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亭子间、前楼和楼下的灶披间)的横截面搬上舞台,这种独特的设计不
仅丰富了剧本的情节,扩大了反映生活的视野,减少了场次,突出了主题,
而且大大加强了舞台实感,让观众如临其境。剧情在如此一个大空间里此起
彼伏,尽管头绪繁杂,却显得脉胳清晰。

90 年代,《上海屋檐下》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播映,再一次
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邓星明)


屈原(存目)

郭沫若

《屈原》导读

五幕历史剧《屈原》,是郭沫若1942 年1 月创作的优秀作品,也是郭沫
若戏剧的代表作。郭沫若创作该剧的用意是借古喻今,借屈原的悲剧,讽喻
国民党反动派对内制造分裂,对外屈膝投降的可耻行径。剧作展示了一场光
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自由与专制,爱国与卖国的不可调和的斗争。正如
周恩来所说:“在这场战斗中,郭沫若同志立了大功。”

《屈原》于1942 年4 月搬上舞台,曾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该剧最主要
的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屈原的光辉形象。剧中的屈原是一个爱国爱
民,不畏强暴,正直不阿,光明磊落,为坚持真理而英勇斗争的光彩照人的
艺术典型。面对阴险刁诈的南后,昏庸刚愎的楚怀王,他不顾“狂妄滔天”
的罪名,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是屈原高
尚人格的集中概括。所以屈原成了进步力量的化身,为正义真理而英勇斗争
的象征,为捍卫祖国尊严和人民根本利益而献身的榜样,这正是屈原这个形
象的深刻典型意义所在。

剧中的婵娟是与屈原相互辉映的另一成功的感人形象。在她的身上,外
表美与内心美得到和谐的统一,她是屈原精神真正的继承者,是《桔颂》的
受之无愧者,她独立不倚,凛然难犯,笃信真理,鄙视利诱,关键时刻能像
一个威武不屈的斗士,爆发出惊人的反抗力量。如果说,屈原是光明与自由
的化身,婵娟则是光明与自由的女儿。

《屈原》在结构上也有鲜明的特色。作者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将屈原
悲剧的一生集中到一天的经历里予以表现,显示了作者纯熟的艺术构思,而
且剧情紧凑、跌宕有致、紧张激烈、生动感人。此外,剧作运用多方面的对
比手法,以南后的自私,怀王的专横,张仪的阴险,宋玉的势利有力地烘托
了屈原的忠贞、爱国、正直、坚强等崇高品质。浓郁的诗情也是该剧的一个
突出特点,全剧穿插了大量的诗歌,如《桔颂》成了全剧的主旋律,《雷电
颂》将剧情推向了高潮,人物的语言和情感都像诗一样美丽,这使《屈原》
达到诗的境界。

(邓星明)


白毛女(存目)

贺敬之丁毅等

《白毛女》导读

歌剧《白毛女》是《讲话》之后解放区戏剧创作的优秀成果。1945 年由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和丁毅执笔。该剧是我国第一部革命现
实主义的新歌剧,曾获1951 年斯大林文学奖。

剧本是根据当年在晋察冀边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
通过杨白劳和喜儿两代人深受地主黄世仁的剥削和压迫的悲惨命运,深刻表
现了黑暗的旧社会广大农民群众的痛苦生活,同时展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农
民翻身解放的光明前景,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
‘鬼’变成人”的真理。

杨白劳是老一辈农民形象的代表,他勤劳忠厚,逆来顺受,最后被逼得
走投无路,含恨死去。喜儿的性格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她从稚嫩到
成熟,从忍受到反抗,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曾经激起了千百万劳苦大众强烈
的阶级仇恨。黄世仁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恶霸地主
的残暴、贪婪、无耻、阴险的性格,喜儿、杨白劳、黄世仁、大春和穆仁智
等人物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功的艺术形象。

歌剧《白毛女》在探索戏剧新的民族形式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它既不
盲目模仿西洋歌剧,又不照抄传统的戏曲,而是从现实生活及我国广大群众
的艺术习惯、爱好出发,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新歌剧。

(邓星明)


茶馆(存目)

老舍

《茶馆》导读

《茶馆》是老舍1957 年创作的一部三幕话剧,1958 年北京人民艺术剧
院第一次把它搬上舞台,得到戏剧界的高度赞誉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几
十年来,该剧在国内舞台上常演常新,经久不衰。80 年代初,该剧代表中国
话剧第一次出国演出,获得空前的成功,西方评论界称《茶馆》是“带着中
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东方话剧的奇迹”。

