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难忘的电影。
  赛珍珠1892 年6 月出生于西弗吉尼亚的希尔斯伯勒的一个传教士家中。
  在襁褓中被带到中国,在中国度过了40 年时间,对中国民情、风俗、文化有着深刻了解和感悟,为以后关于亚洲的创作打下基础。她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作品有《分家》、《龙种》、《流亡者》等,她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女作家。
  《愤怒的葡萄》
  (美国)约翰·斯坦倍克(1902~1968)
  1982 年外国文学出版社,胡仲持译。
  这部作品描写了美国30 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
  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还写出了新一代年轻人反抗情绪的增长,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阶级思想感情。它可以说是美国农民的一部史诗,也是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名著。1962年瑞典文学院授予斯坦倍克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那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力的创作,把蕴含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结合起来”。这无疑点出了此书的鲜明特色。
  《美国的悲剧》
  (美国)德莱塞(1871~1945)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 年出版,许汝祉译。
  《美国的悲剧》描写了一个贫苦家庭出身的青年克莱特·格里菲斯谋杀自己情人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沉痛地指出,克莱特的悲剧是“真正的、美国的悲剧”,造成克莱特悲剧的根源是美国的社会制度及其腐朽的生活方式,克莱特是“贫富对立的社会的产物与牺牲品”。小说紧扣人物思想形成过程,深入刻划主人公极端利己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德莱塞在作品中运用了独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利用真实案件里的信件、审判记录等,使小说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的悲剧》出版之后评价德莱塞是“一种对人类、对人的生命充满着真情实感的作家”。德莱塞对人类、对国家、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期望,这一真实的感情在其杰作《美国的悲剧》中发展到了高潮。
  《现在让我们赞颂名人》
   (美国)詹姆斯·阿吉
  这是用敏感诗意的文笔揉合巨大想象力构成的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作者在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探访了亚拉巴马州达5年之久,搜集了大量资料,出版了此书。作品主要描写了亚拉巴马农村地区中三个白种佃户人家的日常生活。全书井非将他们作为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范例来处理,而是把他们当作有人性的人来写,所以本书表现的是“格外费心费神的温柔的感情和爱”。阿吉写的不是纯粹琐碎的描述,而是伟大的赞美诗,颂扬实况。主题是“存在的每件东西都是神圣的”。恰如作者自己给这部作品的定义:“它是人性实况中的一项努力”。作者詹姆斯·阿吉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任教于史瓦斯墨学院达20多年。曾赴法国及英国讲学,著有英美文学研究专书5部。其文章散见于《纽约时报》、《伦敦时报》以及《耶鲁》等著名学术期刊。
  《押沙龙!押沙龙!》
  (美国)威廉·福克纳(1897~1962)
  这是记载庄园主塞德潘一家兴盛衰败历史过程的一部世家小说。沃尔特·艾伦说:“这部小说是福克纳作品中最深刻、最完整的一部。他讲述的是关于南方社会和人类环境最有意义的故事。”它表现了美国历史中的所有紧张局势——种族、性别、地方主义、个人与团体等,以及认识论上的基本问题,是一部史诗般的力作。小说宏大的悲剧主题,编年史般的结构气魄和精巧讲究的修辞风格,使它在“约克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占了重要一席之地。押沙龙原为《圣经·旧约》中的人物,作者在这里用这个人物故事来比喻主人公亨利·塞德潘。
  1949年冬,福克纳以其“对当代美国小说所作出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巴比特》
  (美国)辛克莱·刘易斯(1878~1968)
  刘易斯在这部作品里成功塑造了一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一个市侩的形象:巴比特。通过巴比特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先后演变过程的描写,作者揭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庸俗生活。作者集中了美国所有中产阶级的性格、心理和精神特征于这个人物,使“巴比特”这个名字成为一切市侩的代名词和虚伪、庸俗的两面派生活作风的典型,还被收录于字典之中为广大读者所引用,由此证明了小说的真正价值。此书出版后,销售量经久不衰,连续再版。
