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满怀期待地停下并捡起来。当然,如果是赛马券的话,我是不会停下来捡的。
有一种人的输出一点都不会受到输入信息的影响,而另一种人受到的影响则非常明显。不同的人对同一现实做出不同反应,这实际上也就是a值不同所造成的区别。
第二章 头脑中的系数无限大是绝对主义
日常生活中,a=0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有的孩子一点都不听父亲的说教。父亲把“好好整理自己的屋子”、“好好做作业”之类的话说了一大堆,孩子虽然当时说“知道了,知道了”,可也只是一种应付,实际上根本没听,所以第二天还会照常做那些不好的事。
在面对父亲的说教的时候,因为孩子的系数a=0,所以不管输入多少信息,都不会对他的行动产生任何影响。只有当“父亲生气了”这个信息输入大脑的时候,孩子才会做出反
应,比如说在看到父亲生气的样子后赶快溜掉。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父亲生气了”是现实,而父亲的说教则根本不是现实。
另一方面,与a=0相反,a也有等于无限大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就是绝对主义。
对于绝对主义者来说,有些信息、信条是绝对性的东西。也就是说,与其相关的东西对他的行动起着绝对性的支配作用。自己尊敬的老师所说的话,安拉真神的语言,圣书上记载的信息等支配着他们的一切。当接收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他们的a是无限大的。
第二章 头脑中的系数感情的系数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一次方程式能够解释人们大部分的行为。前面谈的虽然都是关于“理解”的问题,但我们也可以同样用它来对“感情”问题做出解释。
简单来说,a为正的时候就是正面的、喜欢的,a为负的时候就是负面的、讨厌的。在见到某人的时候——视觉信息x输入的时候——如果a为正的话,那么行动y也就会是积极的、正面的。
无论是谁,如果见到自己亲近的人或是恋人的话,一般都会非常高兴地去接近或者微笑吧?但是如果见到的是自己讨厌的人或者是来要账的,那么a就会变成负数,作为结果的y自然也是负数,你可能就会像逃跑的兔子一样溜掉,殴打对方或是做出很讨厌对方的表情等,总之就是会采取一些负面的、消极的行动。
行动有正面行动和负面行动之分。也就是说,a有可能是+10,也有可能是-10。大脑就是这样运转并导致一定行为的。
从感情方面来说,美国人在看到恐怖活动的制造者本·拉登的时候,因为负面的系数很大,所以就会非常生气甚至痛恨。但与此相反,虽然是看到同一个人,本·拉登的追随者的系数就应该是正的,所以他们心里就会产生很大的正面效应。
一般来说,在批判某人的时候,批判者心里的负系数通常是很大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是真心地批判的话,批判者至少会将批判对象作为现实的存在来看待。
也就是说,批判者的a并不等于0。正因如此,他的行动才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憎恨、讨厌等情绪产生的前提都是将信息作为现实的存在。
第二章 头脑中的系数适应性是由系数决定的
想一下男女关系的问题,你就很容易理解以上的说法。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和一个一直讨厌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就交往起来了。这和谚语中所说的“讨厌也是喜欢的过程”是很相似的。
简要地说,这种情况就是将a由负数变成了正数。而在a=0(即毫不关心)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变成这样的。因为那样的话,一个人就会对另一个人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兴趣,并没
有把对方当做现实来看。所谓“不在视线之内”(不在考虑范围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根据a值的大小,基本上就能确定一个人是否能适应某种环境。当一个人来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如果他的a值适合的话,这个人就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反之,他就不能适应那个环境。
“无论如何跟这个公司就是合不来,所以只好辞职”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这个人的a值和他所属的公司不能相适应,或者说他没有设定一个很好的a值。
当然,对于不管去哪个公司都很快辞职的人来说,也许他对所有公司发出的信息都没有设定一个很合适的a值。和将父亲的说教当做耳边风的孩子一样,那些对于上司的命令一直用0的系数来反应的年轻人大概根本不适合去公司上班。
在交流过程中,就算a为负值,也总比为0好,这是毫无疑问的。有负数存在就说明还有挽救的可能。对于公司来说,如果员工的系数是0,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时候,负面的东西积攒多了,就有可能突然转化成正面的东西。宗教中就有负面东西能够转化成正面的理论。基督教教义中所说的“浪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因为某个机会,比如说与神相遇,-10会突然转化为+10。
另一方面,有些人会利用宗教,使信徒也成为绝对主义——即a成为无限大的可能,他们借此会强烈要求“绝对的真理”,进而发展成为恐怖主义。原因就在于,系数无限大的人根本不可能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种a为0和a为无限大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恐怖主义就是系数无限大的一种表现。过去曾有日本青年军官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人的事。
平常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很少有走到那么极端的。如果一个人的系数为0或无限大的话,他就根本无法维持社会生活。但是在数学上,人们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例子,而且从理论上讲,我们有可能对于存在的事物丝毫不加考虑,所以还是要考虑系数为0和无限大的问题。两种情况大体上都会导致不好的输出,即不好的结果。
基本上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人类的社会性”就是要把a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值,这样这个人就能尽量适应多种状态。当然其中a为0才是正确系数的时候也有,比如说,在街上走的时候,一直对电线杆做反应也是毫无意义的。
最近经常听到“情商”这个词,简而言之,就是感情、情绪的问题吧。情绪,对大脑的构造来说,就是对输入信息的再次反馈。
我在这里讲的既不是歪理也不是极端的理论。只要我们将大脑看做一个输入输出的装置——也就是计算器的话,一切就会理所当然。因为人们平常不这样想,所以将大脑的运作看成一次方程式会让他们觉得有些不适应。人类总是认为自己的大脑是更高级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地说,人的大脑只不过是一个计算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