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琼花岛,元至元四年筑宫城,山适在禁中,遂赐今名。”显然,这是认为
崇祯自缢于今北海之白塔山了。
十一、《明亡述略》上:“丁未,内城陷,帝崩于西山。” 
十二、钱《甲申传信录》卷一:“上怆惧还宫,易袍履,与承恩走万
寿山,至巾帽局,自缢。大明大行皇帝于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夜子时。
龙驭上宾。”“九门提督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随驾入巾帽局自缢。”《胜
朝遗事》也有如是记载。
十三、俞平伯《崇祯吊死在哪里?》:“西方作家邓尼在《一代的伟人》
书中,如此记载明崇祯帝一事(笔者案:上言崇祯砍伤长平公主事):‘她
那精神错乱的父亲就北出宫廷爬上煤山,在那里又查看外国来的大炮,他又
给李自成写了血书,要求他不要压迫老百姓,不要再用那些不忠的官僚。然
后他自己就在管园人所在小屋里椽子上吊死了。’” 
总结上述,可见关于崇祯皇帝的死地有六说:自缢于煤山(或曰万岁山) 
之树下,自缢于山亭,自缢于今北海之白塔山,自缢于西山,白缢于巾帽局, 
自缢于管园人小屋。
据考:明末的万岁山就是煤山。崇祯帝吊死煤山比较可信,也合乎情理,

但到底是吊死在海棠树下、松树下、槐树下,还是亭子里?目前还不好下结
论。
(范沛潍) 
清太祖为何杀害同胞弟? 
1861 年(清成丰十一年)7 月,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去世,怡亲王
载垣、郑亲王端华、尚书肃顺等称“赞襄政务王大臣”,受遗诏辅政。不久, 
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发动北京政变,肃顺陈尸西市,载垣、端华赐死宗人,府。
这端华、肃顺系同胞兄弟,时人号“端三肃六”,他们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
弟舒尔哈齐的八世孙。
有清一代,舒尔哈齐默默无闻,即使今人闲话清史,述及帝业肇起,也
惟知太祖而已。其实舒尔哈齐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与努尔哈赤一起奠
定了清朝300 年江山的基石,若说他是仅次于太祖的清帝国的缔造者,也并
非过誉。
努尔哈赤弟兄5 人,但称得上同胞手足的只有三弟舒尔哈齐、四弟雅尔
哈齐。1583 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误杀,当时努尔哈赤25 岁, 
舒尔哈齐20 岁,兄弟遽失护恃,明人谓为“孤雏”,十分可怜,辽东镇帅李
成梁觉得努尔哈赤父祖死不当辜,就让努尔哈赤继父祖领建州左卫都指挥, 
给还敕书、马匹,也未加留意。谁想努尔哈赤兄弟沉潜有心计,为报父祖亡
仇,生聚教训,秣马厉兵,不几年间,建州异军突起,不但令周围女真名酋
刮目相看,明朝和朝鲜也都知道有“奴速”兄弟二人多智习兵,其志不在小。
明朝人称努尔哈赤为奴儿哈赤,舒尔哈齐为速儿哈赤,故有“奴速”之称。
当时朝鲜政府得到情报说,努尔哈赤自称为王,其弟称船将,立志“报仇中
原”。明朝留心边事的人记述说,凡军机大事,努尔哈赤兄弟登高密议,决
定之后,雷厉风行,竟无一人了解内幕。以后努尔哈赤晋都督,加龙虎将军
勋衔,舒尔哈齐也被明廷授予都督崇阶,故在建州内部人称舒尔哈齐“二都
督”,到1611 年(万历三十九年)舒尔哈齐去世时,不仅统一了建州女真, 
而且灭掉了海西女真哈达、辉发二部。昔人曾三,“女直(即女真)兵满万, 
天下不能敌”。此时建州有精兵劲卒数万,鲸吞女真,虎视辽东,已成不制
之势,总之,在开创帝业的最艰苦的头30 年间,是努尔哈赤兄弟二人打的天
下,然而清代官修史书中,舒尔哈齐对清王朝的丰功伟绩却无从追寻,这实
在耐人寻味。
还是从舒尔哈齐之死谈起吧。据《清实录》所记,1611 年8 月19 日舒
尔哈齐“薨,年四十八岁”,但何以致死,丧仪如何,全不作交代,不免让
人疑窦丛生。当时明朝方面的记载则为:“奴酋忌其弟速儿哈赤兵强,计杀
之”(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奴儿哈赤杀其弟速儿哈赤,并其兵” 
(沈国元《皇明从信录》)。对这次骨肉相残的内幕,明代黄道周说得绘声
绘影:“酋疑弟二心,佯营壮第一区,落成置酒,招弟饮会,入于寝室,锒
铛之,注铁键其户,仅容二穴,通饮食,出便溺。弟有二名裨以勇闻,酋恨
其佐弟,假弟令召入宅,腰斩之。”(《博物典汇》)黄氏所云不可目为无
稽之谈。清人撰《满文老档》记舒尔哈齐事始起于1609 年(万历三十七年) 
3 月间,努尔哈赤以舒尔哈齐图谋出走自立尽夺其所属军民,又杀舒尔哈齐
一子及一僚属。两年后,舒尔哈齐死去。揣度当时情状,舒尔哈齐自有军兵,

