被任命为“保护者”。  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的这种国际土匪行径唤醒了西部国家的良知。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最后站稳了立场,宣布“绥靖政策”终止。法国受到更大的触动,因其是捷克的盟国,法国宣称波兰是不可侵犯的,是它在东欧的另一个伙伴国。比利时和荷兰加入法国的宣言,英国也承诺如果纳粹再进行入侵,将站在波兰一边进行干预。西欧新闻界一致指责希特勒想要用武力征服世界,把他称为世界头号公敌。  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那是秘密条款,没有向应该了解内容的伙伴国通告。里宾特洛甫本应征求日本和意大利的意见再签署,因为,这两个国家为了反对共产主义而签订的反第三国际条约(反对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观念)与德国有关联。德国和日本于1936年11月签订这一条约,意大利于次年加入。这三个国家还因共同决定退出国联而联系在一起(意大利于1937年12月11日最后一个离开日内瓦),由于这三个国家的背叛,国联遭到彻底的失败。但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之间,他们的政治地位并不总是很明确的。1939年初,德国要求意大利和日本签订三方协议,可以将三个国家在“斯蒂尔协议”中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联盟。日本拒绝了,意大利外交大臣加莱亚佐·齐亚诺坚决反对站在德国一边。但齐亚诺的岳父墨索里尼对他耍了个花招。当齐亚诺和里宾特洛甫于1939年5月6日在米兰会面时,墨索里尼在罗马向新闻界宣布将与德国签订“斯蒂尔协议”。虽然齐亚诺不赞成墨索里尼的做法,他还是被迫于5月22日前往柏林签订这一协议,因此无可改变地将意大利与德国联在了一起。德国没有通知意大利签署了苏德协议,并且违反了反第三国际协议。在反第三国际协议中,签约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做出承诺,要反对苏联—他们当然不会与苏联达成一致意见的。日本人也十分气愤地抨击了德国违反反第三国际协议。1939年8月11日,在萨尔茨堡举行的意大利——德国最高会议上,德国撕去了伪装。齐亚诺问里宾特洛甫:“那么,你想要得到但泽走廊吗?”希特勒的外交部长回答道:“不再需要了。我们想要战争。”  日本政府因在远东扩张,不能指望得到远处德国过多的支持,但由于担心苏联可能会对其产生麻烦,使日本签订了反第三国际协议。在知道德苏之间的秘密协议后,日本也指责该协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间,日本政府重新大规模武装部队,发展强大的海军,取得了强有力的地位。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没有任何正式宣告。他们取得了节节胜利。入侵部队占领了北平、上海、南京,1938年1月10日占领广州。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政府在与共产党暂时停止内战后,躲到重庆山中,共产党展开了抗日游击战。1938年至1939年间,占领中国北部的日本和苏联在边境不断发生冲突,结果东京不再相信苏联,因为苏联可以从后部打击日本人。  30年代,美国采取新政,解决失业问题。这是1929年股票市场垮台的结果。罗斯福总统的部分经济政策是重新武装这个国家。发展军事和军备产业将吸纳数千万无业人员,有助于重新启动经济。军工厂里装满了武器,从理论意义上讲没有什么用途,因为美国越来越采取政治孤立主义立场。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情对美国的完整构成威胁,但由于其“自由”的背景,罗斯福对纳粹德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一直是十分敌对的。对意大利,罗斯福头脑中牢记意大利的移民力量,完全了解许多美籍意大利人的亲法西斯主义倾向,但他从没有过分估计它的威胁。由于发展军事和军备产业经济政策的实行,几年内,美国军用飞机的产量便翻了一番,海军是世界上力量最强大的。  在远东进行的中日战争,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法国、英国支持波兰这一欧洲战争,成为两个“地区”冲突,它们都同样残酷和痛苦。但这最初两个地区的战争发展成了一场注定“所有”的国家都要参与的世界战争。同盟国取得胜利前,实际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难以想象的种种暴行:600多万名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轰炸了广岛和长崎。  