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弹的战场来练兵。
反思成了投资的程序。无数的失败像计算机的程序一样被预先设定着,接下来的程序是反思。大大小小的老板怀着无尽遗憾,带着深深刺痛在反思。传媒和学者也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基数或序数罗列着无尽的分析和评说。没有哪一条是不对的,加在一起却没能跳出一个框子——对噩梦中情景的理性描述;没能摆脱一种思维方法——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对应;没有超越概念——用现代时髦企业概念来切割生动的投资实践。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抛开具体的个案;如果我们站在某个高度,透视现象下面隐蔽的东西;如果我们变个思路,把投资首先夯实在确保不赔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立个境界,大胆追究一下在投资这个领域中有无规律可循;如果我们作个类比,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孕育、出生、发育、成长。这样,我们不仅会清楚地看见那个巨大的存在,我们还会自然地想到一个办法、一条道路、一个程序,那就是——模拟。由发现一个投资中的客观存在而受到的启发和感悟,上升为概念,表述成理论。
模拟模拟的提出(2)
二、投资者面临两难的境地
——模拟是对投资实践的选择投资的特点是创造性的实践。投资是有着非常突出特点的社会行为,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任何一项投资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区别于任何其他投资活动的,哪怕是完全相同的项目,也会由于投资的时间、地点、规模、内外部环境的差异而不尽相同。至于在投资进程中遇到的矛盾更是没有可比性。因此,投资的个别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投资的特殊性,特殊性决定着投资的创造性。创造性来源于多种知识的综合,来源于丰富的实际经验。再丰富的理论知识,书本知识都要通过实践才能扎下根,才能转化为创造的能力。
案例教育也不能代替实践。即便是案例教育也同样不可能代替实践。就好比听别人讲旅行的故事,听十个故事也不能代替自己的一次旅行体验。案例是对经济活动一个事件的描述,它有三个难以克服的弱点:一是它只能描述基本的过程和主要的环节,而不可能对事件发生的细节进行真实的描绘。而实践的价值与宝贵往往是存在于这些细节之中。某些细节之精妙恰恰是精髓,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二是案例难以深入到当事人的头脑中,去捕捉那些瞬间的思维活动,去理解艰难的选择和判断的过程。三是案例无法阐述清楚事物的内在复杂性。一项决策、一个行为、一个环节所包含的东西不像结果那样简单。比如,看似错误的事,其中包含着正确;相反,许多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掩盖着许多荒唐。我的企业活动也曾被编成过案例,当我这个亲历者看到它时,感到事件丰富的内涵和细节的真实荡然无存,干瘪得让我难以对号入座。朱熹讲的格物致知的格物,就是通过实践,去体验、体察、体味、体觉、体证、体认才能够致知。离开全部身心的彻底投入,离开实践的捶打与磨砺,创造性的投资能力是不可能产生的。
投资者面临着一个大矛盾。既然投资的能力只能来源于投资的实践,对投资者,尤其是初次进行实体投资的人来说,事实上面临一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书本知识不能给予投资的能力,能够给予的实践经历却并不拥有;另一方面,要获取这个能力,就只能在没有这种能力的情况下开始投资的实践。面对这个矛盾,通常的结果是两个,一是知用兵之害者望而怯步;二是把投资当作勇敢者的运动而败下阵来。胆怯和莽撞都不可取,那么就没有第三条路吗?