不可能束手就擒。努尔哈赤用计囚禁,杀其亲信以震慑其族党,是意中之事。
舒尔哈齐以一代雄杰,纵非被戮而亡,亦会自毙于囚室。明人谓努尔哈赤杀
弟,并非诬传。今天史家即奉此说,认为舒尔哈齐为其兄囚杀。
坐实努尔哈赤杀弟之后,这桩疑案仍余波未平。努尔哈赤兄弟二人相依
为命,最为亲厚,为什么竟闹得同室操戈、骨肉相残?通常认为是权力之争
使然。舒尔哈齐与其兄同为明廷任命的管理建州女真的官员,二人又分别统
辖自己属下的兵马,若舒尔哈齐能屈身事兄,自然相安无事,而舒尔哈齐偏
偏又是桀骜难制的人,他虽不及其兄兵强马壮,但处处要分庭抗礼,兄弟之
间难免参商龃龉,裂痕日大。舒尔哈齐最后决心离兄出走,自树旗帜。在努
尔哈赤来说呢,当时强邻环伺,断不容在自己身边又立一敌国,由此而导致
努尔哈赤火并舒尔哈齐,近来又有新的解释,以为努尔哈赤兄弟之争,决不
单是权力的争夺,而是一场“叛明”和“拥明”的斗争,建州内部本有拥明
派的社会基础,明廷又扶持舒尔哈齐重建建州右卫以削弱勃兴中的努尔哈
赤。持这种看法者,还考得新设建州右卫治所黑扯木在辽宁铁岭东南。看来, 
清太祖杀弟疑案一时还难以完全澄清。
不管权力之争也罢,政见之争也罢,二者互相交织也罢,舒尔哈齐为其
兄有意诛除则是确定无疑的。舒尔哈齐生前有大功于清室而身后竟寂寥无
闻,清人所修官书虽不得不记其死,但又不敢明言其死事,国初诸王冤案后
被清帝昭雪者不乏其例,独不及舒尔哈齐,这些固然因为努尔哈赤的子孙们
不愿以杀弟恶名加之其祖,另一方面,在清人看来,努尔哈赤杀弟也是出于
维护帝业的目的,因此不能翻太祖手定铁案。舒尔哈齐之子济尔哈朗后以功
得封郑亲王,终清之世,工爵世袭罔替,即俗称“铁帽子王”也,这在一定
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对舒尔哈齐开创之功的酬答吧。
(郭成康) 
顺治皇帝有没有皈依空门? 
清世祖(1638…1661 年)爱新觉罗·福临,为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6 
岁即位,年号顺治。开始由皇叔父多尔衮代为摄政,至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
亲政。先后灭南明福王、唐王、鲁王等政权。少年英武,虽亲政时间不长, 
却为清代近300 年的统治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顺治十七年(1660 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宠爱的皇贵妃董鄂氏去世,他
十分悲痛,不仅辍朝五日,而且将她晋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
温惠端敬皇后”。传说半年后,顺治勘破红尘,于次年正月遁入山西五台山, 
削发为僧。民国初,我国不少剧种都上演了《董小宛与冒辟疆》一剧,于是
顺治帝当和尚的故事就传开了。
为什么《董小宛与冒辟疆》这一剧本和顺治出家有关呢?这里先扼要介
绍剧本情节:世家公子江南名士冒辟疆,在绛云楼主人钱谦益及其妾柳如是
的促成下,纳秦淮名妓董小宛为妾。清军南侵,董、冒失散。降清的明将洪
承畴得到了董小宛,得知其为辟疆之妾,为泄私愤,将董伪作皇室栋鄂王之
女,改名栋鄂氏,送到皇宫,顺治对董宠爱非常,封为贵妃。冒辟疆知道后, 
通过已做礼部侍郎的钱谦益,买通太监,混进宫中。夫妻相见,分外悲伤, 
正在此时,皇太后与皇后闯了进来,见状大怒,遂将董小宛白绫赐死。顺治
一气之下,放弃帝位,于五台山皈依空门;而冒辟疆回到故乡江苏,终身不

仕,老死乡里。
这个剧本的情节虽说很富有戏剧性,但是,当时确实盛传顺治为董小宛
而出家的故事,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一书中写道:“宫中有位董鄂妃,乃
是南中汉人,被虏北去,没入宫内。顺治帝见她身材窈窕,秀外慧中,竟把
她格外宠幸,封为贵妃。”后来,“可怜一朵娇花”“与流水同逝”了。“顺
治帝十分悲痛,辍朝五日。。顺治帝经此惨事,益看破世情,遂于次年正月, 
脱离尘世,只留重诏一纸,传出宫中”。此外,还有《清稗类钞》、《清代
野史大观》等书中都有关于顺治帝因董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这样顺治
出家的传闻就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来了。
顺治一向好佛,宫中奉有木陈忞、玉琳琇二禅师,铃章有“尘隐道人”、
“懒翁”、“痴道人”等称号。他对木陈吝曾这样说过:“愿老和尚勿以天
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他早有削发为僧的念头。临宣布他去世前
几天,他还叫最宠信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广安门外法源寺)削发
做和尚。顺治与孝惠皇后颇为不合,宠爱的董鄂氏一死,他以死为借口皈依
了净土。这是一些人认为顺治出家的原因。他们举出清朝著名诗人吴梅村的
诗为佐证。吴梅村的《清凉山赞佛诗》中所谓“房星竟未动”影射顺治没有
死。“澹泊心无为,怡神在玉几。长以兢业心,了彼清净理。”“纵洒苍梧
泪,莫卖西陵履。”是指顺治出家,了却自己的心愿。据说,康熙帝曾四次
去五台山,前三次都是为看他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