有几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场世界战争扩大得多么令人可怕。英国、法国和荷兰殖民王国,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强大,他们都无法反对日本的军事扩张主义,只有美国才能做到。日本为了防止美国采取行动,决定对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阻止性进攻。但日本政府低估了美国人:这场进攻激起了美国要永远摧毁日本的决心。1941年6月21日,希特勒进攻苏联时,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一致命错误决定为德国带来了灾难,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样,在两条战线被摧毁。


第三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3)(图)

  德国和日本仅仅是名义上的同盟国,他们从未真正对一致有效的策略感兴趣。另一方面,美国、英国、苏联则在政治及军事最高会议上共同协调计划。美国和英国建立了联合最高指挥部,苏联得到了美国生产的大量武器、飞机、军需品和其他物品。战争变成了一场全面的世界大战:在欧洲、亚洲,在非洲和中东,在印度和南太平洋,在远东和北极海域,包括整个世界,从西部、北部的英国、加拿大,到东南部的澳大利亚。人类遭受的损失是骇人听闻的,仅就军队而言(不包括平民的伤亡和大屠杀),共计850万苏联人、300万德国人、120万日本人、34万法国人、32.5万英国人、30万意大利人和26万美国人死亡。至于平民,估计的数量已经能够说明了:德累斯顿轰炸中10万人死亡,广岛的原子弹轰炸使10.6万人死亡。  1939年3月23日,在给华沙的外交照会中,德国要求归还但泽走廊,这是一条连接波兰和波罗的海,划分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的狭长地带。凡尔赛会议已将其作为通往海洋的必需出口划分给波兰。同时,希特勒还要求重新瓜分但泽,凡尔赛会议将其划分给波兰,它是一个得到国联保护的自由城市。整个世界很快了解但泽走廊会成为希特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借口。在欧洲,法国主要报纸的编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保卫但泽而死?”——这一问题广泛传开。  从3月23日起,各种事件持续不断。26日,波兰拒绝了德国的要求。第二天,德国断绝与波兰的外交关系。3月31日,波兰得到法国和英国承诺,保证其领土完整。4月27日,英国采取了在其1000多年的历史中从未采用的做法:和平时期的强制兵役制。8月,压力变得无法忍受。随着波兰——德国边境和但泽(几乎所有在那里的居住者都想归属德国)的日益紧张和冲突发生,同前一年苏台德危机时一样,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意大利。8月21日,齐亚诺说服墨索里尼通知希特勒,如果德国进攻波兰,意大利将不支持德国。23日,罗斯福总统向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伊曼纽埃尔三世发出一封短信,请求他进行干预,阻止战争的爆发。第二天,8月24日,教皇皮乌斯二世向所有国家发出呼吁,敦促他们运用理性的力量。  但这一切毫无用处。8月30日夜,纳粹党卫队对位于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发动虚伪进攻。希特勒的部队伪装成波兰士兵,袭击了电台,并无情地杀死了几名员工—他们实际上是政治犯,那天夜里被转到电台充当德国挑衅的牺牲品。第二天,希特勒在电台大肆渲染,要求波兰为此次行为付出严重代价。9月1日,冲锋队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态度,要求搁置斯蒂尔协约。9月3日,法国和英国向德国宣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紧随其后。大不列颠做出最坏的准备,立刻向法国派出15万人组成的特遣部队。9月5日,美国宣布保持中立。  正当由西科尔斯基将军率领的波兰军队同力量超过其千倍的敌人浴血奋战时,9月17日,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地区,俘虏了20万士兵和1万名军官,并在军官们投降后将他们杀害,将尸体埋在卡廷森林墓地。  东部战争几天后结束。德国空军轰炸了华沙,波兰军队只有几支英勇的古老的骑兵队向侵略者发动反击,同在布兹拉河向两个坦克团发动的反击一样,最终大量的马匹和骑兵遭屠杀。战争初期,德国空军就已将波兰空军摧毁在地面。停泊在波罗的海的几艘战舰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