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胥黎是达尔文学说的忠实捍卫者,而且他对人类的困境比对宇宙的进化更感兴趣,他的论述广泛涉及了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这深深地吸引了严复。
  严译《天演论》文辞优美,连字的平仄也很讲究,“音调铿锵”,历来倍受推崇。它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并不是原本的忠实译作,严复有选择、有评论、有改造地增加了大量阐发自己见解的案语,甚至他还根据现实需要,在译作中出现了同赫胥黎根本对立的斯宾塞的见解。
  《天演论》将宇宙进化或类似这样的原理用于解释社会和政治问题,切合了甲午战后引发的国人的危机感,一时间,全国上下“物竞”、“争存”、“优胜劣败”都成了口头禅。胡适就是在读了《天演论》后改名胡适,以“适之”为字的,取“适者生存”之意。
   《历史的地理枢纽》
  (英国)麦金德(1861~1947)
  麦金德是英国地理学家、教育家。1904 年,他撰写了一篇名为《历史的地理枢纽》的论文,提出了闭合空间理论,并认为亚洲内陆和东欧(大陆心脏)已成为“世界大岛”的战略中心。随后他在1919 年出版的《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商务印书馆1965 年根据原文第2 版译出汉译本,武原译)一书中继续发展了这一观点。此书通过考察历史,认为陆权与海权的对抗是历史的一个主题。而由于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陆权对海权重新占据优势。该书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一首警句诗里: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大陆心脏;
  谁统治大陆心脏,谁就控制了世界大岛;
  谁统治了世界大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他的“大陆心脏”说后来被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费尔用以怂恿希特勒的扩张侵略。麦金德是第一位提出世界及其事务的全球性观点的地理学家。《历史的地理枢纽》这本24 页的小册子,奠定了世界地理与政治学的结合物——地缘政治学的基础。它的观点受到了世界各地政治和军事领袖以及经济、历史、地理等领域的学者的高度重视。早在1924 年,麦金德就曾预言可能出现大西洋共同体,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读史方舆纪要》
  (清)顾祖禹(1631~1692)
  中华书局1955 年《读史方舆纪要校记》本。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学者、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他一生不肯与清廷合作,家境奇贫,从29 岁开始撰写《读史方舆纪要》。他治学十分勤奋,规定每日写几条,如有耽误,晚上不睡觉也要补上。一年365 天,没有一天虚度。《读史方舆纪要》先后10 易其稿,到50 岁时,才完全成书,可谓呕心沥血。
  该书是以二十一史为底,参采了100 多种地方志,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编成的。全书280 多万字,着重考订古今郡县的因革变迁,详列山川险要,形势利害,是研究历史地理、军事地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著作。
  《读史方舆纪要》编写方法独特,以史取舍方舆,以方舆验证史事,把历史和地理融会贯通于一体。该书的论说也颇多独到见解,在古今地理著作中罕有匹敌。尤其是《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川险要总论是最有特色的部分,写得十分精彩,几乎每篇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
   二次推荐11 本
  《大清一统志》
  (清)方苞(1668~1749)等
  《四部丛刊续编》本。
  《大清一统志》是清王朝官修的全国总志,主要记述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清王朝的疆域政区状况。
  清朝三次修一统志。1686年,康熙皇帝下令编纂,“以昭大一统之盛”,因规模宏大,卷帙浩繁,久而未成。雍正年间又重加编纂,方苞为总裁,直到乾隆八年(1743)完成。全书340卷。后来因西部用兵,版图扩大,所以重修一统志,由和坤主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书,扩大到500卷。二修的一统志突出了乾隆的文治武功。但因急于求成,粗疏遗漏失实现象比较严重。 1811 年,嘉庆皇帝下令再修《一统志》,由穆彰阿、李佐贤、潘锡恩等主持,所辑资料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限,分类较细,资料丰富,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完成,共560卷。是历代官修《一统志》中最好的一部。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意大利)伽利略(1564~1642)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汉译本,周煦良等译。
  此书采用对话体例,由萨尔维阿蒂、沙格列陀、辛普阿邱3人的4天对话组成。每天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第1天,证明地球和行星一样,是一个运动的天体;第2天,证明地球在绕轴自转;第3天,论证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第4天,讨论潮汐问题。
