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诏是用满文写成,用满语宣读的,不可能篡改。第二,隆科多与雍正原无深
交,何苦冒险矫诏拥立?有关矫诏夺位的种种传闻,无非出于政敌中伤。第
三,胤禵若真是康熙未来的皇储,为何长期滞留边陲,令人费解。第四,根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病危前夕,曾将几位皇子和大臣召至御榻前说: 
“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临死前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可见“康熙想立的就是雍正”。有人还
认为,胤禛确是康熙晚年诸子夺嫡争储的斗争中夺得皇位的,但是在这场皇
子们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捷足先登不能算作“篡立”。帝王用何种手段即位, 
以封建伦理的标准来衡量,无疑是个尖锐的问题,但是今天仍把它作褒贬历
史人物的根据,就不可取了,重要的是看他即位后有无建树。
还有人认为,康熙原本要在胤禛和胤禵两人中选择一个继承人,而最终
确定了胤禛,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确实说明他是康熙选择皇太子的候
选人之一,但还未最后选定,否则为何让他长期滞留边陲?而胤禛在康熙四
十八年晋封为亲王后,在皇子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先后22 次参予祭祀活动, 
次数之多,居众皇子之冠,康熙还屡次让他参与政务,赐给他圆明园和狮子
园,并常去他的花园内游玩,这是对他的特殊恩遇。此外,康熙十分喜爱胤
禛之子弘历,称赞其母是“有福之人”,由此可见,雍正是后来居上的皇太
子候选人。也有人认为,康熙临终时本想传位于胤禵,但他远在边疆,若将
他叫回再宣布诏书,在空位阶段必定发生皇位纠纷,不得已只好传位于雍正。
总之,雍正是如何嗣位的,至今仍是一个悬案。
(谢宝耿) 
雍正皇帝是否改过遗诏? 
清代初期的几桩离奇怪事中,康熙的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篡改遗诏这
一历史疑案,要算被世人议论得最多的不解之谜了。
官方记载历来都称遗诏中所立的就是皇四子胤禛。王先谦的《东华录》
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康熙帝病情突然恶化,传
诸皇子入见。寅刻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
皇十三子以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8 人至御榻前,遂传遗诏如下: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
帝位。” 
下达这道诏书时,胤禛并不在场。他赶到康熙所在的畅春园时为巳刻, 
三次进见康熙问安,这时康熙还能说话,“告以病势日增之故”。直到夜间
戌刻,康熙去世,方由隆科多向胤禛宣读遗诏,据说胤禛尚无当皇帝的思想
准备。众皇子向他叩首,于是胤禛即皇帝位,改元雍正。
对于这一官方记载历来就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这基本上是可信的,雍
正的即位属合法继承,是根据康熙的临终遗诏登极的;另一种意见则不相信

这种官方记载,认为雍正出于“矫诏篡立”,康熙病危,雍正和隆利多控制
着当时的局势,假传遗诏,夺得了皇位。
《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则与官书所载大相径庭。其中《清世宗袭位之
异闻》中说,康熙弥留之际,手书遗诏曰:朕十四皇子,即缵承大统。恰好
是皇十四子胤禵,“尝统师西征”,胤禛侦知遗诏所在,想将“十”字改为
“第”字,乃只身入畅春园,“窃诏改窜”。《大义觉迷录》中保存下来的
一些传言,所说胤禛私改遗诏的情节,更是曲折离奇:“圣祖皇帝原传十四
阿哥允禵(即胤禵)天下,皇上(指雍正),将‘十’字改为‘于’字。” 
又说到康熙病重时,雍正就让他喝了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
崩了驾,皇上登了位。”雍正还随即召回了允禵囚禁起来,太后要见允禵, 
雍正不允,太后就撞死在铁柱之上。
据皇十四子的侄子弘旺的《皇清通志纲要》载,皇十四子,“讳允祯, 
改讳禵。”民国前期,弥尔田根据皇十四子的改名,认为雍正是这样篡改康
熙遗诏的:“改祯为禛,固自易易”(《遁堪文集》卷一)。他指出遗诏是
“皇位传十四子胤祯”,经雍正改后为“皇位传位于四子胤禛”。
那么,雍正有没有改过遗诏?近年来清史专家们曾认真探讨过,但至今
仍是一团迷雾。
许多专家认为,康熙想立的就是雍正,雍正改遗诏的说法是难于成立的。
因为,据《上谕内阁》等正史记载,康熙遗诏是用满文写的,并用满语宣读
的,故将“十”字改为“于”字是行不通的;即使是用的汉字“十”,也无
法加一道,成为“于”字,因为那时的“于”字写法是“於”;而且,清朝
皇帝的儿子,一定称为皇子,第几个儿子,则称为“皇某子”,这是规矩, 
违错不得。假若真将“十”字改“于”字,那就是“皇于四子”,语法不通。
冯尔康先生指出,康熙遗诏是“皇位传十四子胤祯”篡改后为“皇位传于四
子胤禛”的说法亦难成立,因为改“祯”字为“禛”字,改“十”字为“于” 
字说,与只改“十”为“于”说一样,都不符合清朝称皇太子为“皇某子” 
的规矩。倘若加一个“皇”字,则雍正将“皇位传皇十四子胤祯”改为“皇
位传皇于四子胤禛”,语法仍不通(《历史档案》1981 年第4 期)。所以说, 
雍正改遗诏是不可能的事。
戴逸先生则认为,康熙朝的《实录》记载康熙传位之事虽详,但那是雍
正在位时篡修的,所说自然对雍正有利。而且,现存的档案都是经过雍正篡
改或销毁的,没有留下其改遗诏的任何明显证据。若我们完全迷信这些资料, 
就如同法庭上只听一面之词,难免失之偏颇;但《大义觉迷录》等书的记载
又有可能出自雍正的政敌之口,究竟有几分可信?亦值得怀疑。
不过,戴逸先生认为,民间所传改“十”字为“于”字等虽不可能,但
并不排斥雍正的“矫诏篡立”。因为,官书记载的康熙临终立遗诏传位雍正
的说法,的确有明显破绽。其一,根本不存在八人同受遗诏之事,在“八人
受谕”以后一个时辰,雍正到了畅春园,在10 个小时之内三次晋见康熙,这
时康熙尚能说话,“告以病势日增之故”,却一字未及遗诏一事,于理不通。
所谓“八人受谕”是雍正捏造出来的现场,用以证明自己继承的合法性。其
二,隆科多的获罪。隆科多是这一历史疑案的关键人物,康熙去世他肯定在
场,雍正绞尽脑汁最后将其置之于死地。其三,赵昌被杀,赵昌是康熙晚年
的贴身侍卫,常传达康熙的使命,雍正杀他为的是他可能知道雍正“矫诏篡

