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缪塞传-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日复一日巧妙地安排着与两位情妇的偷欢,但好景不长,两位情妇都队范朗丁
的行径中彼此知道了对方。这场游戏的明朗化需要范朗丁作出选择,但这种选择对
范朗丁来说是极其困难的,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从纵情享乐到曲终人散,范朗丁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要选择的,
不应该是从两个女人里边去选,而是两条我同时都要走,而结果又不相同的道路:
一条是疯狂与享乐,另一条是爱情。我应该选取哪一条呢?走哪一条路才能得到幸
福呢?”这个问号不仅是划在作品主人公范朗丁的心里,同时也划在法国19  世纪
20  年代年轻一代找不着出路者的心里。

    此时的缪塞在经历了青年的火热纵情,与乔治·桑的狂恋和无奈分手之后,正
感爱情之海风雨难测。人世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一直是缪塞得不到答案的一
个问题。爱情是诱惑、谎言、金钱铺就的一个美丽的陷阱?还是通往真、善、美的
幸福之路?缪塞似乎没有勇气进行肯定的回答,然而。

    也没有勇气去否定,因此,表现在他的爱情小说中这个问题也显得摇摆不定。

    缪塞1838  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弗雷德利克和贝尔奈莱特》。作品中的弗雷德
利克是一位来巴黎学法律的外乡青年,在闲极无聊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住所对面
住着的女子贝尔奈莱特,他与她调情,很快他们就在一起开始了浪漫的生活。当弗
雷德利克知道贝尔奈莱特过去曾有过一个情人,那人正准备找他决斗时,他怕给自
己惹下麻烦,抛下了病中的贝尔奈莱特,回到了他的老家勃藏松城。回到老家,弗
雷德利克愉快地感受着家人的温暖、姑娘们青睐的眼光,很快忘却了他在巴黎的那
位女邻居。度过了一段闲适的乡居生活之后,弗雷德利克又怀念起巴黎的生活,他
打点行装,带着父亲给的盘缠,又一次来到了巴黎。而此时的贝尔奈莱特正四处打
听着他的消息。

    在社交场合中,弗雷德利克又一次邂逅贝尔奈莱特,意外的惊喜使两人很快又
投入到昔日的浓情之中。贝尔奈莱特千方百计想博得弗雷德利克的真爱,而弗雷德
利克在骨子里认为贝尔奈莱特只是和他玩玩,获得一种生理上的欢愉。有一次,弗
雷德利克去贝尔奈莱特家中寻欢,发现她并不在家,他疑心情人又移情别恋,愤然
离去,另寻新欢。后来他获知贝尔奈莱特己自杀身亡,他收到的诀别信揭开了谜底
:贝尔奈莱特一直深爱着他,但她知道两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她那晚不在家,
是弗雷德利克的父亲来到了她的住所,要她与他儿子断交。

    在信的末尾,贝尔奈菜特为情人弗雷德利克写下了一段催人泪下的话:

    “穷人死了是无所谓留遗嘱的,然而我送给你一卷我自己的头发。我记得有一
天理发师把我的头发烫焦了,你非要揍他一顿不可。既然你不愿意别人烧我的头发,
这一卷头发你也不会把它扔到火里头去烧掉的。”整个作品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缪
塞最后写了一句第一人称的话:“有人对我说弗雷德利克读罢这封信以后,也曾经
企图自杀过。”对于弗雷德利克企图自杀殉情的举动,缪塞不谈了,原因是“漠不
关心的人对于这种举动,特别是没有死成功,总是觉得太无聊了。”19  世纪三四
十年代的缪塞,在诗歌、戏剧、小说这三个领域可谓是齐头并进,作品很丰厚,这
三种文学形式在他的创作中又都互为影响,互为借鉴。

    在小说《弗雷德利克和贝尔奈莱特》中就表现了强烈的“戏剧味”。

    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贝尔奈莱特可说是一位贫病交加、沦落风尘的女子,她靠着
情人给她的施舍来度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风尘女子却又表现出了她不甘堕落的
一面,她渴望得到别人的真爱,而不只是逢场作戏,游戏人生。

    她抓住一线希望,百折不挠地求得小说中男主人公对自己的爱。

    小说的男主人公弗雷德利克是一位性情善良,富于青春冲动的年轻人,在巴黎
偶然的情遇并没有在他心中打下太大的烙印,因为在他的观念中,也免不了受当时
的社会观念的影响,因此,贝尔奈莱特初期对他的追求,他只能理解是一时兴起。
但在与贝尔奈莱特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特别是贝尔奈莱特最后的一封诀别信,
使他的灵魂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看到了风尘女子贝尔奈菜特令人敬佩、感动
的内心世界。他懊悔万千,并为她殉情自杀,为一个风尘女子大动干戈,甚至不惜
为之自杀殉情,这是当时社会认同的一大荒唐事。

