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位在中央”,《汉书·律历志》也说:“黄,中之色也”,黄土高原作
为炎黄子孙生活的根据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黄色
作为它的主元素,便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独尊的崇奉,以后愈演愈烈,最后竟
成为帝王的垄断色了。
但到底应怎么解释中华民族崇尚黄色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
(东生) 
中国农民为什么嗜爱红色? 
中华民族以黄色为尊贵,但民间最喜爱红色,以红色像征喜庆吉祥、欢
乐奋进。这种崇尚渗透到政治和经济生活各领域,在封建社会豪门贵族衣食
住行即多以红色修饰,以朱紫粉饰门庭、涂漆官车。但它并非是特权阶级专
用的,平民百姓一般不得僭越于门第车舆,因此它比传统像征土地的黄色, 
更深入民众。
农耕社会是很讲究伦理文化的。红色是正义、忠诚的标志,通常人们还
常以丹心、赤心、红心表示忠义,有的纹刺于背脊,如明臣张名振“赤心报
国”,文天样也有“留取丹心照汗青”句。古人还有人心各如其面之说,颇
见形象的是京剧脸谱,红脸象征忠勇,如关羽、姜维。为适应人们简单的思
维定势,一般脸谱上抹点红,就可界定为好人。50 年代毛泽东写了“魏武挥
鞭”之句,郭沫若努力为曹操翻案,此后舞台银幕,如《赤壁之战》中的曹
孟德,就在通常大白脸的眉心间和两眼下,分别抹上些红色。像《二进宫》
的徐延昭谱式,也表示是一个正人君子。
中国人为什么崇尚红色呢? 
通常人们从光学七谱的色彩学角度,以为红色鲜目,容易发醒,但就其
崇尚的渊源,那就诸说纷纭,各有所本了。
民俗学的一种说法是,在遥远的古代,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力大无
穷,无人可以降伏。它每年专在除夕肆虐,后来人们发现它只害怕红色,家

家户户挂红布贴红纸,驱逐它。这说明我们老祖宗很早就喜欢红色,因为红
色可以避邪消灾,从此就子子孙孙传下来了。
也有从社会发展史出发考证,说是源自当年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人类
和动物主要是灵长类有了根本的区别,而火又使人在黑暗中获得了光明。火, 
常闪呈红色。又说是华夏民族宗火德,炎帝是南方部落的共同祖先。炎,闪
耀着鲜艳的红色。
中国农民起义军几乎都以红色为旗帜、服饰标志。刘邦兴师于沛郡,自
称是“赤帝之子”,全军旗帜服装全系红色。韩信背水破赵的胜利原因,是
派3000 骑士各持一面大红旗,乘赵军离营,插上汉帜,使赵军误识精神沮丧, 
造成全线溃败。据称刘邦崇尚红色,乃是遵循传统的五行相克道理,秦起自
西方,西方属金,呈白色,故《史记》即有“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说。
大汉王朝以红色为贵,久之,随着它的威力和影响,红色也遍及中华,成为
人们崇奉的颜色了。
但是,红色能在农民起义军里源远流长,有趣的是,农民领袖从来都是
不以他的前辈为模式的,如太平天国还诋骂黄巢、李自成,但他们却不谋而
同地都爱上了红色;如南宋黄河南北的抗金、抗元的红袄军、元末散布全国
的红巾军,几乎每支农民起义军都用红色;“明正德三年秋七月,妖贼赵宝、
陈朝宗入境,以红巾为号,众至数万人”(《菏泽乡土志》)。近代农民对
红色尤见嗜爱了,太平天国下层军官和士兵就都用红巾红衫,《天京游记》
作者富利赐在南京(天京)目睹“天王的弟兄的王府的街上,府门涂朱色及
金色”。红色在太平天国的铺天盖地,似乎成为中国亿万农民向往新天新地
的象征。
无独有偶,在西方世界,18 世纪解放西西里岛的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
的,他的部队也是用“红袄军”横行亚平宁半岛的。1789 年法国大革命,起
义者高举红旗攻打巴士底监狱,并制定红蓝白三色旗,其中红色表示自由。
东西方文化赋予争取自由和人身解放的农民对红色有不少认同处。为什么世
界上有那么多地方喜欢红色?有几种说法:一种是红色如火,将野草焚烧为
肥料(火耕),它还带来热量,驱走寒冷和黑暗,使大地充盈温暖和光明, 
由此几千年来,代代相传,永志不忘。红色,就是火的象征和再现。
考古学者的说法是,上古时期陪葬常以深红色赫石。它含有给死者在地
下照明之意,这种习俗延至今日,英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澳大利亚
仍有类似习俗。在中国,与死者图吉利,也有用红色的漆棺。但《人类情爱
史》作者蕾伊·唐娜则认为,人类喜欢红色,而且绵延万千年,是源于人体
上无处不有的血液。古今中外,鲜红的血液就是生命的象征。史前世界以来
的农耕社会,祭天地拜祖宗,都离不开血,且须以杀俘虏、奴隶,或戮牛马, 
取其活血为祭祀。这种习俗,近代台湾番社和西南民族地区尚颇沿袭,见诸
中外古书,大将出师之日必以血祭旗。有如《三国演义》写周瑜鏖兵乌林赤
壁前夕,就以伪降的曹将蔡和祭旗,《说岳传》也有金兀术把奸臣张邦昌、
王铎权作牛羊以祭旗。因为血是鲜红的,在前工业社会的人们看来,它无疑
又是最宝贵的,随之传统文化源远广大,红色就成为崇高的大众颜色了。
古今中外,先民和后代子孙的种种传说和文字记载,都有对嗜爱红色的
认同,但追溯其根由,却很难界定有一种准确、信实的来源,善于思索的读
者,你能谈谈自己的高见吗? 
(盛巽昌)

