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春桥写道:“主席关于不搞‘四人帮’的指示,一定要坚决照办,并尽可能地做好团结工作,至少不给主席增加负担。”
王洪文也写了检讨。他在检讨批林批孔中的错误以后,写道:“虽然对于两个大会的召开我未提交政治局讨论,未报告主席,关于反走后门有些提法不妥,如混淆两类矛盾的提法,扩大了打击面等,也同个别同志交换过意见(我也是赞成反对走后门的),但我没有及时向毛主席报告。这是我原则性不强,组织观念不强的表现。”
江青一伙虽受到批评,但很不甘心。邓小平与江青一伙之间继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会后不久,6月份,在一次会见外宾后,邓小平向毛泽东汇报了政治局会议情况,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
邓小平兴奋地对毛泽东说:
“会议的情况,主席都知道了。”
毛泽东点点头,说:
“我看有成绩,把问题摆开了。”
邓小平说:“最后他们否认有‘四人帮’。”
毛泽东说:“过去有功劳,反刘少奇、反林彪。现在就不行了,反总理,反邓小平,反叶帅,反陈锡联。要告诉庄则栋,有事要找陈锡联,不要跑王洪文、江青,不然陈锡联不好办事。”
陈锡联,解放战争时期任二野三兵团司令员,“文革”时期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四届人大前毛泽东自提议陈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体委工作。但体委主任庄则栋有事不找陈锡联,总是往王洪文、江青那里跑。所以,毛泽东再次同邓小平提起此事。
谈到政治局的动向,毛泽东形象地说:“风向快要转了,在政治局。”
邓小平说:“政治局的同志们气很大,我说不要把话都说完。”
毛泽东肯定地说:“这个办法好,留有余地,大家清楚就行了。我准备找王洪文谈,叫他找你,听你的话。他威望不高。”
邓小平说:“他最后的发言,政治局许多同志感到不真实。”
毛泽东说:“江青也不喜欢他,专门在我这里告他的状。他应该好好工作。”
毛泽东说:“你当总参谋长是叶帅提议的,我赞成的。”
毛泽东进一步鼓励邓小平:“没有大问题,你要把工作干起来。”
邓小平满怀信心地说:“这方面我还有决心。”
毛泽东很高兴:“那好!”
邓小平庄重地说:“反对的人总是有的,一定会有。”
毛泽东笑了起来,并引用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对“四人帮”的批判,为后来开始全面整顿工作,为粉碎“四人帮”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史无前例的年代》 四刀尖上的战斗(1)
邓小平把自己比作一把刀子。他对毛泽东说:“主席把我放在刀尖上了!”
邓小平受命于党和国家危难之时。
这时,毛泽东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这时,江青反革命集团仍然猖狂作恶,到处制造混乱;
这时,武斗之风重新泛滥,坏人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派性掌权,一派整一派,生产下降……严重的社会危机,危及党和国家的命运。
改变混乱的局面,需要有极大的勇气。他不止一次说,要像在战争年代一样,杀开一条血路!
杀开一条血路!
邓小平肩负重托,开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他为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奋力进行着“刀尖”上的战斗。
1975年是毛泽东提议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重任的一年;
1975年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左倾方针仍占主导地位情况下,同猖狂作乱的江青“四人帮”一伙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一年;
1975年是邓小平以“三项指示为纲”,大刀阔斧、旗帜鲜明地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顿的一年;
1975年是十年动乱年代经历艰险斗争,全国形势出现转机的一年。
被毛泽东赞誉为“指挥百万大军的统帅”的邓小平,如今,在“文化大革命”制造的废墟上,带领人民开始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历史进军!
