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使齐拉特目瞪口呆:真是想不到。
齐拉特这时才明白,自己向这位罗斯福时代“实际管理国家的人”、现在肯定将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人再谈下去是毫无意义的。
齐拉特感叹起来。
美国呀,你要倒霉了!世界呀,也要倒霉了!
第八部分:发威试验前夕发生的几件大事
政治家们在行动,科学家们也在行动。不过,他们不是按照玻尔所指示的方向,而正好相反,因为政治家那边有命令。
欧洲战场结束了战斗1945年5月8日,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通过无线电广播宣布:盟军的任务于1945年5月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41分完成。艾森豪威尔的庆祝讲话充满了深情,他说:我怀着难得的荣幸,代表一支近500万战斗人员的胜利军队讲话。他们,以及那些如此出色地支援了他们的妇女们,组成了盟军的远征军。这支远征军已经解放了西部欧洲。他们已经消灭了,或俘虏了总数比他们自己的数量多得多的敌军,从瑟堡到吕贝克、莱比锡和慕尼黑,在这相隔几百英里的战线上胜利进军……
这些辉煌的胜利并不是没有忧伤和痛苦而轻易获得的。仅仅在这一战区,就有8万美国士兵和相等数量的其他盟国军人丧失了生命,从而使我们其余的人能够生活在自由的阳光之下……
但是,这一部分工作终于完成了。从这个战区不再会有曾给千家万户带来如此悲伤的伤亡通知书寄往美国了。战争的隆隆声已经从欧洲舞台上消逝。格罗夫斯派出的情报小组闹清楚了德国原子弹制造的真相1943年,格罗夫斯成立了一个情报小组,专门负责搜集德国有关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情报。小组的名字叫“阿尔索斯”,在希腊文中为“格罗夫”。小组的负责人是鲍里斯·帕什中校。
1944年帕什在伦敦建立了一个基地,那时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正向法国腹地推进。
盟军推进到巴黎时,戴高乐将军提出要求,让“自由法国”的战士首先进入巴黎。罗斯福同意了,盟军军士留在城外,让“自由法国”的战士开进巴黎。
在这一情况下,帕什中校领导的小分队,趁机尾随“自由法国”的战士进了城,成为第一批进入巴黎的美国部队。
帕什急着进入巴黎,是为了及早地找到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以便从他那里了解到有关德国原子弹研制的详细情况。他率领小分队不顾剩余的纳粹狙击手的枪击,在巴黎小巷中穿来穿去,终于找到了他要找的目标。
小组从弗雷德里克·约里奥那里得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情报。按照约里奥提供的线索,小组首先找到了斯特拉斯堡的实验室。帕什在那里得到了大量相关文件。花了两天两夜,他们看完了那些文件,并且得出结论:德国没有原子弹。
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格罗夫斯。格罗夫斯不以文字为满足,他下令收集证据——最好是人证。
格罗夫斯记得,德国占领比利时时,曾把联合矿业公司的1200吨铀矿石运回了德国。如果德国人制造原子弹,一定要用上那些矿石。而如果矿石依然存在,那就大体可以做出否定的判断。
随后,帕什了解到了那批矿石曾经存放的地点——斯塔斯福特。他们需要去那里。而且当时情况紧急,因为斯塔斯福特在苏联红军前进的路线上,而且从红军推进的速度看,如果不尽快赶到,那里就会被苏军占领。而如果那样,真相如何就难以弄清楚了。万一那批可贵矿石还在,它就成为苏军的囊中之物。帕什迅速决断,并且找到了第12军团司令奥马尔·布拉德利将军,抢在苏军前面,赶到了那里。
谢天谢地,那批矿石大部分还在。它们被装在钢桶里,存放在一个破旧的敞棚里。帕什向第12集团军要了足够的卡车,把它们运到火车站,后来又把那些矿石运回了美国。这些铀矿石被用到了橡树岭的克林顿工厂。“小男孩”的筋骨成长所需的养料中,就有这些德国印记的养料。
收索德国的科学家成了帕什下一个任务。帕什小组从约里奥那里得到确实的情报,海森堡、哈恩、盖革等人在德国西南部黑森林地区的海格尔洛赫。
他们赶到了那里。那里有一个反应堆,用一吨半重水作减速剂,燃料包括664块立方体铀,拴在78根链条上。
这些装置说明,德国还没有能力制造原子弹。