    缪塞就是这样用他戏剧家的手法,把这样的“荒唐”事用戏剧情节的构筑方式
表现出来。

    如果说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说,缪塞的文学作品也可
以观照出他的生活轨迹。受当时法国社会大潮的影响,缪塞的生活也处在一种动荡、
变化之中,除乔治·桑以外,“情人”一直是缪塞生活的一部分,缪塞的生活也因
与这些“情人”们的悲欢离合而呈现出色彩。从时装女工,侯爵夫人到女艺术家等
情人的来来去去中,缪塞感悟着生活的滋味,从中发出自己的感慨。

    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缪塞在小说创作中一对对“情人”之间的悲欢离
合故事颇多。我似从缪塞的作品中还可以找出一个特点:尽管小说中的女主角不断
变换,可能是一位女工、寡妇、侯爵夫人、妓女等等,但无一例外的是小说的男主
角都是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但整日无所事事、懒散、嗜酒、牢骚满腹、生活放
荡的年轻人。他们是城市里的边缘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厌倦,灵魂深处对真、善、
美有着美好的憧憬,但严酷的现实生活往往又把他们积极的一面击得粉碎,这就使
他们的一些异乎寻常的举动显得无奈、苍白无力。

    几乎在《弗雷德利克与贝尔奈莱特》发表的同时,缪塞的另一部“情人”中篇
小说——《提香的儿子》也脱稿了,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场景离开了他生活的巴
黎,移位到了威尼斯。威尼斯曾是缪塞的幸福之地、伤心之地。

    几年前,他曾携着心爱的情人乔治·桑到过威尼斯。古色古香的旅馆、随风飘
动的小船上、飞满白鸥的海滩上都留下了这一对甜蜜情人的欢声笑语,但也是在威
尼斯,缪塞患了重病,乔治·桑移情别恋,最后,他们在威尼斯分手。

    威尼斯之旅给性格敏感的缪塞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威尼斯在他作品中出现
的频率可能仅次于巴黎。威尼斯独特的文化、独特的风情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
个可供想象的空间,因此,对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作家屡屡写出威尼斯水城发生的
故事我们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篇小说《提香的儿子》中的主人公比包是威尼斯一位绘画大师提香的儿子。
他年轻聪明,思维过人,他的父亲和友人对他在绘画艺术上抱着极大的希望。但比
包嗜赌如命、追花逐蝶,在赌台和女人的怀抱里打发着青春的光阴。比包偶然作过
一幅画,画中露出的绝顶天才令世人叹服,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藏品,但一场大火
使它付之一炬。

    懒散的性格松动着比包的神经,情人的欢颜使他忘记了绘画。就在这时,小说
中的女主人公贝雅特丽斯一一威尼斯一位高官的遗孀,以千金之躯甘愿当了比包的
情人,她的计划是把比包从庸俗的生活中救出来,使他真正成为一位大画家。她想
用自己的爱情去点燃比包心中对艺术的神圣之火。

    为达到这个目的,贝雅特丽斯尽量满足比包生活、工作所需的一切,并用自己
火热的爱情牵回比包对赌台的向往。终于,她看到了浪子回头的迹象,比包重又开
始了他的绘画创作,第一幅画就是画贝雅特丽斯的肖像。几经周折,这幅画终于画
成了,并达到了空前的成功,人们惊呼:提香的事业后继有人了,贝雅特丽斯眼看
自己的梦想快要实现了,但在完成了这幅画之后,比包认为自己画出了爱情的美神,
再也不屑于画其他的东西了,这幅画也成了他的绝笔。

    这部作品与其他“情人小说”相比,不同之处是,故事的发生地改在了威尼斯,
缪塞在作品中对威尼斯的美景有许多神来之笔的描写,另一个特点是,缪塞借比包
给情人赠诗之笔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



 



 

                              白乌鹁的独白

    缪塞的晚年,如一轮泛着和煦红光的昔阳,失却了年轻时的浪漫、激情和朝气,
对一切似乎己不像青年时代那样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和发泄的欲望。

    生活的磨炼使他的生命逐渐收敛起过去锐利的锋芒。

    缪塞仍在孤独地行走,但是,很显然,他在逐渐远离时代,他的作品已不再有
过去激越的喧嚣,有的只是一种世故、平和和平淡。

    19  世纪40  年代后期,缪塞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太多,却多为短篇小说,作品
也很少表现出太大的思想价值,但是,他的这一批短篇小说作品却不时闪现出独特
的艺术魅力,令我们不由感叹:作家才华不老。

    1842  年,缪塞第一次采用寓言体裁写成了短篇小说《一只白乌鹁的故事》。
作品叙述的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白色的小乌鹁生下来就带着“我不是一只乌鹁,天
啊!我到底是什么?”的疑问,饱经动物同类的奚落和冷潮热讽,那些动物不知道
白乌鹁是世上难得一见的珍禽,不仅不识货,反而嘲笑白乌鹁是一个怪物。白乌鹁
一路遭尽世态炎凉。缪塞在作品中把自己比作这只小乌鹁,他借鸟之口对周围的人
和事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