1975年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根据中共中央提议任命的总理、副总理的名单,新任命的副总理邓小平、李先念、王震、余秋里、谷牧等12位副总理出席了会议。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特地从医院出来主持会议。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列席会议。
周恩来一开始就真诚坦率地说:“我的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医院不想放我出来,但我还是想争取每个星期来和大家见一次面……”
接着,周恩来庄严地宣布各副总理的分工。他说:“邓小平同志,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
周恩来亲切地环视全场,脸上洋溢着喜悦,嘴角上挂着微笑说:“毛主席讲,小平同志‘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现国务院新班子一共12位,将来这样的会,请小平同志主持。希望新的国务院成立以后,出现新的气象,争取今年第四个五年计划能够完成而且超额完成……”
他的讲话,激起一阵热烈掌声。
1975年1月25日,邓小平来到总参谋部机关,向团以上干部发表《军队要整顿》的著名讲话。邓小平一针见血地说:“从1959年林彪主管军队工作起,特别是在他主管的后期,军队被搞得相当乱。”“这些年来,我们军队出现了一个新的大问题,就是闹派性,有的单位派性还很严重”;“再一个问题是军队的纪律很差”。“现在是问题成堆。”
邓小平这篇气势凌厉的讲话,打响了全面整顿的“第一炮”,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月10日,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中共中央发出《批转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号召全党“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抓住突破口
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中央召开解决铁路问题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3月5日,邓小平到会讲话。参加会议的有不少人是曾经在邓小平领导下战斗过的干部。当他们看到邓小平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会场时,有些人走上前来与他握手。这时,邓小平却突然举起右手,在空中摇了摇,向大家说:“今天不握手了,因为工业形势不好。”沸腾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他望着大家,声调缓慢地说,一个国家,没有物质基础,形势不好啊!
邓小平说:“怎样才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分析的结果,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
许多武斗严重的地区,“大动脉”被切断,车站趴满一列列卧倒的列车,没有了汽笛高歌,没有了车轮的飞转。冷冷清清的车站,是凄凉的死的沉寂。这怎么能行?
邓小平说:“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所以中央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把整顿铁路当作突破口。
邓小平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一支烟,一针见血地说:“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大局是什么?三届人大会议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讲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讲到“反对派性”时。他把茶杯盖“哒”的一声盖在茶杯上,高声地说:“现在闹派性已经严重地妨害我们的大局”,“要讲清楚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他说,现在的大局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他针对一些到会领导干部的思想顾虑,指出“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这是大错特错的”。他的铿锵有力的讲话,是对各地领导干部的鼓舞,也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和鞭策。
为贯彻3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的九号文件《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邓小平亲自点将,要铁道部长万里亲率工作组,马不停蹄,奔赴“卡脖子”的徐州、南京、南昌、郑州等铁路枢纽,解决津浦、京广、陇海、浙赣四大铁路干线的阻塞问题。沿途万里同志反复向职工讲:“不唱天,不唱地,只唱九号文件这出戏”,“千条理,万条理,不安定团结就没理。”
整顿中,对派性严重的领导干部进行批评帮助,限期改正,不改的即撤职、调离;对煽动派性、武斗、停工、停产的坏人逮捕法办。
《史无前例的年代》 四刀尖上的战斗(2)
由于整顿了领导班子,唤起了广大工人的积极性,铁路运输迅速好转。实现了万里一个月前提出的口号:“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安全正点,当好先行。”四月份,全国铁路日装车平均达到53700多车,比二月份多装一万多车。
铁路的整顿,带动了工业战线的转机,打破了工业战线长期停滞的局面。但是钢铁工业的落后局面尚未改变。为扭转一年多来几乎月月未完成国家计划的钢铁工业,5月8日至29日,中央召开了钢铁工业座谈会。
邓小平在会上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一再强调“要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一不软,二不懒,三不散”,“要找一些不怕被打倒的人进领导班子。”
邓小平鼓励大家要大胆工作,坚决同派性作斗争。“对坚持闹派性的人,要寸土必争,寸土不让。该调的就调,该批的就批,该斗的就斗。不能慢吞吞的,总是等待。”他还强调要落实政策。特别注意把那些老工人、技术骨干、老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