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兵至学堂,又有学生劝秋瑾向后门乘船渡河而逃,秋瑾神色自如,只令学
生及办事员先走,自居内室端坐不动。清兵攻入前门,秋瑾束手就擒。陶成
章是浙江革命党人,在光复会中有重要地位,且与秋瑾过往甚密,他的记述
影响极大。冯自由是秋瑾参加同盟会的介绍人,所记不能不信。此外,秋宗
章《六六私乘》亦持此说。多年来,史学界对秋瑾的被捕经过,一般都采“开
枪拒捕”之说。有些秋瑾传专门有一节“血战大通校”,说秋瑾率领学生当
场打死清军几十人。中华民国史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秋瑾》也说:“秋瑾
和少数学生持枪械同清兵搏斗,击毙清兵数人,学生死两人,终因众寡悬殊, 
抵抗失败,秋瑾及程毅等六人不幸被捕。”至于一些描写秋瑾的电影、剧本
等文艺作品,更是绘声绘色,细致入微了。
近年来,史学界对秋瑾“开枪拒捕”之说提出了疑问。郭长海于1982 
年第12 期《学术月刊》撰文认为:秋瑾在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风声日紧的
情况下,采取了应变措施,如销毁光复会文件、革命党人来往函件,将学生
操练用的枪枝弹药数十支藏匿。她要渡过难关,静待一周后的全省大起义。
从被围的客观情况看,也不存在武装拒捕的可能性,清兵400 余人,而大通
学堂在校学生只有10 多人;案发时清兵一无伤亡,学生中只有两人在越河逃
跑时中弹伤亡,当时与秋瑾同时被捕的还有程毅等6 人,其中有叛徒蒋继云, 
他们的口供以及其他档案都没有秋瑾“开枪拒捕”的记载。至于贵福的“告
示”咬定秋瑾“开枪拒捕”,是因为秋瑾被捕前已藏起枪弹,烧毁文件,定
罪无凭证;秋瑾被害后,贵福又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他知道治下的臣民“犯
上作乱”将会祸及自己。而且,他平时和大通学生的关系也不错,在大通学
堂开学之日,曾书赠秋瑾一副对联:“竞争世界,雄冠地球”。审讯时,秋
瑾在公堂上指着贵福说他也是“同党”,这使贵福必欲置秋瑾于死地而后能
安了。所以,他一夜之间三次往访劣坤周百图,以谋“杀秋法条”。商议结
果,“拒捕已可为据,贵福采纳之”。(见《秋瑾史料》)于是,在向巡抚
的报告和《安民告示》中都说秋瑾“开枪拒捕”了。
秋瑾是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被捕后大义凛然,坚不吐实,壮烈牺
牲,为何没有武装拒捕呢?《浙江学刊》1983 年第1 期发表潘鹤松的文章, 
认为秋瑾是出于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即等待嵊县党羽万余人的到来,然后举
事,共同袭取杭州。另外,秋瑾对当时形势的险恶、敌情的严重估计不足, 
以为只要藏起枪弹,销毁文件,便可如四月间搜查大通学堂一样无事了。

(贾广宝) 
小凤仙的身世和归宿如何? 
小凤仙是一个幼年即堕入青楼的妓女,她与蔡锷交往及助蔡出走,使她
与民国初年的政坛发生了传奇性的联系。以往野史说部对此渲染颇多,近年
来又因《知音》、《一代风流》、《蔡锷与小凤仙》等影剧的问世而使她成
为众所周知的人物。
小凤仙的出身、家世及堕入青楼的原因,各家说法不一。有说其父为清
季武官,落职后贫不能活,遂质凤仙于妓寮;有说小凤仙本是一旗人姨太太
之女,父母双亡后无奈而落入妓院;也有说其父为仇人所陷,倾其家产而鬻
凤仙,辗转入青楼。无论何种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小凤仙早年生
活比较贫困而坎坷多变,这种经历对她后来的思想不能不留下影响。
民国初年,蔡锷智走云南,组织护国军,反对帝制。小凤仙在蔡锷智脱
袁世凯的羁绊中无疑起过一定的作用,然而蔡锷究竟怎样飞出侦探四布的牢
笼,小凤仙究竟怎样帮助蔡锷脱身,各家记载颇多歧义。
天忏生、冬山说蔡锷带着小凤仙至天津,在旅馆内诈称有病,由后门逸, 
乘日本轮船出走。(《黄克强蔡松坡轶事》附录《小凤仙逸事》)哈汉章则
谓出走之日,蔡锷设计打了一夜牌,次日绝早至总统府,并打电话约小凤仙
午间到某处吃饭。乘人不察时,蔡锷密由政事堂出西苑门,乘车赴津,绕道
日本抵滇。(《春耦笔录》)也有人说蔡锷由津渡日时,小凤仙曾要求一起
东行,为蔡劝止。甚至还有蔡锷东渡日本,小凤仙亦同舟而行,至蔡由日转
道昆明时才回北京的说法。事实上、这些说法多属当时文人添加的枝叶。
关于这个问题,雷飙回忆他听蔡锷口述的赴滇经过最为详细:一日晚间
小凤仙处请客,正当宾客满座、狂歌畅饮之际,蔡锷悄悄离去,单身赴崇文
门车站乘火车赴天津,次日早晨到达,住进日本共和医院。袁世凯得到报告
后,立即派蒋百里与一个参议官赴津挽留。蔡锷告诉他们这次来津确实是为
了养病,并请他们转达于袁世凯。蔡锷知天津非久留之地,当天晚上即隐姓
埋名,化装后去塘沽坐船赴沪。不料船到上海时,岸上军警林立,侦探上船
搜查,于是蔡锷便不上岸,乘原船赴日本神户,而神户警察搜查也十分严密, 
只能再乘该船返沪,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秘密买通船上的服务员,请他代购
去香港的船票,这才辗转由香港到越南,最后抵达云南。(《蔡松坡先生事
略》,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册)雷飙是追随蔡锷多年的僚属,他的说
法可信度较高。
蔡锷病逝后,小凤仙的归宿又如何呢?天忏生等人谓,蔡锷去世后,小
凤仙痛不欲生,留下一绝命书后饮鸩自毙。《民国通俗演义》即取材于此。
但这全属虚构。
当蔡锷遗体自日本运回,北京各界为他举行隆重追悼会时,小凤仙白马
素车,亲临祭奠,并挂一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北
京晚报》前些年也曾发表过文章,说小凤仙直至解放后还在人间,隐姓埋名, 
同一个工人结了婚,居东北某地。当梅兰芳赴朝鲜慰问志愿军路过东北时, 
她还拜访了梅兰芳,并要梅为她保密,这都说明小凤仙并未因蔡锷的去世而
自杀。流传很广的小凤仙的另一副挽联是:“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

