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099-史无前例的年代-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飞机破碎过程中,内部炸破冲击形成的。因为洞孔边缘外翻,形状不规则,且翼面顶面没有穿洞。这就排除了所谓防空导弹打的怀疑。    
    林彪一伙摔死引起的风波,经过中蒙双方的协商,很快平静了。    
    空中搏斗    
    9月13日凌晨1点40多分,周宇驰、李伟信、于新野三人,带着飞行大队副大队长陈士印,携带几个装着三万多美元和许多机密文件的手提包,开着车冲出空军学院大门,发疯似地向沙河机场奔去,一直开到大队部门前。    
    两点半左右,陈士印摸黑走上楼,喊醒正在熟睡的八中队中队长、驾驶技术最好的飞行员陈修文,说有紧急任务。    
    陈修文迅速穿好衣服,走出宿舍;早在车上等候的周宇驰,拿出林彪的“手令”,在陈修文眼前晃了一下,鬼鬼祟祟地说:“有紧急任务,要绝对保密!”    
    3点15分,3685号直升机。飞向灰蒙蒙的夜空。周宇驰告诉陈修文,航向320度,陈修文按照周宇驰指定的航向,向西北方向飞去。    
    3点25分,北空负责人接到通知:“沙河起飞一架直升机,要雷达监视,夜航部队做好准备,听令起飞。……”    
    3点40分,北空负责人又接到李德生的通知:“总理指示,你们要把这架飞机拦截回来。这是总理叫我传达的命令。”    
    正在飞行的陈修文,耳机里突然传来地面机场的呼叫:周宇驰说:“不要回答!”    
    3685号直升飞机一直保持沉默。    
    飞机临近张家口上空,周宇驰却拿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北京—乌兰巴托—伊克库次克航线图,命令陈修文:“飞乌兰巴托”。    
    陈修文按了机外送话接纽,提高声音说:“油量不够,要下去加油!”    
    张家口机场调度室的值班员,清晰地听到了陈修文的呼唤,并且作了记录。    
    周宇驰听到要下去加油,立刻凶狠地咆哮:“你要落地,我就打死你!”    
    陈修文毅然掉转机头:返航!    
    周宇驰发现飞机转弯,凶恶地问:“飞机怎么转向了?”    
    陈修文回答:“有飞机拦截,作机动飞行。”    
    奉命起飞的歼击机,在直升飞机上方呼啸而过。


《史无前例的年代》 三林家王室的覆灭(13)

