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王朝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于沿边要地设置都护府。贞观十
四年(公元640 年)平定汉人割据政权鞠氏高昌,遂于高昌故城(今新疆吐
鲁番东南)始置安西都护府,作为管辖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下辖都督
府、州,并于边境要地设置军、城、守捉、镇等边防戍守机构,防御戍边。
由于碎叶地位极为重要,设以重镇,为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也曾一度
成为安西都护府的治所。
碎叶何时设镇,是学术界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认为碎叶设镇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 年1 月),设镇时即为安西
四镇之一,《辞海》主此说(见《辞海》“碎叶”条)。但又在“安西四镇” 
条中指出:“贞观二十二年,始设龟兹、疏勒、于阗、碎叶,永徽元年(公
元650 年)罢四镇,约显庆三年(公元659 年)复,时四镇有焉耆而无碎叶
(一说贞观始置时即为焉耆)”,日人伊濑仙太郎亦主贞观说。(《西域经
营史の研究》)另一种说法认为唐贞观时碎叶为突厥居地,此时唐王朝的势
力尚未达到碎叶之地,因而当时(指贞观二十二年)始置的四镇无碎叶而有
焉耆,碎叶成为四镇之一(即始置镇时)当在显庆之时。(岑仲勉《西突厥
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国古代史常识》一书中亦主此说,认为(贞观)“二
十二年,平龟兹,乃移安西都护府于其都城(今新疆库车),统龟兹、疏勒、
于阗、焉耆四镇,不久又迁回西州。显庆二年(公元657 年),唐平贺鲁, 
分西突厥地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统碎叶河以东五咄陆部落”。(《唐
朝在边疆设置了哪些都护府》,中国青年出版社) 
邹逸麟、赵永复发表了《唐代的碎叶城》(载《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
辑,1980 年),持贞观说。文章从公元七世纪前后西域的政治、军事形势, 
唐王朝的势力以及和西突厥的关系、碎叶城在西域中的地位、碎叶和焉耆的
比较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论证碎叶设镇并成为安西四镇之一,当在
贞观二十二年,而非在显庆之时。其主要论据:(1)从唐王朝和西突厥的关
系看,唐朝立国之初,西突厥就臣属了唐朝。西突厥新立可汗,必须由唐朝
予以册封。贞观六年(公元632 年)遣鸿胪少卿刘善周立咄陆为奚利邲咄陆
可汗。十五年(公元641 年)命左领军将军张大帅立弩失毕部贺咄叶护为乙
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西突厥内部发生争端时,唐朝有权加以调处。在龟兹之
役期间,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在位,当时咄陆可汗因不为部众所服,己从白
水胡城逃至吐火罗。乙毗射匮可汗由唐使节选择册立,此时西突厥与唐朝的
关系十分融洽,又值咄陆南逃,故地空虚。在这种形势下,唐朝在位于咄陆
部与弩失毕部之间的碎叶城设镇是完全可能的。(2)从龟兹之役的经过情况
来看。贞观十一年(公元647 年)十二月,唐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
总管率军取龟兹,次年三月唐太宗曾对侍臣说:“今昆丘行师,处月、处密
二部及龟兹用事者羯列颠、那利,每怀着鼠,必先授首,弩失毕其次也。” 
说明唐朝此次出征,目标还包括碎叶以西的弩失毕部,同时兵力曾达天山以
北的处月、处密部及天山以南的拨换城(今新疆温宿)。下拨换城后,又遣
“左卫郎将权祗甫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
当时拨换城以东各主要城市已被唐朝所取,所以“降者七十余城”中,有可
能也包括拨换城西北的碎叶城在内。因而断定碎叶镇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平定
龟兹时设置的,为安西四镇之一。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 年)罢四镇,显
庆三年(公元658 年)平定瑶池都督府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并复四镇,以焉

耆取代碎叶,因为据史载在咸亨元年(公元670 年)再罢四镇时,其名称为
“龟兹、于阗、焉耆、疏勒”。至“调露元年(公元679 年)以碎叶、龟兹、
于阗,疏勒为四镇”。碎叶镇置于显庆时的说法,并无确实根据,不足为信。
两《唐书》,《册府元龟》、《唐会要》、《大唐西域记》、《资治通
鉴》等史籍多记有碎叶城的资料,但均无载碎叶设镇的确切年代,故有此争
议。主贞观说虽比主显庆说的理由充足,但有不少根据是用间接材料加以推
论,因而其结论难免还带有推断之嫌,只能作为一种说法,还不能作为定论、
揭谜的唯一说法。《辞海》虽主贞观说,但同存显庆异说,即是一例,其他
主贞观说亦应如此。
(王天良) 
渤海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公元698 年靺鞨酋长大祚荣自立为国王。713 年唐睿宗派郎将崔忻入渤
