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慧,于是这个南非拳手失去了詹姆斯·约翰斯顿的提携,渐渐地沉寂消失了。
毕竟还有许多小有名气的选手需要人扶持。约翰斯顿转而选中了一位皮肤黝黑、性格沉闷的轻重量级拳手丹尼·托马斯(Danny Thomas)。约翰斯顿让人给这位拳手扎耳眼,戴金耳环,还让他带着一个班丹那印花大手绢。他还把这个韦尔奇人的名字改成吉普赛·丹尼尔,然后把他正式推向拳击界。
《拳击酷史》 四基德的最后一场比赛
伦敦1914年3月
如果迪克西·基德的心思没完全放在他的最后一场比赛上,也无可非议。比尔·布里斯托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只要基德愿意,随时都可以将他打倒。问题是,有一伙伦敦警察等在拳台旁,只要比赛一结束,就要将他驱除出境。
迪克西·基德真实姓名叫艾伦·布朗(Aaron Brown),首先喊出这样的口号:“戴上手套,周游世界!”是个表面上懒惰而很有实力的拳手。不论场内场外都是个机会主义者。
他有足够的实力保持世界次中量级冠军头衔,击败过后来成为世界轻量级冠军的乔治斯·卡朋泰尔(Georges Carpentier),还击败了三个英国轻量级冠军保持者。
这位黑人拳手是1911年第一次从美国来到欧洲的。官方的解释是他在家乡找不到实力相当的对手,而实际上,像往常一样他是在逃避官司。就像一位他的同龄人所说的:“你永远不会知道迪克西下一次会做什么,他就是一个魔术袋。”
迪克西·基德在法国和英国打了三年拳,又惹上了官司。官司结束后,他还是神气活现。他在拳台上惯用的伎俩是假装被打得头晕目眩,摇摇晃晃,当对手冲过来时一记重重的右拳将对方击倒。
有些时候基德会故意输掉本来很轻松打赢的比赛。当他的管理人查理·罗斯为此责问他时,他总是耸耸肩,反问道:“我能怎么办?如果我哪场都打胜,我就会失业了。”
尽管如此,迪克西·基德确实打得不错,在一百多场比赛中,他胜出七十八场。他甚至在世界次中量级拳击赛中用了二十回合打败冠军保持者乔·瓦尔考特,虽挑战无效,但获得冠军资格,后来又与冠军战平。基德对头衔并不在意,当他离开美国后,再没提资格之事。在英国期间,他打败了三个英国次中量级冠军,都是未打完全场就将对手击倒。
迪克西·基德经常官司缠身,这使得他比对手多了许多麻烦。他非常喜欢年轻女孩,因此在伦敦,他必须经常与警察周旋。
迪克西·基德的最后一个对手,比尔·布里斯托年内曾经在伦敦二十回合以后以点数胜了他。在他的拳击生涯的最后时刻,他没有必要再让着他的对手。他走上拳台在第二回合轻松将对手击倒。比赛一结束,他就被警察逮捕并带到法庭,被驱除出境,乘船离开了英国。
迪克西·基德在战时欧洲很多外国人聚集地巴塞罗纳停了下来。他开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夜总会,后来关了门。然后他又为英德两国当了低档双重间谍。他为双方提供了大量虚假情报,致使英德两国大使馆联合要求把他遣送回美国。几年以后,当他死的时候,已经沦落为乞丐,身无分文,只有靠公众捐款才把他埋葬。
《拳击酷史》 四大学挑战赛
巴黎1914年4月
乔治斯·卡朋泰尔(Georges Carpentier)是一个法国拳击手,他精神抖擞,英俊潇洒,后来赢得了世界轻重量级冠军。在英国拳坛素有“天谴”之称。至1913年底,他先后击败了吉姆·沙利文、班兹曼防邓梗Andsman rice)、扬·约瑟夫,而且他还两次干掉英国重量级冠军“轰炸机”比利·韦尔斯。
这位英国重量级冠军的第二次失败大伤人气,这个膀大腰圆的家伙竟然在短暂的63秒内被打趴在地,许多人声称即使是非专业拳击手也不至于被打得这样惨。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剑桥大学生中为数不少,其中有一个剑桥大学拳击队队员,即将毕业的学生乔治·米切尔,一个并不打算从事职业拳击的大学生,可算是一个地道的非职业拳击手了。
尽管如此,在巴黎仍然有许多富有的拳击追随者们来支持乔吉斯·卡朋泰尔。富豪子弟米切尔愿意出资1000磅与这位法国冠军一赌,要持续对抗时间超过轰炸机韦尔斯。卡朋泰尔会为这5000法郎而同意与他私下一决吗?
