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可可西里·狼-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发现非常惊悚的好素材,却不料,被从容的小桥把生活的美写了去。    
    美就在身边啊。小桥写她父亲母亲,极深情。特别是《佛母》,一个“佛”字,把母亲推到了最高境界。这是一篇能够感动所有人的文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    
    在非常安静的夜晚里,静静的看完这篇文章,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因为那清简的文字,勾起了心中对于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愧疚。从母亲那里,我们总是承受太多,而回报太少。天底下的母亲,却又都是不要回报的!她们最大的回报,就是看到或者听到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看完这篇文章,我还非常牵挂小桥的母亲,她的母亲不是眼睛有些问题吗?后来怎么样了?希望她老人家一切顺利。    
    应该说,作为一个读者,产生这样的情感,是源于文章的魅力,也是源于作者本人淳朴深刻的感情。在一个作者的文集中,我觉得这样的文章,最具分量。我们常常是把母亲比作大地的。那么小桥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实际上也是因为她那大地一般宽阔凝重的情感撼动了读者的心灵。    
    小桥的杂文很多。正如她所有的文章,都是清新洗练的文字。小桥是内蕴深刻的。她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但与此同时,却并不刻意雕琢,自始至终保持的清淡文风,使人很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    
    她写胡兰成和曾国藩,自始至终使我有些惊怕和汗颜。小桥对胡兰成骂得很过瘾。我好像非常多余地担心着,自己会不会也像胡兰成一样,背弃了张爱玲一般的惊世才女某某人?再一想,我生活中并没有张爱玲式的人物,也就释然——骂的毕竟还是胡兰成,不是我。再说,就算生活中真有如张爱玲一般的天才女性,她又怎么会看中我这等迂腐秀才?我一向情商很低的。    
    就是这样,看小桥的文章,我很容易带入我自己的感情。江南采茶女的纤纤玉手,在文学的茶山上上下翻飞,我的心就如茶叶一般,翻覆辗转,不能自已了。    
    我是迷江南的。小桥以及她的文字给我的感觉,正应了那句古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那是我初到江南时,在丝丝的细雨里一边行走,一边陶醉地吟哦的。如今,看看小桥的文集,这种感觉又回来了。    
    


第五部分:相关评论浅谈小说的责任

    浅谈小说的责任 ——读《一年之痒》    
    文/骨刀    
    小桥的小说读到这里,感觉文字上更加简洁朴实,内中流动着的一种自然温和的气息,让我欢喜。    
    结构很有意思,呈现着同性世界里的几个经典话题,仅呈现,而没有过多的个人因素搀杂进去,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最好的作家只给读者提供启示性的文本”,而不背负指导和教化的责任。    
    后来我去翻看笔记上那句话,旁边记载我所敬佩的一位先生的话:《圣经》是最好的启示性文本。    
    说起圣经是最好的启示性文本,是很有意思的。圣经描述的,多是历史,和我们的《史记》颇有相通,却因有神明的存在而更加地主线清晰。读历史,是很有趣的。个人觉得带着一种固有的观念写就的历史,是很不好的。对读者,史学家更加没有义务去背负教化的责任。但是启示性的偏向,最近有所发展,黄仁宇先生的书,就蕴涵了这方面的意思,说是史学著作,却比那范畴宽广了许多,而多出来的,是更深刻的挖掘和启示性这一点。说多了 :)    
    先锋文学以后,小说家自动放弃了教化的义务,在我看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延安讲话以后,作家身负精神导师的责任,作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和代言人存在,已成习惯。然时局的动荡,精神领域的不断被颠覆也让他们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同时丧失了对文学趣味、美感、创造性的追求。作家常常现身作品,对大众的生活指手画脚。合得读者心声时,叫好一片;不合了,被怒骂拍砖。    
    然而现代的小说家们却努力地使小说只是小说,而非教科书和指挥棒。小说开始拒绝道德判断、放弃立场,只将“别人的故事告诉别人”(余华语),给读者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再创造的空间。他们只展现一种可能的生活,而不是树立理想的生活。他们不声嘶力竭地命令读者:你要如何、该如何;又或者与移动促使大家发短消息、QQ里迫大家传播什么信息那样充满诅咒:你若不如何,便如何;或者诱惑:你若发够多少条,会如何。这样的命令让人生出反感而拒绝接受,得到恶俗广告的效果:反正就我而言,脑白金就算是嫦娥的仙丹,我也不买的了。    
    另一方面,这样的写作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和信任。用温和的态度对待生活,挖掘生活里的问题,提供给大家看,并和大家共同参悟和探索。    
    《一年之痒》在以上意义上,很让我喜欢。    
    一年之期,是很有意思的,传统的说法,是所谓的“纸婚”,《手机》里曾经提到夫妻到老,会出现“审美疲劳”,而据说科学家研究的结果,爱情存活期也不过几个月,最多两三年。一年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似乎。    
    在一年的激情之后,生活走向平淡。于是,忘记生日的错误、相亲事件、网恋风波、诚信危机、一夜情逐一登台上演。    
    那一年内的化学反应,在爱情里常常看不清楚,又确实存在着,并通过以前(激情相爱中)看来似乎不可思议的事件表现出,也许这就是磨合。其实对于同性恋异性恋都是一样的有一年之痒、N年之痒,不同的是,同性恋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和边缘性,拥有更加多和特殊的瘙痒。    
    很多的感觉都是共通的,我们似乎经历过、似乎想象过,却不清晰。似乎断断续续地表达过,却没这样明确且相对全面地展示和思考。这里的文本拓展空间,发人深思: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能做什么,又做过什么?是否一味逃避,是否用堕落糜烂的生活来麻醉自己,是否努力地面对生活,是否努力地解决问题?而这些,也是每一读者极其个人化的体验了。    
    小说的最后,尾声部分,似乎提供着建议,但我认为这建议是小说的一部分,是由主体部分自然而来的一种方案的展示,只是属于小凡和蔷薇的。    
    一年之痒,其实是每个人都曾遇到、在遇到或将遇到的问题。我觉得作者展示了一些可能情况——那几片经常会痒的皮肤,至于怎么挠、怎么止,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朴实的文本,无色的描述,温情的文字,暖人的祝福。生活平淡却充满烦恼,爱情会安静,也会瘙痒。凡人的生活总是平淡的,但平淡之下掩藏着许多的激流。文字可以简洁,但简洁之下又凝聚着多少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