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099-史无前例的年代-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权的林彪集团,认定她后面一定有“黑手”,立即派人对她跟踪了四天四夜,一无所获,乃于12月7日傍晚将她拘捕。她在拘留证上写道:“拒绝签字!因为林彪本人说过大民主,为什么我贴了一张红报就拘留我?”她被带走时,高呼:“打倒林彪!”    
    这天,从零时开始,对舒赛进行日夜轮番审讯。她针锋相对,应答如流。她对自己的言行,供认不讳,拒绝认罪。每次审讯完毕,她都拒绝在记录本上按手印,因此,她被视为“态度极端恶劣”,受到种种虐待。舒赛不断进行抗议。    
    12月26日晚,她质问审讯人员:“你们如果还有人类的天性,应当相信我说的是真理。我需要的东西应当拿来,即使你们把我迫害死,也不应当从生活上为难我。”“王若飞在国民党的牢狱中写了《狱中日记》,你们如果是按共产党的政策办,就应当让我写日记,不让写,不过暴露你们害怕真理而已。”    
    在狱中她经常遭到辱骂、体罚以至拷打。舒赛再次抗议:“你们这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我是一个马列主义者,你们这样做不感到惭愧?”她向审讯人员郑重宣告:“林彪大权在手,我今天这样反对他,林彪和林彪分子会杀害我。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死而无愧,死而无悔!”    
    1969年10月,她和数百名政治犯一起,被押往临汾山西省第三监狱。她受到种种折磨。1971年5月,舒赛的生命濒临衰竭。她愤然剪下一绺长发和指甲,收藏在一堆破烂的个人物品中,准备作为遗物留给亲属,作为自己受迫害的物证。1971年5月24日凌晨,舒赛含恨而死。    
    舒赛去世不到四个月,林彪9月13日在温都尔汗粉身碎骨了。而舒赛的冤案,直到1987年才彻底得到了昭雪。    
    真理的卫士    
    1980年4月9日黎明,笔者在沈阳友谊宾馆六号楼,阅读了张志新的30多万字的全部档案。烈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连日访问了张志新案的一些知情人。我还抄录了70多页密密麻麻稿纸的档案、记录等。    
    一天,由张志新的丈夫陪伴,查看了张志新生前的宿舍。我们又乘车奔到沈阳郊外,来到杀害张志新烈士的地方……    
    在一片丘陵地里,我们登上长满荒草的小山包。几株稀疏的马尾松,在寒风中凄凉的号叫。


《史无前例的年代》 三要为真理而斗争(2)