这个挑战引起了卡朋泰尔极大的兴趣,他同意在一个拳击顾问的巴黎私人训练营地与米切尔进行拳击比赛。
赛前,当两人步入拳击台时,米切尔一把抓住对手,郑重其事地恳请卡朋泰尔不要故意让他而放慢拳速。如果冠军先生故意让步的话这种行为是失礼的。卡朋泰尔庄严地发誓,他会竭尽所能与这位剑桥大学生打比赛的。米切尔对他的这种公正态度同样表示了谢意。
在精心挑选的朋友注视的目光下,两个人交手了。卡朋泰尔第一拳就把米切尔打倒在地,随后,又两次击倒在地。米切尔尽管被打得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仍然毫不退缩。而卡朋泰尔对这位业余对手也是全力出击毫不手软。
比赛进行到既定的六十三秒钟的时候,米切尔仍然没被打倒,依然挺立着。此时,全场一片欢呼。裁判特许比赛延长十五秒,让这个大学生继续挨打,然后才中止了比赛。
米切尔热情地握着卡朋泰尔的手,感谢这位职业拳击手屈就与自己这样业余拳击手打比赛。当晚,卡朋泰尔碰巧在街上遇上米切尔,青肿的脸上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卡朋泰尔和这个大学生及其朋友们欢聚一堂,愉快地度过了这个夜晚。
几个月后,乔治·米切尔,像无数个同学们那样在大战爆发之际,应召入伍,后来战死疆场。
卡朋泰尔也应召入伍,参加了法国空军,英勇地投入了这场战争。他承担了几个侦察任务,后来他负责给前线指挥部送情报。在这多次飞行途中,他专门采用低空飞行。在一次飞行途中,他飞得很低,当他返回来时,发现飞机机身上崩嵌上许多弹片。卡朋泰尔因此荣获了战斗十字勋章和军功章。
《拳击酷史》 四四种裁定
伦敦1914年4月
1914年对于在布莱克弗里亚斯拳击场上举行的布莱克(Bandsman Blake) 与乔·博莱尔(Joe Borrell)的拳击对抗赛,对裁判的判决观众应该感到满意了。裁判先后作出了四种裁定,而事实上观众的抱怨之声喋喋不休。
布莱克是英国的一个很有实力的次重量级拳击手,博莱尔是一个美国人,他谎称自己是世界拳击冠军,所以此次比赛的门票一抢而空。
在比赛接近第四回合尾声时,铃声响起,布莱克放下双拳,博莱尔声称赛场喧闹不堪,没有听到铃声,因此他一记快拳击倒了布莱克。裁判J T 赫尔(J·T。Hulls)数十后,判定这位英国次重量级拳击手失败。
这位裁判立刻受到布莱克一伙人的围攻,叫喊说他们的拳手冤枉。赫尔裁判被说服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这回轮到这位美国拳击手博莱尔的助手们抗议了。裁判再次改变决定,他裁定这两位拳手均未获胜,比赛继续。
裁判没考虑到布莱克的情况,这位次重量级拳手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他的助手们说,实在没有办法让他站起来继续比赛。
对于裁判来说,只有一种裁定结果了,他宣布这次比赛无效。这是他当晚作出的第四种裁定,也是生效的一次裁定,赛场一片哗然,但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布莱克弗里亚斯拳击场是拳击场所中最乱的一个,出没于此的人常常是些赌徒、扒手及各类罪犯,夜不归宿,聚众闹事。司仪帕齐·哈格特(Patsy Hagate)不得不宣告此次比赛的门票收入全部捐给一个刚出狱的拳击手,帮助他重新开始生活。
每次赛事之前,这群鸡鸣狗盗之徒就会聚集在此附近一个酒馆里,谋划盗窃之事,或者为当晚赛事下赌。这个酒馆叫王冠酒馆,其店主是体格健壮的老次重量级冠军麦特·韦尔斯(Matt wells),韦尔斯为他的顾客定下了两条规矩,他们只要在他的酒馆喝酒,就不许把他卷入其中,如果挑起争端,他们就必须用拳头解决,不许用刀子或碎玻璃瓶。这位店主总是很理智地表示:“拳头是与生俱来的,其他的东西是危险的。”
至于班德斯曼·布莱克,他不久参加了一次更为严酷的较量,不像多数的那些拳击高手,在训练基地找一个稳定的训练指导职位,而是去当了兵,并且在比利时的蒙斯一战中负伤。然而当他返回英国后,再次披挂上阵,在伦敦大空袭期间举行的拳击赛中,一举获得英国次重量级冠军头衔。
《拳击酷史》 四告诉他们我是怎么干败科林·贝尔的(图)
伦敦1914年6月 对于绝大多数拳击手来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赛场失利是司空见惯的。通常情况下,这种情况很快被人遗忘。偶尔赶上倒霉,有的拳击手一次败绩则尽人皆知、家喻户晓。 这位澳大利亚重量级拳击手科林·贝尔就是遭此霉运的一个人。贝尔名不见经传,但勇气可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在英国靠拳击比赛勉强为生。他设法获得了一次与英国拳击冠军比赛的机会。在后来的一个精彩赛事之夜,终于与那位异乎寻常的冠军轰炸机比尔·韦尔斯交手了。 韦尔斯与贝尔的比赛仅持续了两个回合,在第二回合比赛中,韦尔斯以一记出色的上勾拳一拳把这个澳大利亚人打飞,离地有六英寸高。贝尔被打得像一个破碎的玩偶,被掀翻在地。 不久韦尔斯参军去了,而贝尔去了美国,在那里参加了一些比赛,均未取胜,后来销声匿迹。一个月左右大家就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