模拟是对两难的承认与选择。面对两难的境地,办法、出路就是模拟,用模拟的观念,模拟的方式来开始投资的实践。模拟对学习投资知识,获得投资经验,增长投资才干而言是一所学校,一所自己为自己建造的学校,其教育作用,培育功能是其他任何学校都不能代替的。模拟对投资的整个过程,对投资的最终目标,对投资的成功而言是一项准备、实验、演练,是顺序地进入资本运转的前期工作,是继往开来的序曲,是建设企业大厦的地基,是创造性能力的源泉,是投资稳妥性的保障。可见,模拟的必然性来源于投资的实践性,是对投资实践的选择。
三、每个人都有吃惊的回望
——模拟是对投资未知性的应对计划与结果的绝对差别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每个获得成功的投资项目,每个正在良性循环、持续增长的企业,如果把他们现在的一切:生产服务的内容、经营的模式、应用的技术、赖以生存的竞争能力、确证的市场目标等,与投资创业之始的计划做一个对比,我们会惊叹:差别太大了!不论哪项投资,运行的结果与当初的计划完全一样的事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我们注意到这个事实是为了追究其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未知性。一是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太多。这些因素不是靠调查、靠统计资料、靠某种直觉能够能够把握的。二是市场变化太快太快。为适应变化的市场,要不断地对计划中的内容进行调整,对实施中的事项进行变更。是市场的未知性决定了计划和结果之间差异的必然性。
消费者最终决定了产品制造的实验性质。以功能为例,不论哪种产品、哪项服务,从逻辑关系所决定的操作程序上,都首先要以功能为基础进行市场的定位,就是用特定的功能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这就有了功能与定位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相互决定的一种关系;功能虽然会影响消费,但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才使功能最后得以确认。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功能的创造者不是功能的决定者,功能的决定者又不可能对尚未产生的功能做出什么决定。矛盾作用的结果总是这样一个顺序:制造者先把功能制造出来,功能的决定者再对其进行选择。这个顺序对功能制造者来说,等于是在制造可供选择的、等待检验的样品——到消费者那里送审的样品。产品功能的事先制造和消费者的最终选择,共同决定着产品的样品性,产品的样品性又决定了制造活动的实验性。
制造的实验性质产生了模拟的必要性。模拟的客观性正是建立在功能的样品性、制造的实验性这一基础之上。大多数的投资者,对功能决定与功能制造的矛盾是无意识的。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投资者及其群体的想像力发挥了作用,揣摩消费者的心理,猜度目标群的喜好,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力求完善。或许以为尽善尽美了、无可挑剔了,于是底气上来了、胸有成竹了,可以进行资本投入,开始有规模的制造与营销了。可是,一旦进入市场,较大面积地与消费者接触,其结果会迫使你想起几个词,一个是“闭门造车”,另一个叫“纸上谈兵”,还有一个就是“一厢情愿”了。面对市场对功能的否定或部分否定,迫使投资者不得不把以往的投资看做是一场实验。问题是,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实验,不成功就从头来。一种功能的背后牵涉着许多问题:功能决定着标准,标准的背后是工艺、装备,装备的背后是技术等等。由功能决定着的这些问题都要相应地改变。功能的改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论是产品的制造还是服务,大体是这样一种关系。
用模拟投资的方法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像这样的常见事例产生了两个结论。一、再丰富的想像力也无法代替市场的选择,功能被市场决定,产品具有样品性质,生产具有实验性质。二、功能的产生是资本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决定着标准、工艺、技术,决定了创造功能所要求的必要的规模。于是,生产的实验性与必要的规模共同要求:在投资的起使阶段,规模要小——小到以能够产生功能为限。功能创造的实验意识和投资起始阶段的小规模,我把它叫做——模拟。
模拟模拟的提出(3)
四、为投资设置必须的程序
——模拟是对投资风险性的化解用程序来规范投资行为以确保不败。实体投资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用什么来保证投资不败?深谙战争之道的人,总是把自己不被敌人战胜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这样的战争思想是通过一系列战术原则来体现的。比方说“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用简明的战术原则来保证不被战胜,就好像为战争设置了一个程序。用程序体现理性、规范行为是人类的发明。其中最值得自豪的成果是法律,把司法程序同其他法律视为同等重要,把司法程序作为法律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为司法公正、公开、公平的保证。
同样道理,我们也能够为投资的不败设置一个程序,用程序来控制投资行为、制约投资进程、保障资金安全。这个程序就是模拟。把模拟设置为投资的一个程序,体现了对投资实验性这个存在的承认,是为获得投资能力而对实践的选择,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应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是制约来自投资者的非理性思维与非理性行为。
用程序来制约投资者的非理性思维。如果把理性解释为科学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投资中的理性,就应该是对投资项目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但人并非是理性的——至少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尤其是进入投资活动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思维的定式:对目标的追求会强化成一种愿望,持续的愿望可以潜化为一种心理偏好;这种心理偏好与人性的弱点相呼应,使得思想进入一个轨道,被框在一个圈子里。这时,非理性的和情绪化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