  辛克莱于 1878 年9 月20 日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从15 岁开始,他就靠写惊险小说卖给通俗杂志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文学创作上辛克莱曾受到巴尔扎克、密尔顿和雪莱这样一些伟大作家的教育,从他们的作品里他学到反对不公正社会斗争的勇气和艺术力量。辛克莱的其他著名作品有《屠场》(1906)、《大都会》(1908)、《煤炭大王》(1917)、《石油》(1927)等。在美国20世纪文坛中,辛克莱以高寿和多产著称,他的长篇小说有40部以上,还有大量的散文、随笔、特写和剧本。1962年他获得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奖。在本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作为“黑幕揭发运动”的代表作家,他占据着一席应有地位。正如肖伯纳所指出的,辛克莱的小说将带给我们这个时代未来生活的人们以真实的记录。
  《穿得破破烂烂的迪克》
   (美国)阿尔杰(1832~1899)
  阿尔杰是19 世纪末叶美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他出生于一个保守的论教派牧师的家庭。童年生活充满了祈祷、学习和严格的纪律。
  9 岁时他就阅读法文、拉丁文和希腊文,很早对写作发生兴趣。1850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68年他的这部《穿得破破烂烂的迪克》(又名《纽约的街头生活》)出版单行本。这是一本极为畅销的青少年读物。从此他终身致力于少年文学的创作。此书的成功促使阿尔杰访问报童宿舍,并以此为创作的基地。多少年来,这里的孩子们一直把他看成恩人和英雄。在这种环境中,阿尔杰写了许多描述穷孩子由穷变富的故事。这些作品使他出名,也使得这位“阿尔杰英雄”对美国的语言作出了贡献。他在书中宣扬:凭着诚实、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和艰苦的工作,善良的孩子会得到应有的报偿——尽管这种报偿往往凭好运而突然到来。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国)约瑟夫·海勒(1923~)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出版《外国文艺丛书》之一,南文译。
  这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家海勒的成名之作。它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先河。小说以二战期间美国某飞行大队为背景,叙述了这支部队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小岛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主人公尤索林是空军中队上尉飞行员,目睹军队内部专横、残暴和人们所受到的迫害,希望能摆脱这样的处境,却被第二十二条军规紧紧控制着,几乎精神失常。他最后终于认识到第二十二条军规像天罗地网一般罩住整个世界。“第二十二条军规”并非实际存在,其内容被执法者任意解释,以便随心所欲置人于死地。小说问世以来,这个名词已成为美国社会压迫制度专制势力的象征。它无孔不入,人们痛恨它,企图消灭它,它还进入美国语言,表示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或“无法摆脱的困难”,“难以越过的障碍”等。
  小说以丰富的艺术内容,严肃的主题思想和荒诞不经的描写手法,成为美国20 世纪70 年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获得了具有“巨大艺术魅力作品”、“辉煌之作”等评论界的美誉。
  《爱伦坡短篇小说》
  (美国)爱伦坡(1809~1849)
  外国文学出版杜1982 年8 月,陈良廷、徐汝椿译。
  埃德加·爱伦坡出生于波士顿一对江湖艺人的家中。他曾进入弗吉尼亚大学读书,后考取西点军校,但不久被开除。他诗文成就都很高。毛姆曾认为他的诗写得如此出色,“其他美国作家可以说望尘莫及”。他的小说创作主要是短篇,先后出版了三个集子。《述异集》(或译《怪诞故事集》)(1840) 是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两卷共25 篇,主要作品有《皮瓶子里发现的手稿》、《幽会》、《贝利奈斯》等。后两部小说集为《莫格街谋杀案》(1843)和《故事集》。这两个集子主要作品有《莫格街谋杀案》、《红色死亡假面舞会》、《黑猫》等。
  爱伦坡一生共写了70 多篇小说,按内容和风格可分为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前者以荒诞可怕的故事为题材,着重刻画人物变态心理。后者则以推理的方法描写侦破案件。《莫格街谋杀案》这部作品集是世界文学中侦探小说的首创。爱伦坡的《神秘的玛丽·罗瑞》获得费拉德尔斐亚的“金甲虫奖”。爱伦坡被奉为推理小说鼻祖,对后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爱伦坡还是一位
   文学评论家,他分析小说艺术的论文长久以来影响始终不衰。他的诗歌、小说以及理论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美国)海明威(1899~1961)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鹿金等译。
  海明威一生共创作了50 几个短篇,比较完整的集子是1938 年问世的《第五纵队与四十九个短篇小说》。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成就不亚于其长篇名著。短篇小说普遍描绘人的精神,贯穿了他一生的思想真谛,即蔑视死亡的硬汉精神。《乞力马扎罗的雪》、《印地安营地》等都是短篇中的精品。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开始作新闻记者,后来以战地记者身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刻苦练习写作,形成自己精炼含蓄的语言风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