海,“册拜祚荣为渤海郡王”,专称渤海国;同年,大祚荣派子朝唐,后“每
岁遣使朝贡”。(《旧唐书》)那么,渤海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日本津田左右吉的《渤海史考》根据渤海自有年号和曾34 次出访日本等
史实,认为渤海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古代国家。苏联渤海史专家沙弗库诺夫
在《渤海及其在滨海边区的文化遗存》中则宣称渤海国“是我们伟大的多民
族祖国历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主权
国家,因为:①渤海国王有自己的对内对外政策;②渤海国有自己的年号; 
③渤海国曾与唐王朝兵戎相见。朝鲜史学家朴时亨则认为渤海“从其居民、
领域、主权等各方面看,都是高勾丽后继者”,“是朝鲜历史上的重要王朝
之一”。中国学者认为以上这些说法是根据渤海国的民族特点,故意夸大了
它的独立性。为此,陈显昌在《唐崔忻题名石刻》(《求是学刊》1980 年第
1 期)一文中着重指出:此刻石虽仅有29 字、却是渤海国是中国领土的实物
见证。
在国内,尽管多数专家认为渤海国是唐时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具体
论述却有不同说法。杨昭全认为渤海国虽自立为邦,却“是我国唐代东北地
区靺鞨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国家,“与唐王朝保持严格的臣属关系” 
(《求是学刊》1982 年第2 期)。论据有六:①渤海为靺鞨所建,而靺鞨族
是我国境内的古老民族;②渤海王国之地域早系我国之领土;③渤海接受唐
朝册封,受爵、向唐朝朝贡;④渤海疆土为唐之行政建置;⑤渤海官吏由唐
王朝任命;⑥渤海国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姜守鹏根据以下三点提出了“渤海
国是唐统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国家”(《学习与探索》1982 年第4 期)的看
法:①渤海人自己承认隶属于唐朝;②唐在渤海设州置府,按自己的下属进
行管理;③渤海的邻国新罗和日本也公认渤海隶属于唐朝。公元897 年新罗
孝恭王在给唐朝《谢不许北国居上表》中明确写道大祚荣“先天二年(公元
713 年)方受大朝(唐朝)宠命,封为渤海郡王”。八世纪末,日本留唐僧
永忠在给日本天皇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渤海在日本“和铜六年(公元713 年) 
受唐册立”。(《类聚国史》) 
有人认为渤海国是一个一切主权都归唐朝的国家。魏国忠《渤海都督府
长史小考》(载《北方论丛》1982 年第2 期)据《文苑英华》卷四百七十一
《与渤海王大彝震书》:“今因王子大冒兴军等回国,赐卿官告及信物,至

宜领之。妃及副王、长史、平章事等,各有赐教,具如别录”的记录,对“长
史”进行了考证,认为以上官职唯“长史”不见于《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职官序列,而位又高踞于百官之上,当来自渤海以外势力所派,在当时唯有
唐朝能如此。“长史”是古代中国所特有的职衔,唐时设置已很普遍。公元
725 年,唐于黑水靺鞨内“置长史”,在唐廷看来,渤海与黑水地位均等, 
故更需要向地域毗连的渤海地区作同样的派驻。因此,既然长史一官负责渤
海地方政务,唐朝在渤海国就拥有一切主权。
然而,研究渤海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不能忽视和回避其特殊性。
它曾号称“海东盛国”,实力强大,一度竟与唐朝分庭抗礼,说唐、渤两国
各自为政,渤受唐册封和人贡实欲与唐修好,也是不无道理的。
孙进己、庄严认为渤海国“相当于今天的民族自治”。(《1981 年黑龙
江省民族史讨论会讨论稿》)因为渤海国自有年号和自己的对内对外政策, 
其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不同于内地,目前所发现的渤海文字,还有不少
尚无定论,等等。朱国忱等在《渤海国政治制度述略》(《求是学刊》1981 
年第3 期)中认为:渤海国官制几乎完全依唐,以王族为首的右姓高门政治
是受唐王朝封建集权思想深刻影响而产生的。但渤海国是以王权为核心的专
制政体,自有一个完整庞大的统治机器。因此,其王在国内享有无上权威, 
不受外人控制。而有人却依据时间观念指出,唐亡后,渤海国又存在了近20 
年,并没有随唐而亡。二十年中又同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唐、吴越,仍
继续建立联系,而这种关系,已不是属国关系,而是盟国关系了。所以,渤
海国是怎样的国家,应联系唐及五代十国综合考察。(见《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2 年第2 期) 
除了上述从政权性质等方面论述渤海国是怎样的国家外,有些学者还试
图从社会性质方面来加以探讨。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渤海国是奴隶制国家。①渤海国在将近灭亡之时仍以奴婢作为贡品; 
②渤海国国君是主要的土地所有者,并通过各级官僚机构进行管理;由于渤
海各部族发展水平有异,使渤海只能向各部族征收以实物为主的贡赋。这种
土地国有制和贡纳关系,证明渤海国乃是奴隶制国家。
二、渤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