    5点12分,直升机开始降落了。距地面百十米时,副驾驶员陈士印按照周宇驰的命令,猛一蹬舵,强行操纵直升机向山区飞去。此时,耳机里又传来地面机场的呼叫。返航的陈修文又看到了伟大首都的灯光。周宇驰惊恐地狂叫:“怎么又回来了?……你骗了我们,我要枪毙你!”    
    勇敢机智的共产党员陈修文,驾驶着直升机在怀柔县沙峪公社的上空盘旋,找到了一块河滩地,开始徐徐下降。距地面二三十米时,陈修文切断了油路。直升飞机在空中紧急停止了。    
    赤手空拳的陈修文,突然转过身来,向林彪死党周宇驰猛扑过去……    
    周宇驰惊恐地扣动手枪扳机,连发数枪。    
    英雄的战士陈修文倒在座椅上,鲜血染红了驾驶舱……    
    13日早晨6点47分,失去动力和操纵的直升飞机,摇晃着坠落在沙峪公社井峪大队的河滩上。    
    李伟信、于新野跳出机舱。于新野向驾驶舱里打了一枪,打在周宇驰的手腕上。三个人相互搀扶着,向北山上逃去。    
    朝阳照亮大地,三个叛徒坐在玉米地里。当看见搜山的民兵围过来时,三个人各自举起手枪,连开三枪。周宇驰、于新野倒下了。李伟信却没有倒下,他抬高了枪口,放了空枪。    
    周围的民兵,听到枪声,从四面八方跑来,包围了现场。    
    9月16日,按“南逃广州”计划,逃往广州的王永奎、许秀绪,陈伦和王琢,都在火车站被捕了。    
    “四大金刚”落网    
    林彪的叛逃引起全世界的震惊,许多国家的首脑注视着北京连续发生的出人意外的情况。    
    周恩来原定接见的一个日本友好代表团,临时突然接到通知,推迟五天;    
    原定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罗马尼亚高级军事代表团,被婉言谢辞;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密令,取消陆海空三军休假官兵休假,要求军事人员火速返回战斗岗位;    
    原定9月20日迎接国庆盛大的群众游行的演习,突然宣布取消了。    
    这一切都使人猜测,使人不安……    
    北京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    
    9月23日,已是“9·13”事件的第十天。中央一直在等待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的交待。可是他们一直“按兵不动”。他们不但没有一句话的交待揭发,而且不断频繁活动,毁灭罪证。    
    吴法宪告诉他老婆,把墙上林彪的像烧了,把林立果讲话材料烧了。    
    黄永胜在自己卧室里,锁起门来焚烧材料,烧坏了一个瓷缸和一个大花盆。    
    听到这些,毛泽东决定,马上对黄、吴、李、邱进行隔离审查。    
    9月24日五点钟,吴法宪接到周总理电话通知,说八点钟在人民大会堂开军委办事组会议。    
    吴法宪马上打电话问黄永胜:“开什么会呀?”    
    黄永胜说:“我也不知道。”    
    吴法宪把一些文件交给他老婆说:“今天可能回不来,可能把我关起来。”    
    清晨七点,邱会作到机场送李先念访问越南。周恩来也到机场送行。站在一旁的邱会作,清楚听到李先念对周恩来说:“我就是担心总理的安全。”    
    邱会作正思索这句话,周恩来突然看了一下表,对他说:“等一会福建厅有会,你知道了吗?”    
    邱会作说:“知道了,我现在就去。”    
    周恩来说着上车先走了。    
    邱会作忐忑不安地走进人民大会堂北门,中央警卫团的同志走过来,把他拉到旁边一间小屋里,搜查上身,对他说:“今天要检查一下。”    
    警卫团的同志领他走进福建厅。他发现福建厅的座位布局变了:西边并排放着四个沙发,对面沙发里坐着周恩来和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杨得中。北边沙发里坐着叶剑英、李德生、纪登奎等。一边的角落站着一些中央警卫团的同志。    
    周恩来说:“出事十天了,你们几个一言不发,一字不写,不知为了什么?”    
    周恩来接着说:“今天早晨三点钟,主席最后下决心,你们几个暂时离开工作,给你们找了几个住的地方,你们去写材料。军委办事组的工作,由叶帅暂时负责。”    
    周恩来还以质问的口气点了黄永胜:“你同叶群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黄永胜低着头,一个字也不说。    
    周恩来讲了一个多小时。待黄永胜押走以后,周总理谈到空军的问题,对吴法宪说:“这几年,空军叫你搞成什么样子了?”    
    吴法宪押走以后,总理又谈到海军,对李作鹏说:“你们这个海军,从上到下搞站队,搞得乱糟糟的……”    
    邱会作最后一个离开福建厅。    
    9月29日,中央发出通知:责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离职反省,彻底交待。军委日常工作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


《史无前例的年代》 三三箭齐发(1)

    “批林批孔”的发起    
    1973年5月20日至31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产生的决定》,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修改党章问题的指示》,并决定提出《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为提前召开十大进行准备。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召开的十大,再次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左”倾路线。但是广大人民和干部已经对文化大革命厌倦了,怀疑了。毛泽东鉴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情绪,由此产生了可能要出“复辟倒退”的忧虑。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把批林同批孔结合起来。    
    7月4日,毛泽东在召见王洪文、张春桥时,专门有一段话谈到批孔问题。他说:    
    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    
    毛泽东这次谈话,是“批林批孔”的动员令。他“借题发挥”,以历史题材作现实文章,把“批林整风”批判林彪同批判历史上的孔子和反对变革的儒家、推崇主张变革的法家联系起来。通过“批林批孔”,再进行一次“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继续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防止出现“复辟倒退”,甚至否定“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还批评了外交部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他说:    
    近来外交部有若干问题不大令人满意。……(我)经常吹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而(外交部)忽然来一个什么大欺骗、大主宰。在思想方法是看表面,不看实质。……结论是四句话: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动,势必搞修正。并且说:将来搞修正主义,莫说我事先没讲。此种顽症,历来都有,现在仍有,不是一个人有,各地都有。    
    毛泽东此处说的“大欺骗、大主宰”,是指外交部曾在一个内部材料中提到苏美合作,欺骗世人,妄图主宰世界。    
    毛泽东听完翻译唐闻生读完简报以后?认为简报对一些国际形势的分析有错误,同他谈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不一致,因此很不满意。    
    “外交无小事”,外交方面的所有重大事情都是请示毛泽东决定的。毛泽东在这里,实际上是委婉地批评主管外交工作的周恩来。    
    毛泽东为抓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19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