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道而为观焉。”于是,持此说者下结论说:“杨宗保原来是女性!”(见
《人民日报》1985 年7 月份)据此,可见民间传说的杨宗保实有其人。只不
过是个女性罢了。后代文人又把她杜撰成北宋的一员大将。
杨宗保究竟是男是女,要在现存的史料上得出一个结论来,恐怕还要下
一番功夫吧! 
(黄世平) 
北宋“三陈”是何方子孙?

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昆弟三人,是北宋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尧
史、尧咨,才华出众,皆天下第一。尧佐、尧咨,名望所望,皆得翰林学士。
尧叟、尧佐,权位过人,皆同平章事。尧咨虽不至相,官知天雄军(大名府) 
节度使,卒赠太尉,亦俨若使相之位。古有“巴出将,蜀出相”(《华阳国
志》)之谓,陈氏伯仲却勇攀高门,开巴人拜相之始。一门弟兄三人,两宰
相一节度,两状元一进士,而且父子同列,历事四朝,旷世称奇。“三陈” 
籍贯,历代典籍所载各异,阆中与南部两县贤者均以为桑梓之光,从来相争, 
互不相让。
一说为阆中人。《宋史·陈尧佐传》称:“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
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父省华,字善则,事
孟租为西水尉。蜀平,授陇城主簿,累迁栎阳令。”明嘉靖《保宁府志·人
物列传·乡贤》称:“陈省华,字善则,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令新井,因
家焉,遂为阆中人。”这部书的《艺文·重修三陈书院记》又言:“蜀之人
才,宋惟阆为盛;阆惟陈氏兄弟为甚。”《艺文·积庆院记》还说:“阆之
南部西二十里曰富井,环居士族,皆上党之冯也,里有院曰积庆,即冯氏之
先所以崇奉浮图之地,冯为三陈外家,三陈为先朝鼎辅。余自比岁,闻故父
老言曰:阆中陈氏外家之贤人曰:慈母教子,金鱼坠地。初未知其详,及备
员古集,会良山令冯彦升,以居忧寄迹学馆,与处期年,纤悉前事,因闻遒
前事积庆所以肇基得名之由。”阆中市保宁镇东南隔嘉陵江南岩,早有“三
相堂”之岩刻,到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 年)阆州太守吴昭夫又重建新堂, 
改名“将相堂”。吴太守并敦请利州东路安抚使阎苍舒作《将相堂记》,记
称:“若兼资文武,出入将相,如富、韩、范、欧形于庆历之诗者,可谓艰
哉!求之吾蜀,独阆中陈氏云。”1990 年编《阆中县志·附录》载入杨林由
《北宋三陈籍贯考辨》称:“三陈的高祖翔,由河朔入蜀,虽定居西水,但
子孙繁衍,散居邻县。省华属徙居阆中的一支,故三陈遂为阆州阆中县人。” 
一说为南部人。《方舆胜览》“利东路·阆州”条载:“陈尧叟文忠公, 
陈尧佐文惠公、陈尧咨康肃公,皆新井人,”《舆地纪胜》卷一百八十五也
同此言:“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皆新并人。”“新井”所指何地?《太
平寰宇记》释其名曰:“于阆州西南九十里,县界有盐井故名,宋因之。” 
《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认定为“今南部县西大桥场”。《陈氏族谱》也
有类似记载:“溯其先祖多葬于新井县土地庙侧。今之石笋,即其地也。” 
《陈氏历代实录》言:“陈氏自唐有德公,其后人蜀居阆州西水等处,至唐
末翔公为新井令,因家焉。”“迨孙省华公生三子皆贵显,瑞生三石笋在南
部县西九十里新井废县侧,自翔公为新井令遂家于此,省华公与其子俱世守
之。”《陈氏族谱》和清道光《南部县志》皆言:陈尧叟墓,在岭子山;陈
尧佐墓,在天马山下;陈尧咨墓,在李封观;陈省华墓,在积庆寺;省华母
席氏墓,在大桥场侧。陈氏诸公墓葬之山、寺与场,今仍存其名,均在南部
县境内,岭子山,在碧龙乡;天马山,在太华乡;李封观,在丘垭乡;积庆
寺,在黄坯乡。大桥场,现称大桥镇。解放之初,人们还目睹过上列诸墓之
碑与题刻。尤有陈尧咨墓,至今残碑尚存。在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书房湾, 
还有“瑞笋(遗迹。《陈氏族谱》叙其“先祖下葬时,天降鸿雨七日,地生
瑞笋三根,兄弟状元将相特出”。三石笋各高1。3 米左右,石质细而坚硬, 
为当地所不见。清道尹黎学锦题碑“宋三状元瑞笋处”。石笋露面部分,于
“文化大革命”之中被砸毁,而根部仍埋地下,及今可掘。大桥镇一带有陈