立”的内幕。所以,雍正是有可能改遗诏而登极的。(《简明清史》第二册) 
有关雍正改遗诏这一历史疑案,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充分而可信的史料, 
其真相和细节尚难以得知。
(潘银良) 
雍正皇帝有没有用和尚密参朝政? 
雍正皇帝是康熙第四子。在诸皇子争夺帝位的斗争中,他以广结党羽、
势力强盛而获胜。1722 年,雍正即位。未久,兴年羹尧、隆科多之狱;监禁
并处死与他争夺帝位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兴文字狱,构吕留良、曾
静诸案。同时,他改革赋役,实行“摊丁入亩”;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
“改土归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设立军机处,强化了中央集权。在历史
上,人们对雍正毁誉参半。
民间传说,雍正曾用和尚密参朝政,诸如年羹尧案、隆科多案、八阿哥
胤禩案、九阿哥胤禟案等,皆有和尚参予,并为雍正筹谋划策。雍正果真用
和尚密参朝政了吗?民间传说可靠吗? 
乾隆朝编纂的官书《清世宗实录》记载了雍正一生的言行,应该说,这
是研究雍正较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专家们说,说《实录》较为可靠,是因
为《实录》并不全部照实而录,它有许多溢美之词和不实之词。像诸如用和
尚密参朝政之事,这是不光彩、不名誉的,在《清世宗实录》上根本不见踪
影。而从零星的清史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民间传说事出有
因,并非无影造西厢。
雍正毕生崇信佛教。他在晋封为雍亲王以后,曾在藩邸建立京师大觉寺, 
并选一和尚作为替僧(替身)。雍正即位后,仍与和尚过从甚密,十分引人
注目。
雍正亲自撰写佛学著作,编辑名僧语录,刊印释家典籍,并干预梵宫事
务。他自号“圆明居士”,又称“破尘居士”,用雍正自己的话说,他是一
个未受戒的佛教信徒,是在家研究佛学的人。
雍正曾作过一首题为《自疑》的诗,诗曰: 
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
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袖人间个野僧。
在这首诗里,他自称为不着僧服的“野僧”。
雍正二年(1723 年)七月初二日,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给朝廷上奏折。雍
正一时兴起,在奏折上批了一段与奏折内容毫不相关的话,他将自己比为和
尚,又戏称怡亲王允祥为道士。
雍正六年(1727 年),黄河突然变清。俗话说:“黄河清,圣人出”, 
蒙古王公请求诵经祈福,以庆祥瑞。雍正说,若蒙古地区因做福事而人畜兴
旺,是受我之赐,“朕亦即是释主”。雍正在这里己不是比作一般的佛徒, 
而是自称教主了。
雍正处世,主张儒、佛、道并重,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天下。
他对佛教之笃信,虽然还没有到梁武帝三次舍身出家的程度,但也走火入魔, 
相去不远了。
雍正笃信佛教,自然与和尚往来密切。从史料记载看,与雍正私交非同
寻常的御用僧有3 人。一个是京师大觉寺的住持和尚性音。雍正对他颇为赏

识,认为他不仅人品极好,且对佛经“深悟圆通”。雍正与他理论禅宗机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