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写杂谈-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面前,不过什么时候才能够达到光明,那就是问题了。这一点你一定

也很清楚。路你自己也会找到。这些都用不着我来告诉你。但是对于你

的来信我觉得我仍然应该写几句回答的话。你谈起我的幼年,你以为你

比从前更了解我,你说我说出了你很久就想说而未说出的话,你告诉我

你读我的《家》读了一个通夜,你在书里见到你自己的面影——你说了

那许多话。你现在完全知道我是在怎样的环境里长成的了。你的环境和

我的差不多,所以你容易了解我。

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

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第一段。我想写的事情太多了,

而我的拙劣的笔却只许我写出这么一点点。我是那么仓卒地把它结束了

的。现在我应该利用给你写信的机会接着写下去。我要来对你谈谈关于

我的先生的话,因为你在来信里隐约地问起“是些什么人把你教育成了

这样的”。

在给香港朋友的信里,我说明了“是什么东西把我养育大的”。现
在我应该接着来回答“是些什么人把我教育成了这样的”这个问题了。
这些人不是在私塾里教我识字读书的教书先生,也不是在学校里授给我
新知识的教员。我并没有受到他们的什么影响,所以我很快地忘记了他
们。给了我较大影响的还是另外一些人,倘使没有他们,我也许不会成
为现在这个样子。

我的第一个先生就是我的母亲。我已经说过使我认识“爱”字的是

她。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

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

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

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

仆,怜恤他们,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母亲自己

也处过不少的逆境。在大家庭里做媳妇,这苦处是不难想到的。①但是母

亲从不曾在我的眼前淌过泪,或者说过什么悲伤的话。她给我看见的永

① 见《新约·约翰福音》第八章第十二节。
① 《家》里面有一段关于母亲的话,还是从大哥给我的信里摘录下来的,“她又含着眼泪把她嫁到我们家
来做媳妇所受的气一一告诉我。。。爹以过班知县的身份进京引见去了。她在家里日夜焦急地等着。。这
时爹在北京因验看被驳,陷居京城。消息传来,爷爷时常发气,家里的人也不时揶揄。妈心里非常难过。。。
她每接到爹的信总要流一两天的眼泪。”

远是温和的、带着微笑的脸。我在一篇短文里说过:“我们爱夜晚在花
园上面天空中照耀的星群,我们爱春天在桃柳枝上鸣叫的小鸟,我们爱
那从树梢洒到草地上面的月光,我们爱那使水面现出明亮珠子的太阳。
我们爱一只猫,一只小鸟。我们爱一切的人。”这个爱字就是母亲教给
我的。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
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
全性格的根柢。

因为我有这样的母亲,我才能够得到允许(而且有这种习惯)和仆
人、轿夫们一起生活。我的第二个先生就是一个轿夫。

轿夫住在马房里,那里从前养过马,后来就专门住人。有三四间窄
小的屋子。没有窗,是用竹篱笆隔成的,有一段缝隙,可以透进一点阳
光,每间房里只能放一张床,还留一小块地方做过道。轿夫们白天在外
面奔跑,晚上回来在破席上摆了烟盘,把身子缩成一堆,挨着鬼火似的
灯光慢慢地烧烟泡。起初在马房里抽大烟的轿夫有好几个,后来渐渐地
少了。公馆里的轿夫时常更换。新来的年轻人不抽烟,境遇较好的便到
烟馆里去,只有那个年老瘦弱的老周还留在马房里。我喜欢这个人,我
常常到马房里去,躺在他的烟灯旁边,听他讲种种的故事。他有一段虽
是悲痛的却又是丰富的经历。他知道许多、许多的事情,他也走过不少
的地方,接触过不少的人。他的老婆跟一个朋友跑了,他的儿子当兵死
在战场上。他孤零零的活着,在这个公馆里他比谁更知道社会,而且受
到这个社会不公平的待遇。他活着也只是痛苦地捱日子。但是他并不憎
恨社会,他还保持着一个坚定的信仰:忠实地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他这“忠心”并不是指奴隶般地服从主人。
他的意思是忠实地依照自己的所信而活下去。他的话和我的母亲的话完
全两样。他告诉我的都是些连我母亲也不知道的事情。他并不曾拿“爱”
字教我。然而他在对我描绘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或者叙说了他自己的
悲痛的经历以后,就说教似地劝告我:“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
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自己不要骗人,不要亏待人,
不要占别人的便宜。。。”我一面听他这一类的话,一面看他的黑瘦的
脸、陷落的眼睛和破衣服裹住的瘦得见骨的身体,我看见他用力从烟斗
里挖出烧过两次的烟灰去拌新的烟膏,我心里一阵难受,但是以后禁不
住想是什么力量使他到了这样的境地还说出这种话来!