海森堡、哈恩、盖革等人都在那里,他们被押送到了英国。美国成立“临时委员会”和“目标委员会”直到欧洲战事结束,杜鲁门仍有两种选择:一,接受玻尔、史汀生、布什和科南特的建议,把“原子弹的革命性”活动继续下去;二、按照丘吉尔、贝尔纳斯的见解办,保持所谓核垄断地位,坚持核威慑。
事实上,杜鲁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艾森豪威尔结束欧洲战事讲话的第二天,即当年的5月9日,按照杜鲁门的指令,旨在处理原子弹事务的最高权利结构“临时委员会”成立。随后,旨在选择轰击日本目标的“目标委员会”成立。
第八部分:发威确定轰击日本
“临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要“目标委员会”尽快投入工作。
“目标委员会”由部分军方将领和科学家组成。格罗夫斯出席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明确讲,根据“临时委员会”的意见,目标不能多于四个。这使大家明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美国的“核武库”中没有更多的存货。
美国空军509混合大队的队长保罗·蒂比茨上校和副队长帕森也出席了会议。早些时候,他们奉命派出最优秀的飞行员到古巴按要求进行了飞行训练。会议要确定目标,少不了他们所掌握的飞行数据。
保罗·蒂比茨上校说,他的飞行员已经在古巴训练了六个星期。关于载重,上校说,飞行员起飞时总载重是135万磅,带着的“南瓜”——未来的称为“胖子”的原子弹的模型——是1万磅。飞行距离达4300公里。“南瓜”从32万英尺的高空投下。完成一次这样的飞行,飞机返回基地时尚余900加仑燃料。
“南瓜”已经投下了19个。
根据这些飞行数据,委员会最后确定了3个保留目标:京都、广岛和新睸。
东京没有列入目标,因为那里差不多已经被美国的空军夷为平地,只有皇宫那边才有尚未倒塌的建筑。
委员会还得出了下列一致见解:1不具体确定目标,这将留待以后在基地确定,那时将得悉天气状况。
不考虑把工业区域的位置定为定点轰炸目标,因为在这三个目标中,这样的区域很小,分布在城市边缘,十分分散。
要争取把第一个装置投掷在已选中城市的中心;这就是说,不需要以后的一个到两个装置来进行全面的摧毁。这个委员会的结论交到了格罗夫斯手上。按照杜鲁门总统的指令,一个“临时委员会”成立。这个委员会是当时在总统之下处理原子弹问题的最高权力机构。2京都被排除
过了若干天,即当年的5月30日,格罗夫斯从他的弗吉尼亚大街的办公室过河,来到了五角大楼。
史汀生对轰炸日本城市的沮丧是不加掩饰的。格罗夫斯是应陆军部长的要求前来的。
“目标就那样了?” 格罗夫斯一进陆军部长的办公室,就这样被问到。
“是这样,部长先生。我已经写好了报告,预定第二天早上呈交给马歇尔将军。” 格罗夫斯回答。
史汀生:“那就是说,你的报告已经完全写好了,是吗?”
格罗夫斯:“我还想再看一遍,部长先生。我要确保一切都妥贴无误。”
史汀生:“那么,我想看一看。”
格罗夫斯:“您会看到它的,部长先生——马歇尔将军会呈送给您……”
史汀生:“不,现在。”
格罗夫斯:“现在?”
史汀生:“现在。”
格罗夫斯:“可是,还在河那边,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拿到。”
史汀生:“我一整天都有时间,我知道你的办公室运转神速。这张写字台上有一个电话。你把电话拿起来,叫通你的办公室,要他们把报告送到这里来,立刻。”
格罗夫斯担心越过了马歇尔将军,因此表示:“我认为这事应该由马歇尔将军来呈送给您……”
史汀生:“我要首先看到它。在这个问题上谁也不能告诉我应该怎样做。在这件事上我是主角。你还是把那个报告拿到这里来为好。”
格罗夫斯只好顺从,拨通了电话。
在等待的期间,史汀生问:“你们确定了京都是不是?”
格罗夫斯:“是。”
史汀生:“为什么?”
格罗夫斯:“这是比较中意的目标……”
史汀生打断了他:“还是中意的……”
格罗夫斯:“这个城市的大小正好使我们可以没有疑问地弄清楚原子弹的真实效果……”
史汀生又打断了格罗夫斯:“我不愿意使京都被炸。”
格罗夫斯不说话了。史汀生接着说:“京都是一个古都,有悠久的历史,是日本的文化中心。这样一个城市,有什么理由非炸平了它不成呢? ”
报告送到了,史汀生看了一遍,然后走到那扇把他的办公室同马歇尔将军的办公室隔开的门前,把门打开,向那边喊道:“马歇尔将军,你如果不忙的话,我希望你来一下。”
马歇尔过来了,史汀生未加任何解释就对马歇尔说:“马歇尔,格罗夫斯刚刚把他的有关建议目标的报告带给我看了。” 史汀生接着强调说: “我不喜欢。我不喜欢列上京都。”
格罗夫斯意识到自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