我们祖国为什么又称“华夏”? 
我们的祖国,在古代有过许多称号,如中华、中原等,而较著名、较有
意思的,要数“华夏”了。中国保以又称华夏,这不仅是现在而且在几千年
前就杂说纷呈、相持不下了。
华夏二字,最早见于《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孔颖
达疏曰:“华夏为中国也。”《说文解字》》则这么解释:华,意为荣(华
部);夏,意为中国之人( 部),古时华夏族居于中央之地,故习称中国。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而《尚书》
“华夏蛮貊”注则曰:“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又是一种解释。
怎么看待上述纷歧杂立的说法,又怎么解释华夏二字?有人从《左传》
定公十年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话里,认为“夏”常与“蛮夷”和
“裔”相对,“华”与“夷”相对。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里认为,我国
古代以夏为族名,以华为国名,夏从夏水(即汉水)而得名,华从华山而产
生。但是,查《汉书·地理志》,夏水只是江汉的一个小支汉。一条小小支
流,怎能得到如此厚爱,竟成为一族的代称?华山,在《尚书·禹贡》里只
作为梁州北界出现,在古书中常与别的山岳相提并论,无甚独特之处。《尔
雅》有“华山有三”、“华山为西岳”等几条材料,都说明华山的地位并不
算高,似很难成为一国全境的名号。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第一册里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 
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还含有雅、正、大等意思。比如,宗周诗篇称雅诗, 
《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即雅诗,就是用西方人的声音歌唱的诗篇。东方
齐鲁等国,本从西方迁来,所以东方诸国称东夏,西方诸国称西夏,东西合
称诸夏。周朝又崇尚赤色,大祭祀时常用骍牛(赤色牛)。晋国大夫羊舌赤
字伯华,孔子弟子公西华名赤,都说明华含有赤的意思。凡遵守周礼崇尚赤
色的人和族,称为华人和华族,通称为诸华。华夏这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
还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 
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而对文化低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按其方位称为东夷、
南蛮、西戎、北狄。秦汉时期,各族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随着“中国”范
围的扩大,华夏文化也随着发展、扩大,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都
纳入了华夏族的范畴。华夏,遂成为中华民族的称号。
翦伯赞在《中国史论集·夏族的起源与史前之鄂尔多斯》一文里,提出
了如下看法:甘肃、河南、山西之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皆为夏族所遗留。
在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以前,鄂尔多斯实为夏族人种的孕育、出发之地。
后来因为自然环境的变迁,为了求得更好生存,夏族不得不舍弃故乡,去寻
找新的根据地。它的迁徙,是多方向的,同时也不是尽族而行。除转移到甘
肃及中原的以外,还有一部分夏族始终停留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在黄土高原
北部河套附近)。其东徙中原的,后来称为东夏,又称华夏;其西移甘肃的, 
称为西夏,又称蛮夏;其始终生活在原根据地的,后来称为大夏。东夏者, 
所以区别于西夏;华夏者,所以区别于蛮夏;而大夏者,又是用来区别于东
夏与西夏的称号,是夏族的美称,也是夏族的总称。
顾颉刚则在《古史辨》第5 册《五行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中认为, 
夏字之所以含有雅、正、大等义,并不是这个字本身具有如此属性,只有把

“夏”与“中国”的意义合起来考虑时,才能发现雅正之义的真正来历。至
于周人尚赤,乃是战国时一派阴阳五行家的把戏。他在《夏与中国》一文里
又指出,在古史传说中,夏是最早的一个朝代,文化最高,影响也最大,在
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今天的山西汾水流域,古称“夏墟”, 
古代“夏”就休息生养于这个地方。《国语·周语上》记祭公谋父说:“昔
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
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顾颉刚由此认为周代的农业是直接
从夏代传授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