马房里还有一个天井,跨过天井便是轿夫们的饭厅,也就是他们的
厨房。那里有两个柴灶。他们做饭的时候,我常常跑去帮忙他们烧火。
我坐在灶前一块石头上,不停地把干草或者柴放进灶孔里去。我起初不
会烧火,看看要把火弄灭了,老周便把我拉开,他用火钳在灶孔里弄几
下,火就熊熊地燃了起来。他放下火钳得意地对我说:“你记住,火要
空心,人要忠心。”的确,我到今天还记得这样的话。

我从这个先生那里略略知道了一点社会情况。他使我知道在家庭以
外还有所谓社会,而且他还传给我他那种生活态度。日子一天一天像流
星似地过去。我渐渐地长大起来。我的脚终于跨出了家庭的门限。我认
识了一些朋友,我也有了新的经历,在这些朋友中间我找到了我的第三
个先生。


我在一篇题作《家庭的环境》的回忆里,曾经提到对于我的智力的
最初发展有帮助的两个人,那就是我的大哥和一个表哥。我跟表哥学过
三年的英文;大哥买了不少的新书报,使我能够贪婪地读它们。但是我
现在不把他们列在我的先生里面,因为我在这里说的是那些在生活态度
上(不是知识上)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的人。

在《我的幼年》里,我叙说过我怎样认识那些青年朋友。这位先生

就是那些人中间的一个。他是《半月》的一个编辑,我们举行会议时总

有他在场;我们每天晚上在商场楼上半月报社办事的时候,他又是最热

心的一个。他还是我在外国语专门学校的同学,班次比我高。我刚进去

不久,他就中途辍了学。他辍学的原因是要到裁缝店去当学徒。他的家

境虽不宽裕,可是还有钱供他读书。但是他认为“不劳动者不得食”,

说“劳动是神圣的事”①。他为了使他的言行一致,毅然脱离了学生生活,

真的跑到一家裁缝店规规矩矩地行了拜师礼,订了当徒弟的契约。每天

他坐在裁缝铺里勤苦地学着做衣服,傍晚下工后才到报社来服务。他是

一个近视眼,又是初学手艺,所以每晚他到报社来的时候,手指上密密

麻麻地满是针眼。他自己倒高兴,毫不在乎地带着笑容向我们叙述他这

一天的有趣的经历。我们不由得暗暗地佩服他。他不但这样,同时还实

行素食。我们并不赞成他的这种苦行,但是他实行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

却使我们齐声赞美。

他还做过一件使我们十分感动的事,我曾把它写进了我的小说
《家》。事情是这样的:他是《半月》的四个创办人之一,他担负大部
分的经费。刊物每期销一千册,收回的钱很少。同时我们又另外筹钱刊
印别的小册子,他也得捐一笔钱。这两笔款子都是应当按期缴纳不能拖
延的。他家里是姐姐管家,不许他“乱用”钱。他找不到钱就只好拿衣
服去押当,或是当棉袍,或是当皮袍。他怕他姐姐知道这件事,他出去
时总是把拿去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进了当铺以后才脱下来。当了钱就
拿去缴月捐。他常常这样办,所以他闹过热天穿棉袍的笑话,也有过冬
天穿夹袍的事情。

我这个先生的牺牲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决心,以及他不顾一切毅然实

行自己主张的勇气和毅力,在我的生活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第

一次在他的身上看见了信仰所开放的花朵。他使我第一次知道一个人的

毅力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母亲教给我“爱”;轿夫老周教给我“忠实”

(公道);朋友吴教给我“自己牺牲”。我虽然到现在还不能够做到像

他那样地“否定自己”,但是我的行为却始终受着这个影响的支配。

朋友,我把我的三个先生都简略地告诉你了。你现在大概可以明白

是些什么人把我教育到现在这个样子的罢。我自己相当高兴,我毕竟告

诉了你一些事情,这封信不算是白白地写了。

1936 年9 月

爱尔克的灯光① 

① 他很喜欢当时一个流行的标语:“人的道德为劳动与互助:唯劳动乃能生活,唯互助乃能进化。”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1941 年4 月19 日《新蜀报·蜀道》。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
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
识我自己。还是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