    1975年4月4日上午10时12分,英雄被“四人帮”的刽子手割断了喉管,无声地倒在这里,鲜血浸染赤红沙砾的土地……    
    张志新,1930年12月5日出生在天津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0年她考入河北师范学院教育系。随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选送军事院校学习,后来又转入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学习。1955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调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工作。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沈阳城。她作为共产党员,热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投入了“文化大革命”。可是,日子一久,眼前许多冷酷血腥的事实,把她的激情打消了。    
    省委机关同社会上分裂成几派的群众组织,从早到晚,在大字报和高音喇叭里对骂,相互指责对方“保皇”、“反革命”。大街上,小巷里,甚至一个家庭,都在进行着不同观点的辩论、争吵。辩论由“动嘴”上升到“动手”,开始了从石块、棍棒发展到步枪、机枪、土坦克的武斗。    
    6月1日这天,某大学发生了上万人参加的全市性武斗,多少无辜的青年在血泊中倒下。南湖的树林里出现了许多无名的新坟。    
    武斗的枪声,在城内时起时伏。张志新同爱人带着两个女儿到天津姨妈家躲一个时期。谁知到了天津,天津照样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武斗。她又从天津到了北京,去看望哥哥妹妹,北京到处也在武斗。    
    她走上北京街头,看到大大小小的“当权派”,党中央和国务院部委的领导同志都在被揪斗游街,连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将军、学者,也都戴上高帽,被押上卡车,脖子上挂着大牌子,背朝天、臂翘上、头朝下、弯着腰,被人按着头,坐“喷气式”……    
    难道武斗就是革命?谁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张志新满怀对党对国家的忧虑,半月后从北京回到沈阳。    
    张志新回到省委宣传部。熟悉她的人都说,她从北京回来变了,变得沉默了。她总是一个人长时间地思索着、苦恼着。她对眼前的许多事情,看不惯,想不通,不理解,更不想去“紧跟”!    
    一天,省委机关礼堂又一次召开批斗大会。在一阵阵的口号声中,省委书记周桓被挂上“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牌子,戴上纸糊的高帽子,几个彪形大汉,将这位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干部,按着头,搞喷气式,痛得这位共产主义的老战士汗水直流。看到这种悲惨的情景,张志新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悲伤地在会场上啜泣了。    
    张志新找同志们谈心,诉说着自己想不通的疑问。她还没有来得及在群众中公开讲出自己的观点,就同原东北局、辽宁省委、省人委的几万名干部,下放到干校了。    
    干校在进行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日夜紧张进行着“清队”,老干部遭到“人人过关”的审查。原省委宣传部不足40人的连队,有一多半被立案审查,还抓出了一个所谓小“三家村”。和张志新睡同一铺炕的五个人中,有四个被清理审查、专政。几天之后,睡在炕头的一位副部长,经不起日夜的政治压力,精神崩溃,吊死在荒凉的野地里了。    
    张志新眼泪滚滚流淌着。想得很多,很多……    
    她认为“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是“1958年那种‘左’倾政治路线错误的继续扩大和发展……”,她在笔记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我看来,所以形成了这种错误路线,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这些年来,毛主席不谦虚了,在胜利、成绩面前骄傲了。……以个人崇拜、少数人的意志,排斥、削弱、代替了党的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的原则,到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顶点……”    
    黑夜降临了。在昏暗的灯光下,她默默地翻阅马列和毛主席著作,脑海里却剧烈地翻滚着,思考着。她在批斗会上不畏强暴,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说:    
    “对江青我就是怀疑,对江青提点意见有什么不可以?中央文革到底是集体领导还是江青自己说了算?江青历史上到底是干什么的?江青审查了没有?江青把很多电影、戏剧都批了,现在就剩下几个样板戏,唱唱语录歌,这样搞下去,祖国的文化艺术不是越来越枯竭和单调了吗?江青有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揭?中央文革可以揭么!”    
    她激愤地说:    
    “什么‘顶峰’?什么‘一句顶一万句’?什么‘不理解也要执行’?这样下去不堪设想!这不是树毛主席的威信,是树林彪自己的威信,我对林彪没有信任!”    
    张志新被立案审查了。    
    她独自坐在房东的炕上,反复地问着自己:难道是我错了么?难道我真的离开了党吗?不,我没有错。我要捍卫真理。她决心做一个高举真理火炬的共产党员。她写道:    
    “我没有离开真理,也没有离开党。我决不是一个人,我同党在一起,同七亿人民在一起!哪怕暂时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要参加整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应当无所畏惧的,我襟怀坦白,因为不是为了谋求什么私利,不是维护利益相关的某一宗派和阶层,……我要敢于正视真理,不管真理使人多么痛苦!”


《史无前例的年代》 三要为真理而斗争(3)

    张志新的英雄气概,使“四人帮”害怕了。辽宁省“四人帮”的死党下了逮捕令。    
    1969年9月24日,张志新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戴上手铐,昂首挺胸地朝吉普车走去。    
    张志新被捕后,看守所、法院对她进行了多次审讯。每次她都理妆整容,从容地步进审判厅。她在审判庭上,每次都郑重声明:我没有罪,我不是罪犯,你们不可以用对待罪犯的口气同我说话。    
    下面是提审的部分记录:    
    “你为什么这样嚣张地攻击林副主席?”    
    “这是我的看法,这不是反革命行为。”    
    “反对林副主席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    
    “我哪一条是反对社会主义?你回答我!”    
    审判员强词夺理地说:    
    “你犯了攻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罪行!”    
    “我不是攻击党,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是党培养我参军,上大学,我怎么会反党?一个共产党员提出自己的看法是符合党的原则的!”    
    “你拒不认罪,要考虑个人的前途!”    
    “离开党,谈不上个人前途!我没有什么考虑的!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审判员的气势,被张志新的高声质问压下去了。审判员只好草草收场:“回去吧,写一份认罪书交上来。”    
    1969年11月6日,张志新奋笔疾书,写下了《谁之罪》这首悲壮的诗篇。    
    “在漫长的岁月里,    
    在尖锐的斗争中,    
    为真理而斗争,誓死捍卫党。    
    今天来问罪,    
    谁应是领罪的人?!    
    今天来问罪,    
    我是无罪的人!”    
    她在囚室踱着步子,听着脚下镣声锵锵,她为《谁之罪》谱了曲。先是轻声哼唱,继而引吭高歌……    
    这一夜,张志新通宵不眠。十天之后,她交出了一份长达万言的“认罪书”:    
    “……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了学习和考虑,坦率地讲,没有解决认罪问题,具体地说,就是立场观点不变,态度如前,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高举着真理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