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 
桃花颜色亦千秋。”这副挽联文情俱佳,对仗工整,显然非小凤仙的文化素
养所能属,而系文人代笔。它的作者有人说是易顺鼎,有人说是樊增祥,也
有人说是杨云史。易、樊、杨三人均为当时擅长诗文的名士。还有人说这出
自前清翰林朱文劭的手笔,也有人认为这是易宗夔寄居北京时应友人邀,代
小凤仙作的,以后收入他所著的《新世说·伤逝篇》中。无论此联出自何人
手笔,都较适当地表明了小凤仙与蔡锷各自的身份及其因缘,它因这段传奇
而产生,也因这段传奇而为后人广为传颂。
(马自毅) 
1923 年紫禁城特大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1923 年6 月27 日(一说6 月26 日),这天晚上,天上月朗星稀,地下
燥热无风,北京城的许多人家都在外面打扇纳凉。9 点多钟,一道火光从紫
禁城东北角冲天而起,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夏日的夜空,这一场特大火灾从紫
禁城东路静怡轩开始烧起,延烧到延寿阁。宏伟高大的延寿阁倒塌时,将正
燃烧的椽梁架在别的宫殿上,这样一来,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
池、积翠亭、广生楼、凝辉楼、香云亭等顿时化为一片火海。宫中数百年的
参天松柏,也变成一棵棵火树。
这场大火据说是意大利使馆的消防队发现并首先赶到的。但大火发生
时,内务府中堂绍英为防意外,令紫禁城卫队先不要开官门,结果消防队被
阻在宫外,导致火势蔓延。及至宫门打开,军警和全城的消防队赶到,又因
宫中无水而一时无用武之地。后来将所有的水龙接在一起,取紫禁城外御河
之水扑救,一根水龙面对一片火海亦是杯水车薪。意大利消防队指挥大家拆
除房屋、隔断火道,直到次日早上才将这场大火扑灭。
这次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这些楼阁建筑都非常宏伟壮丽,里边存
放的奇珍异宝堆积成山,是清宫存放珍宝最多的地方。烧毁的珍品主要有: 
敬慎斋所藏明景泰年间刻制的大藏经版数千块,广生楼所藏全部大藏经,古
云楼、凝辉楼所藏钻石顶金亭四座、金佛及金质法器数千件,中正殿所藏大
金塔一座、全藏真经一部。此外,还有清代9 个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历代
名人字画、古铜、古瓷,以及溥仪结婚时所收的全部礼品。
事后清理火场,仅将熔入土中的金水重新熔化而成的纯金即达三四百斤
之多。这场特大火灾造成的损失没有具体统计,但无疑是极为惨重的。火灾
以后,溥仪下令追查责任。要追查责任,首先要弄清这场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对于紫禁城这场特大火灾的起因,众说不一。
一种说法是宫内太监监守自盗。溥仪退位以后,经常与溥杰等人将宫中
珍玩偷盗出宫,太妃们也常将珍贵物品交心腹太监运出变卖。“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内务府官员与太监勾结,偷盗之风愈来愈严重。仅1922 年至
1923 年6 月火灾前,已经查实的被盗物品就有重达百余斤的金钟两个,古铜
器、金器、玉器数十件。北京当时的古玩铺,经常发现宫内的古物。大火以
后,建福宫首领黄进禄供述了太监多次偷盗古物的内情。
那段时间,溥仪无所事事,经常与庄士敦在一起,叫太监们将宫内收藏
的古玩一一取来欣赏。有几次,溥仪所要的古玩竟然取不出来,监守自盗的
太监们眼看纸包不住火,罪行马上就要暴露,于是纵火灭迹。

据参加宫中灭火的消防队说,他们初到宫中时,曾闻到一股浓烈的煤油
味。溥仪闻讯后,认定太监监守自盗,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