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山人”这个名号。
今之学者持论亦多从上述诸说生发,如有学者从陈鼎之说深入阐发,认
为“八”不是抽象的数,而是四方四隅,或谓四正四维,又称八维,即八个
方位。“大”者过也、失也、祸也。山人自称“以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者”, 
即举凡世人遭受灾祸之深重,没有超过我的了。“山人”不作通常的山野之
人解,山是倒写的个字,山人者,倒人之谓,有不祥之人的意思。有的学者
则认为龙科宝所记比较可信。一、龙科宝与八大山人的好友熊国定相知。他
因倾慕山人画艺,而专门请熊氏置酒招八大山人饮而求画。他在《八大山人
画记》中所记的一切,大半是熊国定告诉他的。二、他说八大山人“尝持《八
大人觉经》,遂自号八大”有实物证据和旁证在。实物证据就是八大山人在
《八大人觉经》后的题跋,旁证就是《江西通志》所载:“有故家子示以赵
子昂所书八大人觉经,山人喜而跋之,因以自号。”三、八大山人信奉《八
大人党经》因以自号,符合八大山人的思想发展的历程。
也有的学者认为,八大山人的名号与《八大人党经》是有关系的,但不
是如龙科宝等所言的因果关系,仅是名号的含义与佛经所说的八觉有互通的
关系而已。
八大山人题《八大人觉经》墨迹,全文如下:“经者径也何处现此八大
人觉经山人陶八八迂之已壬申五月之廿七日八大山人题”。其句读当为:“经
者径也,何处现此,八(〕〔)大人觉经。山人陶八,八(〕〔)迂之已。
壬申五月之廿七日八(〕〔)大山人题。”细审墨迹,跋文中四个“八”字, 
除“陶八”外,其它三个“八”字均写成“〕〔”。这种“〕〔”字的写法, 
为八大山人六十到七十岁时署款的特定写法,且“〕〔大”二字上下比较靠
近,合起来有一点像一个“笑”字。八大山人的艺术语言是极其精炼的,他
的艺术构思也是非常填密的,从他对“八”与“〕〔”字写法的精心区分, 
可窥到《八大人党经》与“〕〔大山人”名号之间的关系:这三个“〕〔” 
字,显然是八大山人有意要强调自己名号与八大人觉经的关系,这里的“〕
〔”,既是《八大人党经》的“八”,也是“八大山人”的“〕〔”。“山
人陶八”:“山人”二字小而偏右,是八大山人用以表示己称谦让的格式; 
“八”字写成一般的“八”,当指八大人觉经所讲的修身觉悟的八件大事(八
觉),从语法上讲是宾语,而谓语动词就是这个“陶”字,意谓“陶养”。
“八(〕〔)迂之己”的“八”,毫无疑问是指“〕〔大山人”款号的“〕
〔”和《八大人觉经》的“八”相遇之意。
因此跋文当作如下解释:所谓“经”就是路。它体现在哪里呢?就是这
部八(〕〔)大人觉经。八大山人陶养八觉,我名号中的“〕〔”字就在这
里(指《八大人觉经》)遇到了。八大山人非常偶然发现两个“八”字的相
通之“路”,终于为自己“八大山人”的名号找到了佛经上的根据,乃“喜
而跋之”。顿悟、欣喜、快慰之情溢于言表,似有击节惊叹之态。
从时间上来说,“壬申”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八大山人时年67 
岁。故宫所藏八大山人《花竹鸡猫图六页册》,末页猫图署款“八大山人甲
子一阳日画”。甲子为康熙廿三年(1684 年),八大山人时年59 岁。由此, 
可以肯定:“八大山人”名号至迟在他59 岁的时候已经产生了,而八大山人
为《八大人觉经》题跋时己67 岁,可见若断定八大山人的名号由此跋文而产

生,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学者说:八大从僧转到道,以陶八(八大山人自称“陶八”,应是
借用颜鲁公遇到道士陶八的典故,以说明自己是道士)自居,又信奉《八大
人觉经》的“八觉”。陶八是“八”,八觉是“八”,因此他说:“山人陶
八,八遇之已。”身为“陶八”,服膺“八觉”,合释、道于一炉,以“八” 
为大,他之所以改名“八大山人”其含义当在于此。
列了这么多学者意见,“八大山人”的名号由何而来?仍然迷茫,有心
的读者不妨参与求索来解解这位画家的名号之谜。
(罗文中) 
金农画作哪是真笔?哪是代笔? 
