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美国海外教育战略专责小组在2003年11月发表一项报告,猛烈抨击美国人缺乏对世界的认知。小组成员一致认为:美国人不愿学习钻研外国文明,最终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邓 阳:美国海外教育战略专责小组系由著名政治人物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人是前教育部长赖利和前参议员西蒙。这个小组发表的报告首次质疑美国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后理解和把握世界大势的能力。
这份报告说:“我们强烈相信,‘9·11’事件是一个警号,它说明美国对世界的愚昧无知现在已成为国家的障碍。”
这份报告指出:分割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鸿沟在“9·11”那天已变得更加明显,在那一悲伤的日子里,大部分美国人心中感到迷惑:“这场灾难来自何方?”“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对待我们?”
专责小组的成员坚称,这个答案就是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对中东局势无知,并因为对世界缺乏认知而尝到苦头。
该小组的专家还批评说,有的美国人甚至将只会说英文当成是一种民族骄傲,而不认为这是件丢脸的事。
小组成员还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自己顽固的单一语言主义对世界缺乏认知,而置身于危险之中。尽管我们的国家和经济十分强大,但如果我们不理解国际邻居的语言和行动,我们不可能保持繁荣和安定。”
卿光亚:学习的动力是一种进取精神。美国人不屑于东方,东方却在拼命学习西方。在中国,除了“留美热”、“移民热”,介绍美国的书籍也很走俏。中国有一大把美国问题的专家,连一些中学生对美国的知识也相当深广。相比之下,一些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辫子长袍时代,所以他们很欣赏长袍辫子的中国戏。
羊慧明:不光一般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就连美国的那些“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走势的判断也常常令人笑掉大牙。他们不理解东方智慧,也就不能理解中国。
第二部分:国际公关的笑话“本能”退化:没有了饥渴感
卿光亚:美国人缺少了向外学习的“饥渴感”。这是它走向老化、萎缩的开始。
羊慧明:“饥渴感”是生命的本能,是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对人而言,只有青壮少年才有强烈的“饥渴感”。“饥渴感”越强,表明越有生气活力。对食物是如此,对性更是这个道理:越是饥渴就意味着性能力越强,没有欲求的衰而不举是一大悲哀。人们用“伟哥”、“伟妹”就是希望借助药物激发这种“饥渴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饥渴感”既是生命体成长的动力,也是一种福气。
生命体的道理是如此,由智慧生命构成的社会、国家的生存之道也是如此。一个有迫切向外学习的饥渴感的民族,才是一个一定会走向兴旺发达的民族。而一个自大封闭,失去向外部世界学习的饥渴感的民族,就很难避免走向衰落。闭关自大、愚昧无知的清末统治者闹的笑话及带给中华民族的痛苦和耻辱就是例子。对中国今天掀起的“外语热”、“出国热”、“留学热”议论颇多,甚至被斥之为“崇洋”。但我认为,中国人今天所具有的从未有过的向外部世界学习的“饥渴感”,恰恰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本能和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标志,我要庆幸我们的民族刚刚具有青少年时期的生命冲动能量。可以这样说,当今之世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众,有中国人这样强烈的向外学习的冲动和“饥渴感”,这恰恰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生命的征兆——因为我们的民族还处在青少年的冲动青春期。
卿光亚:当然,我们不是一味要鼓动青少年去留学。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学习已经没有了国界。当然,有条件的能去学习和感受西方及各国文明,学习人家精华,是不一样的。还有,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教育办好。我们在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间就产生了一些国际一流的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办出与西方著名大学比肩的学校?
羊慧明:有朋友问我打算什么时候让儿子出国读书,我说,先让他学好中国文化,有点中国文化的底子再说。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东方智慧在世界上展现辉煌的时代;而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人才,是那些具有东西方文化和东西方智慧“杂交”优势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