  伽利略从大量观察和实验中得到的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归纳分析,提出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据,有力的论证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全书以亚里士多德一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和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为批判对象,成功地推动了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此书于1632年出版,1633年,伽利略就被罗乌教廷以“反对教皇,宣扬邪说”的罪名判处终身监禁。晚年双目失明,病死狱中。
  《洛阳伽蓝记》
  (北魏)杨衒之(6世纪)
  道光十三年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本。
  伽蓝,是梵语“僧伽蓝摩”简称,指僧人所居园林佛寺。北魏迁都洛阳后,极力倡导佛教,广建佛寺,全盛时期,仅洛阳一城就有佛寺1367所。后经永熙之乱(534年),洛阳佛寺多半毁于战火。此书作于547年,即东魏亡国之前二年,当时魏已迁邺都,杨衒之借公务重游旧地,有感于“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的凄凉景象,正如他在书序中写道的,“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
  本书以洛阳名寺兴废为纲,穿插无数故事,兼及当时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传闻,以至苑囿建筑、外夷风俗等。许多材料为《魏书》所未详,可补正史之不足。
  从文学角度讲,该书行文简炼,虽近于骈体,但词文隽秀,并非浮靡雕琢,向来与《水经注》文字相并称。
  《美国历史上的边疆》
   (美国)特纳(1861~1932)
  本书部分译文载于杨生茂主编的《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一书,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893年的一天,特纳在美国历史学会年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这篇论文对思考美国历史的影响,比任何其他论述这一问题的论文或书籍都更为深远”,也从而持久地影响了中学和大学对美国历史的学习。1920 年,特纳将他关于边疆地区理论的所有论述汇集到一起,包括这篇论文和另外12篇论证文章,出版了《美国历史上的边疆》。
  特纳认为:美国历史就是逐渐往西部迁移的历史。所谓边疆是在定居地和自由地之间的一条移动的地带。边疆具有大熔炉的作用。在这里,各种民主制度得到了巩固,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乐观主义、实利主义、善于接纳新思想、颂扬个人主义及挥霍自然资源这样的美国人基本特性得到了发展。
  特纳的“边疆假设”受到了历史学家和其他领域学者的广泛赞同,边疆的影响被认为是解释美国历史的一种必要工具。
  《授时历》
  (元)郭守敬(1213~1316)等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1790年刻印)中载有《授时历经》。
  《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最精确和施行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它集中国古代历法之大成,开科学研究方法之先河,创造了天文学史上多项世界纪录。
  《授时历》由郭守敬、王恂、许衡等编制。王恂主要负责推算,郭守敬负责制造观测仪器和观测。为编制《授时历》,郭守敬设制了17种天文观测仪,负责筹建了皇家天文台,并组织了一次全国规模的“四海测验”,此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恒星位置测量。700 多年前的郭守敬已经堪称一位杰出的科技组织管理专家。在编制新历法过程中,他以强烈的集体意识、谦和虚心的态度以及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使得一个庞大的科学集体能协调有效地运转。《授时历》仅用4年就初步完稿。不久,王恂、许衡等相继去逝。郭守敬继续未竟事业,完成了新历法的整理工作和研究工作。
  《授时历》以365。2425 日为一回归年,比西方格利高里历采用这个数值早300多年。《授时历》1281年颁行天下,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1644年),创立了中国古代历法的顶峰,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日、美科学家正在认真研究和翻译此书。1970年国际天文学界学会将月亮背面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
  《华阳国志》
  (东晋)常璩(4世纪)
  巴蜀书社1984年《华阳国志校注》本,刘琳校注。
  常璩,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曾做过成汉李氏政权的散骑常侍。
  此书专记成汉政权李特、李流、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各君概况,后扩大范围,上起巴蜀二国传说时期,下至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成汉政权灭亡。叙述地区包括晋朝的益、梁、荆、宁四州,相当于今天的四川和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的各一部分。因所叙述地区在华山以南,故取名《华阳国志》。
  该书结构严密,系统性强,文词典雅,评价得体。所记事物统合古今,包括历史、地理、人物诸多类目,多方面展示了西南地区1000多年的史地概
   貌,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部地方通史。也是实现史、地结合,开方志体例先河的成功之作。书中提出了“书契五善”的修志理论,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