与金农同时代的张庚在《国朝画征续录》中称金工诗文、精鉴赏,“年
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初
写竹,继画梅、画马、写佛像。“其布置花木,奇柯异叶,设色尤异,非复
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问之,则曰:‘贝多龙案之类也。’”金农本人
60 岁后也曾写出一批《题画记》,文笔清奇,出语不凡,故广为流传。观其
记,使人们看到他不仅能画梅、竹,画马、画佛,且善写真。可谓从人物山
水至花果园蔬,无一不能,无一不精。遂使世人对他大器晚成的绘画天才深
信不疑,金农亦就一直以扬州八怪之首领,清代画坛的巨擘名垂画史。
与此同时,对金农画艺持相反看法者亦不乏其人。乾隆时期的俞蚊在他
的《读画闲评》中云:“钱扩金寿门树帜骚坛,声称藉甚。客居维扬,两峰
师之。惟谦每作画乞其题咏,署名其上。时人遂争购之。其实寿门固未尝有
片褚寸缣之作。而张浦山《画征录》得诸传闻之误也。”俞在这里把话说得
很绝,金农根本不曾作画,所传金画都系弟子罗聘代笔,而张庚在《画征录》
中对金的评述纯系讹传。
另一乾嘉时期的人文人谢堃在《书画所见录》中亦云:“寿门之书,行
楷实佳,直人唐人之室。至于梅竹,直不堪问。”以谢之见,金似曾动笔画
过梅竹,但水平是“不堪问”的。
金农的挚友杭世骏(按杭与金是同乡又是南屏诗社的同人,并于乾隆元
年与金同赴北京应举鸿博,晚年亦客居扬州)在他的《道古堂诗集》中有一
首《咏项均画梅歌》,先赞项均画梅不凡,可与华光比肩,接着说项“偶然
耽究作诗旨,屈首金髯称弟子。髯兮爱钱不动笔,均也甘心画不止。图成幅
幅署髯名,浓墨刷字世便惊。”诗中明确指出项因学诗拜金农为师。金爱钱
不动笔,项心甘情愿为金代笔,在金以其风格独特的书法署款后,世人便趋
之若鹜。
金农另一老友让山和尚对金作画之事有更为直率的评说。金农与其弟子
罗聘合作卖画之事,让山早有所闻,金亡后,罗去杭州看他,罗于酒后认证
了这些事。于是让山在为别人题跋金农的作品时,把这一段始末写上,并题
诗一首:“师借门生得画钱,门生画亦赖师传。两家互换称知己,被尔瞒人
有十年。” 
根据上述材料,有学者认为:俞蛟与谢堃都与金农无直接交往,其说恐
有轻薄之嫌。杭世骏和让山异口同声地指出金不会画,所传画作为弟子项均、
罗聘代笔。杭、让与金是挚友,绝不会在金死后于诗中刻薄故友,其实说到

底金农这种设局瞒人的作法是玩世不恭的大游戏。在杭、让看来,死去的已
成过去,活着的还年轻,要生存,故正本清源,为老友的弟子张目亦是顺理
成章的。其实金本人在其题画记中亦多处提到为他代笔的学生,惟言多闪烁, 
如《自写真题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聘学诗于余,称人室弟子。又爱画, 
初仿余江路野梅,继而又学余人物蕃马,奇树窠石。笔端聪明,无毫末之舛
焉。”在这同一本《自写真题记》中,金对项均亦有一段长跋:“项生均初
以为友,尝相见于花前酒边也。一日将诗代贽,执弟子之礼游吾门。乃拜请
曰:愿先生导且教之。其为诗简秀清妙,状其长身,如鹤之癯而高出一头也。
近学予画梅,梅格戍削,中有古意。有时为予作暗香疏影之态,以应四方求
索者。虽鉴别若勾处士,亦不复辨识非予之残煤秃管也。嗟乎!前年得罗生
聘,今年又得项生,共结诗画之缘也。”前段题记我们或者可理解为:罗是
金的诗弟子,又为金代笔作画,除梅花外,还代画人物、蕃马及树石。后段
题记则明确地点出项为他代笔画梅花,且连勾处士之流的鉴赏家亦莫分辨。
如此看来,金农的画室实乃一书画作坊,即在金的督导下,由罗、项作画, 
金作诗题署,这类作品或可称师生的诗书画合壁。金何以在题记中唯独点出
项为其代笔,自有其良苦用心。这与他的《自写真题记》的背景有关。在1759 
年,也就是金73 岁时,大概受到老友汪士慎之死的震撼,感到来日无多,遂
制作并题署了一批目写真分赠友人、弟子,语多怀旧、伤感。作为老师,金
不为罗聘担心,倒是为项均这个性格与画风内向,又是他最偏爱的学生的前
途有所忧虑,故留此伏笔,或可对其日后独立谋生之时不无补益。
金农传世画作代笔问题,张大千、徐邦达诸先生亦曾予以指出过,如此
说来,金农有无亲笔画作传世?有论者指出,检视所有能够看到的金农题署、
款印皆真的作品中,有一些显然不是弟子代笔而是他晚年的真笔,如题为73 
岁所作的《月华图》、74 岁所作的《蕃马图》,画中造型生涩勉强,处处流
露出一种力不从心的迹象。可惜这类画作流传甚寡,其因有二,一是金农本
来画得就少;二是金的亲笔画与代笔画在质量上有天壤之别,当时的买家与
后来的藏家被其代笔画所障眼,而未能充分注意甚而误会了这类亲笔画。
金农作为一个文人画家,尽管他的亲笔画技法生涩稚拙,但却是纯粹的
文人画。中国传统美学一向给予文人画以特殊的标准和地位,因此对金画不
可仅以技法论。应该看到,在这类稚拙的金画中充满了一种古朴天真的趣味, 
这也正是近代美学家所最推崇的真挚。
传世的金农画作,哪是代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