氏故宅遗址新井村,有古“金鱼桥”、“陈母杖坠金鱼处”,有“道子坪” 
陈尧咨练箭处,还有“流杯池”、“宋三陈兄弟常请文人游泳处”。种种关
于“三陈”的古迹和传说,不一而绝。1991 年史今律主编的《南部县志》在
《建置·乡镇·大桥镇》中称: 
“大桥场为古新井县遗址,又是唐任畴、任畹和北宋真宗、仁宗两代重
臣‘三陈’(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及现代国际主义战士王永维故里。
金鱼河上金鱼桥是陈母(陈省华妻冯氏,封燕国夫人)杖坠金鱼处,‘金鱼
挑浪’为县内八景之一。” 
“北宋三陈”列入何籍?南部?或是阆中?这个史志工作者棘手的难
题,还需专家学者及好事者进一步考证核实,明断曲直才是啊!
(李仲华) 
韩侂胄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的真实面貌,有时会被偏见的云雾遮锁,即使对同一人物或事件, 
往往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与记载。时日一久,孰是孰非,遂成千古之谜。
韩侂胄便是一例。
认为韩侂胄是奸臣,把他同南宋时臭名昭著的奸相秦桧、贾似道相提并
论,似乎是南宋以来当权者和正史的观点。翻开《宋史·韩侂胄传》,几乎
通篇都是说他从一得势,就权欲熏心,独断专行,极其鄙夷他的为人和政声。
“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讽刺他恃拥立宁宗赵扩而好大喜功,极欲弄权, 
“时时乘间窃弄威福”,唾骂他常常背着皇上,私自处理政事,擅作威福。
并揭露他欲“立盖世功名以自固”,不自量力,轻率北伐。为巩固自己的地
位,“以势利蛊士大夫之心”,拉拢起用辛弃疾等名流。因此,他常遭到朝
廷重臣的弹劾。如“右正言黄度欲劾胄。。。朱熹奏其(指韩侂胄)奸,。。 
彭龟年请留熹而逐侂胄。”可见韩侂胄确实是奸佞专权,弄得怨声载道,人
神共怒。现在有许多书籍也都用不屑的口吻谈论他,如“当时宰相韩侂胄胄
企图以出兵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因而重新起用辛弃疾”(《辛弃疾词文
选注》)等。他虽曾褒岳(飞)贬秦(桧),但是岳飞的孙子岳河,却在《桯
史》里载有讽刺、奚落他的滑稽剧。可见他真是到了“众恶归焉”的地步。
不过,认为韩侂胄是忠臣,是志在恢复的抗战派的,还是大有人在。近
代史学家邓之诚指出,韩侂胄并“不尽如宋史所诋”;说韩侂胄是权奸误国, 
“不免门户道学之见。”(《中华二千年史》)其实,早在当时,著名的词
人周密就在《齐东野语》里提出异议:侂胄“身殒之后,众恶归焉;然其间
是非,当未尽然”。对宋史的观点,即韩侂胄是奸佞之说,首举质疑。《齐
东野语》还记载着:“寿皇(宋孝宗赵眘)雄心远虑,无日不在中原。胄习
闻其说。”也就是说,韩侂胄在孝宗时,即拥立宁宗之前,就对抗战大事耳
熟能详,早有收复失地之志。为了抗战,韩侂胄甚至置生死于度外,什么都
不顾。“启韩有图之者,韩犹以一死报国为辞。”(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戊集)蔡美彪等所著《中国通史》明白无疑地指出:《宋史》以来,视韩侂
胄为奸臣,实在是“被歪曲了的历史”、“应该恢复其本来面目了”。肯定
韩侂胄是抗战派,是忠贞不贰之臣。再说,即使在《宋史·韩侂胄传》里, 
也根本找不到一星半点能说明韩侂胄是奸臣的史实。这里既无他投降或阻止
抗战的点滴事例,也无他弄权误国的些微记录;倒是有他积极筹划北伐杭金
战争,志在恢复失地的记载。还有,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曾经严厉打击那

些文恬武嬉,不思收复的投降派。
根据有关史料来看,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在韩侂胄当政的14 年里,他的
所作所为,几乎都为了抗金复国大业。为了抗战,他曾经大权独揽,并把道
学斥为伪学,把对抗战前途持怀疑、阻止态度的一伙人定为逆党,予以无情
打击。因此,投降派以及被他痛斥者势必对他恨之入骨,以图报复。但是当
韩侂胃决定北伐抗金时,便宽容地取消了党禁,目的不外乎是要团结他们一
致对敌。可惜内部出了叛徒和内奸,投降派又乘机刁难、掣肘,再加上南宋
朝廷本身政治上积弊太深,军事上轻敌冒进,以致北伐失败了。“误国当时
岂一秦”,(陆游《追感往事之五》)韩侂胄也被政敌阴谋杀害了。他“以
一死报国”的誓言,果然言中了。投降派心狠手辣,甚至还开棺断首,把他
的头送给金人泄愤,以此乞和,求得保持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局面。
历史上的韩侂胄是忠是奸,目前还是一个谜。希望当代学人拨云驱雾, 
还其本来面目。
(胡熊飞) 
文天祥究竟是哪里人?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对于他的籍贯众说
不一,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种说法: 
一曰文天祥为江西吉水人。
元代脱脱等撰《宋史·文天祥传》称:“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 
吉之吉水人也。” 
钱钟书《宋诗选注》称文天祥为“吉水人”。
刘泽华、杨志玖等编著《中国古代史》(下)称:“文天祥,江西吉水
人。”南京大学历史系编《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称:“文天祥,吉水(今江
西吉水)人。” 
1936 年版《辞海》称文天祥“宋吉水人”。
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称文天祥为“吉州吉水人”。二曰文天
祥为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