话剧《茶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老舍杰出的艺术才
华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也成为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

《茶馆》是一出历史题材的话剧,从戊戌政变失败的清朝末年一直写到
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时期,前后跨度50 年。全剧三幕,一幕反
映一个时代,作者通过三个可诅咒时代的埋葬,含蓄地点明了“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的生活真理。

面对着反映半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情世故这样一个大容量
的戏剧,老舍独具匠心地选取北京一家祖传的裕泰茶馆,作为剧情展开的场
所。老舍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
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独特的“窗口”,深刻地描绘出
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出色地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剧作塑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如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
家秦二爷和仗义豪爽的常四爷,此外,还有太监、旗人、教士、农民、军官、
警察、大兵、特务、流氓、打手、相面的、拉纤的、女招待等各色人物共70
多个。剧作以人物带动故事,充分体现了该剧以人为主而不以事为主的特点。

《茶馆》显示了作者丰厚的生活基础,洞察生活本质的深邃的观察力和
概括提炼生活的高超技巧。该剧反映的时间之长,人物之多,事件之复杂,
生活面之广阔,为中外戏剧史上所罕见。在刻画人物上,即使是那些仅出场
一次的人物,老舍三笔两笔就能写出其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剧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茶馆》里的人物都是地道的
北京人,环境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里的陈设、风土人情,都是地道的北
京味儿。

《茶馆》的语言充分体现了老舍作为一代语言大师的功力。简洁通俗,
含蓄生动,耐人寻味,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和生活化。已故人艺导演焦菊隐
先生,要求演员在处理老舍剧本的台词时,不要随便增减一字,是很有见地
的。

(邓星明)


丹心谱(存目)

苏叔阳

《丹心谱》导读

作者苏叔阳(1938-),河北保定市人。1960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党史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高校任教,1977 年开始创作话剧和电影剧
本,1978 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主要作品有话剧《丹心谱》、《左邻
右舍》,电影剧本《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等。

《丹心谱》是苏叔阳1978 年春创作的五幕话剧,它是粉碎“四人帮”之
后,戏剧工作者最早涉及“揭批四人帮,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剧
作之一,也是苏叔阳话剧处女作。该剧的发表与演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
起巨大的反响与强烈的共鸣,曾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 周年献礼演出
创作一等奖。

剧作以1975 年全国四届人大闭幕到1976 年初周总理逝世这一特殊时期
为背景,以研制治疗冠心病的03 新药为情节线索,歌颂了方凌轩等医务工作
者为执行周总理指示不惜坐牢杀头的凛然正气,揭露了“四人帮”及其爪牙
阻挠03 新药的研制以达到反对周总理的罪恶行径。在这场艰难复杂的斗争
中,各类人物纷纷登场亮相,其中,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有正直无私、风趣
幽默的老中医丁文忠和巧舌如簧、趋炎附势的风派人物庄济生。

《丹心谱》把歌颂周总理同揭批“四人帮”巧妙地结合起来,戏里周总
理虽未出场,但周总理一片丹心为人民的崇高形象被烘托得十分感人,收到
了比写实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丹心谱》在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地把知识分子作为英雄人物来塑造,不
但在同类题材中独树一帜,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深远影
响。

《丹心谱》摒弃了文革中流行的文学创作公式化、模式化的倾向,严格
按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和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冲突来
表达作品的主旨。

《丹心谱》语言生动凝炼,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尤
其是语言个性化方面,取得较高成就。

(邓星明)


陈毅市长(存目)

沙叶新

《陈毅市长》导读

作者沙叶新(1939—),回族,南京人,1961 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
中文系。主要剧作有《一分钱》、《一篮菜秧》、《约会》、《陈毅市长》、
《马克思秘史》等。同别人合作的剧作有《论烟草之有用》、《假如我是真
的》、《大幕已经拉开》等。

《陈毅市长》是沙叶新1980 年创作的十场话剧,当年即被上海人民艺术
剧院搬上舞台,在戏剧界和广大观众中均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在塑造无
产阶级领袖人物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成功戏剧,获得1980—1981 年全国优秀话
剧创作奖,后又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各地播映,得到全国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对于陈毅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剧本没有去写他当年坚持赣南
游击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